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繩索,尤其涉及一種股繩及其插接方法。
背景技術:
1、股繩包括單股繩和復股繩,而復股繩為多個骨條編織粘合而成,其中,十二股繩通常是由十二根細繩或纖維組成,經過編織捻合而成。這種繩子由于其結構和強度,常用于需要較高耐用性和強度的場合,十二股繩在許多領域都有應用,包括航海、登山、建筑、繩索藝術等。
2、在對十二股繩插接時,傳統的插接方法是將繩索旋轉180°后形成一個閉環,將末端的股條拆散如圖8中標記為1-1~12-1所示,并入原來的繩索內,與原繩的股條如圖8中標記為1~12所示,通過相互疊壓進行固定,形成一個很長的插接段,如圖8框選處所示,插接段的股條由原先的12根變為24根,直徑會遠大于原繩直徑,如圖9所示,其琵琶頭會很大,無法通過特定要求的孔,適用性較低,不僅操作繁瑣,且浪費原料,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股繩及其插接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在對十二股繩插接時,傳統的插接方法操作繁瑣,且插接段的股條由原先的12根變為24根,直徑會遠大于原繩直徑,費時費料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股繩及其插接方法。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一種十二股繩,包括主繩,其特還包括閉合眼環和插編段,所述主繩和閉合眼環通過插編段相連接,其中,所述主繩、閉合眼環和插編段均由十二根股條編織捻合而成;
3、所述閉合眼環通過將繩索彎折180°后形成。
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十二根股條依次編號為股條1~12,其中編號為奇數的股條走向為“z”捻向,編號為偶數的股條走向為“s”捻向。
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z”捻向表示逆時針擰向,“z”捻向表示順時針擰向,插編繩股依次為z、s、z、s、z、s,繩索里剩余的六根繩股依次為z、s、z、s、z、s。
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這種十二股繩的插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于:
7、s1:標記準備,在對十二股繩插接時,首先將繩索彎折180°后形成閉合眼環,然后定好插接段長度,做好標記,股條標記標號依次為股條1~6,其中,標號相同的為同一根股條;
8、s2:選擇股條3,沿繩索方向將其抽出;
9、s3:當股條3抽出至開始插接位置時(計劃的閉合眼環端部與主繩交叉點),把股條3反向從繩頭自由端順著抽出股條3后留下的空擋路徑,逆向編入繩索內;
10、s4:當股條3重新編入后,再將股條1抽出,然后將股條1逆向沿著股條5的路徑編入到繩索內,同時將股條5抽出,逆向沿著股條1的路徑編入繩索,替代原股條1的位置;
11、s5:當依次完成股條1、股條3和股條5的替換后,將繩索翻轉180°,重復步驟s2-s4的操作,將股條2、股條4和股條6進行替換,將股條4抽出后沿著原股條4的路徑逆向編入繩索內,將股條2與股條6抽出后位置進行互換;
12、s6:z向3根股條(股條1、股條3和股條5)和s向3根股條(股條2、股條4和股條6)均按步驟s1-s5的方法反向插編完成后,進入收尾處理,最后把漏出的每根股條頭,減去約2/3紗線,按照股向,插入到主繩中即可。
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s6中,z向的3根股條和s向的3根股條生物端頭分別用膠帶裹緊;剩余未插接改編的6根股條端頭處用膠帶包裹在一起。
14、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5、相較傳統的對十二股繩插接方法,本發明對十二股繩的插接時,制作過程簡便,插接段的股條數仍為12,從而使插接段直徑與原繩直徑大小相差不大,其琵琶頭相對較小,使得其能適配有孔徑要求的工況,滿足通過要求,適用性強,從而使得插接后形成的十二股繩的外形更加美觀,且節約原料,保證了十二股繩的結構整體性和機械性能,也使插編段每根繩股受力更加均勻,從而提高了最大承載負荷,牢固可靠、安全耐用,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壽命。
1.一種股繩,包括主繩,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閉合眼環和插編段,所述主繩和閉合眼環通過插編段相連接,其中,所述主繩、閉合眼環和插編段均由十二根股條編織捻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股繩,其特征在于,沿著繩索方向,所述十二根股條依次編號為股條1~12,其中編號為奇數的股條的走向為“z”,編號為偶數的股條走向為“s”。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股繩,其特征在于,所述“z”表示逆時針擰向的繩股,“s”表示順時針擰向的繩股,插編繩股依次為z、s、z、s、z、s,繩索里剩余的六根繩股依次為z、s、z、s、z、s。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股繩的插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股繩插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中,股條1、股條3、股條5和股條2、股條4、股條6的端頭處分別用膠帶裹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股繩插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未進行插接改編的股條的端頭用膠帶包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