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屬于PC住宅工業化領域(建筑)。
背景技術:
裝配式住宅是將建筑拆分成預制墻、疊合梁、疊合板、預制陽臺等基本構件,然后將基本構件通過各種節點或現澆層連接成整體。其中預制墻板的連接質量對建筑結構整體性起著關鍵作用,現有技術預制墻板的連接是通過拆分時預留現澆節點,預制墻板中伸出錨固鋼筋錨入現澆段,同時在現澆段內布置適當的豎向鋼筋,最后澆筑現澆節點。這種預制墻板的連接節點的施工方法,需要在施工現場綁扎較多節點內鋼筋,操作過程復雜,需要較多人力,且需要對現澆段支模,施工效率低。
針對現有墻板連接的現場鋼筋綁扎多,需要支模板,工序繁多,施工效率低,延長了施工工期等問題,行業內也有對預制構件中的縱向鋼筋采用套筒連接的方案,但這種方案雖然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但是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該節點連接結構現場不需要支模板,而且在保證預制構件縱向鋼筋可靠連接的基礎上省去了部分預制構件中的套筒,節省了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包括端部互相垂直設置的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部開有豎向布置的凹槽,在凹槽內設有多根預埋在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部的箍筋;所述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側壁上設有多根箍筋環,該箍筋環伸入所述凹槽內,且在凹槽內設有豎向穿過多根箍筋的縱筋。
由此,通過向凹槽內澆筑混凝土,可以將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優化,以下為優化后形成的技術方案:
為了保證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的連接效果,所述箍筋和箍筋環間隔交錯布置。
優選地,所述第二預制墻板的側壁上開有豎向布置的通槽或多個豎向排列的孔槽,所述箍筋部分伸入所述通槽或孔槽內。
優選地,所述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面與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側壁接觸。
為了實現上下相鄰兩層預制墻板的連接,所述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上表面開有豎向布置的孔洞或槽,該孔洞或槽內設有豎向布置的縱筋,由此,通過在孔洞或槽內澆筑混凝土相鄰兩層預制墻板,實現上下相鄰兩層預制墻板的可靠連接。
基于同一個發明構思,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包括端部互相垂直設置的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部設有多個相對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面伸出的箍筋,且在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側壁上開有多個供所述箍筋插入的豎向布置的通槽或多個豎向排列的孔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面與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側壁接觸。
為了保證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的連接效果,所述第二預制墻板的端部上表面開有豎向布置的孔洞,該孔洞內設有豎向布置的縱筋。
優選地,所述孔洞與所述孔槽連通。
為了將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更加可靠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縱筋豎向穿過箍筋。
藉由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將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連接成整體,連接節點的形式呈“L”型。所述第一預制墻板在工廠預制時其一端留有凹槽,凹槽內間隔設置箍筋。第二預制墻板在工廠預制時側邊伸出箍筋,同時在伸出箍筋的一端預留孔洞,預制墻板上的側邊伸出的箍筋代替了施工現場箍筋的綁扎?,F場墻板吊裝就位時,所述第二預制墻板側邊箍筋伸入第一預制墻板當中的凹槽,并與凹槽內的箍筋在豎向位置上錯開。然后在第一預制墻板的凹槽和第二預制墻板的孔洞中配置適當的縱筋,然后將凹槽和孔洞內澆筑混凝土,經養護,完成預制墻板間的連接。
一種具體方案是,所述第二預制墻板側邊伸出箍筋伸入第一預制墻板的預留凹槽內,并與凹槽中的箍筋錯開布置,將插入的縱筋布置在第二預制墻板的孔洞和預制墻板的箍筋當中,目的是滿足節點鋼筋連接的受力性能,達到墻板連接的穩定。
另一種具體方案是,所述第二預制墻板側邊留置凹槽,第一預制墻板的端部留置凹槽,將上述凹槽進行對接,里面放入箍筋和縱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預制構件側面有橫向箍筋,省去了施工現場鋼筋綁扎的工程量,預制構件中有孔洞和凹槽,該部分連接省去了套筒,節省成本。橫向箍筋伸入凹槽內,方便施工,現場施工時凹槽可以作為現澆時的模板,省去了現場支模的工作。
總之,本實用新型現場免支模,安裝速度快,成本低,連接質量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第一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第二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原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第一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第二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為敘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現“上”、“下”、“左”、“右”字樣,僅表示與附圖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對結構起限定作用。
實施例1
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如圖1-3所示所示,第一預制墻板1端部開有與側面平行的豎向凹槽3,凹槽3內間隔布置箍筋8;第二預制墻板2側面留有箍筋環7,箍筋環可以替施工現場設置的箍筋,減少施工現場鋼筋工程量。所述箍筋環7伸入第一預制墻板1的豎向布置的凹槽3內并與箍筋8錯開,將縱筋5插入孔洞4內,將縱筋5插入凹槽3中的箍筋8內。在所述孔洞4與豎向布置的凹槽3形成的空間內澆注混凝土。圖2和圖3為實施例1示意圖第一預制墻板和第二預制墻板的示意圖。工廠預制時預制墻板1端部開有凹槽,凹槽與側邊平行,第二預制墻板2側邊伸出箍筋7,留有孔洞4。
實施例2
一種預制墻構件節點連接結構,如圖4-6所示,第一預制墻板1端部有伸出箍筋8;第二預制墻板2側面間隔設置孔槽9,一端開有孔洞4。所述箍筋8通過孔槽9深入孔洞4中,然后將縱筋5插入箍筋8中,最后在所述孔洞4內澆注混凝土。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