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陶瓷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注漿裝置。
背景技術: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更具有獨特的意義,目前在陶瓷的生產制作過程中,首先對模具進行定位,將模具送至注漿工位并向成型模具內注入陶瓷泥漿,待陶瓷泥漿在模具中成型后即可形成坯體,現有的注漿設備一般很難實現自動控制注入漿液的量,容易出現注入量不足或注入量過多溢出,影響陶瓷工件的生產質量,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注漿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注漿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注漿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兩個支撐座,兩個所述支撐座之間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和支撐座內部的電機軸連接,且轉軸上安裝有多個傳動輪,所述傳動輪的上方設有傳輸板,所述傳輸板的表面滑動設有多組推板,所述推板的一側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夾持塊,兩個所述夾持塊之間夾持有模具,推板的另一側面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與電機相連接,所述模具的正上方設有出漿管,所述出漿管安裝于灌漿筒的底端,所述灌漿筒安裝于支撐板上,且灌漿筒上連接有進漿管,所述支撐板貫穿左右兩個支撐柱,且支撐板上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與電機相連接,所述出漿管的兩側面均安裝有封管件,所述封管件內均活動設有密封板,且出漿管的兩側面均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和封管件之間連接有走線管,支撐架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觸片,且支撐架的兩側面均滑動設有第二觸片支撐桿,兩個所述第二觸片支撐桿的底端之間連接有浮塊,所述浮塊上固定有第二觸片,所述第二觸片和外部電源通過導線相互連接,且支撐架上位于第二觸片支撐桿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塊,固定塊和第二觸片支撐桿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
優選的,所述推板至少設有三組,呈線性等距離排列,每組推板均設有相互對稱且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兩個。
優選的,所述夾持塊的表面設有一層傳熱金屬塊,夾持塊內部設有與傳熱金屬塊連接的加熱機構。
優選的,所述密封板靠近出漿管內部的一端設有上下兩個光滑的傾斜面,且密封板上下面和封管件的內槽的槽壁之間均連接有復位彈簧。
優選的,所述封管件內部安裝有通電線圈,通電線圈之間設有感應金屬塊,感應金屬塊和密封板相對應,且通電線圈和第一觸片之間通過導線相互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通過在支撐座上的支撐板上安裝灌漿筒,在灌漿筒上的出漿管的正下方安裝模具,可實現對模具的自動灌漿作業,在出漿管兩側安裝密封件和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活動安裝第二觸片支撐桿,通過模具內的漿液推動第二觸片支撐桿上的浮塊的上下移動,可實現兩個觸片之間的接觸和分離,從而達到接通密封件內部的通電線圈的效果,進而通過感應金屬塊對密封板的作用力,實現密封板對出漿管的密封及解封,通過這種方式達到自動精確控制漿液的注入量的效果,避免浪費或注入量不足的問題出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a處放大圖。
圖中:支撐座1、轉軸2、傳動輪3、傳輸板4、推板5、夾持塊6、模具7、第一電動伸縮桿8、出漿管9、支撐板10、支撐柱11、第二電動伸縮桿12、灌漿筒13、封管件14、密封板15、走線管16、支撐架17、第一觸片18、第二觸片支撐桿19、壓縮彈簧20、浮塊21、第二觸片2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陶瓷生產過程中的注漿裝置,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上安裝有兩個支撐座1,兩個支撐座1之間連接有轉軸2,轉軸2和支撐座1內部的電機軸連接,且轉軸2上安裝有多個傳動輪3,傳動輪3的上方設有傳輸板4,傳輸板4的表面滑動設有多組推板5,推板5至少設有三組,呈線性等距離排列,每組推板5均設有相互對稱且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兩個,推板5的一側面安裝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夾持塊6,夾持塊6的表面設有一層傳熱金屬塊,夾持塊6內部設有與傳熱金屬塊連接的加熱機構,兩個夾持塊6之間夾持有模具7,推板5的另一側面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8,第一電動伸縮桿8與電機相連接,模具7的正上方設有出漿管9,出漿管9安裝于灌漿筒13的底端,灌漿筒13安裝于支撐板10上,且灌漿筒13上連接有進漿管,支撐板10貫穿左右兩個支撐柱11,且支撐板10上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12,第二電動伸縮桿12與電機相連接,出漿管9的兩側面均安裝有封管件14,封管件14內均活動設有密封板15,密封板15靠近出漿管9內部的一端設有上下兩個光滑的傾斜面,且密封板15上下面和封管件14的內槽的槽壁之間均連接有復位彈簧,封管件14內部安裝有通電線圈,通電線圈之間設有感應金屬塊,感應金屬塊和密封板15相對應,且通電線圈和第一觸片18之間通過導線相互連接,且出漿管9的兩側面均安裝有支撐架17,支撐架17和封管件14之間連接有走線管16,支撐架17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觸片18,且支撐架17的兩側面均滑動設有第二觸片支撐桿19,兩個第二觸片支撐桿19的底端之間連接有浮塊21,浮塊21上固定有第二觸片22,第二觸片22和外部電源通過導線相互連接,且支撐架17上位于第二觸片支撐桿19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塊,固定塊和第二觸片支撐桿19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20。
將模具7放置在傳輸板4的中間,電機帶動第一電動伸縮桿8伸長,推動推板5及其上的夾持塊6移動,至兩個夾持塊6對模具7夾緊固定,此時夾持塊6內部的加熱機構開始工作,電機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12縮短,帶動支撐板10及其上的灌漿筒13下移,至灌漿筒13上的出漿管9位于模具7的盛液槽的槽口處停止,向模具7內進行灌漿作業,當漿液快要達到需要的量時,會推動第二觸片支撐桿19上的浮塊21上移,至浮塊21上的第二觸片22與支撐架17上的第一觸片18接觸,則接通封管件14內部的通電線圈,使通電線圈中間的感應金屬塊具有磁性,推動與其相排斥的密封板15移動,至兩個密封板15緊緊接觸,實現對漿液的封堵,自動停止灌漿,當模具7移開時,在壓縮彈簧20的彈力作用下,第二觸片支撐桿19自動回位,第一觸片18和第二觸片22分離,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密封板15自動復位,漿液重新流下,實現對下一個模具7的灌漿作業,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漿液的注入量的自動精確控制,防止出現注入不足或注入過多。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