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小汽車停車臺,具體是一種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
背景技術:
開車出門停車是免不了的,如今車是越來越多,車位是越來越少,一些熱點地區的車位可謂是一位難求,好容易碰到一個車位合不合適也要試試。在常見的車位中,側方停車是大家公認難度最大的,因為相對來說側方停車主要憑感覺,兩側的參照物并不明確,因此在車位緊張的地方面對這樣的車位,很多新手經常嘗試失敗后無奈放棄。所以市面上亟需一種電動螺桿式側方位停車臺,來幫助駕駛員能方便地側邊停車就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以解決駕駛員側方停車就位操作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其由停車臺主體和電動機推動系統組成;所述停車臺主體為側邊平行于道路側邊的梯形殼體結構,其前后兩端為斜坡,頂面為停車平臺,所述停車平臺上面設有若干個檢查維修口,檢查維修口上面設有蓋板,蓋板通過用螺栓固定于檢查維修口上面,停車平臺下面設有至少有四個支撐在地面上的定向輪;所述電動機推動系統設置在停車臺主體的梯形殼體內,由其對停車臺主體進行側向平移驅動;電動機推動系統由電動機、減速箱、傳動軸、直角傳動齒輪副和螺桿組成,其中傳動軸由兩軸承座固定連接在停車臺主體的底面上并平行于道路側邊排列,停車臺主體的底面上還設有電動機和減速箱,電動機通過帶動減速箱來驅動傳動軸轉動,傳動軸的兩端各連接有一個第一錐齒輪,兩邊的第一錐齒輪各嚙合一個第二錐齒輪,由此構成直角傳動齒輪副,第二錐齒輪由兩軸承座固定連接在停車臺主體的底面上,第二錐齒輪的中心孔設有與螺桿相配套的螺紋,兩邊的第二錐齒輪的中心孔各活動連接有一根螺桿,兩螺桿的排列方向與道路側邊相垂直,螺桿的一端固定于道路側邊,另一端固定支撐在地面上;道路側邊的一側還設有操控箱,操控箱設有線路與電動機相連接。
所述停車臺主體前后兩端斜坡的坡角為15度至45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結構簡單,通過電動機推動系統驅動停車臺主體進行側向平移,可以使停車臺主體伸出原來車位,讓駕駛員輕松開上停車平臺后,再操作操控箱讓停車臺主體收回原來位罝,從而減少駕駛員在停車位移庫所需要更長的長度空間,也解決了駕駛員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的難題,讓停車更簡單更方便,還可以縮短停車位的長度,增加停車數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錐齒輪與軸承座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錐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錐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軸承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停車臺主體,2-斜坡,3-定向輪,4-螺桿,5-電動機,6-道路側邊,7-操控箱,8-第二錐齒輪,9-第一錐齒輪,10-減速箱,11-傳動軸,12-軸承座,13-檢查維修口,14-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5所示,本發明的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由停車臺主體1和電動機推動系統組成。所述停車臺主體1為側邊平行于道路側邊6的梯形殼體結構,其前后兩端為斜坡2,斜坡2的坡角為15度至45度,頂面為停車平臺,所述停車平臺上面設有若干個檢查維修口13,檢查維修口13上面設有蓋板14,蓋板14通過用螺栓固定于檢查維修口13上面,停車平臺下面設有至少有四個支撐在地面上的定向輪3。所述電動機推動系統設置在停車臺主體1的梯形殼體內,由其對停車臺主體1進行側向平移驅動。電動機推動系統由電動機5、減速箱10、傳動軸11、直角傳動齒輪副和螺桿4組成,其中傳動軸11由兩軸承座12固定連接在停車臺主體1的底面上并平行于道路側邊6排列,停車臺主體1的底面上還設有電動機5和減速箱10,電動機5通過帶動減速箱10來驅動傳動軸11轉動,傳動軸11的兩端各連接有一個第一錐齒輪9,兩邊的第一錐齒輪9各嚙合一個第二錐齒輪8,由此構成直角傳動齒輪副,第二錐齒輪8由兩軸承座12固定連接在停車臺主體1的底面上,第二錐齒輪8的中心孔設有與螺桿4相配套的螺紋,兩邊的第二錐齒輪8的中心孔各活動連接有一根螺桿4,兩螺桿4的排列方向與道路側邊6相垂直,螺桿4的一端固定于道路側邊6,另一端固定支撐在地面上。道路側邊6的一側還設有操控箱7,操控箱7設有線路與電動機5相連接。
當使用本電動螺桿式側方停車臺時,只要操作操控箱7的按鈕控制電動機推動系統驅動停車臺主體進行側向平移,使停車臺主體1伸出原來車位,讓駕駛員輕松開上停車平臺后,再操作操控箱7讓停車臺主體1收回原來位罝,從而減少駕駛員在停車位移庫所需要更長的長度空間,也解決了駕駛員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的難題,讓停車更簡單更方便,還可以縮短停車位的長度,增加停車數量,正好解決如今車輛越來越多,車位越來越少,一些熱點地區的車位一位難求的狀況。
上述圖例僅為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