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施工提升支架,特別涉及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背景技術:
1、在建筑施工時,常常需要對高處進行施工,在對高處進行施工時,一般需要工作人員站在提升支架內部,將工作人員運送至高處后,對高處進行施工,但是現有的提升裝置,一般僅具有將工人輸送至高處的作用,當工作人員需要對另一處地方進行施工時,則需要工作人員先從提升裝置上下來,將提升裝置移動到所需區域,然后再重新啟動提升裝置,將工作人員運送至高處,對不同區域進行施工時,需要工人需要頻繁從提升裝置上下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影響施工效率,并且現有的提升裝置可供工作人員站立的區域較小,不便于進行施工工作的開展,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施工框,所述施工框的內部滑動連接有輔助框,所述輔助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橫向電動推桿,所述橫向電動推桿遠離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裝在固定塊的一側,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通過軸承安裝在支撐座的內部,所述支撐柱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的外表面嚙合連接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的下表面與伺服電機的輸出端進行固定連接。
4、為了使支撐座穩固性更好,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支撐座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桿,所述支桿遠離支撐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平臺板的上表面。
5、為了控制施工框向高處進行移動,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平臺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縱向電動推桿,所述縱向電動推桿的底端固定安裝在車板的上表面。
6、為了便于對該支架進行推動,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車板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推手,所述推手的材質為不銹鋼金屬。
7、為了使該支架移動更加方便,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車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移動輪,所述移動輪的數量為四個。
8、為了對伺服電機安裝更加牢固,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伺服電機固定安裝在平臺板的上表面。
9、為了使固定塊位置固定更加穩固,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所述固定塊固定安裝在施工框的下表面。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該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通過施工框、輔助框、固定架和橫向電動推桿之間的配合設置,啟動橫向電動推桿,橫向電動推桿可帶動輔助框進行移動,從施工框內部抽出,則使工作人員的可站立的施工區域變大,便于進行施工,當需要對其他位置進行施工時,可啟動伺服電機,伺服電機帶動主動齒輪進行轉動,使從動齒輪進行轉動,可控制支撐柱進行轉動,使施工框進行旋轉,調節施工框的位置,然后工作人員在施工框和輔助框內部移動,則可對其他區域進行施工,不需頻繁移動該裝置,也不需工作人員頻繁從該裝置上下來,省時省力,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1.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施工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框(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輔助框(2),所述輔助框(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橫向電動推桿(4),所述橫向電動推桿(4)遠離固定架(3)的一端固定安裝在固定塊(5)的一側,所述固定塊(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柱(6),所述支撐柱(6)通過軸承安裝在支撐座(7)的內部,所述支撐柱(6)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從動齒輪(8),所述從動齒輪(8)的外表面嚙合連接有主動齒輪(9),所述主動齒輪(9)的下表面與伺服電機(10)的輸出端進行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7)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桿(11),所述支桿(11)遠離支撐座(7)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平臺板(12)的上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臺板(12)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連接有縱向電動推桿(13),所述縱向電動推桿(13)的底端固定安裝在車板(14)的上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板(14)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推手(15),所述推手(15)的材質為不銹鋼金屬。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板(1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移動輪(16),所述移動輪(16)的數量為四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10)固定安裝在平臺板(12)的上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5)固定安裝在施工框(1)的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