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裝配式建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及其構成的建筑。
背景技術:
目前,為改善傳統的先綁扎鋼筋再現澆混凝土的建筑施工方式所造成的施工速度慢、施工現場臟亂差的問題,建筑行業已經實施產業化的施工方式,不僅提高速度、施工現場整潔,而且能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產業化的施工方式中,大面積的普通墻體、拐角處及安裝門窗的墻體都采用預制構件組裝而成。其中組裝成用于安裝門窗的墻體的預制構件,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如果設計不合理,所組成墻體的強度也容易達不到使用要求。
發明專利CN101985856公開了一種免拆除的內有交叉孔的預制鋼筋砼模板及制作方法,該專利的模板采用鋼筋砼預制板,板內開有縱向貫通孔洞和橫向貫通孔洞,這些縱向貫通孔洞和橫向貫通孔洞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空心交叉孔道。發明專利CN102061803公開了一種基于交叉孔預制鋼筋砼模板的剪力墻結構建筑及建造方法,即采用發明專利CN101985856的模板進行圍合建筑時,在四通八達的空心交叉孔道中穿設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并填充砼形成現澆砼剪力墻結構。這種方法的缺點是:(1)所需穿設的橫向鋼筋和豎向鋼筋數量非常多;(2)在圍合建筑時,如果墻體的長度超過5米,甚至達到10米以上,那么橫向鋼筋需要在長長的孔道的一端穿設至另一端,施工非常困難。
本申請人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510523003.8)公開了一種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及其構成的裝配式建筑,相鄰兩塊混凝土構件的連接方式采用的是在板內水平鋼筋端部連接預埋件加插入對拉螺栓,屬于間接連接的方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1)墻體水平鋼筋和預埋件的焊接制作和檢查焊點的工作量非常龐大,生產成本高;(2)預埋件的后期清理保護工作很困難;(3)對拉螺栓的用量很大,帶來的現場施工工作量也很大,包括對拉螺栓的擰入、擰入量檢測、對拉螺栓的檢驗復試等等;(4)構件外觀復雜,后期采用混凝土填補的工作量較大;(5)構件內部因為沒有橫孔,混凝土的貫通性較差,導致建筑墻體的穩定性和抗震性無 法滿足高層建筑的要求,尤其是15層以上的建筑物;(6)墻板內的縱向圓孔尺寸較小,不便于混凝土的澆注和振搗,且無法放入柱子鋼筋,導致建筑墻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無法滿足高層建筑的要求,尤其是15層以上的建筑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由本發明混凝土預制墻板所構成的裝配式建筑。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
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貫通的縱孔,其中,墻板內設有不貫通的橫向孔洞。
作為上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橫向孔洞與縱孔相互貫通。
作為上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橫向孔洞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所述墻板的上下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圓形;所述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有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所述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所述縱孔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作為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更一步改進,可以優選為,其中,墻板內設有2個縱孔;墻板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所述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
所述縱向開口凹槽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右側外沿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左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
作為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更一步改進,還可以優選為,其中,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墻板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所述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縱向開口凹槽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的縱孔相互貫通;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
作為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更一步改進,還可以優選為,其中,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的縱孔相互貫通;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所述縱孔的左側面與墻板的右側外沿之間的距離≥300mm;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
一種裝配式建筑,采用上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中,混凝土預制墻板中帶縱向邊孔的側面相互對接形成若干塊大塊墻板,若干塊所述大塊墻板的帶縱向邊孔的側面對接圍合成墻體;墻體的縱孔中設置有豎直鋼筋網片或鋼筋籠;墻體的轉角處設置有“L”型現澆柱,墻體的“T”型交叉處設置有“T”型現澆柱;相鄰兩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橫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橫向孔洞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的相結合處的橫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穿設的水平鋼筋伸入到“L”型或“T”型現澆柱邊緣;
所述通孔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墻板中鋼筋籠的墻體水平筋構成搭接連接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混凝土預制墻板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之間的橫向孔洞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籠的水平鋼筋構成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所述孔洞內澆筑有混凝土。
本發明所述的裝配式建筑,其中還采用了另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所述墻板內設有橫向孔洞,橫向孔洞左右貫通墻板;
橫孔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
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有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墻板的左側邊、右側邊或者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為≥100X100mm。
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
(2)放置縱向芯管和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一種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安放縱向鋼筋;
(2)安放第一塊墻板;
(3)在第一塊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中放置水平鋼筋;
(4)將第二塊墻板安放于第一塊墻板相鄰的位置;
(5)將橫向孔洞中的水平鋼筋向第二塊墻板的方向撥動,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內;
(6)所有孔洞內澆筑混凝土。
本發明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及其構成的建筑與現有技術相比,其突出效果在于:
(1)同專利CN101985856、專利CN102061803相比,本發明采用在墻板邊肋預留橫向孔洞,插入符合國家搭接長度的水平鋼筋,無需開設貫通整個墻板的橫孔,插入的水平鋼筋長度大大縮短,節約了成本,減少了穿設橫向鋼筋的工作量和施工難度,且該方法實施簡單、方便、有效,可以取得良好的抗震效果。
(2)本發明的墻板無需連接預埋件,因此,在生產時減少了大量鋼筋與預埋件的焊接制作和檢查工作量,也減少了預埋件的防護工作和后期的清理保護等工作,大大的節約生產成本;在施工時,大大減少了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如:減少對拉螺栓的擰入量,擰入量檢測以及對拉螺栓的檢驗復試等等),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3)本發明的墻板取消了擰入螺栓的預留孔,這樣的構件外觀更加整潔;也減少了后期的填補作業;同樣也節約了成本。
