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裝配方法。該預制剪力墻結構采用圓鋼管混凝土芯柱以一定的間距豎向排列固定在雙層鋼筋網片中,雙層鋼筋網片之間用拉筋拉結固定,鋼管混凝土芯柱固定在“井”字形的鋼筋格構中,鋼筋網片外包混凝土。鋼管上下側伸出外包混凝土150-200mm,方便后期上下剪力墻片的連接;墻體左右側預留連接筋,并伸出外包混凝土200-300mm,方便后期左右剪力墻片的連接。本發明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后的剪力墻比常規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有著較高的抗彎、抗剪和滯回耗能能力,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同時,該剪力墻通過工廠預制、現場套接拼裝,施工工藝簡單,可以保證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作業強度。
【專利說明】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具體是一種在工廠預制的抗震剪力墻和現場拼裝的方法,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0002]在建筑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建筑提出了更高的低碳、綠色、環保、高效的建設要求,建筑工業化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概念就是將建筑結構拆分成若干建筑構件,在工廠里進行預制,運輸到現場進行拼裝,從而消除了建筑施工現場的揚塵、噪聲等環境污染,生產效率提高、節省大量人工成本,像造汽車一樣建造預制裝配的房屋,從而掀起了一場建筑工業化式發展的新革命。
[0003]在預制裝配的建筑中,房屋的抗震是關鍵,常規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中需要布置大量鋼筋來抵抗地震剪力,目前國內工廠進行鋼筋網片、鋼筋籠等制品的加工還沒有完全實現機械化,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進行鋼筋的加工和綁扎,使得剪力墻鋼筋加工制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生產效率低下,難以滿足自動化臺模生產剪力墻的需求。目前,行業內常規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上下墻片之間大量的抗地震剪力鋼筋需要連接,常采用鋼筋套筒和漿錨連接,要么成本很高,要么連接均在同一截面,不利于抗震。因此,需要一種制作簡單、方便工廠制作和現場拼裝的剪力墻,同時其整體抗剪性能不弱于常規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從而提高建筑工業化生產的效率和預制裝配剪力墻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工廠預制普通混凝土剪力墻產品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該方案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好,制作工藝簡單,工廠加工量少,現場拼接方便可靠。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由多塊預制剪力墻片組裝制成,所述的預制剪力墻片包括雙層鋼筋網片,外包混凝土,向左右兩側伸出外包混凝土外的連接筋;在所述的雙層鋼筋網片中的#字形的鋼筋格構中每間隔一定距離豎向排列多個圓鋼管混凝土芯柱,所述的鋼管混凝土芯柱由圓鋼管和拼裝后澆注入圓鋼管內的混凝土柱芯組成;所述的鋼管混凝土芯柱兩端伸出外包混凝土外;該剪力墻的具體制作裝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6]步驟1:剪力墻在工廠內預制好后運輸到現場進行裝配;先進行豎向裝配,豎向布置的上下兩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片的鋼管采用鋼管套筒連接,鋼管套筒尺寸大于墻體內的鋼管尺寸;裝配時先在已經固定的下層剪力墻鋼管上端頭套上套筒,然后吊運新的剪力墻片,將新剪力墻片吊到已安裝的墻體上方,上下鋼管對準,徐徐下放就位,將新墻片所有鋼管下端頭均插入已經放好的套筒內,然后在墻體下放置墊片,并將墻體用斜支撐固定好。上下墻片之間形成300-400mm的空隙座漿層,用對拉桿固定模板,向模板空腔內灌注混凝土 ;
