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輔助工具,具體涉及一種拼接式鋼筋堆放架。
背景技術:
鋼筋為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材料。鋼筋又有各種各樣型號和規格的。隨著建筑工程施工場地標準化及文明施工的提高,對鋼筋原材料堆放的要求逐漸提高。現有堆放鋼筋的一般采用砌地壟墻、或澆筑鋼筋混凝土結構來堆放鋼筋。傳統的鋼筋原材堆放架存在著浪費材料、無法周轉、運輸不便、周轉性差的缺陷,與建筑施工要求的綠色施工無法同步。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拼接式鋼筋堆放架,以解決傳統的鋼筋原材料堆放架安裝、拆卸不便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拼接式鋼筋堆放架,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由多個U形支撐拼接而成,所述U型支撐包括支撐梁和檔桿,所述支撐梁的兩端部設有所述檔桿,相對設置的所述U形支撐形成供擱置鋼筋的堆放區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拼接式鋼筋堆放架可因地制宜的選擇鋼筋堆放架的長度,拼接式的結構在安裝和拆除時簡單方便,且檔桿既可以避免堆放一定高度的鋼筋發生滑落,還可以給堆放的鋼筋簡單劃分區域避免取用時發生混淆。
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支撐梁為兩端設有固定板的第一工字鋼,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檔桿為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二工字鋼的一端端部的兩側翼緣板上開設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通過緊固件固定相連。拼接式鋼筋堆放架制作材料簡單,制作原料均為建筑施工領域常見的原材料。而且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各部件周轉性高,只需一次制作,進行簡單維護就可以持續周轉使用。
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鋼的長度為600mm至800mm。
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固定板與所述第一工字鋼焊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緊固件包括穿設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內的螺栓、及螺合于所述螺栓上的螺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支撐梁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支撐梁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檔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支撐梁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支撐梁的俯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檔桿的示意圖。
參照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拼接式鋼筋堆放架,包括兩組平行設置的支撐結構。每一組支撐結構由多個U形支撐拼接在一起。U形支撐包括支撐梁和檔桿,支撐梁的兩端部設有檔桿,相對設置的二U形支撐形成供擱置鋼筋30的堆放區間。
支撐梁包括第一工字鋼11和固定板12。檔桿包括第二工字鋼21。第一工字鋼11、第二工字鋼21均為16#工字鋼。第一工字鋼11的長度為600mm-800mm。固定板12為一塊厚為3mm-6mm,長度為160mm、寬度為88mm的鋼板,在鋼板上開設有四個圓形第一固定孔121,第一固定孔121孔徑16mm的。第二工字鋼的一端部的兩側翼緣板上分別開設有四個圓形第二固定孔211,第二固定孔211的孔徑16mm。固定板12上的第一固定孔121與第二工字鋼21上的第二固定孔211位置相對應。第一工字鋼11的兩端分別與固定板12焊接連接,固定板12上的第一固定孔121與第二工字鋼21端部一側翼緣板上的第二固定孔211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
在安裝拼接式鋼筋堆放架,首先根據場地和需要堆放鋼筋的數量預估拼接式鋼筋堆放架的長度,進而確定需要的支撐梁和檔桿數量。安裝時,首先先清理和平整場地,在這之后,根據待堆放鋼筋的長度確定兩組相對布設的支撐結構之間的距離。先安裝第一根支撐梁,然后在第一根支撐梁的首尾兩端分別安裝檔桿,再依次安裝第二根支撐梁和第三根檔桿。
在安裝第一組支撐結構的第一根支撐梁時,首先在第一根支撐梁的第一工字鋼11的一側的翼緣板上開設第三固定孔,利用膨脹螺栓將第一根支撐梁固定于地面上。然后在第一根支撐梁的首尾兩端的第一固定孔121與第一、第二根檔桿一側的第二固定孔211對準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在沿支撐梁長度方向,第二根檔桿安裝第二根支撐梁,將第二根支撐梁的首端上的第一固定孔121對準第二根檔桿另一側的第二固定孔211,并通過螺栓和螺桿固定連接。在第二根支撐梁的尾端安裝第三根檔桿。在根據鋼筋30的長度,在確定第二組支撐結構的第一根支撐梁的位置,按照第一組支撐結構的安裝方式完成第二組支撐結構的所有安裝工程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