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雨水收集,完整的說應該叫做“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頂及道路、廣場等硬化地表匯集的降雨徑流,經收集——輸水——凈水——儲存等渠道積蓄雨水,為綠化、景觀水體、洗滌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補給,以達到綜合利用雨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目的。很多城市和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已難以同步跟上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城市的澆灌綠化、沖洗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車等新興的用水行業又進一步加重了自來水供應的負擔。可是每年的暴雨季節,泛濫的雨水又給城市排水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解決了這一給城市建設帶來的兩大難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具有減緩城區雨水洪澇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廣泛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屋頂的降雨積水量不可小視,如果能把這部分雨水收集起來再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資源。屋頂花園不但降溫隔熱效果優良,而且能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改善局部小氣候,還能豐富城市的俯仰景觀,能補償建筑物占用的綠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屋面形式。但是屋頂花園的需水量較大,用水較多,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如今,養護屋頂花園壓力較大,且一般的蓄水單元建設在房屋地下,當上層樓房或者屋頂花園需要用水時,需要從地面輸送到屋頂,路程較長,耗費的能源多,灌溉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及其施工方法,將屋面建設、雨水收集處理及用水終端合而為一、統籌兼顧,有效地減少了雨水的污染,保護了水體環境,實現了雨水的收集、凈化、儲蓄和再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用水壓力,同時可以使得屋頂花園的養護和灌溉更加方便,減少了輸水能源,更加經濟環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包括屋頂、集水單元、處理單元、蓄水單元和用水單元,屋頂上設有由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以及第一植被層,石子道路與第一植被層交錯設置,集水單元包括雨水收集斗和輸水管,雨水收集斗按均勻間隔設置在石子道路的下側,處理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景觀池、沉淀池和凈化器,雨水收集斗通過輸水管與景觀池連接,凈化器通過連接管與蓄水單元連接,蓄水單元包括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第一蓄水池位于屋頂上,第二蓄水池位于房屋下方。