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相關
技術領域: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的豆漿機。
背景技術:
:豆漿機是現代生活中較為常用的食品加工機設備,這類機器設備主要功能是以電機驅動粉碎部件,進而實現對食材的粉碎、攪拌等處理工作。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于豆漿機、料理機等食品加工機對食材處理后營養釋放的需求與日俱增,很多廠商在豆漿機和料理機中都提出了破壁(打破食材的細胞壁)的概念。在結合較好的粉碎系統的前提下,豆漿機的電機的轉速至少也要在1萬轉/分,才能實現對食材的破壁粉碎。現有豆漿機通常采用直流電機或者串勵電機(交流電機),對于直流電機而言,轉速提升對使得換向器(碳刷)環火現象變得較為嚴重,當電機轉速超過2萬轉/分時,已經嚴重影響直流電機的正常運行;串勵電機(交流電機)盡管在電機轉速上沒有技術瓶頸,但基于電機本身的特性,其在不同食材量的情況下,保持相同的高轉速存在控制較困難的問題。并且,現有豆漿機采用的電機,電機的轉矩都不高,對于豆漿機實現破壁粉碎的需求都很難很好的滿足。此外,現有豆漿機在工作過程中的噪音一直是困擾行業的一大問題,工作狀態靜音的需求日趨增強,而現有豆漿機采用的電機在靜音上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豆漿機采用的電機轉矩較低,在實現對食材的破壁粉碎時存在瓶頸,且工作噪音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的豆漿機。本實用新型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的豆漿機,包括機頭和杯體,機頭包括機頭上蓋和機頭下蓋,機頭內設有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包括電機軸和定子固定座,定子固定座包括繞線部和連接部,繞線部設有定子繞組,電機軸從定子繞組的中心穿過,電機軸上設有轉子外殼,轉子外殼的內壁設有永磁體,永磁體位于定子繞組的外側,連接部與機頭下蓋固定連接,所述轉子外殼與機頭下蓋內壁的平均距離大于3mm。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轉子外殼與機頭下蓋內壁的平均距離為5mm至20mm。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轉子外殼與連接部之間沿電機軸向具有間隙,連接部上設有連通所述間隙內和間隙下方連接部與機頭下蓋之間區域的氣流通路。所述連接部的外壁上設有第一通風口,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設有第二通風口,所述連接部內設有連通所述第一通風口和所述第二通風口的通道;或者,所述連接部外壁具有水平設置的環形槽,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設有通風口,所述連接部內設有連通所述環形槽和通風口的通道;或者,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相對連接部的下部具有沿電機徑向的伸出部,所述徑向伸出部上設有軸向通風通道。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氣流通路為所述定子繞組的電連接線的走線通道。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定子固定座為金屬固定座,所述機頭下蓋為金屬下蓋,所述連接部與機頭下蓋接觸連接;或者,所述定子固定座為金屬固定座,所述機頭下蓋為金屬下蓋,所述連接部與金屬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金屬連接座與機頭下蓋接觸連接。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部上設有安裝缺口,所述安裝缺口內安裝溫度傳感器和/或溫控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設有霍爾傳感器;或者,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定子繞組之間設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有霍爾傳感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轉子外殼的外壁設有沿電機軸向方向延伸的導風凸起,所述導風凸起隨轉子外殼轉動時,產生朝向遠離所述連接部方向的風壓。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的徑向尺寸大于所述轉子外殼的外徑,所述端面的邊緣設有多個與電機裝配工裝配合的安裝結構;或者,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邊緣設有多個沿徑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與電機裝配工裝配合;或者,所述連接部朝向定子繞組的端面設有繞線件,所述繞線件上設有繞線通孔,所述定子繞組的電連接線從所述繞線通孔中穿過走線。