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立體停車庫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立體停車庫及其具有頂起裝置的入庫間,以及該立體停車庫的補板方法。
背景技術:
立體停車庫,是用來最大量存取儲放車輛的機械或機械設備系統。目前的立體停車庫的入庫間通常包括用于承載車輛的載車板,在當車輛停放在載車板上后傳動系統會將該載車板連同車輛一起搬運到指定位置,以實現立體停車庫的立體停放車輛。
對于車輛停放在載車板的過程中,由于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術不同,會存在停在載車板上的位置不同,若需要停放準確,需要駕駛員不斷調整車身的位置,對于駕駛技術不好的駕駛員來講,需要較長的停車時間,影響停車效率。
當車輛停穩后如通過機器自動調整車輛的位置,需要對車輛頂起操作,同時頂起裝置能夠不影響載車板的快速補充。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頂起裝置的入庫間,同時解決快速補板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頂起裝置的入庫間和入庫間補板方法。本發明的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入庫間的立體停車庫。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頂起裝置的入庫間,其包括:
用于承載車輛的載車板;
關于所述載車板的長度方向對稱布置且位于所述載車板底部的頂起裝置,所述頂起裝置包括:滾輪組,能夠將車輛從所述載車板上頂起,所述滾輪組包括惰性滾輪組和一端與支撐架鉸接的活動滾輪組;驅動所述滾輪組沿豎直方向移動的驅動裝置。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
滾珠絲杠,所述滾珠絲杠的軸線垂直于所述載車板的平面;
沿所述滾珠絲杠的軸線方向移動的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滾珠絲杠的螺母連接;
旋轉塊,所述旋轉塊的第一頂角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所述滑塊鉸接,所述旋轉塊的第二頂角與所述支撐架鉸接,所述旋轉塊的第三頂角通過第二連接桿與所述活動滾輪組鉸接,當所述滑塊沿所述滾珠絲杠的軸線向靠近所述載車板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旋轉塊繞第二頂角轉動,并且所述活動滾輪組繞所述活動滾輪組與所述支撐架的鉸接點轉動,直至活動滾輪組與所述載車板平行且相對。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旋轉塊為三角形旋轉塊。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支撐架包括與所述滾珠絲杠的軸線平行的豎直段和與所述豎直段垂直的水平段,所述旋轉塊的第二頂角與所述豎直段鉸接,所述活動滾輪組的一端與所述水平段鉸接,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所述活動滾輪組的鉸接點靠近所述活動滾輪組的另一端點。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驅動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滾珠絲杠的軸線平行布置的直線導軌,所述滑塊和所述支撐架均可滑動的安裝在所述直線導軌上。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還包括固定平臺,所述固定平臺位于所述載車板兩側,所述載車板和所述固定平臺均具有貫通的柵格,所述惰性滾輪組位于所述固定平臺的下表面并與所述固定平臺的柵格相對,所述活動滾輪組位于所述載車板的下表面并與所述載車板的柵格相對。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滾珠絲杠位于所述固定平臺遠離所述載車板的一側,并且所述固定平臺遠離所述載車板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于限位所述惰性滾輪組的位置。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還包括位于所述載車板下表面的導軌,所述導軌承載起所述載車板。