(4)本發明的墻板兩邊肋開啟插入水平鋼筋的預留橫向孔洞,大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相互貫通,增加了建筑墻體的穩定性和抗震性,尤其適用于15層以上的建筑物。
(5)同專利申請(申請號:201510523003.8)相比,本發明墻板的縱孔的截面尺寸更大,方便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而且孔洞變大了,可以把原來的孔洞內的梯子鋼筋變成柱子鋼筋,提高了建筑墻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尤其適用于15層以上的建筑物。
(6)本發明的墻板中不貫通的橫向孔洞和縱孔相互貫通,便于混凝土的澆筑。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及其構成的裝配式建筑和建造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a為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1b為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左視圖;
圖1c為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1a中“A-A”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1d為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
圖1e為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右視圖;
圖2a為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2b為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左視圖;
圖2c為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右視圖;
圖2d為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2a中“B-B”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3a為實施例3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3b為實施例3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3a中“C-C”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4a為實施例4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4b為實施例4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4a中“D-D”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5a為實施例5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5b為實施例5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5a中“E-E”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6a為實施例6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6b為實施例6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沿圖6a中“F-F”處的水平截面圖;
圖7為由若干塊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而成的建筑物的俯視圖的剖視圖;
其中,71-門或者窗,72-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73-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74-“T”型現澆柱,75-穿設在兩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圍成的空腔內的水平鋼筋;76-“L”型現澆柱。
圖8為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而成的門窗洞口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其中,81-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82-門框洞口模殼。
圖9a為由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和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而成的墻體的主視圖的剖視圖;
圖9b為由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和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而成的墻體的俯視圖的剖視圖;
其中,91-實施例1的混凝土預制墻板;92-穿設在兩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圍成的空腔內的 水平鋼筋;93-豎向鋼筋;94-樓板;95-“L”型現澆柱。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結合圖1a-圖1e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2個縱孔111、112,縱孔111、112上下貫通墻板;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121,墻板內右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122,橫向孔洞121、122左右不貫通墻板。
縱孔111、112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孔洞121、122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墻板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15,墻板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16。凹槽15、16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15、16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191、墻體水平筋192和墻體拉筋193,墻體豎向筋191、墻體水平筋192和墻體拉筋1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所述橫向孔洞121、12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為保證相鄰兩塊墻板構成的墻體的穩定性所需要的鋼筋搭接長度。
墻板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13、14,所述縱向開口凹槽13、14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縱向開口凹槽13、14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
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121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111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122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112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右側外沿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左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缺口包括中間缺口17、左側邊缺口181和右側邊缺口182;所述中間缺口17的數量為1個,左側邊缺口181的數量為1個,右側邊缺口182的數量為1個。中間缺口17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左側邊缺口181和右側邊缺口182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均為直角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中間缺口17、左側邊缺口181和右側邊缺口182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縱孔111的右側面與縱孔112的左側面之間的距離為40-300mm。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縱向芯管,鋼筋籠中左右兩側放置同等數量的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長度≥100mm;縱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左右兩根橫向芯管之間的距離為40-300mm;左側一排的橫向芯管與左側的縱向芯管相互貫通;右側一排的橫向芯管與右側的縱向芯管相互貫通;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凸臺,縱向凸臺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凸臺;凸臺包括中間凸臺、左側邊凸臺和右側邊凸臺;中間凸臺的數量為1個,左側邊凸臺的數量為1個,右側邊凸臺的數量為1個。中間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左側邊凸臺和右側邊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均為直角梯形。