[0007]步驟2:上下墻片之間座漿層灌注混凝土后,從上墻片鋼管上端向鋼管內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為自密實混凝土,每次灌注至新拼墻片高度的一半位置,保證鋼管內的新舊混凝土的接茬在墻體的中間,而非墻體接茬處,從而保證上下墻片連接處鋼管內的混凝土是密實、連續的;
[0008]步驟3:進行左右墻片的拼裝;左右墻片之間的水平連接采用墻體企口縫和連接筋,后澆混凝土連接;左右兩側剪力墻體對接時,連接筋相互疊合并插入對方區域,然后在連接筋4交匯處和四角豎向放置縱向插筋,并沿著墻高間隔100-200mm布置加強箍筋,綁扎牢固后用對拉桿固定模板,然后向模板空腔中澆筑混凝土。
[0009]步驟4:充分養護,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后拆模。
[0010]所述的拼裝時左右相鄰剪力墻墻片之間留出的空隙為200-300mm,在上下布置的兩個剪力墻之間預留的座漿層高度為300-400mm。
[0011]所述的鋼管I上下伸出外包混凝土 5外150-200mm,方便上下剪力墻片的連接;連接筋4向左右側伸出外包混凝土 5外200-300mm,方便左右剪力墻片的連接。
[0012]所述的向模板空腔內灌注的混凝土為高強混凝土或鋼纖維混凝土。
[0013]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截面形狀可以是一字形、L字形、T字形或十字形。
[0014]鋼管直徑選用依照墻體厚度設計,前后兩側應留足30_50mm保護層厚度,鋼管內澆筑的混凝土為自密實的,可以是高強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等。
[0015]本發明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后的剪力墻比常規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有著較高的抗彎、抗剪和滯回耗能能力,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同時,通過工廠預制、現場套接拼裝,施工工藝簡單,可以保證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作業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中A-A剖開面示意圖。
[0018]圖3是上下剪力墻片之間的套筒連接示意圖。
[0019]圖4是圖1中B-B剖開面示意圖。
[0020]圖5是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的一字型截面示意圖。
[0021]圖6是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的L字型截面示意圖。
[0022]圖7是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的T字型截面示意圖。
[0023]圖8是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的十字型截面示意圖。
[0024]圖中:1、鋼管,2、套筒,3、鋼管內后澆混凝土柱芯,4、連接筋,5、外包混凝土,6、縱向插筋,7、模板,8、對拉桿,9、豎向分布筋,10、橫向分布筋,11、拉筋,12、加強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為工廠預制成型,運輸到現場進行拼裝。所述的預制剪力墻片包括雙層鋼筋網片,外包混凝土5,向左右兩側伸出外包混凝土 5外的連接筋4 ;在所述的雙層鋼筋網片中的#字形的鋼筋格構中間隔排列固定著多個圓鋼管混凝土芯柱,所述的鋼管混凝土芯柱由圓鋼管I和拼裝后澆注入圓鋼管的混凝土柱芯3組成。鋼管I上下伸出外包混凝土 5外150-200mm,方便上下剪力墻片的連接;連接筋4向左右側伸出外包混凝土 5外200-300mm,方便左右剪力墻片的連接。上下墻片之間的鋼管I通過套筒2連接,并在上下墻片之間預留300-400mm的座漿層,鋼管I內灌注高強混凝土 3 ;左右墻片之間留出預留200-300mm空隙,在墻片拉結筋4重疊區中布置豎向插筋6和加強箍筋12,用對拉桿8固定模板7,最后澆筑混凝土 5 ;
[0027]如圖2及圖5-圖8所示4個實施例,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包括圓鋼管I,鋼管內后澆筑混凝土柱芯3,預埋連接筋4,豎向分布鋼筋9,橫向分布筋10,網片拉筋11 ;墻體外包混凝土 5。豎向分布鋼筋9個橫向分布筋10組成雙層鋼筋網片,雙層鋼筋網片通過網片拉筋11拉接固定,其中間的腔體被拉筋11分成“#”字形的鋼筋格構;鋼管混凝土芯柱以一定的間距豎向排列固定在雙層鋼筋網片中,即鋼管I固定在字形的鋼筋格構中。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在工廠預制時,鋼管I上下伸出模板150-200mm,方便上下剪力墻片的連接;連接筋4左右伸出模板200-300mm,方便左右剪力墻片的連接。
