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送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94260閱讀:414來源:國知局
送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送紗裝置,尤指一種具有集中、便捷順暢及較大的紗線的牽繞作業空間,進而使紗線牽繞操作及斷紗停車修復迅速、便利等積極功效的送紗裝置。



背景技術:

圓針織機是借導紗機構將紗線導入送紗裝置后,再借送紗裝置的送紗輪及導紗桿進行后續的送紗操作,由于針織機織造紗線的種類變化日新月異,且織造市場其布匹特性需求日趨殷切,使得送紗裝置對紗線的導引輸送操作越顯重要。按,現有送紗功能的送紗裝置,其主要是由一送紗裝置本體、集體或個別傳動的驅動機構、送紗輪、導紗單元、導紗架及出入紗停車偵知臂等所組成,該送紗裝置本體借本體后端部的固定器以螺絲鎖固在圓針織機上的紗架環圈,而該導紗單元件結合一組或多組導紗架而設于該送紗裝置本體上,用以配合該導紗單元導引紗線進入送紗輪。

前述該送紗裝置的入紗停車偵知臂、導紗架及穿線操作空間主要集中在該送紗裝置本體的前、后兩端部空間,尤其是在該位于送紗本體前、后兩端部的導紗架上的數個導紗眼進行來回反復繞設穿紗作業時,由于該送紗裝置以環形數組布設于圓針織機上,一般為求空間有效利用,故相鄰送紗裝置間的可用間距都不大,使得該送紗裝置其穿繞紗線的操作空間相當狹窄,因此使其人手指穿繞紗線作業的進行相當困難又費時,且當斷紗停車時,紗線更不易迅速重新完成繞設修復,使停機修復或重新穿紗作業時間拉長,故該送紗裝置的入紗構件配置及紗線穿繞布設空間顯得相當不符操作效益上的要求。再者,前述該紗線穿紗作業需從送紗裝置本體前、后兩端長距離來回反復進行紗線繞設作業,更使得穿繞工序較為繁瑣又費時而非屬理想的繞線設計;因此針對送紗裝置其整體紗線的穿繞布設結構及作動方式誠有待再加以突破的必要。

再者,現有送紗裝置中的導紗眼,是采用穿入式導紗孔,在穿設紗線時必須由一邊穿入并在另一邊接出,因此穿設紗線煩復也有待改良。

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現有送紗裝置的設計缺失問題加以徹底解決,誠是業界應加以探究、突破的重點方向。

緣此,本發明人有鑒于現有送紗裝置使用上的缺失及其結構設計上未臻理想的事實,本案發明人即著手研發構思其解決方案,希望能開發出一種確保圓編織機運作順暢、牽引紗線便捷并設防止紗線糾纏繞設裝置,以促進此業的發展,遂經多時的構思而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送紗裝置,其能使紗線的入紗構件及牽繞構件的主要操作空間皆集中在送紗裝置本體后端部,而使紗線牽繞具有較大、較便利的操作空間,且不易受到圓針織機上相鄰送紗裝置所干擾,進而使紗線牽繞的操作及斷紗停車的修復具有迅速、便捷順暢等積極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送紗裝置,其導紗路徑是采用陶瓷快穿孔導紗眼,繞紗時紗線只要由導紗眼孔口向內導入即可,而不用再進行傳統的穿孔穿紗作業,使紗線牽繞的作業迅速、便捷順暢。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送紗裝置,其變量送紗輪及定量送紗輪均可采用陶瓷送紗輪,可以大幅減少更換送紗輪的頻率,并可防止紗線糾纏繞設,其能使紗線與送紗輪之間的摩擦阻力減至最小限度,以利提高送紗輪的送紗量及達成提高產量的效果,同時對紗線結構表面的光澤性可維持至最佳狀態,以確保布匹織造的最佳品質。

