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臂架裝置及臂架式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臂架裝置。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臂架裝置的臂架式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混凝土泵車是一種典型的臂架式工程機械,可將混凝土沿管道輸送到建筑工程所需的位置。在工作過程中,混凝土泵車需要通過固定于臂架裝置上的輸送管將混凝土輸送至指定位置,并且隨著輸送位置的變化,臂架裝置需要帶動輸送管實現展開、收攏以及旋轉等動作。混凝土泵車的臂架裝置一般包括多節臂架,各節臂架之間能夠折疊。目前混凝土泵車的臂架所使用的折疊方式主要有R型、Z型以及RZ型等整體折疊方式,其中對于五節以上臂架的臂架裝置基本均使用RZ型折疊方式。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臂架裝置的折疊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臂架裝置的俯視圖。臂架裝置的第一節臂架1’與轉臺鉸接,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2’以及第三節臂架3’折疊成R型,第三節臂架3’為拐彎臂架,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以及第五節臂架5’折疊成Z型,第五節臂架5’折疊于第四節臂架4’的上方。然而,第四節臂架4’ 上方的空間有限,為防止臂架折疊超高,現有技術中六節臂的混凝土泵車中,第六節臂架6’ 和第五節臂架5’沿同一水平方向順次布置,并折疊于第四節臂架4’上方,即第五節臂架5’ 和第六節臂架6’相當于現有技術中五節臂泵車的第五節臂架,與現有技術中五節臂泵車的臂架裝置相比,上述六節臂泵車的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實質上未發生變化。并且,現有技術中臂架裝置的布置方式不利于設置六節以上的臂架,臂架裝置的靈活性比較差。因此,如何在滿足混凝土泵車泵送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利用折疊空間,實現多節臂的布置,減小車體長度,且增加臂架裝置的總長度,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臂架裝置,該臂架裝置結構緊湊、空間利用率高, 為多節臂架的布置提供了空間,從而增加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并提高臂架的布料靈活性。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臂架裝置的臂架式工程機械。為了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用于工程機械,包括依次鉸接的多節臂架,第一節臂架的根端與所述工程機械的轉臺鉸接于基本鉸接點,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至少占據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節臂架為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架,所述臂架裝置的其他各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的兩側。優選地,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占據三列布置空間,其中, 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三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的兩側;
3
各所述臂架中設置第一相鄰臂架和第二相鄰臂架鉸接連接,第一相鄰臂架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二相鄰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相鄰臂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所述第二直臂段能夠相對于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預定的角度。優選地,所述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之間設置有旋轉法蘭,兩者通過旋轉法蘭轉動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相鄰臂架靠近所述臂架裝置的尾部,且第二相鄰臂架與第二直臂段鉸接的端部為彎曲部。優選地,所述彎曲部包括第三直臂段和第一拐彎段,第三直臂段與第二直臂段鉸接;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第三直臂段折疊于第一列布置空間。優選地,所述彎曲部為弧形彎曲結構。優選地,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所述第一相鄰臂架與所述第二相鄰臂架的鉸接點靠近所述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優選地,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的轉動連接點靠近所述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優選地,所述臂架裝置至少包括六節臂架,所述第一相鄰臂架、第二相鄰臂架分別為第五節臂架、第六節臂架;第三節臂架為占據兩列布置空間的拐彎臂架,包括第四直臂段、第二拐彎段和第五直臂段;第一節臂架、第二節臂架、第四直臂段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第五直臂段、第四節臂架、第五節臂架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六節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優選地,第一節臂架、第二節臂架、第三節臂架折疊為R型,第二節臂架、第三節臂架、第四節臂架折疊為Z型,第四節臂架與第五節臂架沿同一長度方向布置。