本實用新型的豆漿機,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作為驅動電機,充分利用了外轉子電機相對內轉子電機可以輸出更大轉矩的特點,優先滿足了現有豆漿機在高速破壁粉碎時,對電機高性能輸出的需求;同時,結合豆漿機機頭內部近似封閉結構的特點,并充分考慮外轉子與機頭下蓋內壁之間小間隙的相對位置關系,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對外轉子轉動時,機頭下蓋與外轉子之間區域的氣流動態進行分析,優化外轉子與機頭下蓋之間的安裝尺寸,達到了抑制氣流噪聲、提升外轉子轉動時動平衡特性和機頭下蓋內空間利用的有效平衡。進一步,通過連通定子固定座連接部與轉子外殼之間的間隙內和間隙下方連接部與機頭下蓋之間區域,使得在外轉子轉動時,由于壓縮與機頭下蓋之間狹小空間空氣產生的朝向連接部方向流動的氣流可以流入連接部與轉子外殼之間的間隙內,一方面避免了持續的氣流壓迫在連接部與機頭下蓋之間盲端形成氣流淤積,進一步降低了噪聲的產生,另一方,連接部與轉子外殼之間的間隙內和間隙下方連接部與機頭下蓋之間形成了有效的氣流循環,氣流不斷地通入連接部與轉子外殼之間的間隙內,可以直接對定子繞組進行氣流吹拂,定子繞組的散熱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上述氣流循環的通路還可以成為定子繞組電連接線的走線通道,更提升了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安裝的便捷性。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設計的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并充分考慮在機頭內的安裝結構,在電機轉矩輸出、噪聲抑制、電機散熱以及電機安裝的便捷性等多個方面作出了最優平衡,不但提升了豆漿機食材制作的功能性,更確保了電機的穩定運行,大大提升了豆漿機的產品品質。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六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七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主旨在于,通過對現有豆漿機在對食材進行破壁粉碎需求以及電機工況的分析,發現現有現有豆漿機所采用的電機存在轉矩較低,在實現對食材的破壁粉碎時存在瓶頸,且工作噪音較大的問題,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的豆漿機。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豆漿機,包括機頭和杯體(杯體未示意),機頭1包括機頭上蓋11和機頭下蓋12,機頭1內設有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包括電機軸31和定子固定座32,定子固定座32包括繞線部321和連接部322,繞線部321設有定子繞組33,電機軸31從定子繞組33的中心穿過,電機軸31上設有轉子外殼34,轉子外殼34的內壁設有永磁體35,永磁體35位于定子繞組33的外側,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將電機軸31伸出機頭1的方向定義為向前伸出機頭1,相應可以理解,繞線部321位于定子固定座32的后部,連接部322位于定子固定座32的前部。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通過螺釘連接結構實現固定連接,螺釘連接結構可以是螺釘與螺紋孔配合的結構,也可以是螺釘與螺釘柱配合的結構等。再參見圖1,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322的外側壁與機頭下蓋12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120,這會方便電機的安裝。螺釘連接結構為螺釘與螺紋孔配合的結構,具體包括設于連接部322前端的第一螺紋孔3221和設于機頭下蓋12的外底面的第二螺釘92,連接部322通過第二螺釘92和第一螺紋孔3221的配合與機頭下蓋12直接接觸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在機頭下蓋12的內底面設置螺釘柱結構,在連接部322的后端設置螺釘,連接部322上設置供螺釘插入的安裝孔,通過螺釘插入安裝孔與螺釘柱配合連接。為了滿足豆漿機對食材破壁粉碎的需求,本實用新型的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通常需要工作在負載轉速15000轉/分鐘至50000轉/分鐘,與現有豆漿機采用的內轉子電機不同之處在于,轉子外殼34與豆漿機的機頭下蓋12之間是沒有阻隔的,電機工作時轉子外殼34高速旋轉,高速旋轉的轉子外殼34會壓迫其與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空氣,并且出于更大效率利用機頭下蓋12內空間的目的,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間距不可能設置的很大,否則在轉子外殼34外徑確定的情況,增大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間距,將使得機頭下蓋12的外徑變得過大,一方面造成了機頭下蓋12的體積較大,同時當機頭放置在杯體上進行制漿時,伸入杯體內的機頭下蓋也將過度侵占杯體內的空間,造成杯體容積確定的情況下,杯體內熬煮豆漿的防溢空間將減小,不利用豆漿機整機的設計。