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及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抗側力體系,綜合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優點,在我國的高層建筑,特別是超高層建筑結構中得到廣泛應用。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通常由鋼框架和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或剪力墻)組成,在混合結構鋼框架(或型鋼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核心筒抗震設計中,出于經濟方面考慮,核心筒內部常常設計成混凝土梁與核心筒墻體連接,但混凝土梁與剪力墻連接,縱筋要錨入墻內,會影響剪力墻的滑模或爬模施工,若采用接駁器(直螺紋套筒)進行鋼筋連接,兩次澆筑混凝土又會使混凝土梁與墻體之間形成豎向通縫,影響節點處的抗剪能力。目前有預埋鋼牛腿的方法來進行抗剪,但此種做法耗鋼量大,經濟性較差。施工中另一種常采用的做法為,在核心筒墻體澆筑后,進行后鑿留凹槽,使后澆混凝土梁可以深入凹槽內進行抗剪,但此種做法,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且易破壞核心筒墻體內部鋼筋網。
專利號為201410082317.4,名稱為《超高層核心筒與外框架梁后澆節點》的中國發明專利,其核心筒剪力墻和外框架梁相交的節點處設有預埋板和預埋型鋼,外框架梁縱向受力鋼筋在核心筒剪力墻錨固端端頭預埋鋼筋接駁器,鋼筋接駁器與外框架梁的縱向受力鋼筋采用直螺紋連接。此種做法雖可滿足滑模或爬模施工,也有足夠抗剪能力,但鋼牛腿耗鋼量較多,且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現場焊接,焊接質量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及施工工藝,用于解決現有核心筒墻體-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無法進行滑模或爬模施工、連接質量不佳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包括核心筒墻體和混凝土梁,所述核心筒墻體上設有凹槽,所述混凝土梁上設有與所述凹槽適配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墻體內預置預埋件,所述預埋件包括接駁器、墻體錨筋、填充件和豎直板,所述豎直板的外側面與所述核心筒墻體的外側面重合,所述豎直板上開設通孔,所述填充件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中,用于澆筑所述核心筒墻體后取出所述填充件以形成所述凹槽;所述豎直板的內側面連接所述接駁器,所述接駁器連接有所述墻體錨筋,所述豎直板連接所述接駁器的位置設有連接孔;所述混凝土梁內預置縱筋,所述縱筋穿過所述連接孔與所述接駁器連接。
其中,所述填充件為塑料塊。
其中,所述預埋件還包括對稱設置的兩水平板,兩個所述水平板的一端分別連接所述通孔的上側面和下側面,所述塑料塊設于兩個所述水平板之間。
其中,所述墻體錨筋包括l型錨筋和直錨筋,所述豎直板的所述通孔的周邊分別設有所述連接孔,所述通孔的上部和下部的所述連接孔處的所述接駁器連接所述l型錨筋,所述通孔的左側和右側的所述連接孔處的所述接駁器連接所述直錨筋。
其中,所述通孔為方形孔,所述豎直板的所述方形孔的周邊設有多個所述連接孔。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施工工藝,其包括以下步驟:
s1、預埋件的豎直板切割、鉆孔:
在所述豎直板中間開設通孔,并在所述豎直板上鉆出與所述混凝土梁內的縱筋位置對應的連接孔;
s2、安裝預埋件:
在所述連接孔的位置處固定連接接駁器,并將所述豎直板豎直放置在鋼筋籠的一側,將墻體錨筋的一端與所述接駁器連接,將填充件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中;
s3、綁扎所述核心筒墻體的所述鋼筋籠;
s4、利用滑模或爬模澆筑混凝土,以制成所述核心筒墻體;
s5、待混凝土凝硬化后,拆除模板,并剔除所述填充件以形成所述核心筒墻體的凹槽;
s6、將所述混凝土梁內的縱筋穿過所述連接孔與所述接駁器連接,綁扎所述混凝土梁的縱筋和箍筋;
s7、澆筑混凝土,以制成所述混凝土梁;
s8、待混凝土凝硬化后,拆除模板。
其中,步驟s3之后、步驟s4之前,在所述接駁器的外側覆蓋塑料保護蓋板;步驟s5之后、步驟s6之前,拆除所述塑料保護蓋板。
其中,所述填充件為塑料塊。
