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56346閱讀:653來源:國知局
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剪力墻結構體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工業化是國家建設發展的重點,在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鼓勵建筑企業裝配式施工,現場裝配”、“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地震災害是造成我國居民傷亡災害最多的自然災害,其中巨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是地震災害中的主要損失。因此對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裝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抗剪力、延性,能夠安全抵抗一定震級的破壞。

將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相結合的建筑施工,設計難度較大,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優勢結合面臨的技術難題較多。鋼板剪力墻多將鋼板和鋼柱作為骨架設置在整個剪力墻內,需要現場進行基礎骨架綁扎和固定,施工難度大,鋼板利用效率低下,且不適用于高空施工,鋼板、鋼筋的吊裝需要長時間占據吊裝設備,設備利用率不高,現場的周轉使用率低,大大延長了施工周期。目前建筑工業化的主流結構是部分預制、邊緣構件區域或節點區域采用現澆的剪力墻結構體系,施工整體性好,造價成本較低,經濟實用,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但是施工質量控制難度較大、施工周期較長,抗拉強度低,抗震性能較差,在地震作用下延性較差,易發生脆性破壞。

如何找到一種合適建筑工業化技術,及滿足工業化建設要求,有能有效應對大震甚至巨震是建筑工業化中所面臨的挑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本低、施工便捷、連接處具有優異的抗剪強度、施工質量便于控制的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裝配式建筑的邊緣構件區域或節點區域采用現澆的剪力墻結構體系,施工量大,施工質量難以控制,施工周期較長,鋼材使用量大,抗拉強度低,抗震性能較差,延性較差,易發生脆性破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由預制墻板上下連接組成,所述預制墻板的橫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組合;所述預制墻板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的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加強豎向鋼骨、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所述加強豎向鋼骨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所述加強豎向鋼骨為一字鋼、角鋼、槽鋼、工字鋼、h形鋼、王字鋼、異形鋼骨、焊接鋼構件或上述的組合;所述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所述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所述邊緣縱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外;加強豎向鋼骨外側與邊緣縱筋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所述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與墻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墻身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的高度;上下相鄰所述預制墻板通過相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連接,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所述連接接縫為混凝土或灌漿料,所述加強豎向鋼骨上焊接有栓釘和/或抗剪件。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墻身水平筋設置在墻板非邊緣區,兩端分別與墻板邊緣區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錨接、搭接或焊接固定。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預制墻板內還設置有加強件,所述加強件包括斜向加強件和/或水平加強件,斜向加強件沿預制墻板的對角線設置,斜向加強件和水平加強件兩端分別與加強豎向鋼骨焊接、栓接或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加強件為鋼筋或鋼筋籠。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墻身豎向鋼筋上還設置有拉結筋。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鄰的所述預制墻板內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外側設有加固箍筋。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區設置有抗剪鍵,所述抗剪鍵為鋼板、型鋼或鋼筋混凝土鍵。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加工鋼骨和鋼筋: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墻板邊緣區的邊緣縱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和墻身水平筋;

步驟二、支模:支設模板;

步驟三、綁扎、固定鋼筋和鋼骨: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

步驟四、澆筑混凝土: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五、連接預制墻板:將預制墻板吊起,與下方的預制墻板對齊,將相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分別連接固定,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在連接處外側設置加固箍筋;

