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控制技術,特別涉及一種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在當今的城市建設進程中,建筑施工項目日益增多且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深基坑工程在各類高層建筑、地下綜合體等項目中頻繁出現。然而,這些臨近建構筑物的深基坑施工活動往往伴隨著高強度的噪聲,如挖掘機械的轟鳴聲、打樁作業的撞擊聲以及運輸車輛的行駛聲等。
2、一方面,這些噪聲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干擾其休息、學習和工作,引發了眾多居民投訴,對社會和諧產生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隨著環保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持續增強,對于施工噪聲的限制標準愈發嚴格,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
3、傳統的降噪方法,如簡單的隔音圍擋,在面對復雜的深基坑施工環境時存在諸多缺陷。它們可能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部分方向的噪聲傳播,對于來自基坑上方及其他角度的噪聲防護不足。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傳統圍擋會阻礙施工設備的吊運、施工材料的運輸通道,以及施工人員的便捷通行,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和安全風險。
4、在這樣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種創新的、專門針對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施工的降噪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及其施工方法。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步驟一、施工準備:
4、在基坑邊界側邊的地面上按照設計要求間隔布置混凝土塊,并在混凝土塊內預先設置預埋件,確保預埋件的位置和高度準確,以便后續連接立柱的底座;
5、準備好安裝臺車,檢查其是否正常運行,確保安裝臺車能夠正常行駛和操作;
6、將聲屏障和天幕系統的各個部件運輸至施工現場,并進行分類擺放,檢查各部件是否有損壞或缺失,確保部件的完整性;
7、步驟二、聲屏系統安裝:
8、利用安裝臺車將立柱運輸至基坑側邊的預定位置,通過安裝臺車的行駛和就位功能,使立柱的底座對準混凝土塊上的預埋件;
9、將立柱的底座與預埋件進行連接固定,確保立柱安裝牢固且垂直;
10、在立柱的側板上安裝承插套筒,保證承插套筒的位置和角度符合要求,以便后續安裝聲屏障單元的支腿;
11、進行聲屏障安裝作業,利用安裝臺車的伸縮桿將聲屏障的上部撐起,使其呈傾斜姿勢,然后將聲屏障單元底部兩端鉸接的支腿插入立柱的承插套筒內;
12、操作安裝臺車的伸縮桿,緩慢將聲屏障的上部扶正,使其處于垂直狀態,并將聲屏障的上端與兩側的立柱進行焊接或螺栓連接,確保連接牢固;
13、在立柱的側邊、地面上布置錨固塊,并通過錨固塊安裝防風繩,對固定好的立柱進行進一步加固;
14、步驟三、天幕系統安裝:
15、在基坑的端頭立柱頂部安裝騎馬板,確保騎馬板的側板滑軌安裝平整且順滑,以便后續牽引塊能夠順利滑動;
16、在兩端頭立柱上安裝引導桿,并在引導桿上按照設計要求布置多個引導裝置;安裝引導裝置時,先將安裝塊與引導桿連接牢固,然后安裝滑桿、滑動塊、墊板、連接塊、橫桿、墊塊、豎桿和滾筒;
17、將吸音網展開并放置在基坑正上方,使吸音網的側端牽引帽頭與牽引裝置的牽引塊連接,同時將吸音網中間的鋼絲繩穿過滾筒并與牽引筒保護裝置連接好;
18、步驟四、系統調試與檢測:
19、對安裝好的聲屏系統和天幕系統進行全面檢查;
20、測試天幕系統的開合功能,啟動牽引裝置,觀察牽引塊是否能夠帶動吸音網的牽引帽頭順利移動,以及在滾筒的作用下鋼絲繩是否能夠正常繞滾動收放,確保吸音網能夠按照設計要求實現開合操作;
21、檢查聲屏系統的穩定性,在不同風力條件下觀察立柱的穩固情況以及聲屏障的固定情況;
22、對整個降噪聲屏障的降噪效果進行初步檢測,評估降噪效果是否達到預期,不斷調試直至達到預期為止。
23、進一步地,步驟二中,聲屏系統位于基坑的側邊,包括立柱、聲屏障,立柱與聲屏障呈依次間隔布置,立柱具有底座,聲屏障單元的底部兩端具有鉸接的支腿。
24、進一步地,步驟二中,基坑邊界側邊的地面上設置間隔布置的混凝土塊,混凝土塊內具有預埋件,通過預埋件連接立柱的底座,立柱的側板安裝有承插套筒,聲屏障單元的支腿配合安裝在承插套筒內。
25、進一步地,步驟二中,立柱的側邊、地面上布置有錨固塊,通過錨固塊安裝防風繩連接固定立柱。
26、進一步地,步驟三中,天幕系統呈網罩布置在基坑的正上方,包括吸音網、牽引裝置與引導裝置,牽引裝置位于基坑的側邊,引導裝置位于基坑的端頭,在牽引裝置與引導裝置的作用下,天幕系統可實現開合。
27、進一步地,步驟三中,吸音網的側端具有多個牽引帽頭,吸音網的中間具有多個鋼絲繩,鋼絲繩由滾牽引筒保護。
