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樓板成型用的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模板支架在樓板臺車立定并立模完成后進行搭設,在搭設過程中采用扣件、鋼管與兩側的樓板臺車連接緊密,使之與樓板臺車形成穩固整體,在樓板澆筑過程保持足夠的穩定性。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根據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實驗結果,在樓板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75%后,拆除臺車模板并往前推進,保留模板支架進行受力支撐,臺車進行下一施工分區的施工。
如圖1所示,傳統工藝中模板支架也就是腳手架3中的支撐模板31與樓板臺車上的鋼模板12通過螺釘32的方式進行限位固定,但是螺釘32在縱向排列分布較多,拆卸繁瑣,使得樓板臺車脫模效率變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混凝土樓板成型用的移動裝置,該鋼模板與支架模板分離速率上升。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混凝土樓板成型用的移動裝置,包括若干縱向拼接的臺車單元與安裝于地面的腳手架,所述臺車單元包括支架、安裝于支架的鋼模板,所述腳手架安裝有支撐模板,支撐模板上開設有縱向的滑槽,所述鋼模板設有滑移于滑槽以實現鋼模板與支撐板橫向鎖合的滑條,所述滑條包括抵觸與滑槽側壁的伸縮塊以及驅動伸縮塊滑移的旋轉滑移機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滑條滑入滑槽時,通過旋轉滑移機構將伸縮塊內縮,便于滑條與滑槽的快速滑移插合;
而滑條滑入滑槽后,在通過旋轉滑移機構將伸縮塊頂出,實現滑條與滑槽的橫向抵觸鎖合,鋼模板與支撐模板得以固定,此刻用于混凝土的澆灌;
當混凝土硬化后,再次通過旋轉滑移機構,將伸縮塊縮入滑條內部,滑條側壁與滑槽側壁分離,滑條與滑槽的橫向鎖合效果消失,鋼模板與支撐模板快速分離。
較佳的,滑槽開設有供伸縮塊滑移的滑孔,滑條包括開設于內部且與滑孔導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內設有一端鉸接于伸縮塊、另一端鉸接有旋臂的連桿,旋臂固定有轉軸,轉軸連接有驅動其旋轉以實現帶動滑塊沿滑孔的動力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軸的旋轉帶動伸縮塊沿著滑孔穩定的滑移,實現伸縮塊相對于滑條本體的滑入與滑出。
較佳的,所述動力件為驅動轉軸正反轉的伺服電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伺服電機可以控制其自身的轉角與轉速,便于調控轉軸的旋轉角度。
較佳的,滑條開設有相互導通的轉孔與鎖孔,轉軸端部開設卡孔、卡孔內插有帶動轉軸旋轉的鎖桿,鎖桿包括卡于鎖孔的鎖塊,鎖桿包括旋轉把手;
當鎖塊置于鎖孔外部時,鎖桿插入轉孔且鎖桿與轉孔的深度方向具有間隙,鎖桿帶動轉軸同步旋轉;
鎖塊卡于鎖孔內部時,鎖塊與鎖孔之間圓周方向實現約束使轉軸周向固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鎖桿未完全插入卡孔時,鎖塊與鎖孔分離,鎖桿旋轉帶動轉軸旋轉;鎖桿完全插入卡孔時,鎖塊插入鎖孔,鎖桿與鎖塊固定不動,使得轉軸旋轉受到約束。
該結構采用采用金屬加工構架簡單組成,生產成本低。
較佳的,鎖桿插入卡孔的一端為卡塊,卡塊為矩形塊且以間隙配合的方式軸向插入卡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矩形塊使得卡塊與卡孔在圓周方向相互收到約束,鎖桿與轉軸兩者有效的同步轉動。
較佳的,所述鎖孔呈方形,鎖塊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鎖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形90度一個轉角度,便于使用者控制旋轉度數。
較佳的,所述把手與鎖塊之間通過插銷連接,所述插銷通過拉繩連接于所述把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把手可拆卸,便于存儲,也為現場施工騰出了更多的空間。
較佳的,所述把手為Z字狀,把手一端連接鎖塊、另一端用員工手部握持。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Z形狀便于員工旋轉。
較佳的,所述滑槽為燕尾槽,滑槽槽口的寬度小于槽底的寬度。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燕尾槽的設置,使得鋼模板與支架模板在豎向收到約束,鋼模板與支架模板兩者的鎖合效果更加。
較佳的,所述臺車單元包括臺車固定系統,臺車固定系統包括設有鋼立柱的底座、可移動連接于所述鋼立柱上的梁框總成;所述梁框總成包括上部框架和底部縱梁,所述上部框架中部縱向兩側設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下方設有若干用于所述梁框總成豎直位移的液壓千斤頂,所述液壓千斤頂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鋼立柱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液壓千斤頂可以調節支架以及鋼模板在豎直方向的距離。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鋼模板與支撐模板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臺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中鋼模板與支撐模板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中滑條的橫剖視圖;