步驟六、澆筑連接接縫:在預制墻板的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養護,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三中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的綁扎可在步驟一由工廠預制加工成鋼筋籠和/或鋼筋網片,直接與加強豎向鋼骨組裝在一起、綁扎或焊接固定。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包括基礎、連梁、連梁兩端的單元剪力墻和專用耗能構件,所述單元剪力墻由預制墻板拼接組成,所述預制墻板的橫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的組合,所述預制墻板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的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加強豎向鋼骨、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所述加強豎向鋼骨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所述加強豎向鋼骨為一字鋼、角鋼、槽鋼、工字鋼、h形鋼、王字鋼、異形鋼骨、焊接鋼構件或上述的組合;所述加強豎向鋼骨上焊接有栓釘和/或抗剪件,所述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所述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所述邊緣縱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外;加強豎向鋼骨外側與邊緣縱筋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所述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與墻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墻身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的高度;上下相鄰所述預制墻板通過相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連接,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所述連接接縫為混凝土或灌漿料;連梁上方設有樓板;所述專用耗能構件通過連接件連接在相鄰的兩單元剪力墻之間。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加強豎向鋼骨的連接處水平設置有連接端梁,連接端梁一端與加強豎向鋼骨焊接或栓接固定,另一端伸出預制墻板,與連梁一端連接。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專用耗能構件為鋼連梁、雙連梁、約束鋼板剪力墻或防屈曲支撐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樓板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桁架混凝土樓板、壓型鋼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現場支模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者預制與現澆結合的疊合樓板;所述樓板的混凝土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礦渣混凝土或者添加劑混凝土;所述連梁為鋼連梁、變剛度鋼梁、預制混凝土梁、預制混凝土疊合梁、帶連接件的預制混凝土疊合梁或現澆混凝土連梁。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由基礎、結構柱、結構梁和單元剪力墻組合而成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所述單元剪力墻由預制墻板拼接組成,所述預制墻板的橫截面呈“一”字形、“l”形、t”形、“十”字形或上述的組合,所述預制墻板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所述加強豎向鋼骨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所述加強豎向鋼骨為一字鋼、角鋼、槽鋼、工字鋼、h形鋼、王字鋼、異形鋼骨、焊接鋼構件或上述的組合;所述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所述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所述邊緣縱筋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外;加強豎向鋼骨外側與邊緣縱筋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所述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與墻身水平筋;所述混凝土墻身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的高度;上下相鄰所述預制墻板通過相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連接,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所述連接接縫為混凝土或灌漿料;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為鋼柱、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組合柱或鋼-混凝土-鋼筋組合柱;所述結構梁為鋼梁、變剛度鋼梁、預制混凝土梁、預制混凝土疊合梁、帶連接件的預制混凝土疊合梁或現澆混凝土連梁。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結構柱為預制的鋼-混凝土-鋼筋組合柱,由單元柱上下拼接組成,所述單元柱包括位于結構柱內部的連接豎向鋼骨、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柱身,所述連接豎向鋼骨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結構柱的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所述連接豎向鋼骨為一字鋼、角鋼、槽鋼、工字鋼、h形鋼、王字鋼、異形鋼骨、焊接鋼構件或上述的組合;所述鋼筋包括柱身縱向鋼筋和復合箍筋,柱身縱向鋼筋由復合箍筋固定、套設在連接豎向鋼骨外,連接豎向鋼骨外側與復合箍筋搭接、錨固或焊接;所述混凝土柱身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縱向鋼筋的高度;上下相鄰的單元柱通過相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和柱身縱向鋼筋連接,連接節處澆筑有連接接縫,所述連接接縫為混凝土或灌漿料。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復合箍筋包括至少一個圓形箍筋或螺旋箍筋。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鄰的所述單元柱內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縱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連接豎向鋼骨和柱身縱向鋼筋外側設有加固箍筋。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鋼筋混凝土基礎為獨立基礎、筏板基礎、梁式基礎、箱型基礎、樁基礎或上述組合。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預制墻板內還設置有加強件,所述加強件包括斜向加強件和/或水平加強件,斜向加強件沿預制墻板的對角線設置,斜向加強件和水平加強件兩端分別與加強豎向鋼骨焊接、栓接或通過連接板連接。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預制墻板或結構柱與基礎之間設置有隔震支座。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墻身水平筋設置在墻板非邊緣區,兩端分別與墻板邊緣區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錨接、搭接或焊接固定。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進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鄰的所述預制墻板內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加強豎向鋼骨、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外側設有加固箍筋。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剪力墻板預制: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墻板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邊緣縱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和墻身水平筋;支設模板;然后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b、下層剪力墻板安裝:在完成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測量和定位,吊裝預制墻板,先將下層的預制墻板底部的加強豎向鋼骨與結構基礎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墻身豎向鋼筋與結構基礎固定,澆筑混凝土或灌漿料;

步驟c、上層剪力墻板安裝:吊裝上層的預制墻板,與下層預制墻板對齊后,先將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對應的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驟d、連接接縫澆筑:在預制墻板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e、連梁安裝:吊裝連梁,連梁兩端與兩側單元剪力墻連接;

