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07705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屬于建筑用支撐件【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2)和帶動下模具(2)振動的振動臺(1),下模具(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所述的下模具(2)上同距離縱橫排列有多個上下通透的模具槽(6),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托盤(5);模具槽(6)的至少一個側面上縱向設有工作面成型部(7),上模具(4)的下壓面與模具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工藝采用側面成型鋼筋槽。并在壓制1s~5s后立即脫模養護。本發明建筑支撐構件的鋼筋槽側面成型、鋼筋槽到底面距離的關鍵高度控制精確,產品間差異小,工藝過程方便快捷、工期短。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屬于建筑用鋼筋框架支撐結構技術 領域。 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建設過程中,澆筑混凝土前需要先扎結鋼筋框架。無論是水 平面鋼筋框架還是縱向的墻面鋼筋框架的扎結過程中,都需要在模板與鋼筋間加墊建筑支 撐構件來確定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并保證鋼筋框架底面在同一高度。由于混凝土建筑支 撐構件用于鋼筋鋪設,而且體積較小,所以對建筑支撐構件的規整程度要求較高,相互之間 的長、寬、高等要素間差距要求嚴格。這就不同于傳統混凝土磚的要求,傳統的混凝土磚雖 然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充模、脫模,但是因為磚塊在使用過程中有灰漿層的調整且本身體積 較大,對混凝土磚規格差距要求不嚴格,磚塊相互之間的規格差距較大。但建筑支撐構件規 格不統一會導致露筋。
[0003] 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工作面上設置有用于防止鋼筋發生位移的鋼筋槽,目前混 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工藝均采用正面壓制,即從存在鋼筋槽的一面下壓,在底面或頂 面上壓制成型鋼筋槽;這種壓制形式只能在相對的兩個工作面上設鋼筋槽,而無法制備對 多個面均有鋼筋槽使用要求的支撐構件。又因為不同批次間配制的混凝土不免存在或大或 小的流動性差異,又或因為不同批次間壓制工具的壓力不同或下壓工具不同位置施加壓力 不同,都會使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鋼筋槽底部與其相對面的高度不統一。這一關鍵距 離不能完全統一在墊設鋼筋時,個別較高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會因為在此受力集中而崩 壞,導致鋼筋面不平整,進而導致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不一致,使建筑出現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成型速度快、高度控 制精確的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
[0005]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 具,包括通過上模固定臺固定在壓磚機上的上模具和與上模具對應的下模具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下模具組件包括下模具和帶動下模具振動的振動臺,下模具與振動臺上表面 平齊,所述的下模具上縱橫排列有多個上下通透的模具槽,下模具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 移托盤;模具槽的至少一個側面上縱向設有工作面成型部,上模具的下壓面與模具槽開口 形狀相適應。
[0006] 所述模具槽等間距排布,模具槽在同一下模具上的排布個數為2(Γ350個。多個 模具槽等間隔距離排列,根據單個模具槽的大小做出相應的調整,模具槽越小,排布個數越 多。
[0007] 優選的,所述模具槽的一個側面上縱向開設有至少一個工作面成型部。
[0008] 優選的,所述模具槽的一個側面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工作面成型部。此種形式可壓 制長條形的支撐件用于保障縱向墻面的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支撐件本體為類長方體, 支撐件本體頂面上開設有鋼筋槽。
[0009] 優選的,所述模具槽每個側面上均縱向設有工作面成型部。每條工作面成型部的 高度相同或不同。此種形式可壓制在各側面均架設鋼筋的墊塊,墊塊本體四個側面上開設 有一道鋼筋槽??梢远喾N姿態擺放,若工作面成型部的高度均相同,則墊塊在各個側面任意 擺放,無需有意調整,墊塊擺放工作更加輕松;若工作面成型部的高度均不相同,則墊塊在 各個側面實現多種高度的調整,實現一物多用。這種復雜形勢的墊塊可以一次成型得益于 本發明模具的工作面成型部位于側面。
[0010] 優選的,所述模具槽相對兩側面上分別開設有一個工作面成型部。此種形式可壓 制上下面均可設置鋼筋的馬蹬狀墊塊,馬蹬本體頂面和底面上分別同向開設有一道鋼筋 槽。
[0011] 一種利用上述的壓制模具壓制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壓制工 藝步驟為: 1) 混料:將混凝土干料與水混合后連續攪拌獲得半濕料;所述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 0. 1?1mm,泌水率為(To. 04%,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量比為1. 43?2. 38 :1 ; 2) 布料:將半濕料過量注入下模具的各模具槽內,下模具在振動臺作用下振動 0. 3s~2s使半濕料填實模具槽; 3) 壓實:上模具下壓的同時下模具在振動臺作用下振動使半濕料壓實,下壓強度為5 MPa?lOMPa,壓實時間為Is?5s ; 4) 脫模成型:上模具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上移,利用上模具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撐 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側壓成型; 5) 養護:由轉移托盤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轉移托盤上自然條件下養護 20h?22h即得。
