本實用新型涉及織襪機領域,具體為一種襪機提花針。
背景技術:
織襪機用的提花針通常與腳底針、織針一起排列在針筒外周面的縱向凹槽內,織針置于提花針的上端。織襪時,針筒是轉動的,當選針器的刀片從徑向提起提花針的針齒時,提花針把織針頂起,進行相應的編織。現有的提花針通常是一根完整的針,由于提花針下部針腳的限制,選針器提高提花針的高度有限,無法滿足一些特殊的編織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織襪機提花針,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使提花針可以提高到較高的位置,以滿足特殊的編織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襪機提花針,包括第一針體和第二針體,所述第一針體左側設有等間距分布的多個針齒且靠近底部位置設有第一針腳,所述第一針體頂端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圓弧過渡且頂部設有倒角,所述第二針體由上針體和下針體組成且在上針體與下針體接合位置往左側伸出第二針腳,所述第二針體的下針體插入凹槽內直至第二針腳抵達第一針體的上端面。
所述上針體直徑大于下針體的直徑且上針體和下針體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所述針齒、第一針腳與第一針體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
所述凹槽的直徑大于下針體的直徑且小于上針體的直徑,凹槽的深度要大于下針體的長度。
所述第一針腳、第二針腳的高度均大于所述針齒的高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襪機提花針,包括分開設置的第一針體和第二針體,編織時,第一針體和第二針體一起在縱向方向運動,當第一針體運動到一定高度不能繼續升高時,第二針體與第一針體分開,第二針體繼續向上運動,從而將織針頂起進行鉤線編織,從而可以滿足一些特殊的編織需求,利用第二針體放置在第一針體頂端的凹槽內,使得第二針體不會滑落,上針體和下針體之間采用圓弧過渡,且針齒、第一針腳與第一針體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方便加工和裝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襪機提花針,包括第一針體1和第二針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針體1左側設有等間距分布的多個針齒12且靠近底部位置設有第一針腳13,所述第一針體1頂端設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底部圓弧過渡且頂部設有倒角,所述第二針體2由上針體21和下針體22組成且在上針體21與下針體22接合位置往左側伸出第二針腳23,所述第二針體2的下針體22插入凹槽11內直至第二針腳23抵達第一針體1的上端面。
所述上針體21直徑大于下針體22的直徑且上針體21和下針體22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所述針齒12、第一針腳13與第一針體1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
所述凹槽11的直徑大于下針體22的直徑且小于上針體21的直徑,凹槽11的深度要大于下針體22的長度。
所述第一針腳13、第二針腳23的高度均大于所述針齒12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時候,利用分開設置的第一針體1和第二針體2,編織時,第一針體1和第二針體2一起在縱向方向運動,當第一針體1運動到一定高度不能繼續升高時,第二針體2與第一針體1分開,第二針體2繼續向上運動,從而將織針頂起進行鉤線編織,從而可以滿足一些特殊的編織需求,利用第二針體2放置在第一針體1頂端的凹槽11內,使得第二針體2不會滑落,上針體21和下針體22之間采用圓弧過渡,且針齒12、第一針腳13與第一針體1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方便加工和裝配。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