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車立體充電設施,具體來說就是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車輛迅速增長,從而導致城市停車越來越困難,為了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應運而生的立體停車設施日益彰顯出不可替代的優勢。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以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新能源汽車需要在停車處充電,即采用一邊停車一邊充電的模式來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效率,但現立體車庫通常無法給新能源汽車充電,這樣就嚴重限制了立體停車設備的使用范圍,沒有立體停車設備的通用性。
為此,人們嘗試對升降橫移立體車庫進而改造,在載車板上增加交流充電接口,實現升降橫移立體車庫交流充電。但是交流充電不是新能源汽車充電的發展方向,交流充電時,新能源汽車必須配備車載充電機,否則無法充電。如果新能源汽車配備車載充電機,不但增加成本、車重及能耗,而且還會增加車輛出現故障的概率。
此外,人們還嘗試對塔庫進行改造,在塔庫的載車板上增加直流充電接口,實現塔庫直流充電。然而,塔庫成本較高;塔庫載車板的直流電源需與塔庫主要結構的直流電源對接,直流電源對接接口可靠性不高,一旦接口出現對接故障,維修非常困難。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研發一種成本低、維修方便、可靠性高的立體車庫充電裝置,提高立體停車設備的通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解決了現有立體車庫充電裝置成本高昂、維修困難、可靠性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包括:多個載車板,分布在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不同層,用于承載汽車;充電設備,設置在地面上;多個固定件,與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分別對應設置;多個第一充電電纜,一端連接所述充電設備,另一端分別經過一個所述固定件連接該固定件對應設置的載車板;多個第二充電電纜,用于連接所述充電設備和第一層載車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該充電系統還包括:絕緣保護層,包裹在所述第一充電電纜外,用于保護所述第一充電電纜被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拉拽時不被所述固定件磨損。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該充電系統還包括:鋼絲,纏繞在所述第二充電電纜外,用于保護所述第二充電電纜被第一層載車板左右拖拉時不被地面磨損。
其中,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充電電纜,從而使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充電設備之間的所述第一充電電纜靜止不動。
其中,所述固定件為定滑輪,所述第一充電電纜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充電設備上,所述第一充電電纜的另一端通過所述定滑輪固定在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上。
其中,所述固定件具有通孔,所述第一充電電纜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充電設備上,所述第一充電電纜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固定在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充電電纜的長度L1大于所述固定件的高度H的2倍。
其中,所述充電設備為直流充電設備;所述第一充電電纜和所述第二充電電纜為直流充電電纜。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該充電系統還包括:連接件,用于將所述第一充電電纜和所述第二充電電纜固定到載車板上,從而使所述載車板到所述充電設備之間的充電電纜長度保持不變。
其中,所述固定件設置的高度H高于對應載車板的最大高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可知,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對升降橫移立體車庫進行升級改造,在載車板上增加直流充電接口,實現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直流充電,充電設備固定在地面,利用直流充電電纜連接充電設備與載車板。第二層及以上載車板的連接具體為:直流充電電纜從充電設備先接入高點處的定滑輪,再經過定滑輪連接至載車板,直流充電電纜的長度保證載車板可以達到最低位置(即地面位置)。第一層載車板的連接具體為:直流充電電纜從充電設備直接連接載車板,直流充電電纜留有富余長度,直流充電電纜的長度保證載車板左右移動時可以達到最遠位置,并在直流充電電纜外面纏繞鋼絲,從而防止由于直流充電電纜被長期拖拉磨損,而漏電,安全可靠。新能源汽車不用配備車載充電機,降低了用戶支出成本,降低了車輛出現故障的概率,而且便于維修。
應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為示例性及闡釋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欲主張的范圍。
附圖說明
下面的所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其繪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實施例,所附附圖與說明書的描述一起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一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第一充電電纜及第二充電電纜的切面圖;
圖3為圖1中第二充電電纜的放大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二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B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三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一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二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連接件未連接時示意圖;
圖7B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連接件連接后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 載車板
3 充電設備 4 固定件
5 第一充電電纜 6 第二充電電纜
7 絕緣保護層 8 鋼絲
9 連接件
41 定滑輪 42 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將以附圖及詳細敘述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揭示內容的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在了解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實施例后,當可由本實用新型內容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并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內容的精神與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在附圖及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類似標號的元件/構件是用來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其僅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組合。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大致”、“約”等,用以修飾任何可以微變化的數量或誤差,但這些微變化或誤差并不會改變其本質。一般而言,此類用語所修飾的微變化或誤差的范圍在部分實施例中可為20%,在部分實施例中可為10%,在部分實施例中可為5%或是其他數值。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前述提及的數值可依實際需求而調整,并不以此為限。