[0012] 步驟2)中所得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0. 1~0. 55mm,泌水率為0. 019Γ0. 02%。原料 攪拌混合后得到的混凝土半濕料具有合適的塌落度,能夠在振動條件下在體積較小的下模 具時同樣快速填實?;炷涟霛窳暇哂泻线m的泌水率,保證在振動填實后,建筑支撐構件上 下骨料分布均勻,能達到適當含水率并具有所需的初期強度。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半濕 料的室溫坍落度為0. 1?0. 55mm,泌水率為0. 019Γ0. 02%。
[0013] 優選的,步驟2)和步驟3)中所述振動臺上下振動,振動頻率為5(Γ90次/秒。此 振動頻率契合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和泌水率達到的流動裝狀態,能夠使半濕料在更短的時 間內填實模具槽。并且加快水分泌出,使脫模后水分在混凝土表面相對較多,使支撐構件表 面的水泥充分水化,增強支撐構件的強度。解決半濕料水分不足,水泥水化不足,強度偏低 的問題。
[0014] 優選的,步驟3)中上模具下壓強度為疒9 MPa,壓實時間為1. 5?3. 5s。
[0015]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建筑專用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由于支撐構件體積遠 遠小于磚塊。其對應模具的體積也較小,所形成的填充的相對比表面積大,相對填充摩擦力 大。相對更不容易填實模具。同時為了使本發明的半濕料在模具中壓制后能夠立即進行脫 模,形成足夠強度而不散落。本發明利用布料和壓實兩部整棟配合,在最少的振動時間內, 使半濕料在模具槽內填實。并5MPa?lOMPa的壓力實現在短短ls~5s壓實時間下達到足夠 的強度,得以立即脫模。立即脫模,建筑支撐構件的加工速率大大加快。
[0016] 在脫模成型的過程中本發明采用下模具上移、上模具保持原位的形式將壓實半濕 料從模具槽下開口直接推出,由于上模具、轉移托盤和間保持相對靜止,能夠最大限度的保 護建筑支撐構件的完整性。脫模后利用轉移托盤將成型建筑支撐構件運至養護地,轉運過 程中不會對建筑支撐構件造成磕碰,養護過程中建筑支撐構件自然以無鋼筋槽的面支撐, 鋼筋槽在養護不足的未定型狀態不會遭受破壞。
[0017] 本發明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及工藝主要有兩方面特點:一是采用的模具和壓 制方式為縱向壓制,模具將決定建筑支撐構件關鍵高度的工作面成型部設置在側面上,壓 制過程中無需考慮分次壓制時不同的壓強造成建筑支撐構件關鍵高度不統一。鋼筋槽縱向 壓制所施加的壓強只要保證將混凝土半濕料壓實即能輕松保證該高度的統一。鋼筋槽縱 向壓制在成型建筑支撐構件后脫模時方便,不會產生阻礙,可利用上磨具隨即將其頂出而 不會遭到破壞。二是建筑支撐構件在短短l~5s的壓實后立即脫模成型,養護時間也只有 20h~22h。整體制備過程工期短、速率高,這主要得益于本發明的布料和壓實步驟搭配,能夠 在最快的時間內將模具槽填實并達到足夠的初期強度。成型后建筑支撐構件強度高、耗水 量小,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0~22h即可作為成品,具有足夠強度。
[0018]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及其壓制模具及工藝所具有的有 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壓制模具及工藝過程方便快捷,所得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內實,牢固不 易松散,制備工期短、使用便捷。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本 發明采用模具和壓制方式為縱向壓制,將決定建筑支撐構件關鍵高度的工作面成型部設置 在側面上,壓制只要保證將混凝土半濕料壓實即能輕松保證關鍵高度的絕對統一。本發明 利用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壓制鋼筋槽,縱向壓制便于壓制,同時在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脫模 時方便,施工工序簡單,制備質量穩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本發明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的結夠示意圖。
[0020] 圖2為圖1中下模具的左上角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1] 其中,1、振動臺2、下模具3、上模固定臺4、上模具5、轉移托盤6、模具槽 7、工作面成型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其中實施例1為最佳實施例。
[0023] 實施例1 制備模具:參照附圖1、2,制作底面的長80mm、寬40mm,頂面的長50mm、寬25mm,高度為 250mm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所用模具。下模具2上開設等腰梯形上下通透的開口為模具 槽6,等腰梯形模具槽6的底面和頂面按支撐構件設計相應成型側面,兩側面間相距250mm, 為建筑支撐構件的高度。頂面成型側面的中部開設向模具內凸出l〇mm的一條縱向的工作 面成型部7,底面成型側面的中部開設向模具內凸出60mm的一條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7 ;將 50個模具槽6同距離縱橫排列在下模具2上,下模具2的四周固定振動臺1帶動下模具2 振動,下模具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下模具2正上方設與各模具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的 上模具4,上模具4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 托盤5。
[0024] 支撐構件壓制: 1)按重量份42. 5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石屑480份,水53份配料,將物料混合攪拌 得到混凝土半濕料,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0. 6mm,泌水率為0. 03%,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 質量比為1. 89:1。
[0025] 2)將混凝土半濕料注入下模具2的各模具槽6內,在振動臺1以90次/s的頻率 振動0. 3s,使混凝土半濕料填實各模具槽6 ;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頭的下壓壓強 為8MPa,壓實時間為2s,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以90次/s的頻 率振動使半濕料壓實。