實施例2
結合圖2a-圖2d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21,縱孔21上下貫通墻板;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22,所述橫向孔洞22左右不貫通墻板。
縱孔21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孔洞22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墻板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25,墻板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26。凹槽25、26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25、26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291、墻體水平筋292和墻體拉筋293,墻體豎向筋291、墻體水平筋292和墻體拉筋2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所述橫向孔洞2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為保證相鄰兩塊墻板構成的墻體的穩定性所需要的鋼筋搭接長度。
墻板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23,所述縱向開口凹槽23 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縱向開口凹槽23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的縱孔相互貫通;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缺口包括中間缺口27和左側邊缺口28;所述中間缺口27的數量為1個,左側邊缺口28的數量為1個;中間缺口27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左側邊缺口28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直角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中間缺口27和左側邊缺口28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墻板的右側板201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221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24。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縱向芯管和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長度≥50mm;縱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橫向芯管與縱向芯管相互貫通;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凸臺,縱向凸臺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凸臺,凸臺包括中間凸臺、左側邊凸臺;中間凸臺的數量為1個,左側邊凸臺的數量為1個;中間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左側邊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直角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設有直角凸臺,高度≥160cm。
實施例3
結合圖3a和圖3b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31,縱孔31上下貫通墻板;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32,所述橫向孔洞32左右不貫通墻板。
縱孔31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孔洞32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391、墻體水平筋392和墻體拉筋393,墻體豎向筋391、墻體水平筋392和墻體拉筋3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所述橫向孔洞3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為保證相鄰兩塊墻板構成的墻體的穩定性所需要的鋼筋搭接長度。
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32與墻板內的縱孔31相互貫通;橫向孔洞32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31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所述縱孔31的左側面與墻板的右側外沿之間的距離≥30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設有1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34;缺口為中間缺口;缺口34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缺口34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33。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縱向芯管和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長度≥50mm;縱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橫向芯管與縱向芯管相互貫通;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中間凸臺,中間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設有直角凸臺,高度≥160cm。
實施例4
結合圖4a和圖4b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41,縱孔41上下貫通墻板;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42,所述橫向孔洞42左右不貫通墻板。
縱孔41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孔洞42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為≥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491、墻體水平筋492和墻體拉筋493,墻體豎向筋491、墻體水平筋492和墻體拉筋4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所述橫向孔洞42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為保證相鄰兩塊墻板構成的墻體的穩定性所需要的鋼筋搭接長度。
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42與墻板內的縱孔41相互貫通;橫向孔洞42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41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所述縱孔41的左側面與墻板的右側外沿之間的距離≥30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設有1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44;缺口為中間缺口;缺口44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缺口44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43。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縱向芯管和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長度≥50mm;縱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橫向芯管與縱向芯管相互貫通;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 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中間凸臺,中間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模具的右上角設有直角凸臺,高度≥160cm。
實施例5
結合圖5a和圖5b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多個橫孔51,所述橫孔51左右貫通墻板。