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請的用詞將于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申請的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一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載車板上增加充電接口,實現升降橫移立體車庫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充電設備固定在地面,利用充電電纜連接充電設備與載車板,其中,第二層及以上載車板從上面走線,第一層載車板從地面走線。
該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充電系統包括:多個載車板1、充電設備3、多個固定件4、多個第一充電電纜5和多個第二充電電纜6。其中,多個載車板1分布在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不同層,載車板1用于承載汽車;充電設備3設置在地面上;多個固定件4與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1分別對應設置,固定件4與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1一一對應,例如,固定件4可以設置在車棚頂部;多個第一充電電纜5的一端連接所述充電設備3,多個第一充電電纜5另一端分別經過一個所述固定件4連接該固定件4對應設置的載車板1,即固定件4將第一充電電纜5調高;多個第二充電電纜6用于直接連接所述充電設備3和第一層載車板1,第二充電電纜6與第一層的載車板1一一對應。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可以為定滑輪41,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經過所述定滑輪41連接載車板1上下移動;所述充電設備3可以為直流充電設備;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和所述第二充電電纜6可以為直流充電電纜。
參見圖1,升降橫移立體車庫既適應于常規能源汽車,也適應于新能源汽車,極大提高了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應用范圍,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第一層載車板(即最低層載車板)可以左右移動,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第一充電電纜經過固定件連接充電設備和第二層及以上載車板,第二充電電纜直接連接充電設備和第一層載車板,在載車板移動過程中,第一充電電纜和第二充電電纜之間不會發生繞線,而且多個第一充電電纜之間以及多個第二充電電纜之間也不會繞線。充電設備為直流充電設備,第一充電電纜和第二充電電纜為直流充電電纜,新能源汽車不用配備車載充電機,節省用戶的投入成本。
圖2為圖1中第一充電電纜及第二充電電纜的切面圖;圖3為圖1中第二充電電纜的放大圖,如圖2、圖3所示,為了延長第一充電電纜和第二充電電纜的使用壽命,保證充電安全,在第一充電電纜外包裹絕緣保護層,在第二充電電纜外纏繞鋼絲。
該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該充電系統還包括絕緣保護層7和鋼絲8。其中,絕緣保護層7包裹在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外,絕緣保護層7用于保護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被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1拉拽時不被所述固定件4磨損;鋼絲8纏繞在所述第二充電電纜6外,鋼絲8用于保護所述第二充電電纜6被第一層載車板1左右拖拉時不被地面磨損。
參見圖2、圖3,圖2中左側圖為第一充電電纜包裹絕緣保護層后的截面圖,圖2中右側圖為第二充電電纜纏繞鋼絲后的截面圖,圖3為第二充電電纜的局部放大圖,絕緣保護層防止第二層及第二層以上載車板移動時,第一充電電纜被固定件磨損;鋼絲防止第一層載車板左右移動時,第二充電電纜被地面磨損,進一步保證充電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圖4A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二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如圖4A所示,固定件4具有通孔42,第一充電電纜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充電設備3上,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42后固定在第二層及以上的載車板1上;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的長度L1大于所述固定件4的高度H的2倍,即便第二層及第二層以上載車板1到達地面,第一充電電纜5也留有富余長度,不會扯斷第一充電電纜5。
圖4B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三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如圖4B所示,固定件4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從而使所述固定件4與所述充電設備3之間的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靜止不動。即第一充電電纜5不能經過固定件4自由移動,固定件4與充電設備3之間的第一充電電纜5的長度保持不變。例如,可以通過釘子和木板將第一充電電纜5固定在車棚頂上,第一充電電纜5一旦固定,不能經過釘子和木板移動了。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一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連接件未連接時示意圖,圖7B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連接件連接后的示意圖,如圖5、圖7A、圖7B所示,所述第二充電電纜6的長度L2大于所述充電設備3與第一層載車板1之間的最遠距離S,第二充電電纜6留有富裕長度,無論第一層載車板1如何左右移動,第二充電電纜6都不會扯斷,保證充電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所述載車板1具有連接件11,連接件11可以為夾持件、掛鉤、卡扣件等,連接件11用于將所述第一充電電纜5和第二充電電纜6固定到載車板1上,從而使所述載車板1到所述充電設備3之間的充電電纜長度保持不變,從而在載車板1移動時,充電電纜不會扯拉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充電接口,保證安全、穩定充電。由于連接件11的存在,第一充電電纜5和第二充電電纜6可以與載車板1活動連接,維修方便,如果升降橫移立體車庫沒有停放新能源電動汽車需求時,可以將第一充電電纜5和第二充電電纜6暫時卸下來,從而防止第一充電電纜5和第二充電電纜6白白磨損,進一步延長第一充電電纜5和第二充電電纜6的使用壽命。圖7A中的連接件11為一掛鉤,從而將第一充電電纜5和/或第二充電電纜6活動連接至載車板1,連接后的狀態如圖7B所示。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的實施例二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三層載車板1的充電系統,第一層載車板1(即最低層載車板)可以左右移動,第一層載車板1通過第二充電電纜6直接連接至充電設備3,第二層及第三層載車板1通過第一充電電纜5直接連接至充電設備3,第一充電電纜5經過固定件4連接充電設備3和第二、第三層載車板1,第二層載車板1對應的固定件4的位置高于第二層載車板1的最大高度,第三層載車板1對應的固定件4的位置高于第三層載車板1的最大高度。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的充電系統,對現有升降橫移立體車庫進行升級改造,在載車板上增加直流充電接口,實現升降橫移立體車庫直流充電,充電設備固定在地面,利用直流充電電纜連接充電設備與載車板。其中,第二層及以上載車板的連接具體為:直流充電電纜從充電設備先接入高點處的定滑輪,再經過定滑輪連接至載車板,直流充電電纜的長度保證載車板可以達到最低位置(即地面位置)。第一層載車板的連接具體為:直流充電電纜從充電設備直接連接載車板,直流充電電纜留有富余長度,直流充電電纜的長度保證載車板左右移動時可以達到最遠位置,并在直流充電電纜外面纏繞鋼絲,從而防止由于直流充電電纜被長期拖拉磨損,而漏電,安全可靠。新能源汽車不用配備車載充電機,降低了用戶支出成本,降低了車輛出現故障的概率,而且便于維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