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野營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野營帳篷遮陽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關于野外帳篷熱環境測試的研究較多,但文獻中較少有相關的改善措施。遮陽網作為一項夏季改善熱環境的技術手段,其應用較為廣泛?,F有的遮陽網一般包括位于四角處的立柱以及張開在各立柱頂部之間的網體,上述結構的遮陽網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是遮陽網架設較為困難,由于遮陽網自身的韌性等原因,遮陽網不能很好的展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其次是遮陽網的高度和位置難以調節,不能根據帳篷的大小和高度隨時更換,也不能因為太陽角度的變化而相對移動;再者是遮陽架和遮陽網分離,大小不一定配套,不便于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便于搭建、便于攜帶、搭建后遮陽效果好的野營帳篷遮陽系統。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野營帳篷遮陽系統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多個折疊框架,折疊框架包括豎直設置的中間立柱以及分位于其兩側的第一邊立柱和第二邊立柱,還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一角鋼和第二角鋼,第一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邊立柱和中間立柱的上端鉸接連接、第二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邊立柱和中間立柱的上端鉸接連接、第一角鋼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邊立柱和中間立柱的下端鉸接連接、第二角鋼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邊立柱和中間立柱的下端鉸接連接;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的第一邊立柱的頂端之間設有第一邊拉繩、中間立柱的頂端之間設有中間伸縮桿、第二邊立柱的頂端之間設有第二邊拉繩,在第一邊拉繩與中間伸縮桿之間、中間伸縮桿與第二邊拉繩之間設有遮陽網。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的野營帳篷遮陽系統,與現有的遮陽網相比,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多個并列設置的折疊框架并在折疊框架之間設置拉繩和伸縮桿,為遮陽網提供了一個可以快速架設和收起的支架,在此支架的支撐下遮陽網能夠良好地展開。通過設置折疊框架由左右相對的兩個四連桿機構構成,令折疊框架展開的張角能夠自適應于野外帳篷的帳篷頂的坡度夾角,而無需額外調節,提升了安裝架設的便捷性。通過設置折疊框架的底部帶有第一角鋼和第二角鋼,令本遮陽系統裝載到野外帳篷頂上時,角鋼卡設在帳篷頂的邊緣處,提升定位的能力,令遮陽系統與帳篷頂結合得更加緊密和穩固。
優選地: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的中間立柱的頂端與第一邊立柱的頂端之間設有托網骨架,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的中間立柱的頂端與第二邊立柱的頂端之間設有托網骨架。
優選地:所述第一邊立柱、中間立柱和第二邊立柱三者均為伸縮立柱,且伸縮長度范圍為0.5m-1.0m。
優選地:第一角鋼和第二角鋼兩者之間的夾角a為120°-150°,第一邊立柱與第二邊立柱兩者之間的距離b為4.2-5.0m;中間伸縮桿的伸縮距離c為2.0-2.5m。
優選地:在折疊框架的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一邊立柱、中間立柱、第二邊立柱、第一角鋼和第二角鋼的端部均設有軸套,相鄰接兩者的軸套對正并穿設有螺栓實現鉸接連接。
優選地:在第一邊立柱、中間立柱和第二邊立柱三者的頂部以及中間伸縮桿的中部均設有用于固定遮陽網的網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向帳篷上進行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折疊框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折疊框架與帳篷頂邊緣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折疊框架;2、第一邊立柱;3、第一角鋼;4、第一連接桿;5、中間立柱;6、第二角鋼;7、第二連接桿;8、第二邊立柱;9、第二邊拉繩;10、中間伸縮桿;11、第一邊拉繩;12、托網骨架;13、帳篷頂;14、帳篷體;15、帳篷固定繩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實現要素:
、特點及功效,茲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圖1和圖3,本實用新型的野營帳篷遮陽系統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多個折疊框架1,折疊框架1包括豎直設置的中間立柱5以及分位于其兩側的第一邊立柱2和第二邊立柱8,還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連接桿4和第二連接桿7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一角鋼3和第二角鋼6。
第一連接桿4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邊立柱2和中間立柱5的上端鉸接連接、第二連接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邊立柱8和中間立柱5的上端鉸接連接、第一角鋼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邊立柱2和中間立柱5的下端鉸接連接、第二角鋼6的兩端分別與第二邊立柱8和中間立柱5的下端鉸接連接。上述鉸接連接的各部件構成分位于中間立柱5左右兩側的兩個四連桿機構,完全折疊后,折疊框架1的各部件收縮到一起,縮小了體積,便于收納和攜帶。
本實施例中,在折疊框架1的第一連接桿4、第二連接桿7、第一邊立柱2、中間立柱5、第二邊立柱8、第一角鋼3和第二角鋼6的端部均設有軸套,相鄰接兩者的軸套對正并穿設有螺栓實現鉸接連接。采用上述方式進行鉸接連接,令本折疊框架1便于拆裝,進一步提升收納和攜帶的便捷性。
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1的第一邊立柱2的頂端之間設有第一邊拉繩11、中間立柱5的頂端之間設有中間伸縮桿10、第二邊立柱8的頂端之間設有第二邊拉繩9,在第一邊拉繩11與中間伸縮桿10之間、中間伸縮桿10與第二邊拉繩9之間設有遮陽網,即遮陽網是鋪展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1的頂部之間的。中間伸縮桿10用于對相鄰折疊框架1進行間距的調節,同時提供遮陽網支架的整體剛度。
進一步地,在第一邊立柱2、中間立柱5和第二邊立柱8三者的頂部以及中間伸縮桿10的中部均設有用于固定遮陽網的網扣,遮陽網通過各網扣固定。
本實施例中,為了對遮陽網的中部進行支撐、防止其中部下垂,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1的中間立柱5的頂端與第一邊立柱2的頂端之間設有托網骨架12,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1的中間立柱5的頂端與第二邊立柱8的頂端之間設有托網骨架12。具體地,托網骨架12可以為細金屬絲材質,構成X形支撐結構。
本實施例中,第一邊立柱2、中間立柱5和第二邊立柱8三者均為伸縮立柱,且伸縮長度范圍為0.5m-1.0m。
本實施例中,第一角鋼3和第二角鋼6之間的夾角a為120°-150°,優選為126°;第一邊立柱2與第二邊立柱8兩者之間的距離b為4.2-5.0m,優選為4.4m;中間伸縮桿10的伸縮距離c為2.0-2.5m,優選為2.2m。
圖2是本遮陽系統向帳篷頂部進行裝載時的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出:帳篷的帳篷體14由分位于四周的多個帳篷固定繩索15進行牽拉固定,在帳篷的頂部設有帳篷頂13,本遮陽系統固定在帳篷頂13上。具體地,將完成組裝的遮陽網支架其各折疊框架1展開至合適角度、將各中間伸縮桿10伸縮至合適長度,將遮陽網支架由上至下放置在帳篷頂13上。分位于兩側的折疊框架1底部的第一角鋼3和第二角鋼6需要卡設在帳篷頂13的邊緣,參見圖4。在相鄰兩個折疊框架1之間設置第一邊拉繩11、第二邊拉繩9以及多個托網骨架12,之后將遮陽網鋪設在頂部。
遮陽網通過網扣固定在遮陽網支架上,為了進一步提升本遮陽系統在帳篷頂13上固定的穩定性,可以在帳篷頂13上設置多個拉環,便于遮陽網支架通過拉繩等進行進一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