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墻板內設有貫通的縱孔,其特征在于:墻板內設有不貫通的橫向孔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孔洞與縱孔相互貫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孔洞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所述墻板的上下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半圓形;所述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有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所述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所述縱孔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200X100mm;上下兩個橫向孔洞之間的間隔≥80mm;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墻板內設有2個縱孔;墻板的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所述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
所述縱向開口凹槽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相互貫通;位于墻板內左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左側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位于墻板內右側一排的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右側外沿與墻板內右側的縱孔左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100m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墻板的左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所述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100X100mm;所述縱向開口凹槽內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的縱孔相互貫通;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墻板內設有1個縱孔;墻板內左側設有多個橫向孔洞;位于墻板內的橫向孔洞與墻板內的縱孔相互貫通;橫向孔洞的深度為墻板的左側外沿與墻板內的縱孔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其尺寸≥50mm;所述縱孔的左側面與墻板的右側外沿之間的距離≥300mm;
墻板的右側板的上沿比由上至下算起的第一個橫向孔洞的下沿低0~60cm,在墻板的右上角形成一個直角缺口。
7.一種裝配式建筑,采用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預制墻板,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預制墻板中帶縱向邊孔的側面相互對接形成若干塊大塊墻板,若干塊所述大塊墻板的帶縱向邊孔的側面對接圍合成墻體;墻體的縱孔中設置有豎直鋼筋網片或鋼筋籠;墻體的轉角處設置有“L”型現澆柱,墻體的“T”型交叉處設置有“T”型現澆柱;相鄰兩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橫向孔洞所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混凝土預制墻板的橫向孔洞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的相結合處的橫向孔洞形成的通孔中穿設有水平鋼筋,穿設的水平鋼筋伸入到“L”型或“T”型現澆柱邊緣;
所述通孔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墻板中鋼筋籠的墻體水平筋構成搭接連接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混凝土預制墻板與“L”型現澆柱或“T”型現澆柱之間的橫向孔洞中穿設的水平鋼筋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籠的水平鋼筋構成滿足高層建筑要求的搭接連接長度;
所述孔洞內澆筑有混凝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式建筑還采用了另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所述墻板內設有橫孔,橫孔左右貫通墻板;
橫孔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尺寸≥80X80mm;墻板的上下側邊上設有沿墻板寬度方向左右貫通的凹槽;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側面的截面的形狀為開口的梯形或者長方形;
墻板的板體內沿高度、寬度和厚度方向分別分布有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墻體豎向筋、墻體水平筋和墻體拉筋相互連接構成鋼筋籠;墻板的板體為混凝土預制;
墻板的左側邊、右側邊或者左右兩側邊上設有沿墻板高度方向上下貫通的縱向開口凹槽,縱向開口凹槽中平行于墻板底面的截面的尺寸為≥100X100mm。
9.一種混凝土預制墻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混凝土,組裝模具、鋼筋籠和配套預埋件;
(2)放置縱向芯管和橫向芯管,橫向芯管不貫穿鋼筋籠;
(3)將混凝土置于模具的模腔內,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抽出芯管,再次進行養護,達到出模強度后出模。
10.一種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先安放縱向鋼筋;
(2)安放第一塊墻板;
(3)在第一塊墻板的不貫通的橫向孔洞中放置水平鋼筋;
(4)將第二塊墻板安放于第一塊墻板相鄰的位置;
(5)將橫向孔洞中的水平鋼筋向第二塊墻板的方向撥動,使其部分伸入到第二塊墻板的橫向孔洞內;
(6)所有孔洞內澆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