步驟f、樓板施工:吊裝預制樓板或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

步驟g、逐層施工:重復施工步驟c-步驟f至建筑頂層;

步驟h、專用耗能構件安裝:根據設計需求,設置并安裝專用耗能構件。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h中專用耗能構件的設置方式包括以下兩種:隨著施工樓層逐層順序安裝,或施工完成后統一安裝。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b施工時在基礎上安裝隔震支座。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ⅰ、剪力墻板預制: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墻板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邊緣縱筋、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和墻身水平筋;支設模板;然后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ⅱ、框架結構安裝:在完成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測量和定位,安裝結構柱和結構梁;

步驟ⅲ、下層剪力墻板安裝:進行測量和定位,在完成的結構基礎上,同時吊裝預制墻板,先將下層的預制墻板底部的加強豎向鋼骨與結構基礎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墻身豎向鋼筋與結構基礎固定,澆筑混凝土或灌漿料;

步驟ⅳ、上層剪力墻板安裝:吊裝上層的預制墻板,與下層預制墻板對齊后,先將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對應的邊緣縱筋和墻身豎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驟ⅴ、連接接縫澆筑:在預制墻板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ⅵ、樓板施工:吊裝預制樓板或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

步驟ⅶ、逐層施工:重復施工步驟ⅱ-步驟ⅵ至建筑頂層。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ⅱ和步驟ⅲ施工時在基礎上安裝隔震支座。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ⅱ中框架結構與步驟ⅲ-步驟ⅵ中剪力墻的施工可以采用以下兩種順序進行施工:一是框架結構與剪力墻同時施工;二是框架結構與剪力墻錯層施工,剪力墻先行施工,再進行框架結構的施工。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進一步的,步驟ⅱ中所述結構柱采用以下方法預制而成:

①加工鋼骨和鋼筋:在工廠加工制作連接豎向鋼骨、柱身縱向鋼筋和復合箍筋;

②支模:支設模板;

③綁扎、固定鋼筋和鋼骨:根據設計綁扎,柱身縱向鋼筋(82)由復合箍筋(84)固定、套設在連接豎向鋼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

④澆筑混凝土: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⑤連接單元柱:將單元柱吊起,與下方的單元柱對齊,將相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縱向鋼筋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⑥澆筑連接接縫:在單元柱的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養護,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采用全預制墻板,將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結合,工廠預制,現場連接,在預制墻板的連接節點區增設了加強豎向鋼骨,具有便于安裝和剪力傳遞的作用,便于固定,使得施工過程更加便捷,同時大大提高了剪力墻在端頭、彎角區或節點區的抗剪強度和抗彎承載力;并在加強豎向鋼骨之間增設了加強件,形成剪力墻鋼混骨架,大大減少了鋼材的使用量,提高了剪力墻的抗剪強度和抗彎強度。

本發明預制墻板一體澆筑預制而成,提高了剪力墻的抗剪強度和抗彎承載力,同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與鋼板剪力墻相比,在保證具有相同的抗剪強度和抗彎承載力的施工條件下,本發明剪力墻內的鋼材有效利用率更高。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預制施工,現場拼接,使用方便,改善了現場的施工環境,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相鄰剪力墻或單元柱之間可吊裝,先行焊接固定豎直設置的型鋼鋼骨,使結構成型,大大減小了高空施工的難度,便于高空操作。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采用預制剪力墻板與連梁相結合組成剪力墻結構體系,質量輕,強度大,耗能能力強,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并在剪力墻體系中設置了專用耗能構件,可進一步提高剪力墻體系的抗震性能,在地震過后,只需要更換破壞的專用耗能構件即可完成修復,大大減小了震后的修復成本,提高了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實施例5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實施例5的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實施例5的預制墻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的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2的預制墻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3的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3的預制墻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4的預制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4的預制墻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5的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6的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實施例6中結構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實施例6中單元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實施例6中單元柱的截面示意圖;