本實用新型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包括有一送紗本體,固設于圓針織機上,其后端部設有一入紗導紗眼,用以供一紗線從該送紗本體引入;一驅動單元,組設于該送紗本體上方;一送紗輪組,傳動連結于該驅動單元,包括一變量送紗輪及一定量送紗輪;一導紗構件,固設于該送紗本體下方并在中間部開設一窗口,在該導紗構件左側設有一第二導紗眼與一第五導紗眼,并在右側設有一第四導紗眼;一導紗單元,固設于該導紗構件并相對位在該送紗輪組一側,并設有一呈彎折的導紗臂,該導紗臂末端設有一第三導紗眼, 該第三導紗眼借該導紗臂轉折設于該送紗輪組另一側;該紗線借該導紗單元及該導紗構件的導引,繞設于該變量送紗輪與定量送紗輪后,經一末端導紗眼、一出紗壓紗器、一出紗停車偵知臂及一出紗導紗眼而達成便捷順暢的繞紗作業的整體空間形態巧設配置。

所述的紗線先由該入紗導紗眼入紗,經過送紗本體后端部設置的一入紗壓紗器,該紗線接續導入該導紗構件的第二導紗眼,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牽入該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繼續牽入該第四導紗眼,及繞到該第五導紗眼,將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繞設一至三圈后,由該窗口穿出,該紗線接續牽入末端導紗眼、出紗壓紗器及出紗停車偵知臂而由該出紗導紗眼出紗,以進行變量送紗,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繼續繞設至三圈以上,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該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

所述的導紗單元增設一第六導紗眼,該導紗構件左側增設一第八導紗眼,右側增設一第七導紗眼,該紗線先由該入紗導紗眼入紗,經過送紗本體后端部設置的一入紗壓紗器,該紗線接續導入該第二導紗眼,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牽入該第三導紗眼、繼續牽入該第四導紗眼,及繞到該第五導紗眼,再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導入該第六導紗眼后,再牽入該第七導紗眼及繞到該第八導紗眼,而將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繞設一至三圈后,由該窗口穿出,該紗線接續穿過該出紗壓紗器及出紗停車偵知臂而由該出紗導紗眼出紗,以進行變量送紗,該導紗單元的第六導紗眼及導紗構件的第八導紗眼、第七導紗眼及第十一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該第五導紗眼、該第六導紗眼與第七導紗眼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繼續繞設至三圈以上,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該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

所述的變量送紗輪是采用陶瓷輪、具有高耐磨性的膠圈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

所述的定量送紗輪是采用陶瓷輪、表面經硬化處理的實體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

所述的導紗單元在其側面設有一調節件以調整該導紗臂的送紗張力大小。

所述的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及導紗構件的第二導紗眼、第五導紗眼、第四導紗眼及末端導紗眼、出紗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

所述的第二導紗眼、該第三導紗眼與該第四導紗眼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該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

所述的該導紗構件一側入紗導紗眼的第二導紗眼、第五導紗眼、第八導紗眼的空間位置設成與導紗單元處在同一側,而另一側出紗導紗眼的第四導紗眼、第七導紗眼、第十一導紗眼的空間位置設成與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第六導紗眼處在同一側。

本實用新型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取的另一技術手段包括有一送紗本體,固設于圓針織機上,其后端部設有一入紗導紗眼,用以供一紗線從該送紗本體引入;一驅動單元,組設于該送紗本體上方;一送紗輪組,傳動連結于該驅動單元,包括一變量送紗輪及一定量送紗輪;一導紗構件,固設于該送紗本體下方,在該導紗構件左側設有一第二導紗眼與一第五導紗眼,并在右側設有一第四導紗眼與一第十一導紗眼;一導紗單元,固設于該導紗構件并相對位在該送紗輪組一側,并設有一呈彎折的導紗臂,該導紗臂末端設有一第三導紗眼,該第三導紗眼借該導紗臂轉折設于該送紗輪組另一側;該紗線借該導紗單元及該導紗構件的導引,繞設于該變量送紗輪與該定量送紗輪。

所述的變量送紗輪是采用陶瓷輪、具有高耐磨性的膠圈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

所述的定量送紗輪是采用陶瓷輪、表面經硬化處理的實體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

所述的導紗單元在其側面設有一調節件以調整該導紗臂的送紗張力大小。

所述的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及導紗構件的第二導紗眼、第五導紗眼、第四導紗眼及末端導紗眼、出紗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