橫孔51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寸≥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591、墻體水平筋592和墻體拉筋593,墻體豎向筋591、墻體水平筋592和墻體拉筋5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墻板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52、53,縱向開口凹槽52、53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2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缺口為左側邊缺口54和右側邊缺口55,缺口54、55沿墻板厚度方向的截面為直角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左側邊缺口54和右側邊缺口55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上下兩個相鄰的橫孔51之間的距離≥80mm。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橫向芯管,橫向芯管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凸臺,縱向凸臺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凸臺;凸臺包括左側邊凸臺和右側邊凸臺;左側邊凸臺的數量為1個,右側邊凸臺的數量為1個。左側邊凸臺和右側邊凸臺沿墻 板寬度方向的截面均為直角梯形。
實施例6
結合圖6a和圖6b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多個橫孔61,所述橫孔61左右貫通墻板。
橫孔61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為≥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的高度為0-120mm。
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墻體豎向筋691、墻體水平筋692和墻體拉筋693,墻體豎向筋691、墻體水平筋692和墻體拉筋693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墻板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62,縱向開口凹槽62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為≥100X100mm;
墻板的下側邊上設有1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缺口;缺口為左側邊缺口64。缺口64沿墻板高度方向的截面為直角梯形。當該墻板形成的墻體或者建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滿墻板中的孔洞后,從左側邊缺口64流出,保證墻板與地板相互膠結牢固。
上下兩個相鄰的橫孔61之間的距離≥80mm。
該墻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鋼筋籠由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
(2)在鋼筋籠中放置橫向芯管,橫向芯管貫穿鋼筋籠;橫向芯管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上下兩個橫向芯管之間的間隔≥80mm;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其中,上述模具的上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模具的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凸臺;凸臺的高度均為0-120mm。模具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凸臺,縱向凸臺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模具的下側邊上間隔設有若干個沿墻板厚度方向貫通的左側邊凸臺;左側邊凸臺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截面為直角梯形。
實施例7
結合圖7所示,一種裝配式建筑,多塊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中帶縱向邊孔的側面相互對接形成若干塊大塊墻板,若干塊所述大塊墻板的帶縱向邊孔的側面對接形合成墻體。
墻體的縱孔中設置有豎直鋼筋網片或鋼筋籠,上述橫向水平鋼筋和豎向鋼筋相互連接。
墻體的轉角處設置有“L”型現澆柱,墻體的“T”型交叉處設置有“T”型現澆柱。
相鄰兩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的相結合處的橫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穿設的水平鋼筋伸入到“L”型或“T”型現澆柱邊緣;
所述通孔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墻板中鋼筋籠的墻體水平筋構成搭接連接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混凝土預制墻板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之間的橫向孔洞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籠的水平鋼筋構成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
所述孔洞內澆筑有混凝土。
該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安放預制墻板縱孔中及預制墻板相鄰處形的縱孔中所需要的縱向受力鋼筋;
(2)安放第一塊墻板;
(3)在第一塊預制墻板的所有不貫通的橫向孔洞中放置滿足設計要求的水平鋼筋;
(4)將第二塊墻板安放于第一塊墻板相鄰的位置;
(5)采用專用工具沿相鄰兩件預制墻板對接形成的縱向孔洞將橫向孔洞中水平鋼筋向第二塊墻板的方向水平沿橫向孔洞撥動,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內;
(6)所有孔洞內澆筑混凝土。
將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構成建筑內外承重墻體,在相鄰混凝土預制墻板結合處及墻板的空心孔洞內分別配置鋼筋籠及鋼筋網片,墻體轉角、縱橫墻交接處及邊緣構件部位均設置有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混凝土預制墻板連接處及所有空心孔洞均采用混凝土澆筑;相鄰混凝土預制墻板結合處和現澆墻、現澆柱均通過不貫通的橫向孔洞內的水平鋼筋進行有效的搭接,建筑的所有鋼筋固定連接完成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使整個建筑的墻體成為一個符合抗震要求的整體。
實施例8
結合圖8所示,一種墻體,由2塊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及一個門框洞口模殼組成,門框洞口模殼中設有多個貫通的橫孔。
2塊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相互間隔并左右對稱放置,門框洞口模殼的左端位于一塊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直角缺口24內,所述門框洞口模殼的右端位于另一塊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的直角缺口24內;門框洞口模殼的橫孔與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橫向孔洞相連通。
兩塊混凝土預制墻板和門框洞口模殼的橫孔內均穿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的水平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縱孔內穿設有豎向鋼筋,上述水平鋼筋和豎向鋼筋相互連接在一起。
實施例9
結合圖9a和圖9b所示,一種裝配式建筑,多塊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混凝土預制墻板中帶縱向邊孔的側面相互對接形成若干塊大塊墻板,若干塊所述大塊墻板的帶縱向邊孔的側面對接圍合成墻體;墻體上端面設有樓板。
墻體的縱孔中設置有豎向鋼筋,上述橫向鋼筋和豎向鋼筋相互連接。
墻體的轉角處設置有“L”型現澆柱。
相鄰兩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的相結合處的橫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穿設的水平鋼筋伸入到“L”型或“T”型現澆柱邊緣;
所述通孔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墻板中鋼筋籠的墻體水平筋構成搭接連接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混凝土預制墻板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之間的橫向孔洞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籠的水平鋼筋構成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所述孔洞內澆筑有混凝土。
該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安放預制墻板縱孔中及預制墻板相鄰處形的縱孔中所需要的縱向受力鋼筋;
(2)安放第一塊墻板;
(3)在第一塊預制墻板的所有不貫通的橫向孔洞中放置滿足設計要求的水平鋼筋;
(4)將第二塊墻板安放于第一塊墻板相鄰的位置;
(5)采用專用工具沿相鄰兩件預制墻板對接形成的縱向孔洞將橫向孔洞中水平鋼筋向第二塊墻板的方向水平沿橫向孔洞撥動,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內;
(6)所有孔洞內澆筑混凝土。
將混凝土預制墻板圍合構成建筑內外承重墻體,在相鄰混凝土預制墻板結合處及墻板的空心孔洞內分別配置鋼筋籠及鋼筋網片,墻體轉角、縱橫墻交接處及邊緣構件部位均設置有 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混凝土預制墻板連接處及所有空心孔洞均采用混凝土澆筑;相鄰混凝土預制墻板結合處和現澆墻、現澆柱均通過不貫通的橫向孔洞內的水平鋼筋進行有效的搭接,建筑的所有鋼筋固定連接完成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使整個建筑的墻體成為一個符合抗震要求的整體。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