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預制剪力墻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
背景技術:
在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中,由預制廠加工制成供建筑裝配用的加筋混凝土墻板運用的越來越多,采用預制混凝土墻板可以提高施工的工廠化、機械化程度,減少現場濕作業,節約現場用工,避免受到季節影響,縮短建筑施工周期。
目前,上、下層預制剪力墻之間通常采用螺栓連接技術。安裝時,將下層預制混凝土墻板上方的預留插筋伸入上層預制混凝土墻板的預留螺栓孔中,并從預留螺栓孔中灌入水泥砂漿灌漿料,將上、下層預制剪力墻連接成可靠的整體。然而在上述施工過程中,需要在現場對預制混凝土墻板兩邊的暗柱鋼筋的綁扎工作和預制混凝土墻板與綁扎形成的暗柱鋼筋骨架之間的連接工作,人力和時間耗費多,占用了較多的施工空間,延長可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成本,未能切實滿足實際施工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減少人力與時間耗費,節約成本,縮短施工周期,提高建筑工業化和機械化的程度的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 墻構件,包括預制混凝土墻板、位于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兩側的暗柱鋼筋骨架,以及套設于所述暗柱鋼筋骨架外周的保護殼,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上方設有若干預留插筋,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下方設有位置與所述預留插筋相適配的若干預留螺栓孔。
進一步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與所述暗柱鋼筋骨架之間通過若干拉結筋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暗柱鋼筋骨架為由若干豎向設置的主筋和若干箍筋綁扎而成的長方體結構,所述拉結筋與所述主筋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的頂端設有至少兩個吊環。
進一步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的其中一個側面上設有至少兩個斜撐點。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預留螺栓孔的頂端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和預留螺栓孔中還設有一加強螺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預制混凝土墻板和兩側的暗柱鋼筋骨架在工廠中制成一體,在暗柱鋼筋骨架外周套設保護殼,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施工;
S2:澆筑底座結構梁,并在底座結構梁上分別設置與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中的若干預留螺栓孔相適配的預留插筋和與所述暗柱鋼筋骨架相適配的預留鋼筋;
S3:將步驟S1中完成的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吊裝至底座結構梁上方,與所述底座結構梁上方的預留插筋和預留鋼筋進行對接;
S4:對該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進行定位;
S5:在暗柱鋼筋骨架中澆筑混凝土成為結構柱,并在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上方澆筑水平結構梁,使其中的預制混凝土墻板中的預留插筋和暗柱鋼筋骨架中的主筋從所述水平結構梁上方露出成為安裝上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預留插筋和預留鋼筋;
S6:將上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吊裝至步驟S5中施工完成的預制混凝土 剪力墻構件上方,完成與所述水平結構梁上方露出的預留插筋和預留鋼筋進行對接;
S7:重復步驟S4-S6,直至結束。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3或S6中,所述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與對應的預留插筋和預留鋼筋骨架進行對接的方法為:使預留插筋伸入對應的預制混凝土墻板下方的預留螺栓孔內,從預留螺栓孔內灌入水泥漿料,同時將預留鋼筋骨架中的主筋與預留鋼筋進行綁扎搭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在所述預留螺栓孔內插入加強螺栓進行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4中,對所述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進行定位的方法為:在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的其中一個側面與底座結構梁之間安裝至少兩個斜撐。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相比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幾方面優勢:
(1)省去了現場對預制混凝土墻板兩邊的暗柱鋼筋的綁扎工作,減少了現場施工工序,降低了現場施工時間;
(2)省去了現場對預制混凝土墻板與綁扎形成的暗柱鋼筋骨架之間的連接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施工占用空間;
(3)縮短了施工周期,節約人工和時間成本;
(4)提高了建筑工業化和機械化程度,減少了對日益緊張的勞動力資源的依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底座結構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與底座結構梁的安裝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與水平結構梁的施工示意圖。