優選地,還包括第七節臂架,所述第七節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并折疊于所述第六節臂架的上方或下方。本發明所提供的臂架裝置,用于工程機械,包括依次鉸接的多節臂架,第一節臂架的根端與所述工程機械的轉臺鉸接于基本鉸接點,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至少占據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節臂架為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架,所述臂架裝置的其他各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的兩側。本發明所提供的臂架裝置折疊時,臂架裝置中的其他各列分布在第一節臂架所占據空間的兩側,充分利用了第一節臂架兩側的布置空間,即充分利用車體寬度方向的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文中的臂架裝置結構緊湊,充分利用車體寬度,為多節臂架的布置提供空間,在相同折疊空間內,可以折疊臂架的數目更多,從而增加了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并避免了通過增加車橋數以提高臂架長度而導致的性能匹配問題和高成本問題;并且,當在同一折疊空間內布置相同節數的臂架時,本臂架裝置中各節臂架可以分配比較大的空間,可以在臂架上增加傳動或驅動機構,有利于提高臂架的布料靈活性。另外地,本發明中的臂架裝置的布置方式可以緩解現有技術臂架裝置在車體上偏心布置的問題,有利于增加車輛行使的穩定性。為了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臂架式工程機械,包括底盤以及設置于所述底盤上的臂架裝置,所述臂架裝置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由于上述的臂架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臂架裝置的工程機械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一種優選的方案,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占據三列布置空間,其中,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三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的兩側;各所述臂架中,第一相鄰臂架和第二相鄰臂架鉸接連接,第一相鄰臂架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二相鄰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第一相鄰臂架包括轉動連接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所述第二直臂段能夠相對于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預定的角度。通過該臂架設置方式,在臂架裝置展開過程中,第一直臂段相對于第二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從而帶動處在第三列布置空間的第二相鄰臂架轉動預定的角度,以使得第二相鄰臂架位于第一相鄰臂架的豎直位置的上方,然后再將第二相鄰臂架所在列的各節臂架依次展開,便于超長臂架在比較小的空間內打開或折疊。—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間設置有旋轉法蘭,兩者通過所述旋轉法蘭轉動連接;旋轉法蘭重量比較輕,不僅可以減小臂架重量,而且所占空間比較小、 工作靈活性和可靠性比較高。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臂架裝置的折疊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臂架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中臂架裝置處于折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臂架裝置的俯視圖;圖5為圖3所示臂架裝置展開過程某時刻的狀態圖;圖6為圖5所示的俯視圖。其中,圖1和圖2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第一節臂架1’ ;第二節臂架2’ ;第三節臂架3’ ;第四節臂架4’ ;第五節臂架5’ ; 第六節臂架6’。其中,圖3至圖7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第一節臂架1 ;第二節臂架2 ;第三節臂架3 ;第四節臂架4 ;第五節臂架5 ;第六節臂架6。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目的旨為提供一種臂架裝置,該臂架裝置結構緊湊、空間利用率高,為多節臂架的布置提供了空間,從而增加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并提高臂架的布料靈活性。此外,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旨為提供一種包括上述臂架裝置的臂架式工程機械。不失一般性,本文以臂架裝置在混凝土泵車上的應用為例,介紹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領域內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也不排除本發明在其他臂架式工程機械上的應用。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看圖3至圖6,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中臂架裝置處于折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臂架裝置的俯視圖;圖5為圖3所示臂架裝置展開過程某時刻的狀態圖;圖6為圖5所示的俯視圖。