這樣,電機工作時轉子外殼34高速旋轉,在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所形成的小間距空間內,空氣將被急速壓縮,空間內的空氣由于受到壓迫,高速向上下兩端進行分流,向上分流(朝向遠離連接部322的方向)的氣體將進入電機上部的空間內,由于電機上部的空間是相對廣闊,加之現有豆漿機的機頭上蓋或者提手上一般還設置有透氣孔等結構,向上的氣流進入更大的空間后壓力將得到釋放,速度降低的氣流在與空間內的物體接觸后不會產生較大的風聲(風噪)。向下的氣流(朝向靠近連接部322的方向)高速進入電機下部與機頭下蓋12下端內壁形成的空間內,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連接部322的外側壁與機頭下蓋12下端的內壁之間具有間隙120,向下的氣流將一直進入間隙120(若連接部322外側壁與機頭下蓋12下端的內壁直接接觸,那么,向下的氣流將運動到連接部322的上端面處)。機頭下蓋12的下端底面是電機軸伸出的位置,在豆漿機工作時,機頭下蓋12的電機軸出軸孔處通常是與漿液接觸的,機頭下蓋12的下端底面出于密封的需求是不可能設置任何排風口結構的,所以向下的氣流會在機頭下蓋12下端的空間內堆積,不斷涌入的氣流會使得這個空間內的空氣被強制壓縮,由于這個空間的體積很小,被壓縮的空氣會被強制再反沖(從下往上)回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所形成的小間距空間內,此時反沖氣流和轉子外殼34轉動時產生的向下氣流會在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形成的小間距空間內相遇,相遇的氣流將產生漩渦氣流、或者亂流,一方面漩渦氣流會形成音波發出聲音,將會使得豆漿機工作時產生較大的噪音,另一方面漩渦氣流也可能發生渦震,空氣的震動將影響外轉子的轉動平衡性,進而引起豆漿機整機共振。此時,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間距尺寸成為抑制噪音和確保外轉子轉動動平衡的重要影響因素,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而言,讓相遇的氣流盡可能在較大的空間進行相遇可有效降低氣流產生的漩渦氣流或者亂流的概率或者強度,但前述已經分析過了,豆漿機的機頭下蓋12內空間及其寶貴,不可能讓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間距設置的過大,間距尺寸的設計甚至會關聯影響到豆漿機的整機性能。基于在應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作為豆漿機驅動電機時出現的上述問題,本申請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當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大于3mm時,基本滿足了豆漿機在工作時噪聲和外轉子轉動動平衡的要求,在不同的外轉子永磁電機不同設計參數以及各種不同制漿工況下,綜合而言,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為5mm至20mm時,在工作時豆漿機的噪音、外轉子動平衡以及機頭下蓋12內空間的利用上得到了平衡。以下通過一具體電機參數以及制漿工況對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對豆漿機工作時噪音的抑制作用進行示例性說明,需要指出的是,若機頭下蓋12內壁與專制外殼34對應處為圓筒狀結構,那么,上述的平均距離就是轉子外殼34外徑與機頭下蓋12內徑的差值。在下述示例性的實例中,采用轉子外殼34外徑為52mm,額定電壓為220V,額定功率為300W,額定負載轉速為20000轉/分的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進行測試的制漿工況為制漿量1200ml,制漿物料為100g干黃豆,以下針對上述電機在相同工況下,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與豆漿機工作時的峰值噪聲關系進行了實驗分析:距離mm123456789分貝dB90.586.183.581.479.778.577.376.375.4距離mm101214161820253040分貝dB74.873.673.072.772.672.272.272.371.9通過上述實驗分析可知,當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大于3mm時,豆漿機工作時的峰值噪聲已經下降到人耳可以忍受的85分貝以下,不會對人身健康產生影響;隨著平均距離的逐步增大,當平均距離達到5mm以上后,峰值噪聲逐步進入以電機作為動力的食品加工機的常規水平(80分貝以下);當平均距離達到10mm以上后,峰值噪聲已經進入人耳相對比較舒適的75分貝以下,峰值噪聲的減小速度也逐步趨緩;當平均距離超過20mm后,峰值噪聲已經不再出現較大變化。