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工程模板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澆筑變節空心混凝土板梁的內模及支撐系統。
背景技術:
高速公路道路建設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板梁為空心板梁,隨著高速公路建設中對道路承載能力要求的提高,工程中對所用混凝土空心板梁做出了構造上的改進,空心板梁做成了帶有變節面的空心板梁,增大了空心板的承載能力。由于,空心板梁構造的變化,空心板梁內部空腔構造產生了變化,以前用于澆筑空心板梁的抽拉內模無法使用,原因在于內腔變節處收口部位大小發生變化,板梁澆筑好后,內??ㄋ涝诹丝招陌辶旱膬惹恢?,抽拉不出來,不得不對內模進行破壞性的拆除,致使梁頂混凝土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空心板梁的質量和模板壽命。并且在使用工具硬性拆除模板過程中,內模板易受損變型,無法重復使用。以上問題嚴重增大了施工難度,使得原空心板梁抽拉內模退出使用。
目前的施工過程中,為了完成變節面空心板梁的澆筑施工,不得不采用實心泡沫體內模,澆筑后泡沫體內模就留在了變節面空心板梁中,屬于一次性用品,由于工程消耗量大,一次性泡沫體內模的使用造成施工成本過高的問題,并且泡沫體內模質軟變形量大,無法保證空心板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雙變節空心板梁澆筑內模不易拆除,施工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反復拆卸使用的變節空心板梁內模及支撐系統,構造精細,施工質量牢固,裝卸方便,可長期反復使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內模模板按位置構造分為多個模塊,在模口處統一變節,分塊模板體積小,容易拆卸取出,克服原模板卡在空心板梁內腔中取不出來的問題;將支撐結構設計為可整體機械收放,將形體縮小的構造,易架設和拆卸,克服舊支撐結構拆卸復雜,容易受損,不易取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雙變節空心板梁內模及支撐系統包括內模和支撐結構兩部分,支撐結構固定支撐在內模內部構成雙變節空心板梁的空心腔體;內模是由頂平面模、左上角模、右上角模、底平面模、左下角模和右下角模組合拼接構成的變節內模構造,呈矩形空腔殼體,棱角為斜面倒角;支撐結構由上水平桿、下水平桿、橫向支撐桿和豎向支撐桿組成;上水平桿和下水平桿分別上下水平布置,位置垂直相對;上水平桿和下水平桿之間由豎向支撐桿鉸鏈連接;相鄰的兩根上水平桿或相鄰的兩根下水平桿之間由橫向支撐桿鉸鏈連接。
所述的內模,頂平面模、左上角模、右上角模、底平面模、左下角模和右下角模在變節處采用斜面過渡變節構造。
所述的支撐結構上的豎向支撐桿分前支撐桿和后支撐桿,前支撐桿安裝在變節面后的上水平桿和下水平桿之間,后支撐桿安裝在變節面前的上水平桿和下水平桿之間。
所述的下水平桿由前水平桿、后水平桿和變節桿組成,前水平桿和后水平桿水平設置,中間通過傾斜設置的變節桿鉸接。
所述的支撐結構上的上水平桿和下水平桿的變節位置及長度與內模的變節位置及長度相同。
所述的內模外部整體捆扎并包裹塑料薄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成型合格率高和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體表現在:能夠滿足變節空心混凝土板梁澆筑過程中產生的橫向和豎向載荷的需要,施工過程中變形量低,結構穩固,產品合格率高;支撐結構整體采用機械式構造,能夠通過鉸鏈機構整體旋轉折疊,折疊后形體變小,可直接在??谔幨┝φ郫B后抽來出,取出難度降低,施工簡單可靠,安全性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模板分塊組成,容易從澆筑好的混凝土梁體上脫落,可輕松從??谔幊槔〕觯0迨軗p度低,保存完好,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模收口處模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支撐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中:內模1、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右上角模13、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右下角模16、???7、支撐結構2、上水平桿21、下水平桿22、前水平桿221、后水平桿222、變節桿223、橫向支撐桿23、豎向支撐桿24、前支撐桿241、后支撐桿24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雙變節空心板梁內模及支撐系統包括內模1和支撐結構2兩部分,支撐結構2固定支撐在內模1內部構成雙變節空心板梁的空心腔體,其特征在于:內模1是由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右上角模13、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和右下角模16組合拼接構成的變節內模構造,呈矩形空腔殼體,棱角為斜面倒角;支撐結構2由上水平桿21、下水平桿22、橫向支撐桿23和豎向支撐桿24組成;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分別上下水平布置,位置垂直相對;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之間由豎向支撐桿24鉸鏈連接;相鄰的兩根上水平桿21或相鄰的兩根下水平桿22之間由橫向支撐桿23鉸鏈連接。
所述的內模1,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右上角模13、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和右下角模16在變節處采用斜面過渡變節構造。
所述的支撐結構2上的豎向支撐桿24分前支撐桿241和后支撐桿242,前支撐桿241安裝在變節面后的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之間,后支撐桿242安裝在變節面前的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之間。
所述的下水平桿22由前水平桿221、后水平桿222和變節桿223組成,前水平桿221和后水平桿222水平設置,中間通過傾斜設置的變節桿223鉸接。
所述的支撐結構2上的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的變節位置及長度與內模1的變節位置及長度相同。
所述的內模1外部整體捆扎并包裹塑料薄膜。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雙變節空心板梁內模及支撐系統非常適用于澆筑13米以下的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過程:
1)將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和右下角模16吊入安裝架內,組合拼接;
2)將支撐結構2打開伸展,拉動橫向支撐桿23、豎向支撐桿24將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鎖定,吊入安裝架內,放置在底平面模14上;
3)依次將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和右上角模13吊入,安裝在支撐結構2上方;
4)將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右上角模13、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和右下角模16捆綁固定,并包裹好塑料薄膜,空心板梁內模1完成;
5)將安裝好的內模1及支撐結構2整體吊入空心板梁鋼筋籠內。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卸過程:
1)沿水平方向拉動上水平桿21,使前支撐桿241和后支撐桿242繞各自鉸接部位旋轉,豎向支撐解鎖;
2)同時水平拉動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中間部位的桿位,橫向支撐桿23繞各自鉸接部位旋轉,使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位于兩側的桿位往中間收縮,橫向支撐解鎖;
3)將上水平桿21和下水平桿22從左右和上下方向用力拉動收縮到了一起,下水平桿22上的前水平桿221、后水平桿222和變節桿223,在鉸鏈處旋轉拉直,變節處不受影響;
4)將收縮后的支撐結構2從模口17處抽出;
5)依次先將將頂平面模11、左上角模12和右上角模13從模口17處拉出,再將底平面模14、左下角模15和右下角模16從???7處拉出,拆卸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