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混凝土立柱—梁連接節點托換裝置。
背景技術:
高層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目前,高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框架結構和框剪結構,框剪結構也稱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現如今,框架結構與框剪結構已得到廣泛應用。
框架結構構件之間連接的關鍵部位是梁和柱的連接節點。連接節點的強弱影響著整個框架結構的性能。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檢測;如果連接節點檢測不合格,那就需要把立柱內的混凝土置換出來。而置換過程會把立柱節點部位掏空;為了防止立柱斷裂,使工程能正常進行,急需要一種托換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混凝土立柱—梁連接節點托換裝置,其能對置換區域周側的混凝土梁柱進行支頂;防止立柱斷裂,使工程能正常進行;安全性能高。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混凝土立柱—梁連接節點托換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支撐座、下支撐座和支撐桿,所述上支撐座與下支撐座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支撐桿有若干根且該些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固定于所述上支撐座、下支撐座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梁柱。
如此設置,上支撐座與下支撐座都套設在立柱上,上支撐座在梁柱上方,下支撐座在梁柱下方,兩者用螺栓固定連接;上支撐座的支撐桿頂在上層梁柱,下支撐座的支撐桿支撐在下層梁柱上,上層梁柱以及該梁柱的載荷作用在上下支撐座上,并用支撐桿支撐;減少作用在節點處載荷,防止立柱斷裂,使工程能正常進行;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安全性能高。
進一步設置,所述支撐桿有四根,每根支撐桿的兩端部均設置有連接片,所述連接片上帶有螺栓。
如此設置,上支撐座有兩根支撐桿,連接片貼于梁柱并用螺栓固定;下支撐座有也兩根支撐桿,連接片貼于梁柱并用螺栓固定。
進一步設置,所述支撐桿有四根,每根支撐桿的兩端部均鉸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上帶有螺栓。
支撐桿來接的另一種結構,連接座用螺栓固定在梁柱和上下支撐座上;支撐桿與連接座鉸接,支撐桿可以繞其鉸接點轉動,如此設置,便于安裝、固定。
進一步設置,還包括有液壓支撐裝置,所述液壓支撐裝置包括有頂桿且該頂桿支撐在所述下支撐座的底部。
液壓支撐裝置有兩個,沿立柱左右對稱設置;兩根頂桿頂在下支撐座的底部;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安全性能高;能保障施工人員正常、安全地進行施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支撐座,2、下支撐座,3、支撐桿,4、液壓支撐裝置,5、連接座,6、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混凝土立柱—梁連接節點托換裝置,包括上支撐座1、下支撐座2、支撐桿3和液壓支撐裝置4。上支撐座1和下支撐座2都由四塊固定塊拼接而成,用角碼連接。上支撐座1安裝在要置換立柱內混凝土的區域的梁柱A上,下支撐座2安裝在該梁柱A的下方。螺栓穿過該梁柱A,將上支撐座1與下支撐座2串接起來。
支撐桿3有4根,每根支撐桿3的上下端部上都設有帶有螺栓的連接片。上兩根支撐梁柱B,下兩根支撐梁柱C。上兩根支撐桿3的下端用螺栓固定在上支撐座1上,上端用螺栓固定在梁柱B上。下兩根支撐桿3的上端用螺栓固定在下支撐座2上,下端用螺栓固定在梁柱C上。
液壓支撐裝置4有兩個,安裝在梁柱C上并沿立柱D左右對稱設置。液壓支撐裝置4是千斤頂,其頂桿6頂在下支撐座2的底部。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2所示,每根支撐桿3的上下端部都有一個連接座5,兩者通過螺栓鉸接。每個連接座5上都帶有螺栓,其通過螺栓與上下支撐座2、梁柱B、梁柱C連接。在安裝時,旋松螺栓支撐桿3可以調整其安裝位置;調整完,再鎖緊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