圖5是實施例1中滑條上方剖開后的 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2中固定塊剖開后,把手、鎖桿、固定塊以及轉軸的裝配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2中固定塊剖開后,卡塊插入卡孔并旋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2中固定塊剖開,卡塊插入卡孔并鎖死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臺車單元;11、支架;12、鋼模板;13、支撐模板;
2、梁框總成;21、上部框架;22、底部縱梁;23、凸起部;24、液壓千斤頂;25、鋼立柱;26、底座;
3、腳手架;31、支撐模板;32、螺釘;
41、滑槽;42、滑條;43、滑孔;44、空腔;52、旋臂;46、連桿;47、轉軸;48、伸縮塊;
5、伺服電機;
61、轉孔;62、鎖孔;63、卡孔;64、鎖桿;65、鎖塊;66、卡塊;67、旋轉把手;68、插銷;69、拉繩;7、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1,樓板臺車,如圖2所示,包括兩個縱向拼接臺車單元1,臺車單元1包括臺車固定系統 ;樓板臺車設計長度為21m,可拆分成兩臺10.5m 樓板臺車使用。
臺車固定系統,包括設有鋼立柱25的底座26、可移動連接于鋼立柱25 上的支架11;該支架11還包括上部框架21和底部縱梁22,該行走系統還包括安裝在鋼立柱25下方的移動輪 、與移動輪相匹配的行走軌道。
上部框架21中部縱向兩側朝外設有凸起部23,凸起部23下方分別設有一個用于支架11豎直位移的液壓千斤頂24,液壓千斤頂24固定在底座26的鋼立柱25上,液壓千斤頂24數量為 5個。
鋼模板12安裝有滑移柱 ,若干設置在支架11頂部并與滑移柱 活動連接的滑槽41;活塞缸自由端與鋼模板12的滑移柱;活塞缸頂實現鋼模板12相對臺車的橫向水平移動,能夠穩定地控制鋼模板12定位時橫向位置的調整。
如圖3所示,支架11的為鋼模板12,鋼模板12的右側開設有一個下切口,該下切口上安裝有一個橫截面為燕尾狀的滑條42,而在鋼模板12的右側設有支撐模板31,該支撐模板31通過腳手架3支撐在地面上。
該支撐模板31開設有上切口,上、下配合使得鋼模板12與支撐模板31的上表面齊平。該上切口開設有一個滑槽41,滑條42以間隙配合的方式在滑槽41內滑移。
當滑槽41與滑條42配合滑槽41后,支撐模板31與鋼模板12在橫向與豎向受到約束。
如圖4所示,滑條42內部鏤空形成空腔44,空腔44沿著滑條42的縱向開設;而滑條42的兩側打通形成滑孔43,可以看到,滑孔43內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滑移有伸縮塊48,伸縮塊48為直角梯形狀,兩側伸縮塊48形成滑條42的燕尾側邊。
如圖4與圖5所示,空腔44內安裝有軸承座,軸承座上安裝有軸承,而在軸承上插有轉軸47,轉軸47置于空腔44的中心位置,轉軸47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伺服電機5,伺服電機5的固定塊7通過螺釘32在安裝在滑條42端部的固定板上。伺服電機5可以控制旋轉的角度,從而控制轉軸47的角度。
而轉軸47的一體成型有一個旋臂52,旋臂52的兩端沿著轉軸47的徑向向外,旋臂52的兩端各自鉸接有一個連桿46,兩側的連桿46分別鉸接在伸縮塊48上。
工作原理,圖3、圖4與圖5,在滑條42滑入滑槽41時,通過伺服電機5正旋90度,將伸縮塊48在連桿46的帶動下內縮,滑條42與滑槽41之間具有較大空隙,滑條42可以快速滑入滑槽41;
而滑條42滑入滑槽41后,伺服電機5反旋90度將伸縮塊48頂出,實現滑條42抵觸滑槽41的側壁實現兩者的摩擦鎖合,鋼模板12與支撐模板31得以固定,此刻用于混凝土的澆灌;
當混凝土硬化后,通過伺服電機5正旋90度,將伸縮塊48在連桿46的帶動下內縮,滑條42與滑槽41之間具有較大空隙,滑條42側壁與滑槽41側壁分離,滑條42與滑槽41的橫向鎖合效果消失,鋼模板12與支撐模板31快速分離。
實施例2,樓板臺車,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將伺服電機,進行替換。
如圖6所示,滑條42的端部固定塊7開設有相互導通的鎖孔62與轉孔61,鎖孔62為方形孔且置于固定塊7的外側,轉孔61為圓形孔且置于鎖孔62與空腔44之間,鎖孔62的截面大于轉孔61的截面。
鎖桿64包括三段依次一體成型的鎖塊65、圓柱段、卡塊66,且三者的截面依次縮小,前者的正向投影可以覆蓋后者的截面。鎖塊65與鎖孔62間隙配合方式插合,而圓柱段與轉孔61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插合。
轉軸47端部開設有一個軸向的卡孔63,卡塊66可以沿著軸向且插入卡孔63。
鎖塊65的外端面插合有一個Z字狀的旋轉把手67,而旋轉把手67通過熱熔的拉繩69纏繞一個插銷68,鎖塊65與旋轉把手67可以在徑向插合實現固定。
工作原理,如圖7所示,鎖桿64插入鎖孔62,此時,卡塊66已經插入卡孔63未插到底部,鎖塊65也為插入鎖孔62,員工對旋轉把手67旋轉帶動轉軸47轉動90度,使得伸縮塊48向外滑出;
然后,如圖8所示,鎖塊65為方形,在旋轉90度后,鎖塊65仍與鎖孔62對其,將鎖塊65插入鎖孔62,直到卡塊66插入卡孔63的底部,由于鎖塊65與鎖孔62的圓周鎖合關系使得鎖桿64難以圓周轉動;此時,鎖塊65有一端裸露在鎖孔62的外部,將外部的插銷68拔離后把手67與鎖桿64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