圖15為實施例7中單元柱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預制墻板;11-加強豎向鋼骨;21-邊緣縱筋;22-墻身豎向鋼筋;23-墻身水平筋;24-加固箍筋;25-拉結筋;26-斜向加強件;27-水平加強件;31-連接接縫;32-抗剪鍵;33-混凝土墻身;4-連梁;41-連接端梁;42-樓板;5-專用耗能構件;6-結構柱;7-結構梁;8-單元柱;81-連接豎向鋼骨;82-柱身縱向鋼筋;84-復合箍筋;85-混凝土柱身。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由預制墻板1上下連接組成,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一”字形;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工字鋼;加強豎向鋼骨11上焊接有栓釘和/或抗剪件;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水平筋23設置在墻板非邊緣區,兩端分別與墻板邊緣區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錨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上下相鄰的預制墻板1內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加強豎向鋼骨11、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外側設有加固箍筋24;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31,連接接縫31為混凝土或灌漿料;連接處設有抗剪鍵32,抗剪鍵32為鋼板、型鋼或者鋼筋混凝土鍵。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加工鋼骨和鋼筋: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11、墻板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邊緣縱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22和墻身水平筋23;

步驟二、支模:支設模板;

步驟三、綁扎、固定鋼筋和鋼骨: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11,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的綁扎也可在步驟一由工廠預制加工成鋼筋籠和/或鋼筋網片,直接與加強豎向鋼骨11組裝在一起、綁扎或焊接固定;

步驟四、澆筑混凝土: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五、連接預制墻板1:將預制墻板1吊起,與下方的預制墻板1對齊,將相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分別連接固定,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在連接處外側設置加固箍筋24;

步驟六、澆筑連接接縫31:在預制墻板1的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養護,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

實施例2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實施例1相同,由預制墻板1上下連接組成,其中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一”字形;如圖4和圖5所示,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和設置在預制墻板1內的加強件,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工字鋼;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豎向鋼筋22上間隔設有拉結筋25,拉結筋25為箍筋或拉筋;加強件包括斜向加強件26,斜向加強件26沿預制墻板1的對角線設置,兩端分別與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栓接或通過連接板連接;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

實施例3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實施例1相同,由預制墻板1上下連接組成,其中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l形;如圖6和圖7所示,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和l形預制墻板1轉角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和設置在預制墻板1內的加強件,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h形鋼;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豎向鋼筋22上間隔設有拉結筋25,拉結筋25為箍筋或拉筋;加強件包括斜向加強件26和水平加強件27,斜向加強件26沿預制墻板1的對角線設置,水平加強件27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上端連接處,斜向加強件26和水平加強件27兩端分別與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栓接或通過連接板連接,加強件采用鋼筋制成;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

實施例4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實施例1相同,由預制墻板1上下連接組成,其中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t形;如圖8和圖9所示,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和t形預制墻板1節點處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和設置在預制墻板1內的加強件,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王”字鋼;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豎向鋼筋22上間隔設有拉結筋25,拉結筋25為箍筋或拉筋;加強件包括斜向加強件26和水平加強件27,斜向加強件26和水平加強件27的數量分別為兩根,斜向加強件26沿預制墻板1的對角線交叉設置,水平加強件27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斜向加強件26和水平加強件27兩端分別與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栓接或通過連接板連接,加強件采用鋼筋籠制成;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

實施例5

如圖10所示,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包括基礎、連梁4、連梁4兩端的單元剪力墻和設置在連梁4下方的專用耗能構件5。

如圖1至圖3所示,單元剪力墻由預制墻板1拼接組成,預制墻板1與基礎之間設置有隔震支座,如圖2至圖4所示,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一”字形;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工字鋼;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另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水平筋23設置在墻板非邊緣區,兩端分別與墻板邊緣區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錨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上下相鄰的預制墻板1內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加強豎向鋼骨11、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外側設有加固箍筋24;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31,連接接縫31為混凝土或灌漿料;連接處設有抗剪鍵32,抗剪鍵32為鋼板、型鋼或者鋼筋混凝土鍵。

如圖10所示,加強豎向鋼骨11的連接節點處水平設置有連接端梁41,連接端梁41一端與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另一端伸出預制墻板1,連接端梁41為型鋼,可以為工字鋼、槽鋼或方鋼中的一種;連接端梁41與連梁4一端通過螺栓連接或焊接固定,連梁4上方設置樓板42,樓板42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桁架混凝土樓板、壓型鋼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現場支模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者預制與現澆結合的疊合樓板;樓板42的混凝土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礦渣混凝土或者添加劑混凝土;連梁4為鋼連梁、變剛度鋼梁、預制混凝土梁、預制混凝土疊合梁、帶連接件的預制混凝土疊合梁或現澆混凝土連梁。

