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屬于電熱型烹飪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為100℃。隨著海拔的升高,氣壓的降低,水的沸點會逐漸降低,海拔高低的不同水的沸點也不同。現有技術中,普通的電熱型烹飪器具,包括電飯煲、電燉鍋、隔水燉等都是依賴水的沸騰來烹調食材,在高原地區(qū)氣壓低的情況下均受到影響,由于水沸點的不確定會導致煮飯或者熬粥時米湯溢出或者燒糊夾生等現象的發(fā)生,嚴重影響烹飪效果和食用。為了解決海拔高、氣壓低專利,沸點低的問題,有人研發(fā)了公開號為CN101446811A,專利申請?zhí)枮?00810218170.1,名稱為“一種電加熱炊具氣壓適應方法及其裝置”的中國發(fā)明專利,該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了一種電加熱炊具氣壓適應方法,其方法包括:事先設定沸點控制參量;主控芯片讀取沸點控制參量換算并依據換算出的對應液體沸騰溫度進行烹飪;其中裝置包括與主控芯片連接的用于設定對應沸點控制參量的硬件形態(tài)或與主控芯片連接/內置于主控芯片的用于存儲沸點控制參量的存儲器。該方法主要是依靠事先設定好的沸點控制參量的條件設定于存儲器內,再利用撥碼開關連接選擇程序,由于沸點控制參量是實現人為設定的,因此其無法做到器具隨著位置的變化而自身變化,應用固化不靈活;而當事先設定條件越多,存儲器的容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該電熱型烹飪器具結構簡單、判斷準確、能靈活地應對不同海拔高度,防干燒、糊鍋,有效地避免了高原地區(qū)烹煮食物時燒糊夾生等現象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烹飪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是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包括殼體、內容器體、蓋體及微電腦控制器,所述內容器體的底部或者從底部延伸至外側壁面處設有加熱元件,所述加熱元件上設有一用于探測內容器內液體是否達到沸騰以及器具干燒判斷的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蓋體上設有一用于探測內容器體內液體實際溫度的第二溫度傳感器。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為NTC熱敏電阻傳感器或熱敏電容傳感器;與之相同,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為NTC熱敏電阻傳感器或熱敏電容傳感器。在本發(fā)明中,所述內容器體由金屬或塑膠或陶瓷或玻璃制成。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判斷準確、能靈活地應對不同海拔高度,防干燒、糊鍋有效地避免了高原地區(qū)烹煮食物時燒糊夾生等現象的發(fā)生,確保器具在烹煮時具有較好的烹飪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第二個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是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具體步驟是:S1:器具通電待機;S2:開始工作;S3:加熱烹飪食材;S4:器具通過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實時檢測第一溫度傳感器的數值T1,并判斷其數值是否超過原設定干燒限定值T0,如數值T1≥T0,則判定器具處于干燒狀態(tài),器具停止加熱直接跳回待機狀態(tài);如數值T1<T0,則繼續(xù)加熱烹飪;S5:器具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實時檢測數值T1,并判斷其是否達到沸騰標準,如未達到沸騰標準,則繼續(xù)加熱,所述沸騰標準是指單位時間內溫度變化率即△T≈0;S6:當△T≈0時,判斷此時內容器體內液體沸騰;S7:當器具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判斷數值T1達到沸騰標準時,此時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同時記錄第二溫度傳感器的數值T2,T2即為液體沸騰時的實際溫度;S8: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將數值T2與存儲于芯片中的原始海拔高度范圍所對應的沸點數值進行比較;S9:通過上述數值的比較確定液體沸騰時的實際溫度T2所對應的海拔高度范圍值;S10: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啟動相應海拔高度范圍的烹飪程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由于通過第一溫度傳感器以及一第二溫度傳感器以及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中存儲的原始海拔數據,使得器具具備實時檢測及實時判斷功能,系統(tǒng)自動判斷識別海拔高度,靈活機動,靈敏度高,用戶無需煩惱;(2)本發(fā)明無需預先設定沸點控制參量等,使用方便,且能做到批量生產,省時省力,生產效率高;(3)本發(fā)明判斷準確,可靠性高,具有較好的烹飪效果;(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成本低。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包括殼體1、內容器體2、蓋體3及微電腦控制器,所述內容器體2的底部設有加熱元件4(此處加熱元件4還可以置于內容器體2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側壁面,增加受熱面積),所述加熱元件4上連接有一用于探測內容器內液體是否達到沸騰以及器具干燒判斷的第一溫度傳感器5,所述蓋體3上設有一用于探測內容器體內液體實際溫度的第二溫度傳感器6,該第二溫度傳感器6可以通過探測內容器體2內空氣溫度識別內容器體2內液體溫度,也可以為探頭狀直接伸入內容器體2內的液體中探測液體的實際溫度。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5為NTC熱敏電阻傳感器或熱敏電容傳感器;與之相同,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6也可以為NTC熱敏電阻傳感器或熱敏電容傳感器。本發(fā)明電熱型烹飪器具可以為液體加熱器具、電飯鍋、電熱鍋、電燉鍋、隔水燉等,其內容器體2由金屬或塑膠或陶瓷或玻璃等材質制成。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電熱型烹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具體步驟是:S1:器具通電待機;S2:開始工作;S3:加熱烹飪食材;S4:器具通過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實時檢測第一溫度傳感器5的數值T1,并判斷其數值是否超過原設定干燒限定值T0,如數值T1≥T0,則判定器具處于干燒狀態(tài),器具停止加熱直接跳回待機狀態(tài);如數值T1<T0,則繼續(xù)加熱烹飪;S5:器具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實時檢測數值T1,并判斷其是否達到沸騰標準,如未達到沸騰標準,則繼續(xù)加熱,所述沸騰標準是指單位時間內溫度變化率即△T≈0;S6:當△T≈0時,判斷此時內容器體內液體沸騰;S7:當器具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判斷數值T1達到沸騰標準時,此時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同時記錄第二溫度傳感器6的數值T2,T2即為液體沸騰時的實際溫度;S8: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將數值T2與存儲于芯片中的原始海拔高度范圍所對應的沸點數值進行比較;S9:通過上述數值的比較確定液體沸騰時的實際溫度T2所對應的海拔高度范圍值;S10:微電腦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啟動相應海拔高度范圍的烹飪程序。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對本發(fā)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味著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