并且對于豆漿機而言,在采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時,基于電機功率(150W至500W)和負載轉速(15000轉/分至50000轉/分)的需求,轉子外殼34的外徑通常在40mm-60mm的區間內,此時,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到到20mm也達到了允許空間的極限(距離再大,對于機頭下蓋12內空間利用率就太低了)。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采用其他設計參數,制漿工況采用其他制漿量和物料量時,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變化對豆漿機工作時峰值噪聲的影響也大體展現了上述實例的趨勢,限于本專利的篇幅,此處不再進行累述。結合圖1再參見圖2,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在設計時,轉子外殼34與連接部322之間沿電機軸向是具有間隙a的,連接部322同樣通過設于連接部322前端的第一螺紋孔3221和設于機頭下蓋12的外底面的第二螺釘92,使得連接部322通過第二螺釘92和第一螺紋孔3221的配合與機頭下蓋12直接接觸固定連接(在圖2所示的剖面未示意)。本實施方式與圖1所示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連接部322上設有連通間隙a內和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區域(即間隙120)的氣流通路。具體操作時,本實施方式是在連接部322的外壁上設置了第一通風口323,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設置了第二通風口324,并在連接部322內設置了連同第一通風口323和第二通風口324的通道325,氣流通道325可以采用如本實施方式中的管道方式,也可以直接在連接部322內通過鏤空結構來實現,只要滿足將第一通風口323和第二通風口連通即可,通道325的具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此處不再進行累述;當然,第一通風口323和第二通風口324以及通道325的數量也不僅限一個,也可以設置多個。上述設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當豆漿機工作轉子外殼34高速轉動時,將在轉子外殼34的上下兩端的中心區域產生負壓,下端區域(即上述間隙a)產生的負壓,也是使得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壓縮所產生的向下氣流無法進入間隙a內的主要原因,因此,向下的氣流在機頭下蓋12的下端形成了堆積,進一步成為噪聲和影響外轉子動平衡的主要影響因素。當采用本實施方式時,轉子外殼34旋轉時在間隙a處產生負壓時,迫使間隙120處的氣流通過第一通風口323、通道324以及第二通風口324進入間隙a處,這樣就消除了向下氣流在機頭下蓋12下端的堆積,空氣不會再被壓縮,也就會被強制反沖(從下往上)回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所形成的小間距空間內,豆漿機工作時的噪聲得到了進一步的降低;氣流通過迂回(方向改變)進入間隙a處的速度相對于原來氣流向下的過程也有所降低,氣流再次從間隙a處的邊緣流(轉子外殼34下端邊緣處)出間隙a時,速度降低的氣流會被持續的向下氣流所吸收,不會影響整個氣流的循環過程,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區域不會再有氣流匯聚,轉子的動平衡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氣流進入間隙a后再從間隙a的邊緣流出的過程中,氣流還會帶走電機內部(定子繞組33和永磁體35)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降低電機的溫升,使電機能夠穩定的持續運轉,電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對于間隙a的邊緣的尺寸不能設計的過小,最小也應當大于1mm,較好的是2mm至5mm的區間,以避免影響氣流循環的通暢度。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通風口323是設置在連接部322側壁上的,主要原因是連接部322的下端與機頭下蓋12的下端是接觸的,如果連接部322的下端與機頭下蓋12的下端是非接觸的,例如通過支架結構將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固定連接,并在支架結構上設置適當避空結構,第一通風口323也是可以設置在連接部322的下端的,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第一通風口323設置在連接部322外壁的任意位置均是可行的,只要通過通道的連通實現連通間隙a內部即可,各種變化的實施方式均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范圍中。這里,需要進行適當解釋的是,即便轉子外殼34的頂部(朝向機頭上蓋11一側)開設通風口,由于轉子外殼34在工作時的轉速較高,實際在轉子外殼34的頂部形成的氣流封閉面,即便存在通風口,氣流也難以從轉子外殼34的頂部進入轉子外殼34內部,進而在到達間隙a處,當然,在轉子外殼34頂部設置通風口多少可以對定子繞組33和永磁體35的散熱有促進作用,可以在實際產品中采用。