其中,步驟s2中,先將兩個水平板的一端分別設在所述通孔的上側面和下側面,再將所述塑料塊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中,并使其夾在兩個所述水平板之間;步驟s5中,拆除模板后,保留水平板,剔除所述塑料塊以形成所述核心筒墻體的凹槽。
其中,所述接駁器與所述墻體錨筋之間以及所述接駁器與所述縱筋之間均采用螺紋連接。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及施工工藝,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通過預置預埋件,能夠在滿足核心筒墻體滑模或爬模施工工藝的情況下,預留凹槽,能夠保證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高質量連接以及保證抗剪能力;
2、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在預埋件采用塑料塊的情況下,兩水平板的設置能夠保護澆筑混凝土形成核心筒墻體時保護塑料塊不受破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預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豎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核心筒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縱筋與核心筒墻體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預埋件的水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核心筒墻體;2:混凝土梁;3:接駁器;4:墻體錨筋;5:填充件;6:豎直板;7:通孔;8:連接孔;9:縱筋;10:水平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及施工工藝,用于解決現有核心筒墻體-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無法進行滑模或爬模施工、連接質量不佳的問題。
如圖1-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包括核心筒墻體1和混凝土梁2,核心筒墻體1上設有凹槽,混凝土梁2上設有與凹槽適配的凸起;核心筒墻體1內預置預埋件,預埋件包括接駁器3、墻體錨筋4、填充件5和豎直板6,可以理解的是,該豎直板6豎直放置,且可以為一豎直鋼板,豎直板6的外側面與核心筒墻體1的外側面重合,豎直板6上開設通孔7,填充件5的一端插入通孔7中,該填充件5的作用為,在澆筑混凝土制成鋼筋混凝土的核心筒墻體1后需要將剔除,以在核心筒墻體1上的形成凹槽,該凹槽在澆筑混凝土梁2時,能夠使得部分混凝土梁2伸入該凹槽內,能夠增強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抗剪能力,克服現有核心筒墻體-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無法保證抗剪能力的問題;豎直板6的內側面連接接駁器3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該接駁器3為一套筒,接駁器3的另一端連接墻體錨筋4,豎直板6的連接接駁器3的位置設有連接孔8;混凝土梁2內預置縱筋9,縱筋9能夠穿過連接孔8與接駁器3連接。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通過填充件5實現預留凹槽,通過特制的預埋件放置后澆筑混凝土,能夠更好加強該特制的預埋件在核心筒墻體內的錨固能力,通過豎直板上的接駁器實現混凝土梁2內預置縱筋9與核心筒墻體1內墻體錨筋4的連接,能夠滿足核心筒墻體滑模或爬模施工工藝的情況下,保證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質量以及抗剪能力。
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通過在核心筒墻體內預置上述預埋件并形成凹槽以與混凝土梁實現連接,使得核心筒墻體能夠進行滑模或爬模,能夠保證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的連接質量;澆筑混凝土梁后,部分混凝土梁澆筑在核心筒墻體的凹槽內,能夠保證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抗剪能力。
本實施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接駁器分別與墻體錨筋、縱筋的連接,接駁器3與墻體錨筋4之間以及接駁器3與縱筋9之間均采用螺紋連接。可以理解的是,接駁器3的兩端分別設有內螺紋,墻體錨筋4與接駁器3連接的一端設有外螺紋,縱筋9與接駁器3連接的一端也設有外螺紋,且墻體錨筋4與縱筋9上的外螺紋分別于接駁器3兩端的內螺紋配合連接。