本發明所提供的臂架裝置,用于工程機械,其包括依次鉸接的多節臂架,在相鄰兩節臂架之間一般可以設有伸縮油缸,用于進行臂架的展開或收攏動作。在本申請中,第一節臂架1的根端與工程機械的轉臺8鉸接于基本鉸接點,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該臂架裝置至少折疊為三列,所述第一節臂架1為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架,該臂架裝置的其他各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1的兩側。本發明所提供的臂架裝置折疊時,臂架裝置中的其他各列分布在第一節臂架1所占據空間的兩側,充分利用了第一節臂架1兩側的空間,即充分利用車體寬度方向的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文中的臂架裝置結構緊湊,充分利用車體寬度,為多節臂架的布置提供空間,在相同折疊空間內,可以折疊臂架的數目更多,從而增加了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并避免了通過增加車橋數以提高臂架長度而導致的性能匹配問題和高成本問題;并且,當在同一折疊空間內布置相同節數的臂架時,本臂架裝置中各節臂架可以分配比較大的空間,可以在臂架上增加傳動或驅動機構,有利于提高臂架的布料靈活性。本發明中的臂架裝置的布置方式可以緩解現有技術臂架裝置在車體上偏心布置的問題,有利于增加車輛行使的穩定性。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占據三列布置空間,其中,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三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1的兩側。各所述臂架中,定義第一相鄰臂架和第二相鄰臂架鉸接連接,第一相鄰臂架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二相鄰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相鄰臂架包括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第二直臂段與第二相鄰臂架鉸接,且所述第二直臂段能夠相對于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預定的角度。通過上述臂架設置方式,在臂架裝置展開過程中,第一直臂段相對于第二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從而帶動第二相鄰臂架所在的第三列布置空間跨過第一節臂架,并位于第一相鄰臂架的同側;上述轉動預定角度可以為90度,也可以為 90度左右的數值。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根據實際空間情況設定合適的旋轉預定角度,當臂架裝置從折疊狀態進行臂架展開時,可以先驅動第二直臂段相對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旋轉預定角度,從而帶動第二相鄰臂架所在的第三列布置空間跨過第一節臂架,使得該臂架裝置的各列布置空間均位于第一節臂架1的同側。具體應用過程中,第二直臂段相對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旋轉90度,帶動第二相鄰臂架所在的第三列布置空間轉動至第一相鄰臂架的上方,使該臂架裝置處于兩列布置空間,然后再將第二相鄰臂架所在列的各節臂架依次展開;當臂架裝置完成泵送作業進行折疊時,只需將上述操作進行反向操作,即可完成臂架的折疊;該設置方式便于臂架在比較小的空間內打開或折疊。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之間可以設置有旋轉法蘭9, 兩者通過旋轉法蘭9轉動連接,旋轉法蘭9重量比較輕,不僅可以減小臂架重量,而且所占空間比較小、工作靈活性和可靠性比較高。當然,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的相對旋轉的實現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實現,還可以設置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相嵌套設置,并在兩者的重合區域設置回轉軸承等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直臂段或第二直臂段還可以根據具體折疊方便情況進一步分段。具體地,第二相鄰臂架靠近所述臂架裝置的尾部,且第二相鄰臂架與第二直臂段鉸接的端部為彎曲部,在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下,通過第二相鄰臂架端部的彎曲部,實現第二列布置空間和第三列布置空間的連接,以使得第二相鄰臂架跨過第一節臂架而布置在第三列布置空間。上述各實施例中,彎曲部可以包括第三直臂段和第一拐彎段,第三直臂段與第二直臂段鉸接;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設置第三直臂段與第一節臂架1均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通過合理設置彎曲部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節臂架1所占據列前端和后端的空間, 適當加長第二相鄰臂架的長度。當然,也可以將彎曲部設置為弧形彎曲結構,該方式加工工藝比較簡單,第二相鄰臂架容易加工。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第一相鄰臂架與第二相鄰臂架的鉸接點可以靠近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的轉動連接點可以靠近所述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通過上述設置方式,第一相鄰臂架可以向基本鉸接點靠近駕駛室一側延伸,從而增加第一相鄰臂架的長度,相應的第二相鄰臂架的長度也得到了增加,充分利用駕駛室上方的空間,從而增加臂架裝置的總長度。