所述的第二導紗眼、該第三導紗眼與該第四導紗眼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紗線先由該入紗導紗眼入紗,經過送紗本體后端部設置的一入紗壓紗器,該紗線接續導入該導紗構件的第二導紗眼,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牽入該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繼續牽入該第四導紗眼,及繞到該第五導紗眼,將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繞設一至三圈后, 導入該第十一導紗眼穿出,以進行變量送紗,該送紗本體更包括有設在該圓針織機的一紗架環圈上的一末端導紗眼、一出紗壓紗器、一出紗停車偵知臂及出紗導紗眼,該紗線穿出該第十一導紗眼后,接續牽入末端導紗眼、出紗壓紗器及出紗停車偵知臂而由該出紗導紗眼出紗,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繼續繞設至三圈以上,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該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該末端導紗眼及該出紗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

所述的導紗單元增設一第六導紗眼,該導紗構件左側增設一第八導紗眼,右側增設一第七導紗眼,該紗線先由該入紗導紗眼入紗,經過送紗本體后端部設置的一入紗壓紗器,該紗線接續導入該第二導紗眼,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牽入該第三導紗眼、繼續牽入該第四導紗眼,及繞到該第五導紗眼,再繞經該變量送紗輪一次而導入該第六導紗眼后,再牽入該第七導紗眼及繞到該第八導紗眼,而將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繞設一至三圈后,導入第十一導紗眼穿出,該導紗單元的第六導紗眼及導紗構件的第八導紗眼、第七導紗眼及第十一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該第五導紗眼、該第六導紗眼與第七導紗眼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該送紗本體更包括有設在該圓針織機的一紗架環圈上的一末端導紗眼、一出紗壓紗器、一出紗停車偵知臂及出紗導紗眼,該紗線穿出該第十一導紗眼后,接續牽入末端導紗眼、出紗壓紗器及出紗停車偵知臂而由該出紗導紗眼出紗,該紗線在該定量送紗輪上繼續繞設至三圈以上,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該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該末端導紗眼及該出紗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導紗眼結構。

所述的導紗單元,固設于該送紗本體前方的垂直方向。

所述的導紗構件一側入紗導紗眼的第二導紗眼、第五導紗眼、第八導紗眼的空間位置設成與導紗單元處在同一側,而另一側出紗導紗眼的第四導紗眼、第七導紗眼、第十一導紗眼的空間位置設成與導紗單元的第三導紗眼、第六導紗眼處在同一側。

茲為使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獲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的實施 例圖及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第二實施例未送紗狀態的上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第二實施例送紗狀態的上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送紗裝置第一實施例,該送紗裝置100主要包括一送紗本體10、一驅動單元20、一送紗輪組30、一導紗單元40及一導紗構件50。

該送紗本體10的后端部設有一固定器11,該固定器11可借由螺栓鎖固在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未圖示);該送紗本體10后端部設有一入紗導紗臂12及入紗壓紗器13,該入紗導紗臂12上設有入紗導紗眼121,用以引導紗線60由后端部進入該送紗裝置100中,該入紗壓紗器13下方設有第一導紗眼14,該第一導紗眼14的后端設有一濾紗器15,另,該送紗本體10后端部下方設有末端導紗眼16及出紗導紗眼17,且該末端導紗眼16與出紗導紗眼17間設有一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

本實施例中的入紗壓紗器13以及出紗壓紗器18的壓紗碟可以是利用彈簧或是磁鐵其中一種結構來固定。

該驅動單元20設置于該送紗本體10上方,且連結有一主軸21而傳動,該主軸21上設有多 層式皮帶輪22及離合器23。

該送紗輪組30包括有一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該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固定于該主軸21上而與該驅動單元20連結傳動,該變量送紗輪31可為由陶瓷輪、具有高耐磨性的膠圈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定量送紗輪32則由陶瓷輪、表面經硬化處理的實體輪或金屬棒輪所構成的送紗輪。