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上述實施方式相同電機參數和制漿工況進行對比實驗,即轉子外殼34外徑為52mm,額定電壓為220V,額定功率為300W,額定負載轉速為20000轉/分的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進行測試的制漿工況為制漿量1200ml,制漿物料為100g干黃豆,針對在相同工況下,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與豆漿機工作時的峰值噪聲關系進行了實驗分析:距離mm123456789分貝dB87.283.681.579.678.277.176.075.174.3距離mm101214161820253040分貝dB73.873.072.472.072.071.871.771.771.5通過對比實驗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在豆漿機工作時的噪聲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降低,當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大于3mm時,豆漿機工作時的峰值噪聲已經下降80分貝以下,達到了前述實施方式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大于5mm時的效果;當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大于8mm時,峰值噪聲已經進入人耳相對比較舒適的75分貝區間,在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與前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豆漿機在工作時的噪聲均有所降低,連接部322上設置連通間隙a內和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區域的氣流通路,達到了較好的進一步降低噪聲的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當轉子外殼34與機頭下蓋12內壁的平均距離超過20mm后,峰值噪聲同樣也不再出現較大變化。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通風口323和第二通風口324以及通道325除了連通間隙a內和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區域,形成氣流通路外,還可以作為定子繞組33的電連接線331的走線通道。定子繞組33的電連接線331從間隙a處,進入第二通風口324,沿著通道325走線最終從第一通風口323繞出,再從轉子外殼34和機頭下蓋12內壁之間的區域穿出(不與轉子外殼34接觸,電連接線331的上端部未示意,僅示意到穿出第一通風口323后的位置),最終于接入電源實現對定子繞組勵磁電流的提供。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完全精簡了定子繞組33的點連接線331的走線方式,避免從間隙a的邊緣直接引出造成與轉子外殼34的安裝干涉,確保了轉子外殼34在轉動時的安全性,同時,通過合理設置電連接線331的粗細和通道325的外徑,也不會影響氣流循環的順暢度,提升了豆漿機機頭下蓋12內空間的利用率。參見圖3,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322的外側壁下端與機頭下蓋12的內側壁形成了貼合,連接部322的外側壁下端與機頭下蓋12的內側壁通過螺紋配合直接固定連接,螺紋連接方便裝拆。這樣,本實施方式連接部322的外側壁與機頭下蓋12的內壁之間并未形成如前述實施方式中完整的間隙120,而僅僅是在連接部322的外側壁的上端與機頭下蓋的內壁之間形成了間隙。上述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的連接方式,可以增加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的接觸面積,當定子固定座32和機頭下蓋12(只有一層)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時,可以促進傳導散熱,降低電機工作時的溫度。當然,前述的兩個實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和機頭下蓋12也可以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同樣促進電機工作時的散熱效果。除了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的連接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不同外,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322的外壁具有水平設置的環形槽326,環形槽326可以設置為整圈的形式,也可以設置為非整圈形式,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同樣設置有通風口327,本實施方式中在連接部322開設環形槽326的位置設置了從連接部322內部縱向貫穿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的通道325,使得環形槽326與通風口327形成連通結構,通風口327的數量同樣也可以設置多個。