為了進一步增加臂架裝置處于折疊狀態時車體的平衡性,由于該臂架裝置布置在第一節臂架1的兩側,可以將第一節臂架1的根端與轉臺8的基本鉸接點在工程機械的寬度方向上,其相對轉臺的回轉中心的便宜量為零,便于各臂架折疊后車體各部均勻受力,進一步改善偏心問題,增加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在上述臂架裝置的基礎上,在具體設計中,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臂架裝置可以包括至少六節臂架,第一相鄰臂架、第二相鄰臂架分別為第五節臂架5、第六節臂架6 ;第三節臂架3為占據兩列布置空間的拐彎臂架,包括第四直臂段、第二拐彎段和第五直臂段;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2、第四直臂段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第五直臂段、第四節臂架4、第五節臂架5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六節臂架6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第五節臂架5包括可以繞其軸線轉動連接的第一直臂段51和第二直臂段52,第一直臂段51和第二直臂段52通過旋轉部件連接,且兩者分別鉸接第四節臂架4和第六節臂架6 ;第六節臂架6與第五節臂架 5連接的端部為彎曲部,該彎曲部可以包括第三直臂段61和第一拐彎段63,第三直臂段61 與第二直臂段52鉸接,為了描述的方便,將第六節臂架6中布置在第三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段定義為第六直臂段62,通過設置彎曲部實現第二列布置空間和第三列布置空間的連接, 以使得第六節臂架6跨過第一節臂架1而布置在第三列布置空間。在上述實施例中,當臂架裝置處于折疊狀態下,請參考圖3和圖4 ;在進行臂架展開時,可以先驅動第五節臂架5的第二直臂段52相對第一直臂段51繞其軸線旋轉90度, 同時與第二直臂段52相連接的第六節臂架6轉動至第五節臂架5的豎直位置上方,然后各節臂架依次展開,請參考圖5和圖6 ;當臂架裝置完成泵送作業進行折疊時,只需將上述操作進行反向操作,即可完成臂架的折疊。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臂架裝置可以包括至少六節臂架,第二列布置空間和第三列布置空間位于所述第一節臂架1所處的第一列布置空間的兩側,第二列布置空間和第三列布置空間通過第五節臂架5和第六節臂架6連接,第三節臂架3可以為拐彎臂架,下面給出了幾種臂架裝置的折疊方式,具體內容如下所述。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可以折疊為R型,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可以折疊為Z型。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也可以折疊為 Z型,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可以折疊為R型,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第五節臂架5也可以折疊為Z型,這時第五節臂架5和第六節臂架6的連接位置靠近第一節臂架1與第二節臂架2的鉸接端,第五節臂架5和第六節臂架6可以采取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描述設置。無論采取哪種折疊方式,與現有技術六節臂架將第六節臂架6和第五節臂架5布置于同一長度方向上相比,本實施例中第六節臂架6可以單獨布置于一列上,有利于增加第五節臂架5和第六節臂架6的長度,從而增加臂架裝置的總長度,拓寬混凝土泵車的作業領域。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可以折疊為 R型,第二節臂架2、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可以折疊為Z型,第四節臂架4與第五節臂架5可以沿同一長度方向布置,該臂架布置方式中第五節臂架5可以盡量加長,使其折疊后一部分可以布置于混凝土泵車駕駛室的上方,不僅可以利用駕駛室上方空間加長第五節臂架5和第六節臂架6的臂長,而且可以在駕駛室頂壁上設置臂架的支撐裝置,增加臂架處于折疊狀態的穩定性。在一種更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各臂架裝置結構基礎上,可以繼續增加臂架數目,臂架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七節臂架,第七節臂架7位于所述第六節臂架6所處的第三列布置空間和所述第一節臂架1所處第一列布置空間之間,可以進一步充分利用兩列臂架之間的空間,增加臂架裝置整體結構的緊湊性。當然,第七節臂架7還可以第七節臂架7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并布置于第六節臂架6的上側或下側,只要能實現順利展開即可。本文中僅以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臂架裝置的布置方式進行了描述,更多節臂架的折疊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當然,本文中所述臂架裝置中臂架的數量不僅局限于七節臂架,還可以為更多節臂架,例如八節臂架,在八節臂架的臂架裝置中,前七節臂架的折疊方式可以為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描述的折疊方式,第七節臂架7與第八節臂架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據混凝土泵車的使用需要布置,例如當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第八節臂架布置于第七節臂架7的下側或上側或折疊于同一水平面上,與七節臂架裝置的混凝土泵車相比,八節臂架具有比較高的工作靈活性。在本發明各實施例中,所謂R型折疊即為該組折疊臂架中后一節臂架相對前一節臂架的折疊方向均相同;所謂Z型折疊即為該組折疊臂架中后一節臂架相對前一節臂架的折疊方向依次相反。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臂架式工程機械,包括底盤以及設置于所述底盤上的臂架裝置,所述臂架裝置為上述任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臂架裝置。由于上述的臂架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臂架裝置的工程機械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臂架式工程機械可以為混凝土泵車。此外,該混凝土泵車的其他部分的技術特征可以參見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臂架裝置及臂架式工程機械進行了詳細介紹。以上所