28、進一步地,步驟三中,牽引裝置包括位于端頭的立柱頂部的騎馬板,騎馬板的側板具有滑軌,滑軌上安裝有可相對滑動的牽引塊,牽引塊與牽引帽頭連接。
29、進一步地,步驟三中,引導桿安裝于兩端頭的立柱上,引導桿上布置有多個引導裝置,引導裝置包括與引導桿連接安裝的安裝塊,安裝塊下部具有滑桿,滑桿上具有可相對滑動的滑動塊,滑動塊兩側具有墊板,利用墊板安裝有連接塊,連接塊下部連接安裝有橫桿,橫桿兩端具有兩墊塊,兩墊塊間安裝有利用連接螺栓安裝的豎桿,豎桿上安裝有由端頭安裝的滾筒,滾筒上可安裝由牽引筒保護的鋼絲繩。
30、進一步地,步驟三中,在吸音網開合時,在牽引塊的動力下,牽引塊帶動吸音網的牽引帽頭,進而帶動吸音網的開合,由于吸音網的寬度較大,在滾筒的動力下,鋼絲繩可繞滾動收放,進而引導吸音網的開合方向。
31、一種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通過上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施工得到。
3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3、1.安裝便捷高效:采用先安裝支腿再扶正聲屏障主體的獨特方式,能夠實現聲屏障的快速精確就位,顯著提高安裝效率,減少安裝時間和人力成本。
34、2.結構穩固可靠:立柱通過底座與混凝土塊內預埋件相連,側邊有錨固塊及防風繩固定,聲屏障支腿安裝在立柱承插套筒內且與立柱有焊接或螺栓連接等方式,保證了整個聲屏系統在復雜施工環境下的結構穩定性,能有效抵御風力等外力干擾,確保長期正常使用。
35、3.降噪降塵顯著:聲屏與吸音網協同作用,有效吸收和阻隔基坑施工噪聲,同時可降塵,減少對周邊建筑的干擾。
36、4.操作靈活:天幕系統的牽引裝置和引導裝置設計巧妙,可實現吸音網的方便開合,既能在施工時有效發揮降噪功能,又便于施工過程中的設備吊運、材料運輸等操作,兼顧施工降噪與現場操作便利性。
1.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聲屏系統位于基坑(1)的側邊,包括立柱(6)、聲屏障(11),立柱(6)與聲屏障(11)呈依次間隔布置,立柱(6)具有底座(7),聲屏障單元的底部兩端具有鉸接的支腿(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基坑(1)邊界側邊的地面(2)上設置間隔布置的混凝土塊(4),混凝土塊(4)內具有預埋件(5),通過預埋件(5)連接立柱(6)的底座(7),立柱(6)的側板安裝有承插套筒(10),聲屏障單元的支腿(12)配合安裝在承插套筒(10)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立柱(6)的側邊、地面(2)上布置有錨固塊(9),通過錨固塊(9)安裝防風繩(8)連接固定立柱(6)。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天幕系統呈網罩布置在基坑(1)的正上方,包括吸音網(13)、牽引裝置與引導裝置(19),牽引裝置位于基坑(1)的側邊,引導裝置(19)位于基坑(1)的端頭(30),在牽引裝置與引導裝置(19)的作用下,天幕系統可實現開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吸音網(13)的側端具有多個牽引帽頭(17),吸音網(13)的中間具有多個鋼絲繩(31),鋼絲繩(31)由滾牽引筒(32)保護。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牽引裝置包括位于端頭(30)的立柱(6)頂部的騎馬板(14),騎馬板(14)的側板具有滑軌(15),滑軌(15)上安裝有可相對滑動的牽引塊(16),牽引塊(16)與牽引帽頭(17)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引導桿(18)安裝于兩端頭(30)的立柱(6)上,引導桿(18)上布置有多個引導裝置(19),引導裝置(19)包括與引導桿(18)連接安裝的安裝塊(20),安裝塊(20)下部具有滑桿(21),滑桿(21)上具有可相對滑動的滑動塊(22),滑動塊(22)兩側具有墊板(23),利用墊板(23)安裝有連接塊(24),連接塊(24)下部連接安裝有橫桿(25),橫桿(25)兩端具有兩墊塊(26),兩墊塊(26)間安裝有利用連接螺栓(27)安裝的豎桿(28),豎桿(28)上安裝有由端頭(30)安裝的滾筒(29),滾筒(29)上可安裝由牽引筒(32)保護的鋼絲繩(3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在吸音網(13)開合時,在牽引塊(16)的動力下,牽引塊(16)帶動吸音網(13)的牽引帽頭(17),進而帶動吸音網(13)的開合,由于吸音網(13)的寬度較大,在滾筒(29)的動力下,鋼絲繩(31)可繞滾動收放,進而引導吸音網(13)的開合方向。
10.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其特征在于,通過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臨近建構筑物深基坑降噪聲屏障施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