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制梁的施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屬于建筑構件施工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鋼-混凝土部分組合構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歐洲提出的一種新型組合構件,其截面的基本型式是在h型鋼構件的翼緣間填充混凝土。這種組合構件具有承載力大、剛度大、抗火性能好等優點,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實際應用。
鋼-混凝土部分組合構件通常是在工廠預制h型鋼、內灌混凝土并養護加工完成。然而,為了方便構件的拼接,構件制作時節點區通常是預先不灌混凝土的,待構件在結構中安裝完成后再對節點區后填充混凝土。
常用的鋼-混凝土部分組和構件節點區的填充方法是:在構件安裝完成后,在節點區支模板再灌注混凝土。然而,由于節點區較短,施工較為繁瑣,且現場可能漏漿。
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的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便捷,快速,且不會出現漏漿的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預制預制梁,該預制梁沿其長度方向分為中間區和節點區,在中間區內灌混凝土,節點區預留,預先不灌混凝土;
2),根據節點區的大小預先制備混凝土填充塊;
3),待預制的部分組合預制梁拼裝到建筑結構中后,往節點區嵌入混凝土填充塊;
4),嵌入混凝土填充塊后,在預制梁的節點區的焊接小鋼筋;
5),在混凝土填充塊和小鋼筋的外側抹細石混凝土,使得節點區混凝土外表面與中間區平齊。
本發明的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進一步為:所述預制梁具體為h型鋼梁,其包括腹板和設置在腹板兩側的翼緣;所述混凝土位于翼緣之間。
本發明的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進一步為:所述h型鋼梁的中間區梁的截面設有系桿。
本發明的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還為:所述混凝土填充塊長度a等于或小于節點區長度,高度h等于或小于h型鋼腹板高度,寬度b小于中間區混凝土的寬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方法通過采用預制的混凝土填充塊代替現場灌注混凝土,施工便捷、快速且不會出現漏漿等問題。
2.小鋼筋可以固定混凝土填充塊,防止其脫落。
3.混凝土填充塊與小鋼筋間抹細石混凝土可以使構件節點區與中間區的混凝土外表面齊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部分組合預制梁和混凝土填充塊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施工完成后中間區的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施工完成后節點區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3所示,本發明為一種部分組合預制梁節點區混凝土的填充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預制預制梁1,該預制梁1沿其長度方向分為中間區和節點區,在中間區內灌混凝土2,節點區預留,預先不灌混凝土。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預制梁1具體為h型鋼梁,其包括腹板11和設置在腹板11兩側的翼緣12;所述混凝土2位于翼緣12之間。所述h型鋼梁1的中間區梁的截面設有系桿6,即系桿6拉結上下翼緣12,并埋設在混凝土2中。
2),根據節點區的大小預先制備混凝土填充塊3。其中,所述混凝土填充塊3長度a等于或小于節點區長度,高度h等于或小于h型鋼腹板高度,寬度b小于中間區混凝土的寬度。
3),待預制的部分組合預制梁拼裝到建筑結構中后,往節點區嵌入嵌入混凝土填充塊3。
4),嵌入混凝土填充塊3后,在預制梁1的節點區的焊接小鋼筋4,小鋼筋4位于混凝土填充塊3的外側,用于止擋混凝土填充塊3掉落,防止混凝土填充塊3脫落。
5),在混凝土填充塊3和小鋼筋4的外側抹細石混凝土5,使得節點區混凝土外表面與中間區平齊。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