優選的,上述的入庫間中,所述導軌能夠向所述滾柱絲杠側移動。
一種立體停車庫,包括入庫間,其中,所述入庫間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入庫間。
一種立體停車庫入庫間補板方法,利用上述立體停車庫的入庫間,其步驟包括:
驅動活動滾輪組調整所述活動滾輪組與承載載車板的軌道垂直;
啟動升降裝置將補充板運輸至所述軌道下方;
待載有車輛的載車板沿所述軌道離開后,所述軌道移動至固定平臺下方;
升降裝置繼續頂推所述補充板至預設位置,所述軌道反向移動復位,所述升降裝置下降直至補充板與所述導軌配合,完成補板。
經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體停車庫的入庫間,包括載車板和頂起裝置,其中,頂起裝置包括具有惰性滾輪組和活動滾輪組的滾輪組,滾輪組能夠將車輛從載車板上頂起。采用滾輪組的方式能夠將車輛抬起還能在車輛的位置改變時輔助車身姿勢的調整。使用該板時駕駛人員僅需要將車輛停放到載車板上即可,滾輪組則會將車輛頂起,不需要人員自己調整車輛位置,提高了停車效率。此外,本申請中的頂起裝置對稱布置,采用此種方式在對載車板進行補板時可調整兩個頂起裝置的位置實現。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入庫間的板示意圖;
圖2a-圖2d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入庫間的頂起裝置工作過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入庫間的更換載車板本體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具有頂起裝置的入庫間,以降低勞動強度。本發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入庫間的立體停車庫。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體停車庫的入庫間,包括載車板4和頂起裝置,其中,頂起裝置包括具有惰性滾輪組2和活動滾輪組5的滾輪組,滾輪組能夠將車輛從載車板4上頂起。采用滾輪組的方式不僅能夠將車輛抬起還能為車輛的位置改變提供便利,使用該板時駕駛人員僅需要將車輛停放到載車板4上即可,滾輪組則會將車輛頂起,不需要人員自己調整車輛位置,提高了停車效率。本申請中在載車板4的長度方向(載車板4的長度方向為車輛正常停放在載車板4上時,車頭與車尾的連線方向)的底部兩側均設置有頂起裝置,并且頂起裝置關于載車板4的長度方向對稱布置,以對車輛的兩側同時頂起。此外,本申請中的頂起裝置對稱布置,采用此種方式在對載車板4進行補板時可調整兩個頂起裝置的位置實現
具體的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裝置包括:滾珠絲杠11、滑塊6和旋轉塊8。其中,滾珠絲杠11作為傳遞動力的部件,具體的,滾珠絲杠11的軸線垂直于載車板的平面(載車板的平面為承載車輛的平面);滑塊6與滾珠絲杠11的螺母連接,實現滑塊6沿滾珠絲桿11的軸線方向移動;旋轉塊8的第一頂角通過第一連接桿7與滑塊6鉸接,旋轉塊8的第二頂角與支撐桿鉸接,旋轉塊8的第三頂角通過第二連接桿9與活動滾輪組5鉸接。當滑塊6沿滾珠絲杠11的軸線向靠近載車板的方向移動時,旋轉塊8繞第二頂角轉動,并且活動滾輪組5繞活動其與支撐架的鉸接點轉動,直至活動滾輪組5與載車板相對。
工作時,滑塊6沿滾珠絲杠11的軸線方向移動,由于旋轉塊8的第一頂角和第三頂角均為自由端,滑塊6移動過程中在第一連接桿7的作用下帶動旋轉塊8繞第二頂角與支撐架的鉸接點轉動,由于旋轉塊8的轉動,因此,與第二連接桿9鉸接的活動滾輪組5也在旋轉塊8的作用下繞活動滾輪組5與支撐架的鉸接點轉動,以調節活動滾輪組5的位置,直至活動滾輪組5與載車板相對。本申請中將活動滾輪組5設置為可轉動的板,并通過驅動裝置改變活動滾輪組5的位置,不僅能夠實現對車輛在載車板上的位置的改變,在將活動滾輪組5轉動離開載車板時也可方便載車板位置的變化。
具體的實施例中,上述的旋轉塊8為三角形旋轉塊,對于旋轉塊8的形狀也可為四邊形或者更多邊形,只要具有至少三個頂角即可。對于第一頂角和第二頂角距離第二頂角的距離可根據滑塊6的滑動距離、第一連接桿7的長度以及第二連接桿9的長度進行設定,只要能夠滿足在滑塊6向載車板方向移動時,活動滾輪組5能夠與載車板平行并且活動滾輪組5的滾輪與載車板相對。活動滾輪組5通過載車板上的柵格與車輛相抵。