鋼筋混凝土基礎為獨立基礎、筏板基礎、梁式基礎、箱型基礎、樁基礎或上述組合。

專用耗能構件5設置在連梁4下方,通過連接件連接在相鄰的兩單元剪力墻之間,專用耗能構件5為鋼連梁4、雙連梁4約束鋼板剪力墻或防屈曲支撐中的一種。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剪力墻板預制: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11、墻板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邊緣縱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22和墻身水平筋23;支設模板;然后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11,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b、下層剪力墻板安裝:在完成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測量和定位,先安裝隔震支座;然后吊裝預制墻板1,先將下層的預制墻板1底部的加強豎向鋼骨11與結構基礎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墻身豎向鋼筋22與結構基礎固定,澆筑混凝土或灌漿料;

步驟c、上層剪力墻板安裝:吊裝上層的預制墻板1,與下層預制墻板1對齊后,先將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對應的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驟d、連接接縫31澆筑:在預制墻板1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e、連梁4安裝:吊裝連梁4,連梁4兩端與兩側單元剪力墻連接;

步驟f、樓板施工:吊裝預制樓板或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

步驟g、逐層施工:重復施工步驟c-步驟f至建筑頂層;

步驟h、專用耗能構件5安裝:根據設計需求,設置并安裝專用耗能構件5;專用耗能構件5的設置方式包括以下兩種:隨著施工樓層逐層順序安裝,或施工完成后統一安裝。

根據建筑的不同設計,可采用上述不同形狀或構造的預制墻板1及其近似方案進行拼接施工。

實施例6

如圖11所示,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包括由基礎、結構柱6、結構梁7和單元剪力墻連接組成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單元剪力墻由預制墻板1拼接組成,預制墻板1與基礎之間設置有隔震支座,如圖2至圖4所示,預制墻板1的橫截面呈“一”字形;預制墻板1包括設置在預制墻板1的邊緣區的加強豎向鋼骨11、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墻身33,加強豎向鋼骨1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預制墻板1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加強豎向鋼骨11為工字鋼;鋼筋包括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括邊緣縱筋21,邊緣縱筋21由水平箍筋或拉筋固定、套設在加強豎向鋼骨11外,加強豎向鋼骨11外側與邊緣縱筋21搭接、錨固或焊接,一端伸出混凝土墻身33;非邊緣鋼筋包括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墻身豎向鋼筋22與墻身水平筋23交叉設置;墻身水平筋23設置在墻板非邊緣區,兩端分別與墻板邊緣區的水平箍筋或拉筋錨接、搭接或焊接固定;混凝土墻身33的高度不高于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的高度;上下相鄰的預制墻板1內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加強豎向鋼骨11、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外側設有加固箍筋24;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31,連接接縫31為混凝土或灌漿料;連接處設有抗剪鍵32,抗剪鍵32為鋼板、型鋼或者鋼筋混凝土鍵;所述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所述結構柱6為預制的鋼-混凝土-鋼筋組合柱;所述結構梁7為鋼梁、變剛度鋼梁、預制混凝土梁、預制混凝土疊合梁、帶連接件的預制混凝土疊合梁或現澆混凝土連梁4。

如圖12至圖14所示,其中,結構柱6由單元柱8上下拼接組成,包括位于結構柱6內部的連接豎向鋼骨81、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柱身85,連接豎向鋼骨8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結構柱6的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連接豎向鋼骨81為工字鋼;所述鋼筋包括柱身縱向鋼筋82和復合箍筋84,復合箍筋84包括一個方形箍筋和一個圓形箍筋,柱身縱向鋼筋82由復合箍筋84固定、套設在連接豎向鋼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混凝土柱身85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縱向鋼筋82的高度;上下相鄰的單元柱8內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8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縱向鋼筋8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連接豎向鋼骨81和柱身縱向鋼筋82外側設有加固箍筋24;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31,所述連接接縫31為混凝土或灌漿料。