[0026] 3)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 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兩條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型。
[0027] 4)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0h即得。
[0028] 同批制備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 的平均距離為180. 04mm,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0. 13 ;建筑支撐構件 形狀統一。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強度達到24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C30級。
[0029] 實施例2 制備模具:制作長45mm、寬40mm,高度為30mm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所用模具。下模 具2上開設矩形上下通透的開口為模具槽6,模具槽6的長、寬、高對應支撐構件的長、寬、 高,模具槽6四個側面的中部均開設向模具內凸出10_的一條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7 ;將 250個模具槽6同距離縱橫排列在下模具2上,下模具2的四周固定振動臺1帶動下模具2 振動,下模具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下模具2正上方設與各模具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的 上模具4,上模具4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 托盤5。
[0030] 支撐構件壓制: 1)按重量份42. 5普通硅酸鹽100份、河沙460份,水42份配料,將物料混合攪拌得到 混凝土半濕料,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1mm,泌水率為0. 04%,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量比 為 2. 38 :1。
[0031] 2)將混凝土半濕料注入下模具2的各模具槽6內,在振動臺1以50次/s的頻率 振動ls,使混凝土半濕料填實各模具槽6 ;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頭的下壓壓強為 5MPa,壓實時間為4s,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以50次/s的頻率振 動使半濕料壓實。
[0032] 3)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 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兩條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型。
[0033] 4)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2h即得。
[0034] 同批制備5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 的平均距離分別為20. 01mm、25. 03 mm,5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分別為 0. 13、0. 09 ;建筑支撐構件形狀統一。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強度達到27N/mm2,混凝土強 度等級達到C30級。
[0035] 實施例3 制備模具:制作長300mm、寬30mm、高30mm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所用模具。下模具2 上開設長方形上下通透的開口為模具槽6,模具槽6的長對應建筑墻體的厚度。頂面成型側 面的兩端30mm處各開設向模具內凸出10mm的一條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7 ;將30個模具槽 6同距離縱橫排列在下模具2上,下模具2的四周固定振動臺1帶動下模具2振動,下模具 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下模具2正上方設與各模具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的上模具4,上 模具4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托盤5。
[0036] 支撐構件壓制: 1)按重量份42. 5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石屑600份,水60份配料,將物料混合攪拌得 到混凝土半濕料,坍落度為0. 2mm,泌水率為0. 01%,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量比為1. 67:1。
[0037] 2)將混凝土半濕料注入下模具2的各模具槽6內,在振動臺1以70次/s的頻率 振動2s,使混凝土半濕料填實各模具槽6 ;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頭的下壓壓強為 lOMPa,壓實時間為ls,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以70次/s的頻率 振動使半濕料壓實。
[0038] 3)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 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兩條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型。
[0039] 4)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0h即得。
[0040] 同批制備18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鋼筋槽底部到相對底 面間的平均距離為20. 01mm,18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0. 06 ;建筑支撐構 件形狀統一。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強度達到26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C30級。