[0028]施工過程如下:
[0029]步驟1:剪力墻在工廠內預制好后運輸到現場進行裝配。先進行豎向裝配,豎向布置的上下墻片的鋼管采用套筒2連接,鋼管套筒2直徑尺寸略大于墻體內的鋼管I直徑尺寸。裝配時先在已經固定好的下層剪力墻鋼管上端頭套上套筒2,然后吊運新的剪力墻片,將新墻片吊到下層剪力墻片上方,上下鋼管I對準,徐徐下放就位,將新墻片所有鋼管頭下端頭插入已經放好的套筒2內,然后將墻體用斜支撐支好,并在墻體下放置一定數量的墊片,從而上下墻片之間形成300-400mm的空隙座漿層,然后用對拉桿8固定模板7,向模板7空腔內灌注混凝土。
[0030]步驟2:上下墻片之間座漿層灌注混凝土之后,從上層墻片鋼管I上端頭灌注混凝土 3,混凝土 3為自密實混凝土,每次灌注至新拼墻片高度的一半位置,確保鋼管I內的新舊混凝土接茬在墻片的中間位置,而非上下墻體接茬處。
[0031]步驟3:進行左右墻片的拼裝。左右墻片之間的水平連接采用墻體企口縫、連接筋4,后澆混凝土連接。左右兩側剪力墻片對接時,兩墻片的連接筋4相互疊合并插入對方區域,然后在連接筋4交匯處和四角豎向放置縱向插筋6,并沿著墻高間隔100-200mm布置加強箍筋12,綁扎牢固后用對拉桿8固定模板7,然后澆筑混凝土。
[0032]步驟4:充分養護,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后拆模。
【權利要求】
1.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由多塊預制剪力墻片組裝制成,所述的預制剪力墻片包括雙層鋼筋網片,外包混凝土(5),向左右兩側伸出外包混凝土(5)外的預埋連接筋(4);在所述的雙層鋼筋網片的腔體中間隔一定距離豎向排列固定有多個圓鋼管混凝土芯柱,所述的鋼管混凝土芯柱由圓鋼管(I)和拼裝后澆注入圓鋼管內的混凝土柱芯(3)組成;所述的鋼管混凝土芯柱上下兩端伸出外包混凝土(5)外;該剪力墻的具體制作裝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剪力墻在工廠內預制好后運輸到現場進行裝配;先進行豎向裝配,豎向布置的上下兩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片的鋼管采用鋼管套筒(2)連接,鋼管套筒(2)直徑尺寸大于墻體內的鋼管(I)直徑尺寸;裝配時,先在已經固定的下層剪力墻鋼管上端套上套筒(2),然后吊運新的剪力墻片,將新剪力墻片吊到已固定好的墻體上方,上下鋼管(I)對準,徐徐下放就位,將新墻片下端所有鋼管頭插入已經放好的套筒(2)內,并在墻體下放置墊片,然后將墻體用斜支撐固定牢固,從而上下墻片之間形成300-400mm的座漿層空隙,然后用對拉桿(8)固定模板(7),向模板(7)空腔內灌注混凝土 ; 步驟2:上下墻片之間座漿層灌注混凝土之后,從上層墻片鋼管(I)上端向鋼管(I)內灌注混凝土(3),混凝土(3)為自密實混凝土,每次灌注至新拼上層墻片高度的一半,保證鋼管(I)內的新舊混凝土(3)的接茬在墻體的中間,依次循環; 步驟3:豎向墻片安裝后進行左右墻片的拼裝;拼裝時左右相鄰剪力墻墻片之間留出空隙,左右墻片之間的水平連接采用墻體企口縫,左右兩側剪力墻體對接時,預留連接筋(4)相互疊合并插入對方區域,然后在連接筋(4)交匯處和四角豎向放置縱向插筋(6),并沿著墻高間隔100-200mm布置加強箍筋(12),綁扎牢固后用對拉桿(8)固定模板(7),然后向模板空腔中燒筑混凝土; 步驟4:充分養護,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后拆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拼裝時左右相鄰剪力墻墻片之間留出的空隙為200-300mm,在上下布置的兩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之間預留的座漿層高度為300-4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管(I)上下伸出外包混凝土(5)外150-200mm,方便上下剪力墻片的連接;預埋連接筋(4)向左右側伸出外包混凝土(5)外200-300mm,方便左右剪力墻片的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裝配式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制作裝配方法,其特征是;鋼管混凝土芯柱加勁剪力墻的截面形狀為一字形、或L字形、或T字形或十字形。
【文檔編號】E04B2/56GK103790265SQ201410040249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明者】魏建軍, 宋生志, 袁洪志, 唐金壯 申請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