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移動裝配式建筑底座。
背景技術:
現在的工程底座均為固定的、實心的、需要搬動的底座,比較的重,在短距離運輸過程中給施工人員造成很多不便,而且還會增加一定的風險,影響到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在短距離移動中省時省力的可移動裝配式建筑底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裝配式建筑底座,包括梯形底座、承重立柱和滾輪,所述梯形底座的中心垂直開設有圓柱形通孔,所述通孔內壁上開設有滑槽,所述通孔內與承重立柱活動連接,所述承重立柱的外壁上固定安裝著與滑槽相配合的滑軌,所述承重立柱的上端固定安裝著吊耳,下端固定安裝著滾輪,所述吊耳上設有吊繩,所述承重立柱的一側內部橫向開設有活動孔,所述活動孔的內部固定安裝著彈簧,所述彈簧與插銷固定連接,所述梯形底座的內部開設有條形插孔,所述條形插孔的內部活動安裝著銷柱,所述條形插孔內部的后端上下固定安裝著卡齒,所述銷柱的后端開設有環形槽,所述卡齒位于環形槽中,且與卡齒相配合,所述承重立柱的底部與梯形底座的底部平行時,所述插銷與條形插孔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梯形底座的兩側固定安裝著吊環。
進一步的,所述承重立柱的下端為弧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銷柱的長度大于條形插孔的長度,且末端固定安裝著銷冒。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全性較高、實用性較強,同時方便裝配和拆卸,采用的承重立柱通過滑槽和滑軌的配合方便上下移動,當不需要移動時,只需通過銷柱將插銷頂回活動孔中,此時,梯形底座自動下落,可以保證滾輪不會隨意的滑動,保證底座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當需要移動時,只需通過吊環將梯形底座提起,使插銷通過彈簧的作用,插在條形插孔中即可,此時,滾輪可露出,方便移動底座。
(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承重立柱的下端為弧形結構,可以方便滾輪靈活的轉,而不受到底座和承重立柱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不移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移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銷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座、2承重立柱、3滾輪、4通孔、5滑槽、6滑軌、7吊耳、8吊繩、9活動孔、10彈簧、11插銷、12條形插孔、13銷柱、14卡齒、15環形槽、16吊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看圖1-4,一種可移動裝配式建筑底座,包括梯形底座1、承重立柱2和滾輪3,所述梯形底座1的中心垂直開設有圓柱形通孔4,所述通孔4內壁上開設有滑槽5,所述通孔4內與承重立柱2活動連接,所述承重立柱2的外壁上固定安裝著與滑槽5相配合的滑軌6,所述承重立柱2的上端固定安裝著吊耳7,下端固定安裝著滾輪3,所述吊耳7上設有吊繩8,所述承重立柱2的一側內部橫向開設有活動孔9,所述活動孔9的內部固定安裝著彈簧10,所述彈簧10與插銷11固定連接,所述梯形底座1的內部開設有條形插孔12,所述條形插孔12的內部活動安裝著銷柱13,所述條形插孔12內部的后端上下固定安裝著卡齒14,所述銷柱13的后端開設有環形槽15,所述卡齒14位于環形槽15中,且與卡齒14相配合,所述承重立柱2的底部與梯形底座1的底部平行時,所述插銷11與條形插孔12相配合。
采用的承重立柱2通過滑槽5和滑軌7的配合方便上下移動,當不需要移動時,只需通過銷柱13將插銷11頂回活動孔9中,此時,梯形底座1自動下落,可以保證滾輪3不會隨意的滑動,保證底座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當需要移動時,只需通過吊環16將梯形底座1提起,使插銷11通過彈簧10的作用,插在條形插孔12中即可,此時,滾輪3可露出,方便移動底座。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