[0041] 實施例4 制備模具:參照附圖1、2,制作長25mm、寬15mm、高20mm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所用模 具。下模具2上開設矩形上下通透的開口為模具槽6,等腰梯形模具槽6的一個寬和高組成 的側面中部開設向模具內凸出l〇mm的一條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7,將350個模具槽6同距 離縱橫排列在下模具2上,下模具2的四周固定振動臺1帶動下模具2振動,下模具2與振 動臺1上表面平齊,下模具2正上方設與各模具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的上模具4,上模具4 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托盤5。
[0042] 支撐構件壓制: 1)按重量份42. 5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石屑份80,河沙400份、水53份配料,將物 料混合攪拌得到混凝土半濕料,坍落度為〇. 5mm,泌水率為0. 02%,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 量比為1. 89:1。
[0043] 2)將混凝土半濕料注入下模具2的各模具槽6內,在振動臺1以50次/s的頻率 振動2s,使混凝土半濕料填實各模具槽6 ;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頭的下壓壓強為 5MPa,壓實時間為5s,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以50次/s的頻率振 動使半濕料壓實。
[0044] 3)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 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兩條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型。
[0045] 4)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0h即得。
[0046] 同批制備7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 的平均距離為15. 00mm,7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0. 03 ;建筑支撐構件形 狀統一。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強度達到22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C30級。
[0047] 實施例5 制備模具:參照附圖1、2,制作底面的長150mm、寬50mm,頂面的長100mm、寬50mm,高 度為400mm的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所用模具。下模具2上開設等腰梯形上下通透的開口 為模具槽6,等腰梯形模具槽6的底面和頂面按支撐構件設計相應成型側面,兩側面間相距 400_,為建筑支撐構件的高度。頂面成型側面的中部開設向模具內凸出20_的一條縱向 的工作面成型部7,底面成型側面的中部開設向模具內凸出100mm的一條縱向的工作面成 型部7 ;將20個模具槽6同距離縱橫排列在下模具2上,下模具2的四周固定振動臺1帶 動下模具2振動,下模具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下模具2正上方設與各模具槽6開口形 狀相適應的上模具4,上模具4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下模具2底面上設有可 移動的轉移托盤5。
[0048] 支撐構件壓制: 1)按重量份42. 5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石屑450份,粉煤灰30份、水70份、減水劑 0. 2份配料,將物料混合攪拌得到混凝土半濕料,坍落度為0. 1mm,泌水率為0,其配比中水 泥與水的質量比為1. 43:1。
[0049] 2)將混凝土半濕料注入下模具2的各模具槽6內,在振動臺1以90次/s的頻率 振動0. 8s,使混凝土半濕料填實各模具槽6 ;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頭的下壓壓強 為lOMPa,壓實時間為4s,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以90次/s的頻 率振動使半濕料壓實。
[0050] 3)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半濕料從模具 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 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兩條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型。
[0051] 4)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自然條件下養護20h即得。
[0052] 同批制備1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 的平均距離為280. 04mm,1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0. 26 ;建筑支撐構件 形狀統一。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強度達到24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C30級。
[0053] 對比例1 模具設計、原料配比和壓制方式同實施例1。不同的是上模具4下壓,單個上模具下壓 頭的下壓壓強為8MPa,壓實時間為0. 5s。
[0054] 同批制備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脫模養護后在轉移托盤5上共收集到198. 3g 散落料。各支撐構件均出現不同程度散落。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的 平均距離為180. 81mm,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3. 03 ;建筑支撐構件軸 心抗壓強度達到12N/mm2。壓實時間不足,所得建筑支撐構件在脫模時出現散落,建筑支撐 構件規格被破壞。同時壓實過程中水分向表面溢出不足,建筑支撐構件表面水泥水化不足, 強度過低。
[0055] 對比例2 模具設計、原料配比和壓制方式同實施例1。不同的是模具槽6為上開口的槽,下開口 封死。在正常壓制后脫模時將下模具取出倒扣,并振動脫模。