該導紗單元40固設于該導紗構件50的左側固定孔502,而位于該送紗本體10的左側,該導紗單元40呈一長形本體,且其長軸方向與該送紗本體10的本體縱長方向約呈相互平行的空間位置,該導紗單元40于其前端設有一導紗臂41,該導紗臂41在尾端具有一彎折段411,該彎折段411末端設有導紗臂導紗眼的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該導紗臂41具有受牽引而旋擺的張力機制,該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在未送紗時是轉折位于送紗本體10及送紗輪組30右側的前端,該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能隨該導紗臂41的自動調整而對應其變動,該導紗單元40于其左側面設有一調節件42以調整導紗臂41的送紗張力大小。

該導紗構件50的上端延伸設有一垂直固定片501,用以固設于該送紗本體10下方,而位于送紗本體10與送紗輪組30的后端部,該導紗構件50左側嵌設用以入紗的第二導紗眼51、第五導紗眼52、第八導紗眼53及右側嵌設用以出紗的第四導紗眼54、第七導紗眼55、第九導紗眼56。

在本實施例中,該導紗構件50在中間部開設一窗口57,以供紗線60穿經而進入末端導紗眼16。

上述的第一導紗眼14、末端導紗眼16、出紗導紗眼17、第十導紗眼58、第十一導紗眼59及導紗臂41上的第三導紗眼43、第六導紗眼44及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第五導紗眼52、第八導紗眼53、第四導紗眼54、第七導紗眼55、第九導紗眼56是采用快穿孔,快穿孔設有由孔口向內延伸的縫隙,使紗線60由孔口側面向內導入即可,而不用進行傳統的穿紗作業。

該紗線60從該送紗本體10后端部進入該送紗裝置100,其牽繞方式為: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臂12上的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該入紗壓紗器13及第一導紗眼14,而牽入該濾紗器 15。

該紗線60接著導入用以入紗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用以出紗的第四導紗眼54完成經第三導紗眼43的第一次繞紗。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導紗眼51、第三導紗眼43與第四導紗眼54的快穿孔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接下來,繞到下一個入紗用的第五導紗眼52,再度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六導紗眼44后,再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七導紗眼55完成經第六導紗眼44的第二次繞紗。本實施例中的第五導紗眼52、第六導紗眼44與第七導紗眼55的快穿孔結構,相對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紗線60如圖4中所示繞設兩次。

之后,繞到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至少繞設一圈后,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該紗線60接續牽過該出紗壓紗器18而由出紗導紗眼17出紗,而該出紗壓紗器18與出紗導紗眼17之間,可由該出紗停車偵知臂19偵測該紗線60的出紗及停車狀態,借此,以進行變量送紗。

前述該紗線60的牽繞方式可進一步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多繞取若干圈(三圈以上)后,穿過窗口57,再由末端導紗眼16牽出,借此,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也就是,在相同的紗線60牽引路徑上不必作任何變換,只需增加定量送紗輪32上紗線60的繞設圈數,即可達成定量送紗的目的,因此,不需剪斷紗線60,亦不需改變送紗零組件的配置位置及工序,而使送紗裝置的實施變化極為便捷。

本實施例中的繞紗方式除可如上述連續二次繞紗之外,亦可僅繞設一次,依實際需求可以選擇經第三導紗眼43的繞紗路徑或是經第六導紗眼44的繞紗路徑其一來繞設。

選擇經第三導紗眼43的繞紗路徑為: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臂12上的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該入紗壓紗器13及第一導紗眼14,而牽入該濾紗器15,該紗線60接著導入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牽入該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第四導紗眼54及繞到另一側的第五導紗眼52或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至少一圈后, 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若選擇經第六導紗眼44的繞紗路徑,在牽入該濾紗器15后,紗線60接著導入第五導紗眼52,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牽入該第六導紗眼44,繼續牽入第七導紗眼55及繞到另一側的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至少一圈后,穿過窗口57,同樣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而導出。

承上,導出末端導紗眼16的該紗線60接續牽過該出紗壓紗器18而由出紗導紗眼17出紗,而該出紗壓紗器18與出紗導紗眼17之間可由該出紗停車偵知臂19偵測該紗線60的出紗及停車狀態。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紗線60在定量送紗輪32上的繞設圈數依實際需求可以是一至三圈或是三圈以上,并配合在變量送紗輪31可選擇繞設一圈或是二圈的方式可以組合出不同牽繞方式。

