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日用電器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在洗腳后對腳部進行干燥的干腳裝置。
背景技術:
人們在洗澡后或洗腳后常希望迅速將腳弄干,以便于穿鞋或享受干爽的感覺,而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尤其是希望快速干腳后能夠立即穿上襪子保暖。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用棉質品(如毛巾)將腳上的水擦干,對于家庭而言,家庭成員可能重復使用同一個棉布制品,而多人次頻繁的使用棉布制品后,棉布制品容易滋生細菌,潛存交叉感染腳氣、腳臭等風險。而對于酒店、桑拿、公共浴池等場所,毛巾作為共用物品,難以保證商家是否能消毒徹底或是否用安全的方式消毒,用毛巾擦腳更容易交叉感染。進一步的,棉質品是通過吸附的方式將腳上的水分吸收,其很難做到干燥腳部,尤其是在腳趾等狹小的部位。
為解決干腳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干腳裝置,該裝置具有一個與鞋子外形相類似的殼體,殼體內設置有風機。使用者將腳伸入殼體內,風機吹出的風將腳部烘干。該種干腳裝置出風方向只有一個,其只能對腳的局部進行干燥,很難做到全面的干燥,尤其是在腳底和腳趾的干燥。進一步的,這種干腳裝置干腳的區域處于半封閉狀態,通風狀態不好,腳部的細菌和水分容易在干腳區域內滋生,滋生的細菌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同樣不適合多人使用。此外,現有的干腳器采用烘干的原理,干腳時間長,干腳效率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無法實現全面且衛生干腳的問題,提供一種可快速吹干腳部水分且衛生,適合多人使用的干腳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干腳裝置,包括進風管和氣流分配器。進風管呈中空結構且與外部風源相連接。氣流分配器呈中空狀且與進風管相連接,氣流分配器包括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風道和形成在風道內側的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出風口。風道在遠離地面一側具有開口,人體腳部從開口伸入風道并沿腳部的長度方向前后移動。出風口引導氣流到腳部四周,形成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腳部截面為腳背中段沿垂直于腳的長度方向從腳的上表面垂直切向腳底面的截面。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出風口由至少一條細條狀的出風槽組成,每一出風槽的寬度均小于或等于3.0毫米。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每一出風槽均包括與風道內側壁相連接的圓弧過渡段和靠近出風一側的一段出風寬度均勻的導向風道。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出風口由多個形成在風道內側且環繞腳部截面形狀分布的出風孔組成,出風孔的寬度小于或等于5毫米。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出風口到腳部表面的距離小于或等于10厘米。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干腳裝置還包括設置于風道靠近地面部分的兩側的至少一個滾輪,滾輪的軸線與風道靠近地面部分的中心線平行。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每一滾輪的表面具有多個凸起部,在干腳時,多個凸起部為腳底進行按摩。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干腳裝置還包括設置于干腳區域的集水裝置。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高速風刀的風速大于或等于40米/秒,風源為風機產生的高速自然風或加熱的暖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腳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設置進風管與外部風源相連接,氣流分配器上具有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風道以及形成在風道內側的出風口,外部風源經進風管進入氣流分配器,并經風道和出風口后形成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通過在風道遠離地面的一側設置開口,人體的腳部經該開口進入到風道內。由于人體腳背呈弧狀曲面,出風口上部形成的高速風刀沿腳背的弧形曲面至上而下將腳背上的水吹干,而位于下部的高速風刀則將腳底進行吹干,位于腳兩側的高速風刀則將腳的兩側進行吹干。在使用時,使用者沿氣流分配器的軸線前后移動腳或沿腳的長度方向前后移動氣流分配器來實現腳部與高速風刀發生的相對運動,將腳部的不同區域與風刀相接觸,實現腳部的全面吹干。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腳裝置中氣流分配器所形成的高速風刀符合腳背的人體工學,干腳更加的全面、快速。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流分配器所形成的干腳空間呈開放式結構,不會產生細菌滋生,更加的衛生。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干腳裝置的立體圖。