[0056] 同批制備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脫模養護后在轉移托盤5上共收集到368. 9g 散落料。各支撐構件均出現炎嚴重散落,建筑支撐構件無法正常。建筑支撐構件軸心抗壓 強度達到l〇N/mm2。在成型建筑支撐構件在脫模時被振動破壞。
[0057] 對比例3 1)支撐構件的形狀、尺寸、原料配比組成及壓制過程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模具槽各 側面平整,上模具下壓面中部上凸形成一條橫向的工作面成型部. 同批制備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脫模后在轉移托盤5上收集散料總質量為2g, 說明脫模過程基本無散落??X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的平均距離為 180. 61mm,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3. 83 ;上模具的下壓壓強在不同批 次、模具不同位置的壓強無法避免的出現差異,導致建筑支撐構件形狀不統一。采用傳統的 模具底面形成鋼筋槽的形式,在快速壓制時無法保證鋼筋槽底部與支撐構件本體底面間的 距離這一關鍵值的規格統一。
[0058] 對比例4 1)支撐構件的形狀、尺寸及壓制過程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混凝土的配料為按重量 份42. 5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河沙480份,水85份,混凝土的室溫坍落度為82mm,泌水率 為3. 6%。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量比為0. 67:1。
[0059] 同批制備200塊測試建筑支撐構件,脫模后收集散料總質量為2g,說明脫模過程 基本無散落。卡齒測量所的支撐構件兩相對鋼筋槽底部間的平均距離為183. 21mm,200塊 測試建筑支撐構件間該距離的方差為1.83 ;坍落度和泌水率過大時,支撐構件在養護過程 中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榻變形,產片尺寸無法精準控制。
[0060]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 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 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 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包括通過上模固定臺(3)固定在壓磚機上的 上模具(4)和與上模具(4)對應的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組件包括下模具 (2)和帶動下模具(2)振動的振動臺(1),下模具(2)與振動臺(1)上表面平齊,所述的下模 具(2 )上縱橫排列有多個上下通透的模具槽(6 ),下模具(2 )底面上設有可移動的轉移托盤 (5);模具槽(6)的至少一個側面上縱向設有工作面成型部(7),上模具(4)的下壓面與模具 槽(6)開口形狀相適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槽(6) 等間距排布,模具槽(6 )在同一下模具(2 )上的排布個數為2(Γ350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槽(6) 的一個側面上縱向開設有至少一個工作面成型部(7)。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槽(6) 的一個側面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工作面成型部(7)。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槽(6) 每個側面上均縱向設有工作面成型部(7)。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槽(6) 相對兩側面上分別開設有一個工作面成型部(7)。
7. -種利用權利要求1飛任一項所述的壓制模具壓制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工藝,其 特征在于,壓制工藝步驟為: 1)混料:將混凝土干料與水混合后連續攪拌獲得半濕料;所述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 0. 1?1mm,泌水率為(Γ0. 04%,其配比中水泥與水的質量比為1. 43?2. 38 :1 ; 2 )布料:將半濕料過量注入下模具(2 )的各模具槽(6 )內,下模具(2 )在振動臺(1)作 用下振動〇. 3s~2s使半濕料填實模具槽(6); 3) 壓實:上模具(4)下壓的同時下模具(2)在振動臺(1)作用下振動使半濕料壓實,下 壓強度為5 MPa?lOMPa,壓實時間為Is?5s ; 4) 脫模成型:上模具(4)壓實半濕料后靜止,下模具(2)上移,利用上模具(4)將壓實 半濕料從模具槽(6)下開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壓實半濕料落在轉移托盤(5)上,完成脫模成 型得到成型建筑支撐構件,支撐構件的鋼筋槽由模具側面縱向的工作面成型部(7)側壓成 型; 5) 養護:由轉移托盤(5)轉運成型建筑支撐構件至養護地,在轉移托盤(5)上自然條件 下養護20h?22h即得。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 半濕料的室溫坍落度為0. 1?0. 55mm,泌水率為0. 019Γ0. 02%。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和步驟 3)中所述振動臺上下振動,振動頻率為5(Γ90次/秒。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混凝土建筑支撐構件的壓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上 模具(4)下壓強度為疒9 MPa,壓實時間為1. 5?3. 5s。
【文檔編號】B28B7/24GK104118031SQ201410341924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明者】曹連濤, 曹琳涵 申請人:桓臺縣果里鎮常灃建材經銷處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山县| 牙克石市| 当涂县| 莫力| 上饶县| 山阳县| 南雄市| 博兴县| 荆州市| 溧水县| 左权县| 嘉黎县| 卢氏县| 阳高县| 佛教| 丰都县| 潜山县| 马龙县| 正阳县| 汽车| 阳春市| 汝阳县| 阿瓦提县| 韶山市| 治多县| 南昌市| 双柏县| 铜山县| 应城市| 武川县| 平江县| 龙州县| 沧源| 苍梧县| 深泽县| 仙游县| 礼泉县| 读书| 珲春市| 沁阳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