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中三明治板用于內外墻板連接的墻板連接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玄武巖纖維復合筋連接件,由于過去的生產工藝不成熟、性能研究不全面(此產品主要涉及剪切強度),在設計時常常會將玄武巖纖維連接件在三明治板中成一定角度放置,從而將一部分剪切力轉化為拉力或者壓力,這樣就能降低了對玄武巖纖維筋本身的剪切強度要求,從而使得現有的玄武巖纖維復合筋達到設計要求。
這種結構具有以下缺點:1、將連接件與保溫層成一定角度插入,實質是為了將一部分的剪力轉化為拉力或者壓力,為了保持受力的平衡,需要兩根角度互補的連接件成對布置。這在實際生產中對工人有比較高的要求且容易發生錯誤。2、傳統的玄武巖連接件成一定角度插入在施工過程中,實際上是豎直插入泡沫板后扭動連接件,使連接件與泡沫形成設計夾角。而在扭動過程中,連接件會擠壓泡沫板,擠壓的過程中對保溫層破壞,影響建筑的實際保溫性能。3、為了保證玄武巖纖維筋在墻板生產中不與保溫層發生位移,需要增加泡沫保溫板與PVC桿套的接觸面積,進一步的破壞了保溫層。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連接可靠,安裝方便,無需扭動安裝的墻板連接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墻板連接件,包括桿件和套設在桿件上的桿套,所述的桿套包括套管、圓形底座及細棒,套管與桿件固定連接,圓形底座固定在套管上,細棒均布在圓形底座圓周上,所述的圓形底座與套管的軸向垂直,細棒的前端為尖錐形。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套管通過注塑結構或包膠結構與桿件連接固定。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細棒的軸線與桿件軸線之間設有夾角,在細棒的前端尖錐形外側設有倒鉤。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細棒與圓形底座及套管之間設有加強肋筋。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桿件具有以下特點:
1、將原本與桿件成一定角度的桿套改為垂直,使得桿件安裝過程和最終穩定狀態都是與泡沫保溫板垂直。墻板連接件垂直插入泡沫板中,無需考慮連接件與泡沫保溫板的夾角大小,安裝時不需要成對安裝,簡化工裝,便于操作。
2、將原本為連接件提供固定所需的片狀肋板改為細棒狀,減少桿套的體積;將細棒設計成與玄武巖纖維筋筋成一定角度夾角,使連接件在插入泡沫保溫板后對泡沫保溫板產生一定的擠壓力,使其連接更穩定;在細棒末端設置倒鉤,進一步加強了玄武巖纖維連接件與保溫泡沫板的連接;在各個細棒與管套和圓形底座之間設計一個加強肋筋,使得桿套呈一體化設計;桿套采取包膠結構或者注塑結構與桿件相連接,提高了生產效率。
3、對桿套結構設計的改進,提高桿套對泡沫板的抓握力,防止連接件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產生位移。在使用過程中,無需在插入后扭動墻板連接件,從而避免了因扭動而對泡沫板造成的破壞,減少了對墻體保溫效果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描述的墻板連接件,包括桿件1和套設在桿件1上的PVC桿套,所述的PVC桿套包括套管2、圓形底座3及細棒4,套管2與桿件1固定連接,圓形底座3固定在套管2上,細棒4均布在圓形底座3圓周上,所述的圓形底座3與套管2的軸向垂直,細棒4的前端為尖錐形。
其中,所述的套管2通過注塑結構或包膠結構與桿件1連接固定。所述細棒4的軸線與桿件1軸線之間設有夾角,在細棒4的前端尖錐形外側設有倒鉤5。所述的細棒4與圓形底座3及套管2之間設有加強肋筋6。
桿件1可為玄武巖纖維筋或其他抗拉、抗壓、抗剪強度較大的纖維復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