1、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入紗壓紗器13,該紗線60接著導入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該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四導紗眼54,及繞到另一側的第五導紗眼52或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一至三圈后,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該紗線60接續穿過該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而由該出紗導紗眼17出紗,借此,以進行變量送紗。

2、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入紗壓紗器13,該紗線60接著導入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該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四導紗眼54,及繞到該導紗構件50的第五導紗眼52或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三圈以上后,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該紗線60接續牽過該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而由該出紗導紗眼17出紗,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

3、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入紗壓紗器13,該紗線60接著導入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該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 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四導紗眼54,及繞到該導紗構件50的第五導紗眼52,再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六導紗眼44后,再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七導紗眼55及繞到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一至三圈后,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該紗線60接續牽過該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而由該出紗導紗眼17出紗,以進行變量送紗。

4、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入紗壓紗器13,該紗線60接著導入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該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四導紗眼54,及繞到該導紗構件50的第五導紗眼52,再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六導紗眼44后,再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七導紗眼55及繞到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三圈以上,穿過窗口57,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導出,該紗線60接續牽過該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而由該出紗導紗眼17出紗,以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

本實施例前述的導紗單元40是固設于該送紗本體10左側,當然也可以固設于該送紗本體10右側,使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在未送紗時,相對位于送紗本體10及送紗輪組30左前端,而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本實施例導紗構件50的第二導紗眼51、第五導紗眼52、第八導紗眼53、第四導紗眼54、第七導紗眼55及第九導紗眼56均設置在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的后端位置,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的左、右及前端空間均無阻礙構件,因此,本實施例的紗線60牽繞操作極為容易、快速及斷紗停車修復具有迅速、便利等積極功效,是本實施例前所未見的創意。

本實施例的末端導紗眼16、出紗導紗眼17與出紗壓紗器18及出紗停車偵知臂19也可以固設在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使該送紗本體10后下方并無構件存在,而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請參閱圖5至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部份相同并具有相同功能,故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相關說明,兩的差異在于:該末端導紗眼、出紗導紗眼與出紗壓紗器及出紗停車偵知臂是固設在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未圖示),使該送紗本體10 后下方并無構件存在。

第二實施例中的導紗構件50A在其中間部不具有第一實施例中的窗口57,并另在左右兩側下端嵌設一第十導紗眼58及一第十一導紗眼59,且該導紗構件50A的上端延伸設有不同開孔形狀的垂直固定片501A,以供該導紗構件50A固設于該送紗本體10下方,而位于送紗輪組30的后端。

該紗線60從該送紗本體10后端部進入該送紗裝置100,其牽繞方式為:該紗線60先由該入紗導紗臂12上的入紗導紗眼121入紗,經過該入紗壓紗器13及第一導紗眼14,而牽入該濾紗器15。

該紗線60接著導入用以入紗的第二導紗眼51,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繼續牽入用以出紗的第四導紗眼54完成經第三導紗眼43的第一次繞紗。

接下來,繞到下一個入紗用的第五導紗眼52,再度繞經該變量送紗輪31一次而導入導紗單元40的第六導紗眼44后,再牽入導紗構件50的第七導紗眼55完成經第六導紗眼44的第二次繞紗。

之后,繞到第八導紗眼53,而將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至少繞設一圈后,經由第十一導紗眼59再牽入末端導紗眼16后導出,以牽入紗線60進入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的末端導紗眼。

本實施中,該紗線60從該送紗本體10后端部進入該送紗裝置100A,其牽繞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兩的差異在于:該紗線60在該定量送紗輪32上繞設一至三圈后或繞設三圈以上后,導入第十一導紗眼59,再牽入固設在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的末端導紗眼、出紗壓紗器、出紗停車偵知臂及出紗導紗眼出紗,以進行變量送紗或達成定量送紗的作業。