降雨時的雨水以及第一植被層中的多余雨水通過雨水收集斗收集,在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下設計雨水收集斗,使得雨水在進入到雨水收集斗前,先經過鵝卵石的層層過濾,再進入到雨水收集斗內,避免大顆粒物質堵塞雨水收集斗,經過雨水收集斗收集到的雨水通過輸水管進入到景觀池內,景觀池內種植有水生生物,雨水在景觀池內通過生物反應進行初次凈化,同時也為景觀池提供水資源,然后通過連接管將景觀池內多余的經過凈化的水輸送到沉淀池,在沉淀池內進行沉淀反應,將水中的雜質沉淀下來,進行進一步的凈化,然后再將經過沉淀反應的水輸送到凈化器進行最終的凈化處理,并將處理好的水分別輸送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儲存,以便家庭的使用,節約能源、環保經濟、污染少、更健康,實現自然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蓄水單元還可以起到調蓄水量以減輕市政管網壓力的作用,提高雨水處理工程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減少了運行維護工作量,大大增加雨水處理工程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推動海綿城市的發展;設置的兩個蓄水池,提高蓄水能力,將第一蓄水池設置在屋頂,方便對屋頂花園的澆灌以及高樓層的用水,輸水路程短,無需增加過多的動力設備,節省電能,將第二蓄水池設置在房屋下方,方便地面、低樓層的用水,輸水速度快,充分利用了雨水。
進一步,沉淀池的內部設有隔離板,隔離板上設有通孔,隔離板將沉淀池分隔成水層和藥物層,藥物層內設有沉淀劑,水層通過連接管與凈化器連接。設置的隔離板將水層和藥物層分離出來,使水中的污染、有害物質在沉淀劑的作用下沉淀在藥物層內,保證水層的澄清,使水層中干凈的水輸出到凈化器;在隔離板設置的通孔使得沉淀劑與水層中的水相互接觸,從而使其產生化學或者物理反應,發生沉降,沉淀劑可以選擇堿性物質、硫化物等。
進一步,雨水收集斗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雨水收集斗的頂面設有過濾網格篩,雨水收集斗的內側壁上均勻設有尖刺部。設置的漏斗狀的雨水收集斗防止雨水四濺,設置的過濾網格篩進一步對進入到雨水收集斗的水進行過濾,設置的尖刺部粉碎進入到雨水收集斗的大顆粒物質,將其顆粒變小,使其不易堵塞輸水管。
進一步,第一蓄水池的上側澆灌有混凝土層,混凝土層的上側設有防水層,防水層的上側設有第二植被層。混凝土層用來加固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設置的防水層防止外界的污水進入到第一蓄水池,污染第一蓄水池內的清水,設置的第二植被層用來遮蓋第一蓄水池,美化外觀,同時也起到蓄水作用,防止雨水滲入到第一蓄水池內。
進一步,集水單元還包括集水溝,集水溝呈階梯狀設置在第一植被層上,集水溝分別與石子道路和房屋外側的排水管連接。集水溝將第一植被層上多余的雨水一部分輸送到雨水收集斗處,一部分沿著排水管排出,排水管與雨水收集斗配合工作,加快排水速度,避免第一植被層因雨水過多而缺氧死亡。
進一步,用水單元包括灌溉管,灌溉管與第一蓄水池連接,灌溉管上設有霧化噴頭、滴水孔、定時器和閘門,定時器和閘門連接,霧化噴頭和滴水孔間隔設置,滴水孔上設有過濾膜,霧化噴頭包括噴水管、底座和鎖緊頭,底座上設有凹槽,鎖緊頭轉動連接在凹槽內,凹槽的底面上設有連接孔,噴水管穿過連接孔與鎖緊頭連接,底座的側壁上按圓周方向均勻設有至少八個第一噴水孔,鎖緊頭的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噴水孔相對應的第二噴水孔。當需要對第一植被層和第二植被層澆水時,開啟閥門,第一蓄水池內的水沿著灌溉管流出,并分別通過霧化噴頭和滴水孔對植被進行澆灌,澆灌范圍廣,保證屋頂花園中植被的正常生長,減少對外界的水資源需求,進一步達到充分利用回收的雨水的作用,利用定時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設定澆灌的時間,實現自動化澆水,提高澆灌的效率,避免澆水過多或者過少;滴水孔上的過濾膜防止外部的泥土等顆粒物質堵塞滴水孔,保證灌溉管的正常工作;霧化噴頭工作時,第一噴水孔與第二噴水孔相對應,水流從噴水管進入到鎖緊頭,再從八個第二噴水孔和第一噴水孔噴出,增加了灌溉面積,澆灌均勻,能很好地對周圍植被進行灌溉,當不需要霧化噴頭工作時,只要旋轉鎖緊頭,使第二噴水孔與第一噴水孔相交錯,就可以堵塞第二噴水孔,使水無法噴出。