圖2所示為圖1的正視圖。
圖3所示為圖2中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提供的干腳裝置在干腳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于現有的干腳方法,不論是棉質品吸干還是現有的干腳器均存在無法實現腳部的全面干燥、干腳效率低、細菌滋生以及交叉感染等問題。有鑒于此,申請人在充分研究了人體腳部結構后提供了一種可快速實現腳部全面干燥,同時又可有效避免細菌滋生而產生的交叉感染的問題的干腳裝置。以下對該干腳裝置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干腳裝置包括進風管100和氣流分配器200。進風管100呈中空結構且與外部風源相連接。氣流分配器200呈中空狀且與進風管100相連接,氣流分配器200包括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風道1和形成在風道內側的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出風口2。風道1在遠離地面一側具有開口11,人體腳部從開口11伸入風道1并沿腳部的長度方向前后移動。出風口2引導氣流到腳部四周,形成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所述腳部截面為腳背中段沿垂直于腳的長度方向從腳的上表面垂直切向腳底面的截面。為方便人體腳部的放入,于本實施例中,設置開口11的寬度等于7厘米。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開口11的寬度可大于7厘米的其它值。在實際使用中,為使出風口2吹出的高速風刀到達人體腳部時仍具有較高的速度,從而具有好的干腳效果,設置出風口2到人體腳部的距離小于或等于10厘米。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
于本實施例中,出風口2形成的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與人體的腳部形狀相契合,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具體而言,由于人體的腳背呈弧狀曲面,在干腳時,出風口2上部所形成的高速風刀沿人體腳背上的曲面至上而下將腳背上的水分吹干,出風口2下部所形成的高速風刀將腳底的水吹干,腳部兩側的高速風刀則將腳的兩側吹干。本實施例提供的干腳裝置在與高速風刀相接觸的腳部區域可實現腳背、腳的兩側以及腳底的全面吹干。
由于本高速風刀出風集中,其寬度較小。為實現整只腳的干燥,在使用時,如圖4所示,使用者可沿氣流分配器的軸線(B-B’方向)前后移動腳,使得腳部和高速風刀之間發生相對運動。為方便腳的移動,于其它實施例中,可在風道靠近地面部分12的兩側設置至少一個滾輪且滾輪的軸線與風道靠近地面部分12的中心線平行。為增加用戶的舒適度和具有更好的保健效果,可在每一滾輪的表面設置多個凸起部。當腳在滾輪表面滾動實現前后移動時,多個凸起部對腳底進行按摩。或者于其它實施例中,可設置氣流分配器200沿腳部的長度方向(B-B’方向)前后移動來實現腳部和高速風刀的相對運動。
于本實施例中,與進風管100相連接的外部風源為風機產生并經加熱的暖風。暖風的溫度略高于人體腳部的溫度,該溫度不僅具有很好的舒適度,且在干腳時略高的溫度可加快腳部水分的蒸發,提高干腳速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風源可為風機產生的高速自然風。
如圖3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出風口2由一條細條狀且連續的出風槽組成。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出風口2可由兩條以上的出風槽組成,具體而言,兩條以上的出風槽可以沿風道的進風方向排列成一列或兩列以上。相比風道1的寬度,細條狀的出風槽具有很小的寬度。在保證流量相同的情況下,細條狀的出風槽將以超高的速度出風,出風速度越高,干腳的速度將越快。優選的,設置出風槽的寬度小于或等于3.0毫米。考慮到人體的舒適度,于本實施例中,設置出風槽的寬度為3.0毫米,出風速度為40米/秒。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出風槽的寬度可小于3.0毫米的其它值,相應的出風速度也可高于40米/秒。然而,本發明對出風口的形狀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出風口可由多個形成在風道內側且環繞腳部截面形狀分布的出風孔組成,出風孔的形狀可為圓形、方形或橢圓形等多種形狀,出風孔的寬度小于或等于5毫米。