本實施例前述的導紗單元40固設于該導紗構件50A或送紗本體10左側,當然也可以固設于該導紗構件50A或送紗本體10右側,使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未送紗時轉折位于送紗本體10及送紗輪組30左側,而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本實施例導紗構件50A的第二導紗眼51、第五導紗眼52、第八導紗眼53、第四導紗眼54、 第七導紗眼55、第九導紗眼56及第十一導紗眼59均設置在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的后端位置,且末端導紗眼、出紗壓紗器、出紗停車偵知臂及出紗導紗眼均固設在圓針織機的紗架環圈上(未圖示),因此,變量送紗輪31及定量送紗輪32的左、右及前端空間均無阻礙構件,導紗構件50A的后端空間亦無阻礙構件,故本實施例的紗線60牽繞操作極為容易、快速及斷紗停車修復具有迅速、便利等積極功效,是本實施例前所未見的創意。

參閱圖9及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在未送紗狀態及送紗狀態的上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在未送紗時,該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轉折位于送紗本體10及送紗輪組30右側的前端,即位于變量送紗輪31外周之外的空間位置,并與導紗構件50、50A距離較遠,使紗線60的長度在第四導紗眼54及第七導紗眼55到X位置間的長度較長,同時,紗線60在該變量送紗輪31上接觸面少,如圖9所示的X-Y位置約為1/4,使紗線60與變量送紗輪31之間的摩擦阻力減至最小限度,對紗線結構表面的光澤性可維持至最佳狀態,可大幅延長變量送紗輪31的使用壽命;而在送紗量需求最大時,紗線60在受張力牽引下拉動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靠近導紗構件50、50A,使紗線60繞設在變量送紗輪31上接觸面增加如圖10所示的X-Z位置約為1/2,并將紗線60在第四導紗眼54及第七導紗眼55到X位置間的長度縮短,以滿足大量送紗需求。

而當在大量送紗需求情況下,停止送紗或減少送紗量時,紗線60張力減小,導紗單元40的第三導紗眼43及第六導紗眼44旋擺回到未送紗的原位或與導紗構件50、50A距離較遠的位置,使紗線60的長度在第四導紗眼54及第七導紗眼55到X位置間的長度拉長,因此可吸收多余的紗線60,以杜絕紗線反繞,而可防止送紗輪意外停車的困擾及提高紗線的品質。

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導紗單元40是固設于送紗本體10左、右側,當然固設于送紗本體10前方的垂直方向亦屬可行。

又,上述的導紗眼是以具有快穿孔的導紗眼為例說明,當然也可以使用穿入式的導紗眼替代而可獲得相同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由于能使紗線的入紗構件及紗線穿繞具有集中、簡易及較大的操作作業空間, 進而使紗線穿繞的操作及斷紗停車的修復具有迅速、便捷順暢等積極功效。

本實用新型由于能使紗線的入紗構件及穿繞的主要操作空間皆集中在送紗裝置本體后端部,進而具有可供穿繞紗線較大、較便利的操作空間,且不易受到圓針織機上相鄰送紗裝置所干擾。

本實用新型又由于導紗眼是采用快穿孔結構,繞紗時紗線由孔口向內導入即可,而不用穿紗,使紗線穿繞的作業迅速、便捷順暢。

本實用新型更由于其變量送紗輪31與定量送紗輪可采用陶瓷送紗輪,可以大幅減少更換送紗輪的頻率,且未送紗時,紗線在變量送紗輪上接觸面少,其能使紗線與送紗輪間的摩擦阻力減至最小限度,以利提高送紗輪的送紗量及達成提高產量的效果,同時對紗線結構表面的光澤性可維持至最佳狀態,以確保布匹織造的最佳品質。

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確實為一相當優異的創思,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惟上述說明的內容,僅為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說明,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或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所延伸的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高淳县| 荥阳市| 出国| 方正县| 屏南县| 隆安县| 宁波市| 瑞安市| 屯门区| 天台县| 叶城县| 湟源县| 八宿县| 忻城县| 泰顺县| 曲靖市| 光山县| 肥东县| 巩留县| 冕宁县| 古蔺县| 巴东县| 鹤岗市| 营山县| 彭泽县| 肃南| 蒲江县| 惠安县| 壶关县| 德州市| 承德市| 壤塘县| 酒泉市| 安图县| 安乡县| 玛多县| 东明县| 南溪县| 彰化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