8述僅是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臂架裝置,用于工程機械,包括依次鉸接的多節臂架,第一節臂架(1)的根端與所述工程機械的轉臺鉸接于基本鉸接點,其特征在于,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至少占據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節臂架(1)為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架, 所述臂架裝置的其他各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1)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當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所述臂架裝置占據三列布置空間,其中,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三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 (1)的兩側;各所述臂架中設置第一相鄰臂架和第二相鄰臂架鉸接連接,第一相鄰臂架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二相鄰臂架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所述第一相鄰臂架包括轉動連接的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所述第二直臂段能夠相對于第一直臂段繞兩者的軸線轉動預定的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之間設置有旋轉法蘭,兩者通過旋轉法蘭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鄰臂架靠近所述臂架裝置的尾部,且第二相鄰臂架與第二直臂段鉸接的端部為彎曲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部包括第三直臂段和第一拐彎段,第三直臂段與第二直臂段鉸接;各所述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第三直臂段折疊于第一列布置空間。
6.根據權利要求2項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部為弧形彎曲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 所述第一相鄰臂架與所述第二相鄰臂架的鉸接點靠近所述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于所述基本鉸接點,第一直臂段和第二直臂段的轉動連接點靠近所述工程機械的駕駛室一側。
9.根據權利要求2至8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裝置至少包括六節臂架,所述第一相鄰臂架、第二相鄰臂架分別為第五節臂架(5)、第六節臂架(6);第三節臂架(3)為占據兩列布置空間的拐彎臂架,包括第四直臂段、第二拐彎段和第五直臂段;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O)、第四直臂段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第五直臂段、第四節臂架G)、第五節臂架(5)占據第二列布置空間,第六節臂架(6)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節臂架(1)、第二節臂架O)、第三節臂架(3)折疊為R型,第二節臂架O)、第三節臂架(3)、第四節臂架(4)折疊為Z型, 第四節臂架(4)與第五節臂架(5)沿同一長度方向布置。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七節臂架(7),所述第七節臂架(7)占據第三列布置空間,并折疊于所述第六節臂架(6)的上方或下方。
12.—種工程機械,包括底盤以及設置于所述底盤上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裝置為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用于工程機械,包括依次鉸接的多節臂架,第一節臂架的根端與工程機械的轉臺鉸接于基本鉸接點,當各臂架處于折疊狀態時,臂架裝置至少占據三列布置空間,第一節臂架為占據第一列布置空間的直臂架,臂架裝置的其他各列布置空間分布在第一節臂架的兩側。該臂架裝置結構緊湊,充分利用車體寬度,為多節臂架的布置提供空間,在相同折疊空間內,可以折疊臂架的數目更多,從而增加了臂架裝置的總長度,并可提高臂架的布料靈活性。此外,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臂架裝置的臂架式工程機械。
文檔編號E04G21/04GK102518309SQ2012100060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譚海波, 郭承志, 鐘愛娟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