這樣,轉子外殼34轉動時向下的氣流同樣可以通過,環形槽326、通道325和通風口327的路徑從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區域到達間隙a內,具體的工作原理與前述的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累述。當然,定子繞組33的電連接線(未示意)在本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從通風口327、通道325和環形槽326穿出,達到了前述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與圖2所示實施方式類似,通道325并不局限于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方式,只要能夠實現連通間隙a內和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的區域即可,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參見圖4,本實施方式與圖3所示實施方式的區別在于,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是通過連接座7以間接的方式固定連接的,連接座7可以通過與機頭下蓋12內側壁螺紋連接或者螺釘連接(與圖1和圖2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的固定方式類似)的方式先實現固定連接,再將連接部322與連接座7進行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座7套在連接部322的外側,連接部322與連接座7貼合連接,具體貼合連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紋連接或者是旋轉卡扣連接,確保連接部322能夠與連接座7有效固定。可以理解的是,連接座7與連接部322固定連接的方式,除了本實施方式所示,可以利用采用連接部322與連接座7,形成上下布置的結構(二者再利用螺釘進行連接),并不僅限于本實施方式的結構,本實施方式的其他內容與圖3所示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累述。對于本實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連接座7和機頭下蓋12同樣可以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通過熱傳導作用進行電機散熱,定子固定座32采用金屬材料制成,并與金屬材料制成的機頭下蓋12保持良好的熱傳導作用時,包括前述的幾個實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連接部322)和機頭下蓋12均采用金屬材料制成。可以在連接部322上再設置安裝缺口(未示意),安裝缺口可以是開口朝向連接部322側壁外側設置,可以是開口朝向連接部322上端端面設置,具體采用何種設置方式并不受到很大的限制,利用安裝缺口可以安裝溫度檢測或者溫控裝置,例如,在安裝缺口內安裝溫度傳感器,通過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較好的熱傳導性可以對豆漿機制漿物料的溫度進行檢測;也可以安裝溫控器,并串聯在電機的供電回路中,利用定子固定座32的整體熱傳導性,可以對電機工作時的溫度進行監測,做好電機的過熱保護。安裝缺口的設置,使得溫度傳感器和溫控器這類器件實現隱藏安裝,一方面使得整機結構更加簡潔,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溫度檢測效果。參見圖5,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相對連接部322的下部具有沿電機徑向的伸出部328,伸出部328的形成可以如本實施方式,采用連接部322下部避空的方式來實現,即可連接部322的下部整體具有一個較小的徑向尺寸;也可以采用連接部322整體具有基本一致的徑向尺寸,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設置相對連接部322下部單獨伸出的伸出部結構,總之,本實施方式的主旨在于,通過連接部322上下沿電機徑向尺寸的不同,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形成一個伸出結構。本實施方式在伸出部322上設置了軸向的通風通道329,軸向通風通道329可以是完全沿電機軸向設置,也可以是與電機軸向具有一定角度設置。這樣,電機外殼34轉動時向下的氣流,可以從間隙a下方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之間區域經過通風通道到達間隙a內,伸出部328的結構設計,使得氣流循環的通道實現的更為簡單,定子繞組33的電連接線(未示意)同樣也可以從伸出部328上的通風通道329向下繞出,形成電連接線的走線通道,具體的原理與前述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也不再累述。