進一步,鎖緊頭的外側壁上設有滑塊,底座的內側壁上設有滑槽,滑槽與滑塊相匹配,滑槽包括第一卡槽、弧形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別位于弧形槽的左右兩側,鎖緊頭的頂面上設有旋轉塊。設置的滑槽便于滑塊的滑動和限制,當滑塊位于第一卡槽時,第一噴水孔與第二噴水孔相連通,當滑塊位于第二卡槽時,第一噴水孔和第二噴水孔相交錯,使得鎖緊頭的開啟和關閉更加方便,設置的旋轉塊便于操控鎖緊頭的旋轉。
如上述的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第二蓄水池的施工
a、根據家庭的用水量確定第二蓄水池的體積大小,再根據第二蓄水池的大小確定基坑的深度和寬度,并在設計圖中標明,然后根據房屋設計圖,確定第二蓄水池的安裝位置,并將該位置的表面清理干凈,去除垃圾、碎石,然后在該位置處做好標記,以便于基坑的開挖;
b、根據設計圖,采用挖土機在做好標記的位置開挖基坑,然后清理基坑內的碎石和垃圾,并夯實基坑,然后在基坑內鋪設土工布和緩沖層,并在基坑一側預留管道通道;
c、在基坑內砌筑第二蓄水池,并在第二蓄水池上預留連接管口,在連接管口處安裝防水膠;
d、進行密封性測試,將第二蓄水池漏水的位置用環氧樹脂填補,保證第二蓄水池的密封性;
步驟二、處理單元的施工
步驟三、集水單元的施工
1、雨水收集斗的施工
a、根據設計圖,在規定位置處安裝雨水收集斗,相鄰雨水收集斗之間的距離為20~50cm,在雨水收集斗的底部分別安裝有收集管,收集管通過一根總的輸水管與景觀池連接;
b、在屋頂的頂層鋪設隔根層,根據設計圖在隔根層的上側分別鋪設第一植被層和鵝卵石,將鵝卵石鋪設在雨水收集斗的上方,在第一植被層上種植植物,并預留第一蓄水池的安裝空間;
2、集水溝的開挖
在第一植被層上按照地勢高低開挖集水溝,集水溝呈階梯狀,并將集水溝分別與由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和排水管連接;
步驟四、第一蓄水池的安裝
a、根據設計圖以及用水量,在第一蓄水池的安裝空間處砌筑第一蓄水池,在第一蓄水池內鋪設密封布,然后進行密封性測試,將第一蓄水池漏水的位置用環氧樹脂填補,保證第一蓄水池的密封性;
b、在第一蓄水池的上方澆筑混凝土層,在混凝土層的上方鋪設防水層,在防水層的上方鋪設第二植被層;
c、將第一蓄水池與凈化器的輸出端通過連接管連接;
步驟五、用水單元的施工
在第一蓄水池上連接灌溉管,灌溉管橫縱交叉設置在第一植被層上。
進一步,步驟二的處理單元的施工包括
1、凈化器的安裝
a、將屋頂用混凝土澆灌,并清理屋頂的表面,將屋頂整平,在屋頂上涂覆上防水涂料,然后鋪設防水層,再根據設計圖在屋頂上選取凈化器的安裝點;
b、在凈化器的安裝點處架設支架,將凈化器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支架上,將凈化器通過連接管與第二蓄水池的連接管口連接;
2、沉淀池的安裝
a、根據設計圖,在屋頂上選取沉淀池的安裝點,并利用標尺和石灰粉做好標記,然后在標記處繪制中心十字線和基準線;
b、在標記處支立模板,然后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澆筑完成后拆除模板并進行密封性測試;
c、在沉淀池的底部放置沉淀劑,然后在沉淀池的內壁上澆筑對稱的卡塊,接著在卡塊上放置隔離板,保證隔離板與沉淀池的底部之間的距離為30~50cm;
d、在沉淀池的頂部安裝密封板;
e、將沉淀池與凈化器通過連接管連接,然后回土填埋,將沉淀池和凈化器埋設在屋頂底部;
3、景觀池的開挖
a、在屋頂的左右兩側分別建設景觀池,在景觀池的底部鋪設基層,在景觀池的四周建設圍欄;