本申請中的支撐架包括與滾珠絲杠11的軸線平行的豎直段和與豎直段垂直的水平段,上述的旋轉塊8的第二頂角與豎直段鉸接,而活動滾輪組5的一端與水平段鉸接,以保證在旋轉塊8的作用下活動滾輪組5繞活動滾輪組5與水平段的鉸接點轉動,以改變活動滾輪組5相對于載車板的位置。為了防止活動滾輪組5在旋轉塊8的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將第二連接桿9與活動滾輪組5的鉸接點設置在靠近活動滾輪組5的另一端點。根據上述設置,如圖2a-圖2c所示,當滑塊6沿滾珠絲杠11向靠近載車板的方向移動,即向上移動時,旋轉塊8繞第二頂角的鉸接點順時針轉動,此時,在第三頂角與第二連接桿9的作用下,活動滾輪組5繞其與支撐架的鉸接點逆時針轉動,從而將相對于載車板豎直放置的活動滾輪組5逐漸轉動至與載車板平行,并且滾輪朝向載車板。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驅動裝置還包括與滾珠絲杠11的軸線平行布置的直線導軌10,上述的滑塊6與支撐架均可滑動的安裝在直線導軌10上。設置直線導軌10可對滑塊6的移動進行導向,防止滑塊6在滑動過程中發生偏轉。在實際中也可將滑塊6直接套設在滾珠絲杠11的螺母上。對于直線導軌10與滾珠絲杠11之間的距離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將支撐架可滑動的安裝在直線導軌10上,以便于改變直線導軌10以及安裝在其上的旋轉塊8以及活動滾輪組5相對于載車板的豎直距離,實現頂起車輛。
優選的實施例中,該入庫間還包括固定平臺1,固定平臺1位于載車板4的兩側,而載車板4和固定平臺1均具有貫通的柵格,惰性滾輪組2位于固定平臺1的下表面并與固定平臺1的柵格相對,而活動滾輪組5位于載車板4的下表面并與載車板4的柵格相對。具體的,固定平臺1是固定在入庫間不動的,而載車板4為可移動的,以便將停放好的車輛放置到指定位置,實現立體停車。惰性滾輪組5僅能夠在豎直面移動,以實現頂起車輛,在此基礎上,可在滑塊6向上移動時通過滑塊6驅動,也可單獨的增加驅動部件對惰性滾輪組2進行驅動。設置的柵格的目的是方便惰性滾輪組2和活動滾輪組5穿過柵格與車輛相抵。在不考慮活動滾輪組5的長度時,也可在載車板上開設容置活動滾輪組的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上述的滾珠絲杠11位于固定平臺1遠離載車板4的一側,且固定平臺1遠離載車板4的一側置有限制惰性輪組位置的限位塊12。此處僅是限定了滾珠絲杠11的安裝位置,即靠近側邊,以增大活動滾輪組5的容置空間,為載車板4的更換提供較大的空間。設置的限位塊12用于限制惰性輪組向下的位置。本申請中,如圖2d所示,當滑塊6上移至與惰性輪組相抵后,滑塊6頂端與惰性滾輪組2接觸,此時滾珠絲杠11驅動滑塊6繼續向上,惰性滾輪組2、活動滾輪組5同時被垂直向上推,滾輪透過柵格頂起載車板上的汽車輪胎13。此時可以很容易的對車輛進行姿態調整。
對于載車板4的移動是通過在載車板4下表面的導軌3來實現的,具體的,載車板4被承載于導軌3上。當車輛停放好后載車板本體4通過在導軌3上的滑動而到達指定位置。當載車板4移動走好需要更換新的載車板4,在實際中可通過直接沿導軌3將板推入的方式,但在推入導軌3時,活動滾輪組5需要從柵格內退出,處于活動滾輪組5與載車板4具有一定夾角的狀態,以方便載車板4的安裝。
上述的導軌3能夠沿滾珠絲杠11的軸線方向移動,這種設置方式可實現載車板4的更換,具體地,用升降機構將新的載車板4從底部頂起補板,其補板過程是:將活動滾輪組5調到相對于固定平臺1豎直方向,軌道移到固定平臺1下方,讓開載車板4上升的垂直通道,然后用升降機將板頂起,當載車板4水平高度超過導軌3上表面時,導軌3反方向移動復位,升降機構下降,載車板4到位。在補板過程中,當活動滾輪組5調到豎直方向后,即可啟動升降機構一次頂推補充板至導軌3下方附近等待;載有車輛的載車板4沿導軌3運行離開導軌3后,導軌3移到固定平臺1下方,升降機構繼續二次頂推補充板到位,導軌3反方向移動復位,升降機構下降,載車板4到位。二次頂推距離短,花費時間少,可實現快速補板。
此外,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立體停車庫,包括入庫間,其中,該入庫間為上述實施例中任一項公開的入庫間,因此,具有上述入庫間的立體停車庫也具有上述所有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