可以理解的是,填充件5可以采用木質方盒,也可以采用塑料塊,更進一步的,為了保證塑料塊的強度,該塑料塊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塊。
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當填充件5采用塑料塊時,預埋件還包括對稱設置的兩水平板10,可以理解的是,該水平板10可以為一水平鋼板;兩個水平板10的一端分別連接在通孔7的上側面和下側面,且作為填充件5的塑料塊設于兩個水平板10之間。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通過在塑料塊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鋼板,能夠保護澆筑混凝土形成核心筒墻體時保護塑料塊不受破壞。
本實施例中,豎直板6中間開設的通孔7為方形孔,方形孔的周邊開設多個連接孔8,方形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三個連接孔8,方形孔的左側和右側分別開設一個連接孔8,此外,由于錨筋常采用l型錨筋或直錨筋,本發明的墻體錨筋4可以采用多個l型錨筋,也可以采用多個直鋼筋,還可以采用l型錨筋和直錨筋配合使用,方形孔的上部和下部的連接孔8處的接駁器3分別連接l型錨筋,方形孔的左側和右側的連接孔8處的接駁器分別連接直錨筋。通過在豎直板6上分別布置l型錨筋和直錨筋,能夠保證核心筒墻體1的錨固能力。
此外,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施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預埋件的豎直板切割、鉆孔:
在豎直板6中間開設通孔7,并在豎直板6上鉆出與混凝土梁2內的縱筋9位置對應的連接孔8;
s2、安裝預埋件:
在連接孔8的位置處固定連接接駁器3,具體的,將接駁器3焊接固定在連接孔8的位置處,并將豎直板6豎直放置在鋼筋籠的一側,將墻體錨筋4的一端與接駁器3連接,將填充件5的一端插入通孔7中;
s3、綁扎核心筒墻體1的鋼筋籠;
s4、利用滑模或爬模澆筑混凝土,以制成核心筒墻體1;
s5、待混凝土凝硬化后,拆除模板,并剔除填充件5以形成核心筒墻體1的凹槽;
s6、將混凝土梁2內的縱筋穿過連接孔8與接駁器3連接,綁扎混凝土梁2的縱筋和箍筋;
s7、澆筑混凝土,以制成混凝土梁2;
s8、待混凝土凝硬化后,拆除模板。
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護接駁器3不受澆筑時的破壞,步驟s3之后、步驟s4之前,在接駁器3的外側覆蓋塑料保護蓋板,以防止混凝土進入接駁器3的孔洞內,保證孔洞內的清潔;步驟s5之后、步驟s6之前,拆除塑料保護蓋板。
本發明的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通過在核心筒墻體內預置凹槽,并使得混凝土梁的部分伸入凹槽內,能夠滿足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的抗剪能力,保證核心筒墻體與混凝土梁連接節點連接質量。
可以理解的是,填充件5可以采用木質方盒,也可以采用塑料塊,而為了保證塑料塊的強度,該塑料塊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塊。
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當填充件5為塑料塊時,可在步驟s2中,先將兩個水平板10的一端分別設在通孔7的上側面和下側面,再將作為填充件5的塑料塊的一端插入通孔7中,并使塑料塊夾在兩個水平板10之間;步驟s5中,拆除模板后,保留水平板10,剔除塑料塊以形成核心筒墻體1的凹槽。
本實施例中,接駁器3與墻體錨筋4之間以及接駁器3與縱筋9之間均采用螺紋連接。進一步的,本發明的墻體錨筋4可以采用多個l型錨筋,也可以采用多個直鋼筋,還可以采用l型錨筋和直錨筋配合使用,當墻體錨筋4包括l型錨筋和直錨筋時,l型錨筋和直錨筋和一端均設有外螺紋,該外螺紋與接駁器3的內螺紋配合連接;縱筋9的一端設有外螺紋,該外螺紋與接駁器3的內螺紋配合連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驟s2中安裝預埋件時,將直錨筋帶螺紋的一端螺旋穿進通孔7左側和右側的接駁器3內,使得直錨筋與接駁器3螺紋連接;將l型錨筋帶螺紋的一端螺旋穿進通孔7上部和下部的接駁器3內,使得l型錨筋與接駁器連接。在步驟s6中安裝縱筋9時,將縱筋9帶有螺紋的一端穿過連接孔7與接駁器3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