b、在景觀池內養殖水生生物,將景觀池的上層通過連接管與沉淀池連接。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降雨時的雨水以及第一植被層中的多余雨水通過雨水收集斗收集,在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下設計雨水收集斗,使得雨水在進入到雨水收集斗前,先經過鵝卵石的層層過濾,再進入到雨水收集斗內,避免大顆粒物質堵塞雨水收集斗,經過雨水收集斗收集到的雨水通過輸水管進入到景觀池內,景觀池內種植有水生生物,雨水在景觀池內通過生物反應進行初次凈化,同時也為景觀池提供水資源,然后通過連接管將景觀池內多余的經過凈化的水輸送到沉淀池,在沉淀池內進行沉淀反應,將水中的雜質沉淀下來,進行進一步的凈化,然后再將經過沉淀反應的水輸送到凈化器進行最終的凈化處理,并將處理好的水分別輸送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儲存,以便家庭的使用,節約能源、環保經濟、污染少、更健康,實現自然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蓄水單元還可以起到調蓄水量以減輕市政管網壓力的作用,提高雨水處理工程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減少了運行維護工作量,大大增加雨水處理工程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推動海綿城市的發展;設置的兩個蓄水池,提高蓄水能力,將第一蓄水池設置在屋頂,方便對屋頂花園的澆灌以及高樓層的用水,輸水路程短,無需增加過多的動力設備,節省電能,將第二蓄水池設置在房屋下方,方便地面、低樓層的用水,輸水速度快,充分利用了雨水。
本發明將屋面建設、雨水收集處理及用水終端合而為一、統籌兼顧,有效地減少了雨水的污染,保護了水體環境,實現了雨水的收集、凈化、儲蓄和再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用水壓力,同時可以使得屋頂花園的養護和灌溉更加方便,減少了輸水能源,更加經濟環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屋頂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雨水收集斗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灌溉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霧化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屋頂;2、石子道路;3、第一植被層;4、雨水收集斗;5、輸水管;6、景觀池;7、沉淀池;8、凈化器;9、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11、隔離板;12、通孔;13、水層;14、藥物層;15、過濾網格篩;16、尖刺部;17、混凝土層;18、防水層;19、第二植被層;20、灌溉管;21、霧化噴頭;22、滴水孔;23、過濾膜;24、噴水管;25、底座;26、鎖緊頭;27、凹槽;28、連接孔;29、第一噴水孔;30、第二噴水孔;31、滑塊;32、第一卡槽;33、弧形槽;34、第二卡槽;35、旋轉塊;36、連接管;37、集水溝。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包括屋頂1、集水單元、處理單元、蓄水單元和用水單元,屋頂1上設有由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2以及第一植被層3,石子道路2與第一植被層3交錯設置,集水單元包括雨水收集斗4和輸水管5,雨水收集斗4按均勻間隔設置在石子道路2的下側,雨水收集斗4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雨水收集斗4的頂面設有過濾網格篩15,雨水收集斗4的內側壁上均勻設有尖刺部16。設置的漏斗狀的雨水收集斗4防止雨水四濺,設置的過濾網格篩15進一步對進入到雨水收集斗4的水進行過濾,設置的尖刺部16粉碎進入到雨水收集斗4的大顆粒物質,將其顆粒變小,使其不易堵塞輸水管5。集水單元還包括集水溝37,集水溝37呈階梯狀設置在第一植被層3上,集水溝37分別與石子道路2和房屋外側的排水管連接。集水溝37將第一植被層3上多余的雨水一部分輸送到雨水收集斗4處,一部分沿著排水管排出,排水管與雨水收集斗4配合工作,加快排水速度,避免第一植被層3因雨水過多而缺氧死亡。
