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種多功能搖籃床。
背景技術:
研究人員發現,輕輕地、舒緩地搖一搖,能促進嬰兒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健康發育。但小孩子隨著時間逐漸長大,體重增加。時間一長,相信誰都沒力氣一直抱著搖晃幫助孩子睡眠。多少年來,做母親的都利用搖籃使孩子盡快入睡。
現有的搖籃大致分為單獨的搖籃和具有搖籃功能的嬰兒床兩種,單獨的搖籃一般功能單一,如果是采用支架放置,穩定性較差,當搖籃置于嬰兒床內懸掛時,晃動不靈活,施力不便,力度不易均勻,具有搖籃功能的嬰兒床,體積大,成本高,搖晃起來比較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搖籃床,該搖籃床兼具搖籃、床、座椅多種功能,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承重大且不易變形,安全性和穩固性高。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搖籃床體和連接支撐搖籃床體的支架,所述搖籃床體包括一對端護欄、一對側護欄和一個或多個底板,一對端護欄相對設置,每個側護欄的兩個下端部均分別鉸接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下部,每個側護欄的兩上端部通過螺栓固定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上部,兩個端護欄之間在底部還連接有若干個相互平行的撐桿,底板平放于撐桿之上,底板的長度小于兩個側護欄的下部之間的距離;所述 支架呈倒“T”形,支架由立柱和橫架構成,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橫架的中部,兩個相對設置的立柱之間固定設有橫梁,立柱位于端護欄的外側,立柱的上端部通過轉軸連接在端護欄的上方中部,端護欄的下方中部通過螺栓與立柱固連。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搖籃床,主要通過結構簡單牢固的倒“T”形支柱承重,兩個支柱對稱設置,并且在兩支柱之間連接有橫梁,使其承重穩定性更高,并且搖籃床體在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均與立柱相連,比較牢靠,拆卸位于下方的螺栓,搖籃床體則可以圍繞轉軸轉動,實現搖籃功能,且搖籃床體高度合適,轉動靈活省力,相比較而言,完全固定的搖籃床體則就是作為嬰兒床使用;又由于每個側護欄的兩個下端部均分別鉸接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下部,每個側護欄的兩上端部通過螺栓固定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上部,因此,松掉上端部的螺栓,側護欄可以圍繞下端部的鉸接點打開,這樣搖籃床體又可以變換成帶靠背或者不帶靠背的座椅,還可以將側護欄翻轉后與成人床合并,以方便照顧寶寶;兩個端護欄之間在底部還連接有若干個相互平行的撐桿,底板平放于撐桿之上,撐桿和底板在橫向豎向共同形成了對整體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強化,做到了承重大且不易變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圍板,2、4、豎向柵欄,3、上橫桿,4、下橫桿,5、下橫桿,6、橫架,7、立柱,8、橫梁,9、螺栓,10、底板,11、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的一種多功能搖籃床,包括搖籃床體和連接支撐搖籃床體的支架,所述搖籃床體包括一對端護欄、一對側護欄和一個或多個底板10,一對端護欄相對設置,每個側護欄的兩個下端部均分別鉸接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下部,每個側護欄的兩上端部通過螺栓9固定在兩個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上部,兩個端護欄之間在底部還連接有若干個相互平行的撐桿11,底板10平放于撐桿11之上,底板10的長度小于兩個側護欄的下部之間的距離,底板10與兩個側護欄的距離用于實現側護欄的翻轉,此距離可設為1-1.5cm,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設;所述支架呈倒“T”形,支架由立柱7和橫架6構成,立柱7的下端固定在橫架6的中部,橫架6的形狀可以是圖1中的以其兩個端部與地面形成兩個處接觸的形狀,也可以是下表面全部與地面接觸的形狀,亦或者其他常規的形狀設計,兩個相對設置的立柱7之間固定設有橫梁8,立柱7位于端護欄的外側,立柱7的上端部通過轉軸連接在端護欄的上方中部,端護欄的下方中部通過螺栓9與立柱7固連。拆下端護欄的下方中部與立柱7之間的螺栓9,搖籃床體即可繞著端護欄的上方中部與立柱7連接的 轉軸轉動,形成搖籃,而松開側護欄的兩上端部與端護欄靠近側邊的上部固連的螺栓9,便可以打開側護欄,打開一個側護欄或者同時打開兩個側護欄均可實現座椅功能,打開后的側護欄翻轉,可以與成人床合并,方便家長照顧寶寶。
連接于兩個端護欄之間下部的撐桿11數量和形狀不做具體限定,作為一種優選的可實現結構方案,可以將所述撐桿11設為截面長方形的長方體桿件,即撐桿11的桿身具有一對較寬的面和一對較窄的面,同時撐桿11的兩個端部通過螺栓9連接在兩個端護欄上的,當需要增加承重力時,可以松動螺栓9,旋轉撐桿11,將其較寬的面朝上,可以增加受力面。
本實施例中采用螺栓9的地方,在變化功能時,有些螺栓9要根據需要進行拆卸或松動,因此,作為一種比較好的設計,所述的螺栓9采用旋鈕螺栓,這樣方便拆卸以及施力,還能保護連接螺栓9多次拆裝后不受損。
本實施例中的端護欄和側護欄的具體形狀結構均沒有限定,可以是板狀的,或者是帶柵欄式的,等等,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具體實現結構,所述端護欄可以是由一個圍板1和若干個豎向柵欄2構成,豎向柵欄2均布設置在圍板1內,端護欄通過圍板1與側護欄以及撐桿11連接。所述的側護欄包括上橫桿3和下橫桿5,上橫桿3和下橫桿5之間連接有若干個均布的豎向柵欄4,側護欄通過上橫桿3和下橫桿5的兩端部與端護欄相連。這樣的結構設計,既滿足結構強度需要,還能節省材料,并且能讓寶寶視野開闊,又便于父母觀察到寶寶的情況。為了進一步美觀需要,如圖1所示,還可以將圍板1以及上橫桿3的上方活動端設計成一定的形狀,同樣的道理,還可以將立柱7的上端設計成一定美觀的結構形狀。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設計,所述的豎向柵欄2,4采用圓柱形柵欄,兩個豎向柵欄2,4之間的距離不超過6厘米。圓柱形設計和間距限制都是用來防止寶寶把頭或者手臂從中間伸出來,造成卡住,花紋比較復雜、雕飾比較多的柵欄,凸起的雕飾容易勾住孩子的衣物,或者卡住孩子的手臂等處,從而引發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出任何簡單修改和同等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