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縫制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縫紉機。
背景技術:
半旋轉旋梭縫紉機的傳動機構一般都是裸露在上、下機殼內運轉,非密封的,造成噪音很大,嚴重影響縫紉機的品質。噪音主要是由上機殼與下機殼的拼接出口向外穿出。為了降噪,中國發明專利200810132234.6公開了一種半旋轉旋梭縫紉機全密封傳動機構。該專利中設計了一種密封腔體的結構對其進行降噪(如圖1所示),這個結構主要包括上、下機殼30、31,設置在上機殼30內的密封箱體23以及設置在密封箱體23和下機殼內的31內的傳動機構。這種設計增加了一個腔體,起到隔音效果。但是這個腔體是直通式,聲音傳遞方式比較單一,增加了一個腔體,成本也大大地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降低噪音、材料成本低的縫紉機。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縫紉機,包括上機殼和下機殼,在上機殼內設置有上腔室,下機殼內設置有下腔室,上腔室與下腔室之間通過拼接連通,該通道為出聲口,上腔室與下腔室形成密封腔體,傳動機構設置在上腔室與下腔室內,在上機殼的上腔室內設置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位于上腔室的內壁上。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凸出結構位于出聲口的上方。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凸出結構設置在上機殼后側面所在的內側壁上。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凸出結構的外側面為外凸的弧形結構。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凸出結構為帶有中孔的中空結構,其中孔貫穿上機殼的上腔室。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上腔室的上端設置有開口,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板。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下腔室的底部設置有開口,在開口處設置有密封下蓋。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設置有在上軸上的大連桿,大連桿的一端與上軸連接,另一端與擺動齒的一端連接,擺動齒的中部套設在擺動齒軸上,擺動齒的另一端設置有齒部,齒部與下軸齒輪嚙合,下軸齒輪套設在下軸上。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上軸通過中軸承、上軸后軸承設置在上機殼上,并在上軸與相應的軸承孔之間設置有油封。
在上述的一種縫紉機中,所述下軸通過前軸承、下軸后軸承設置在下機殼上,并在下軸與相應的軸承孔之間設置有下軸油封。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
本發明凸出結構的設置,使上腔室形狀像個中間凹進的葫蘆,增加幾個反射平面,且該凸出結構處于聲音出口的正上方;當聲音在下機殼中擺齒和下軸齒輪運轉產生噪音,聲源經過上下機拼接口傳出,大部分碰到上機殼右側凸出部分進行反射到機殼下方,由于機殼上節結構腔體自然形成的錐度,聲音繼續往下反射,聲音通過這種重復反射,從而在腔體內相對降低聲音,達到降噪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之二;
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圖3的b-b剖視圖;
圖6是圖5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上機殼;2、下機殼;3、上腔室;4、下腔室;5、出聲口;6、凸出結構;7、外側面;8、上蓋板;9、密封下蓋;10、上軸;11、大連桿;12、擺動齒;13、擺動齒軸;14、下軸齒輪;15、下軸;16、中軸承;17、上軸后軸承;18、油封;19、前軸承;20、下軸后軸承;21、下軸油封;22、上軸后套;23、上軸中套;24、下軸后套;25、下軸前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6:
一種縫紉機,包括上機殼1和下機殼2,在上機殼1內設置有上腔室3,下機殼2內設置有下腔室4,上腔室3與下腔室4之間通過拼接口連通,該通道為噪音的出聲口5,上腔室3與下腔室4形成密封腔體,傳動機構設置在上腔室3與下腔室4內,在上機殼1的上腔室3內設置一凸出結構6,該凸出結構6位于上腔室3的內壁上。
具體地,所述凸出結構6位于出聲口5的上方。
更具體地,所述凸出結構6設置在上機殼1后側面所在的內側壁上。所述凸出結構6的外側面7為外凸的弧形結構。
該凸出結構6為帶有中孔的中空結構,其中孔貫穿上機殼1的上腔室3。
另外,本發明所述的密封腔體由下述結構形成:
所述上腔室3的上端設置有開口,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板8。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性,在開口與上蓋板8之間設置有上蓋板密封墊。
在上機殼1上還開設有兩個連通上腔室3與外界的軸承孔。上軸設置在兩個軸承孔內,在外端的的軸承孔內設置有上軸后套22,在上軸后套22外套設有上軸后軸承17,另一個軸承孔內設置有上軸中套23,在上軸中套23外套設有中軸承16,為了達到密封,在上軸10與相應的軸承孔之間設置有油封18。
所述下腔室4的底部設置有開口,在開口處設置有密封下蓋9。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性,在開口與密封下蓋9之間設置有下蓋密封墊。
在下機殼2上也設置有兩個連通下腔室4與外界的軸承孔。下軸15設置在兩個軸承孔內,在外端的的軸承孔內設置有下軸后套24,在下軸后套24外套設有下軸后軸承20,另一個軸承孔內設置有下軸前套25,在下軸前套25外套設有前軸承19,為了達到密封,在下軸15與相應的軸承孔之間設置有下軸油封21。
此外,本發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設置有在上軸10上的大連桿11,大連桿11的一端與上軸10連接,另一端穿過拼接口與擺動齒12的一端連接,擺動齒12的中部套設在擺動齒軸13上,擺動齒軸13的兩端設置有下機殼2上,擺動齒12的另一端設置有齒部,齒部與下軸齒輪14嚙合,下軸齒輪14套設在下軸15上。上軸10轉動,帶動擺動齒12的齒部與下軸齒輪14嚙合。
本發明的噪音大部分是由下腔室內的擺動齒12與下軸齒輪14嚙合產生。因此,拼接口為出聲口。
本發明凸出結構6的設置使上機殼1形狀像中間凹進的葫蘆,增加了幾個反射平面。當聲音從出聲口5傳出,大部分碰到上機殼1的凸出結構6進行反射到上機殼1下方,由于上機殼1的結構腔體自然形成的錐度,聲音繼續往下反射,聲音通過這種重復反射,從而在腔體內相對降低聲音,達到降噪的效果。
聲源通過障礙物,由于傳播介質發生了改變,使部分聲源發生了發射,被反彈回去,因此傳遞出去的聲音會比原來的小很多,造成聲音的降低。經最后測得,聲音從原來的尖銳變為低沉,噪音降低1分貝多。
本發明相比于現有的降噪結構,結構更加緊湊、成本低,降噪效果也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