處理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景觀池6、沉淀池7和凈化器8,雨水收集斗4通過輸水管5與景觀池6連接,沉淀池7的內部設有隔離板11,隔離板11上設有通孔12,隔離板11將沉淀池7分隔成水層13和藥物層14,藥物層14內設有沉淀劑,水層13通過連接管36與凈化器8連接。設置的隔離板11將水層13和藥物層14分離出來,使水中的污染、有害物質在沉淀劑的作用下沉淀在藥物層14內,保證水層13的澄清,使水層13中干凈的水輸出到凈化器8;在隔離板11設置的通孔12使得沉淀劑與水層13中的水相互接觸,從而使其產生化學或者物理反應,發生沉降,沉淀劑可以選擇堿性物質、硫化物等。凈化器8通過連接管36與蓄水單元連接,蓄水單元包括第一蓄水池9和第二蓄水池10,第一蓄水池9位于屋頂1上,第二蓄水池10位于房屋下方。第一蓄水池9的上側澆灌有混凝土層17,混凝土層17的上側設有防水層18,防水層18的上側設有第二植被層19。混凝土層17用來加固第一蓄水池9,設置的防水層18防止外界的污水進入到第一蓄水池9,污染第一蓄水池9內的清水,設置的第二植被層19用來遮蓋第一蓄水池9,美化外觀,同時也起到蓄水、固水的作用,防止雨水滲入到第一蓄水池9內。
用水單元包括灌溉管20,灌溉管20與第一蓄水池9連接,灌溉管20上設有霧化噴頭21、滴水孔22、定時器和閘門,定時器和閘門連接,霧化噴頭21和滴水孔22間隔設置,滴水孔22上設有過濾膜23,滴水孔22上的過濾膜23防止外部的泥土等顆粒物質堵塞滴水孔22,保證灌溉管20的正常工作;當需要對第一植被層3和第二植被層19澆水時,開啟閥門,第一蓄水池9內的水沿著灌溉管20流出,并分別通過霧化噴頭21和滴水孔22對植被進行澆灌,澆灌范圍廣,保證屋頂1花園中植被的正常生長,減少對外界的水資源需求,進一步達到充分利用回收的雨水的作用,利用定時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設定澆灌的時間,實現自動化澆水,提高澆灌的效率,避免澆水過多或者過少。霧化噴頭21包括噴水管24、底座25和鎖緊頭26,底座25上設有凹槽27,鎖緊頭26轉動連接在凹槽27內,凹槽27的底面上設有連接孔28,噴水管24穿過連接孔28與鎖緊頭26連接,底座25的側壁上按圓周方向均勻設有至少八個第一噴水孔29,鎖緊頭26的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噴水孔29相對應的第二噴水孔30。霧化噴頭21工作時,第一噴水孔29與第二噴水孔30相對應,水流從噴水管24進入到鎖緊頭26,再從八個第二噴水孔30和第一噴水孔29噴出,增加了灌溉面積,澆灌均勻,能很好地對周圍植被進行灌溉,當不需要霧化噴頭21工作時,只要旋轉鎖緊頭26,使第二噴水孔30與第一噴水孔29相交錯,就可以堵塞第二噴水孔30,使水無法噴出。鎖緊頭26的外側壁上設有滑塊31,底座25的內側壁上設有滑槽,滑槽與滑塊31相匹配,滑槽包括第一卡槽32、弧形槽33和第二卡槽34,第一卡槽32和第二卡槽34分別位于弧形槽33的左右兩側,鎖緊頭26的頂面上設有旋轉塊35。設置的滑槽便于滑塊31的滑動和限制,當滑塊31位于第一卡槽32時,第一噴水孔29與第二噴水孔30相連通,當滑塊31位于第二卡槽34時,第一噴水孔29和第二噴水孔30相交錯,使得鎖緊頭26的開啟和關閉更加方便,設置的旋轉塊35便于操控鎖緊頭26的旋轉。
降雨時的雨水以及第一植被層3中的多余雨水通過雨水收集斗4收集,在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2下設計雨水收集斗4,使得雨水在進入到雨水收集斗4前,先經過鵝卵石的層層過濾,再進入到雨水收集斗4內,避免大顆粒物質堵塞雨水收集斗4,經過雨水收集斗4收集到的雨水通過輸水管5進入到景觀池6內,景觀池6內種植有水生生物,雨水在景觀池6內通過生物反應進行初次凈化,同時也為景觀池6提供水資源,然后通過連接管36將景觀池6內多余的經過凈化的水輸送到沉淀池7,在沉淀池7內進行沉淀反應,將水中的雜質沉淀下來,進行進一步的凈化,然后再將經過沉淀反應的水輸送到凈化器8進行最終的凈化處理,并將處理好的水分別輸送到第一蓄水池9和第二蓄水池10儲存,以便家庭的使用,節約能源、環保經濟、污染少、更健康,實現自然