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連接構件。
背景技術:
:
現有的雙面鋼模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兩個剛模體1,兩剛模體1通過若干個對拉螺栓2相連。在施工相鄰的兩個框架柱時,需先拆開兩剛模體1,然后再將兩剛模體1置于兩框架柱之間,最后緊固對拉螺栓2從而固定兩剛模體1,當待施工的兩個框架柱距離很近時,兩剛模體1置于框架柱之間后,不便于施工人員穿接對拉螺栓2,若不將兩剛模體1固定,則會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漲模的現象。
因此,確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連接構件。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連接構件,包括連接塊、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以及限位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一端與第二支撐桿的一端與相鉸接,兩連接塊分別與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另一端相鉸接,限位桿沿第二支撐桿的長度方向固定于第二支撐桿的上端;
所述限位桿的長度大于第二支撐桿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塊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垂直連接在第一連接部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部上腰型孔,第二連接部上設有鉸接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施工距離相近的兩根框架柱時,只需將雙面鋼模置于兩框架柱之間,然后撐開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即可,本實用新型即可以有效的連接雙面鋼模中的兩個剛模體,又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施工框架柱過程中,雙面鋼發生漲模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 1 為現有技術中雙面鋼模的結構圖。
圖 2 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連接構件,包括連接塊30、第一支撐桿31、第二支撐桿32以及限位桿33,第一支撐桿31和第二支撐桿32分別與兩個連接塊30相鉸接,第一支撐桿31與第二支撐桿32相鉸接。限位桿33沿第二支撐桿32的長度方向固定于第二支撐桿32的上端,且限位桿33的長度大于第二支撐桿32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塊30包括第一連接部301和第二連接部302,第二連接部302垂直連接在第一連接部301上。
在第一連接部301上腰型孔,第二連接部302上設有鉸接孔。
在施工距離相近的兩根框架柱時,用汽車吊吊住雙面鋼模中的剛模體1,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在鋼模體1重力的作用下成倒V字型。通過汽車吊將兩鋼模體1放置于兩所述框架柱之間,然后撐開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使其呈水平狀撐開。在澆筑兩所述框架柱的過程中,兩框架柱由于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產生膨脹變形而使得兩鋼模體1緊緊抵觸在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上,從而有效的防止澆注混凝土時發生漲模的現象。
在將本實用新型連接構件水平撐開的過程中,限位桿33能夠有效的防止連接構件向下轉動而變成正V字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