基礎為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為獨立基礎、筏板基礎、梁式基礎或箱型基礎。

本發明加強型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ⅰ、剪力墻板預制:在工廠加工制作加強豎向鋼骨11、墻板邊緣區、轉角區和/或節點區的邊緣縱筋21、水平箍筋或拉筋、非邊緣區的墻身豎向鋼筋22和墻身水平筋23;支設模板;然后根據設計綁扎邊緣鋼筋和非邊緣鋼筋,邊緣鋼筋包裹加強豎向鋼骨11,與之搭接、錨固或焊接固定;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步驟ⅱ、框架結構安裝:在完成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測量和定位,先安裝隔震支座,然后安裝結構柱6和結構梁7;

步驟ⅲ、下層剪力墻板安裝:同時吊裝預制墻板1,先將下層的預制墻板1底部的加強豎向鋼骨11與結構基礎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墻身豎向鋼筋22與結構基礎固定,澆筑混凝土或灌漿料;

步驟ⅳ、上層剪力墻板安裝:吊裝上層的預制墻板1,與下層預制墻板1對齊后,先將對應的加強豎向鋼骨11焊接或栓接固定,然后將對應的邊緣縱筋21和墻身豎向鋼筋2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步驟ⅴ、連接接縫31澆筑:在預制墻板1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ⅵ、樓板施工:吊裝預制樓板或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

步驟ⅶ、逐層施工:重復施工步驟ⅱ-步驟ⅵ至建筑頂層。

步驟ⅱ中框架結構與步驟ⅲ-步驟ⅵ中剪力墻的施工可以采用以下兩種順序進行施工:一是框架結構與剪力墻同時施工;二是框架結構與剪力墻錯層施工,剪力墻先行施工,再進行框架結構的施工。

其中,結構柱6的施工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①加工鋼骨和鋼筋:在工廠加工制作連接豎向鋼骨81、柱身縱向鋼筋82和復合箍筋84;

②支模:支設模板;

③綁扎、固定鋼筋和鋼骨:根據設計綁扎,柱身縱向鋼筋82由復合箍筋84固定、套設在連接豎向鋼骨81外,一端伸出混凝土柱身85;

④澆筑混凝土: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待混凝土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養護至標準強度待用;

⑤連接單元柱:將單元柱8吊起,與下方的單元柱8對齊,將相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8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縱向鋼筋8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

⑥澆筑連接接縫:在單元柱8的連接處支設模板,進行混凝土或灌漿料的澆筑和振搗,養護,待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拆模。

結構柱6中復合箍筋84的設置方式可以有多種變化,還可以如實施例7所示。

實施例7

與實施例6不同的,如圖15所示,結構柱6由單元柱8上下拼接組成,包括位于結構柱6內部的連接豎向鋼骨81、鋼筋和澆筑的混凝土柱身85,連接豎向鋼骨81非連續設置,分別設置在結構柱6的上下兩端的連接節點處,連接豎向鋼骨81為工字鋼;所述鋼筋包括柱身縱向鋼筋82和復合箍筋84,復合箍筋84包括三個方形箍筋,柱身縱向鋼筋82由復合箍筋84固定、套設在連接豎向鋼骨81外;混凝土柱身85的高度不高于柱身縱向鋼筋82的高度;上下相鄰的單元柱8內對應的連接豎向鋼骨81通過焊接或栓接固定,柱身縱向鋼筋82通過套筒連接、焊接或搭接固定,連接的連接豎向鋼骨81和柱身縱向鋼筋82外側設有加固箍筋;連接處澆筑有連接接縫31,所述連接接縫31為混凝土或灌漿料。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武山县| 榆社县| 徐汇区| 饶阳县| 微博| 梨树县| 芷江| 德格县| 揭西县| 新泰市| 锡林浩特市| 崇仁县| 紫云| 百色市| 辽阳市| 广德县| 唐海县| 革吉县| 将乐县| 北川| 宿松县| 云龙县| 洪泽县| 砚山县| 永春县| 宜阳县| 耿马| 会昌县| 横山县| 桦甸市| 定远县| 黄石市| 德令哈市| 翼城县| 灵山县| 伊通| 九江县| 遂溪县| 清涧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