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蓄水單元還可以起到調蓄水量以減輕市政管網壓力的作用,提高雨水處理工程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減少了運行維護工作量,大大增加雨水處理工程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推動海綿城市的發展;設置的兩個蓄水池,提高蓄水能力,將第一蓄水池9設置在屋頂1,方便對屋頂1花園的澆灌以及高樓層的用水,輸水路程短,無需增加過多的動力設備,節省電能,將第二蓄水池10設置在房屋下方,方便地面、低樓層的用水,輸水速度快,充分利用了雨水。
如上述的一種用于屋頂花園的雨水集蓄系統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第二蓄水池10的施工
a、根據家庭的用水量確定第二蓄水池10的體積大小,再根據第二蓄水池10的大小確定基坑的深度和寬度,并在設計圖中標明,然后根據房屋設計圖,確定第二蓄水池10的安裝位置,并將該位置的表面清理干凈,去除垃圾、碎石,然后在該位置處做好標記,以便于基坑的開挖;
b、根據設計圖,采用挖土機在做好標記的位置開挖基坑,然后清理基坑內的碎石和垃圾,并夯實基坑,然后在基坑內鋪設土工布和緩沖層,并在基坑一側預留管道通道;
c、在基坑內砌筑第二蓄水池10,并在第二蓄水池10上預留連接管口,在連接管口處安裝防水膠;
d、進行密封性測試,將第二蓄水池10漏水的位置用環氧樹脂填補,保證第二蓄水池10的密封性;
步驟二、處理單元的施工
1、凈化器8的安裝
a、將屋頂1用混凝土澆灌,并清理屋頂1的表面,將屋頂1整平,在屋頂1上涂覆上防水涂料,然后鋪設防水層18,再根據設計圖在屋頂1上選取凈化器8的安裝點;
b、在凈化器8的安裝點處架設支架,將凈化器8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支架上,將凈化器8通過連接管36與第二蓄水池10的連接管口連接;
2、沉淀池7的安裝
a、根據設計圖,在屋頂1上選取沉淀池7的安裝點,并利用標尺和石灰粉做好標記,然后在標記處繪制中心十字線和基準線;
b、在標記處支立模板,然后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澆筑完成后拆除模板并進行密封性測試;
c、在沉淀池7的底部放置沉淀劑,然后在沉淀池7的內壁上澆筑對稱的卡塊,接著在卡塊上放置隔離板11,保證隔離板11與沉淀池7的底部之間的距離為30~50cm;
d、在沉淀池7的頂部安裝密封板;
e、將沉淀池7與凈化器8通過連接管36連接,然后回土填埋,將沉淀池7和凈化器8埋設在屋頂底部;
3、景觀池6的開挖
a、在屋頂1的左右兩側分別建設景觀池6,在景觀池6的底部鋪設基層,在景觀池6的四周建設圍欄;
b、在景觀池6內養殖水生生物,將景觀池6的上層通過連接管36與沉淀池7連接。
步驟三、集水單元的施工
1、雨水收集斗4的施工
a、根據設計圖,在規定位置處安裝雨水收集斗4,相鄰雨水收集斗4之間的距離為20~50cm,在雨水收集斗4的底部分別安裝有收集管,收集管通過一根總的輸水管5與景觀池6連接;
b、在屋頂1的頂層鋪設隔根層,根據設計圖在隔根層的上側分別鋪設第一植被層3和鵝卵石,將鵝卵石鋪設在雨水收集斗4的上方,在第一植被層3上種植植物,并預留第一蓄水池9的安裝空間;
2、集水溝37的開挖
在第一植被層3上按照地勢高低開挖集水溝37,集水溝37呈階梯狀,并將集水溝37分別與由鵝卵石鋪設而成的石子道路2和排水管連接;
步驟四、第一蓄水池9的安裝
a、根據設計圖以及用水量,在第一蓄水池9的安裝空間處砌筑第一蓄水池9,在第一蓄水池9內鋪設密封布,然后進行密封性測試,將第一蓄水池9漏水的位置用環氧樹脂填補,保證第一蓄水池9的密封性;
b、在第一蓄水池9的上方澆筑混凝土層17,在混凝土層17的上方鋪設防水層18,在防水層18的上方鋪設第二植被層19;
c、將第一蓄水池9與凈化器8的輸出端通過連接管36連接;
步驟五、用水單元的施工
在第一蓄水池9上連接灌溉管20,灌溉管20橫縱交叉設置在第一植被層3上。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