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機械,尤其涉及一種特殊紡織面料清洗機。
背景技術:
在針織生產過程中,布料沾染油污或者其他污漬會對后續工序產生負面影響,在進行染色等操作前,需要對布料進行去污漬處理,現有的布料清洗流程為工人池沖洗槍對布料進行沖洗,需要多名工人同時操作,效率低下,而且采用沖洗槍進行單面水流直沖,會使面料因水流沖擊而產生拉伸變形,影響布料的纖維結構,因此,應該提供一種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紡織面料清洗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特殊紡織面料清洗機,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側壁設有排水管,所述箱體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體內部下表面設有清洗液箱所述清洗液箱內設有水泵,所述水泵與上液管套接,所述上液管為u型結構,紡織面料穿設在所述上液管的u型結構之間,上液管的u型結構上分別設有氣泡發生裝置,所述氣泡發生裝置包括呈圓桶狀的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一套筒內套設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間形成空腔,所述空腔通過在第二套筒側壁開設的孔與第二套筒連通,在所述第一套筒一端設置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與上液管連接,所述上液管上設有高壓泵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設置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高壓氣源連接,所述第二套筒遠離所述進氣管的一端設有氣液出口,所述氣液出口正對紡織面料設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箱體的上表面設有檢查口。
所述孔開設于第二套筒靠近氣液出口的側壁。
所述箱體內壁經第一輥軸固定有第一輥筒,所述第一輥筒的上方經第二輥軸固定有第二輥筒。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應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的紡織面料清洗機,將上液管設置為u型結構,紡織面料穿設在所述上液管的u型結構之間,且上液管的u型結構上分別設有氣泡發生裝置,在使用時相對設置的氣泡發生裝置的氣液出口正對紡織面料,氣液出口同時出水可以抵消水流的沖擊力,防止布料因單向水流沖擊產生拉伸變形,用時可以對布料防止出現沖洗死角,避免對布料清洗不凈。
2、本發明的紡織面料清洗機,通過從氣泡發生裝置處產生的大量氣泡撞擊清洗布料,氣泡在撞擊布料后迅速破裂的瞬間產生瞬時高壓,不斷的敲擊布料表面,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氣泡發生裝置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箱體,2、排水管,3、進料口,4、出料口,5、清洗液箱,6、水泵,7、上液管,8、氣泡發生裝置,80、第一套筒,80a、進水管,81、第二套筒,81a、進氣管,81b、氣液出口,82、空腔,83、孔,9、高壓泵,10、高壓氣源,11、紡織面料,12、第一輥軸,13、第一輥筒,14、第二輥軸,15、第二輥筒,16、檢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一種特殊紡織面料清洗機,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的側壁設有排水管2,所述箱體1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進料口3和出料口4,所述箱體1內部下表面設有清洗液箱5所述清洗液箱內設有水泵6,所述水泵6與上液管7套接,所述上液管7為u型結構,紡織面料穿設在所述上液管7的u型結構之間,上液管7的u型結構上分別設有氣泡發生裝置8,所述氣泡發生裝置8包括呈圓桶狀的第一套筒80,在所述第一套筒80內套設有第二套筒81,所述第一套筒80和第二套筒81間形成空腔82,所述空腔82通過在第二套筒81側壁開設的孔83與第二套筒81連通,在所述第一套筒80一端設置有進水管80a,所述進水管80a與上液管7連接,所述上液管7上設有高壓泵9,在所述第二套筒81的一端設置有進氣管81a,所述進氣管81a與高壓氣源10連接,所述第二套筒81遠離所述進氣管81a的一端設有氣液出口81b,所述氣液出口81b正對紡織面料11設置。
作為第二個實施例,本實施例是對實施例一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1的上表面設有檢查口16。
作為第三個實施例,本實施例也是對實施例一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孔83開設于第二套筒81靠近氣液出口81b的側壁。
作為第四個實施例,本實施例也是對實施例一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1內壁經第一輥軸12固定有第一輥筒13,所述第一輥筒13的上方經第二輥軸14固定有第二輥筒15。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或替換,這些改進或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