圖中所示:1、預制混凝土墻板;11、預留插筋;12、預留螺栓孔;13、斜撐點;14、凹槽;15、預留鋼筋;2、暗柱鋼筋骨架;21、主筋;22、箍筋;3、拉結筋;4、吊環;5、底座結構梁;6、斜撐;7、水平結構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包括預制混凝土墻板1、位于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兩側的暗柱鋼筋骨架2以及套設于所述暗柱鋼筋骨架2外周的保護殼(圖中未標出),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上方設有若干預留插筋11,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下方設有位置與所述預留插筋11對應的若干預留螺栓孔12。具體的,所述預留插筋11設于預制混凝土墻板1上方,且從預制混凝土墻板1頂端露出,預留螺栓孔12的數量和位置與預留插筋11對應,在安裝時,將下層預制混凝土墻板1上方的預留插筋11伸入上層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預留螺栓孔12中,并從預留螺栓孔12中灌入水泥砂漿灌漿料,使上、下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連接成可靠的整體。
如圖3所示,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與所述暗柱鋼筋骨架2之間通過若干拉結筋3固定連接,所述暗柱鋼筋骨架2為由若干豎向設置的主筋21和若干箍筋22綁扎而成的長方體結構,所述拉結筋2與所述主筋21固定連接。具體的,拉結筋3水平間隙設置,其中一端水平伸入預制混凝土墻板1內部,另一端與暗柱鋼筋骨架2的主筋21固定連接,使預制混凝土墻板1與所述暗柱鋼筋骨架2連接成為一體,本實施例中,每個暗柱鋼筋骨架2由6根主筋21通過若干箍筋22綁扎而成,沿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寬度方向設兩排,每排設有3根,拉結筋3成對設置,分別與每排主筋21相對應,其中一端從預制混凝土墻板1中伸出后分別與對應一排的3根主筋21依次連接。
優選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頂端設有至少兩個吊環4,本實施例中, 吊環4設有兩個,分別設于預制混凝土墻板1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具體的,吊環4的下端固定在預制混凝土墻板1內,上端從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頂端露出,用于吊裝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
優選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其中一個側面上設有至少兩個斜撐點13,本實施例中,斜撐點13設有兩個,分別設于預制混凝土墻板1前側面靠近上方的位置,且間距設置,用于安裝過程中對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進行定位。
優選的,每個所述預留螺栓孔12的頂端設有一凹槽14,所述凹槽14和預留螺栓孔12中還設有一加強螺栓,在從預留螺栓孔12中灌入水泥砂漿灌漿料后,將加強螺栓從凹槽14中插入至預留螺栓孔12內,進一步提高上、下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之間的連接強度,且比漿錨套筒連接更可靠、方便。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預制混凝土墻板1和兩側的暗柱鋼筋骨架2在工廠中制成一體,在暗柱鋼筋骨架2外周套設保護殼,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施工;具體的,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上方設有若干預留插筋11,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下方設有位置與所述預留插筋11相適配的若干預留螺栓孔12。
S2:澆筑底座結構梁5,并在底座結構梁5上分別設置與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中的預留螺栓孔12相適配的若干預留插筋11和與所述暗柱鋼筋骨架2對應的預留鋼筋15,如圖4所示。
S3:將步驟S1中完成的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吊裝至底座結構梁5上方,與所述底座結構梁5上方的預留插筋11和預留鋼筋15進行對接,即使底座結構梁5上的預留插筋插11伸入對應的預制混凝土墻板1下方的預留螺栓孔12內,從預留螺栓孔12內灌入水泥漿料,并從預留螺栓孔12上的凹槽14中插入加強螺栓,同時將預留鋼筋骨架2中的主筋21與預留鋼筋16進行綁扎搭接。
S4:對該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進行定位,具體的,在所述預制混凝土墻板1的其中一個側面與底座結構梁5之間安裝至少兩個斜撐6,即在預制混凝土墻板1上兩個間距設置的斜撐點13分別與底座結構梁5的上表面之間設置一斜撐 6,對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進行定位,如圖5所示。
S5:如圖6所示,在暗柱鋼筋骨架2中澆筑混凝土成為結構柱,并在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上方澆筑水平結構梁7,使其中的預制混凝土墻板1中的預留插筋11和暗柱鋼筋骨架2中的主筋21從所述水平結構梁7上方露出成為安裝上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的預留插筋11和預留鋼筋15,本實施例中,在澆筑水平結構梁7之后拆除了斜撐6。
S6:將上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吊裝至步驟S5中施工完成的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上方,完成與所述水平結構梁7上方露出的預留插筋11和預留鋼筋15進行對接,即使水平結構梁7上方露出的預留插筋插11伸入對應預制混凝土墻板1下方的預留螺栓孔12內,從預留螺栓孔12內灌入水泥漿料,并從預留螺栓孔12上的凹槽14中插入加強螺栓,同時將上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預留鋼筋骨架2中的主筋21與預留鋼筋16進行綁扎搭接,使上、下層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安裝成為一體。
S7:重復步驟S4-S6,直至結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墻構件,相比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幾方面優勢:
(1)省去了現場對預制混凝土墻板1兩邊的暗柱鋼筋的綁扎工作,減少了現場施工工序,降低了現場施工時間;
(2)省去了現場對預制混凝土墻板1與綁扎形成的暗柱鋼筋骨架2之間的連接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施工占用空間;
(3)縮短了施工周期,節約人工和時間成本;
(4)提高了建筑工業化和機械化程度,減少了對日益緊張的勞動力資源的依賴。
雖然說明書中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提示,不應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和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