在風速的傳輸過程中,為減小裝置對風速的阻擋,從而影響出風速度。于本實施例中,設置每一出風槽均包括與風道1的內側壁相連接的圓弧過渡段21和靠近出風一側的一段出風寬度均勻的導向風道22。圓弧過渡段21可大幅度減小對風速的阻力,使得出風槽能以設定的風速出風。進一步的,于本實施例中還設置進風管100與風道靠近地面部分12同軸設置。該設置可進一步減小了風進入氣流分配器200的阻力。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可設置進風管100的中心線與風道靠近地面部分12的中心線相垂直。
于本實施例中,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風道1產生的高速風刀能與人體腳背的弧形曲面相契合,從而達到快速、全面干腳的目的。于本實施例中,設置出風槽上靠近出風一側具有導向風道22,由于其寬度均勻,因此可保證出風的均勻性。進一步的,受導向風道22的側壁的限制,風只能沿平行導向風道22的中心線的方向吹出,可很好的實現出風方向的控制,具有更好的,更精確的出風方向。
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腳裝置采用風高速吹干的原理,在干腳時,高速的風會將腳上的水帶起,尤其是腳背上的水。為防止腳背上的水在干腳時吹向用戶,于本實施例中,設置出風口2的出風方向均與風道靠近地面部分12的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θ,且設置出風方向指向腳尖所在的方向。該設置使得干腳時,高速風刀帶起的水向腳尖方向吹,有效防止干腳時用戶的褲子被打濕。優選的,設置夾角θ為30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夾角θ可為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內的其它值。為便于干腳時水分的收集,防止水分滴落在干腳區域的地面上,于其它實施例中,干腳裝置還包括集水裝置。優選的,設置集水裝置位于腳尖所指向的氣流分配器的一側。
為方便氣流分配器的更換、清洗以及維修處理,于本實施例中,設置氣流分配器200與進風管100可拆卸式連接。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次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氣流分配器200可與進風管100一體成型。
具體的干腳方法為:人體的腳部伸入氣流分配器,氣流分配器的風道內側設有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出風口,出風口引導氣流到腳部四周,形成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當腳部與高速風刀做相對運動時,腳部表面的水分在高速風刀的作用下與腳部分離,并經氣流帶走,使整個腳部變得干燥。于本實施例中,腳部與高速風刀做相對運動方式為氣流分配器靜止,腳部沿氣流分配器的軸線(B-B’線)前后移動。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可設置腳部靜止,氣流分配器沿腳部的長度方向(B-B’線)前后移動。
本實施例提供的干腳裝置通過高速風刀將人體腳部表面上的水分刮干,相比傳統的采用烘干的方式進行干腳的干腳器,本實施例提供的干腳裝置具有更高的干腳效率且更加節能。于本實施例中,與進風管100相連接的風源為分機產生的并經加熱的暖風,暖風具有更好的吹干效果以及舒適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可設置風源為風機產生的自然風。
于本實施例中,綜合考慮舒適度和干腳的效率,設置高速風刀的風速等于40米/秒。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可設置高速風刀的風速大于40米/秒,風速越高,干腳的速度將越快。
綜上所述,設置進風管與外部風源相連接,氣流分配器上具有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風道以及形成在風道內側的出風口,外部風源經進風管進入氣流分配器,并經風道和出風口后形成環繞腳部截面形狀的高速風刀。通過在風道遠離地面的一側設置開口,人體的腳部經該開口進入到風道內。由于人體腳背呈弧狀曲面,出風口上部形成的高速風刀沿腳背的弧形曲面至上而下將腳背上的水吹干,而位于下部的高速風刀則將腳底進行吹干,位于腳兩側的高速風刀則將腳的兩側進行吹干。在使用時,使用者沿氣流分配器的軸線前后移動腳或沿腳的長度方向前后移動氣流分配器來實現腳部與高速風刀發生的相對運動,將腳部的不同區域與風刀相接觸,實現腳部的全面吹干。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腳裝置中氣流分配器所形成的高速風刀符合腳背的人體工學,干腳更加的全面、快速。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流分配器所形成的干腳空間呈開放式結構,不會產生細菌滋生,更加的衛生。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由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要求保護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