至于連接部322與機頭下蓋12的連接方式,可以簡單的采用前述螺釘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設置連接座的方式,這并非本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此外,本實施方式還在連接部322與定子繞組33之間設置了安裝板36,具體對安裝板36進行安裝時,可以將安裝板36套裝安裝在繞線部321的下部,使得安裝板36位于連接部322與定子繞組33之間即可(實際上也就在間隙a內),設置安裝板36的目的在于,通過安裝板36安裝霍爾傳感器361,設置霍爾傳感器361的目的是檢測電機工作時轉子的位置(利用永磁體35的位置來確定轉子位置),以配合定子繞組33通入電流的順序,形成需要的旋轉磁場,由于霍爾傳感器361的檢測距離有限,設置安裝板36也可以使得霍爾傳感器361可以更接近永磁體35進行安裝。此外,本實施方式還在安裝板36上設置了通風通道362,使得氣流可以通過通風通道362到達定子繞組33處,以保持定子繞組處的散熱效果,當然通風通道362同樣也成為霍爾傳感器連接線(未示意)的走線通道,再通過通風通道329穿出設置,完成整體走線的需求,對于前述實施方式的通風通道同樣也可以用于霍爾傳感器連接線的走線。當然,也可以不單獨設置安裝板36,通過合理的設置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端面與永磁體35的距離,或者在連接部322的端面上設置朝向定子繞組33(向上)伸出的凸起結構,可以直接在連接部322的端面上設置霍爾傳感器,以實現轉子位置的檢測需要。可以理解的是,本實施方式中,設置安裝板36設置霍爾傳感器361的方式,或者是直接在連接部322的端面設置霍爾傳感器的方式,均可以應用于本實用新型前述以及在后的各種實施方式中,限于本實用新型的篇幅不再一一贅述了。參見圖6,本實施方式的豆漿機同樣具有機頭上蓋11和機頭下蓋12,與前述實施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機頭下蓋12采用了雙層結構,機頭下蓋12包括內層的下蓋121和外層的下蓋122,下蓋121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下蓋122可以采用金屬材料制成。這樣,在安裝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時,電機將安裝在下蓋121內,具體安裝可以參照前述的實施方式,通過螺釘結構與下蓋121直接固定連接,或者設置連接座結構通過連接座結構間接與下蓋121固定連接。此外,本實施方式還在內層的下蓋121的的底面設置了通風口123(可以是多個),設置通風口123的好處在于,轉子外殼34轉動時向下的氣流可以在通風口123處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在氣流壓力大的時候,可以從通風口123進入內層下蓋121和外側下蓋122之間的空間,降低氣流向上反沖形成噪聲;在轉子外殼34轉動時間隙a處產生負壓強度較大,向下氣流壓力較小時,如果連接部322設置前述實施方式中各種連通間隙a處氣流通路,氣流由可以從通風口123處進入內側下蓋121,再從氣流通路進入間隙a內,形成雙層結構的下蓋內外空間的氣流循環。總之,在通風口123的設置成為采用雙層結構的下蓋時,平衡雙層下蓋內外氣流,進行氣流循環的溝通紐帶,即可避免電機工作時產生噪聲,也能較好的起到氣流循環進行電機散熱的作用。參見圖7,本實施方式的主要改進在于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本身,首先在轉子外殼34的外壁上,設置了沿電機軸向方向延伸的導風凸起341,這里導風凸起341較好的是不完全沿著電機軸向進行延伸,而是與電機軸向呈一定角度,使得導風凸起341隨著轉子外殼34轉動時,產生朝向遠離連接部322方向(朝向上方)的風壓。這樣設置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可以適當減弱轉子外殼34轉動時向下的氣流,降低氣流在機頭下蓋12下方的堆積,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將電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向上排出,提升電機的散熱效果。本實施方式在處理時,采用了螺旋線形式的導風凸起341,當電機工作轉子外殼34順時針轉動時,將產生較好的向上風壓,帶動氣流向上運動;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直線狀相對電機軸向具有一定傾角的導風凸起341(類似本實施方式,螺旋線導風凸起341的傾斜方式),或者其他形式的導風凸起341,只要滿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即可。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還提供了在外轉子永磁無刷電機上設置了安裝結構,以便于其自身安裝入機頭下蓋12內。具體實施時是將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的徑向尺寸設置的大于轉子外殼34的外徑(連接部322的下部徑向尺寸無論是比轉子外殼34的外徑大還是小,均不影響實際操作),并在上述端面的邊緣設置多個與電機裝配工裝(未示意)配合的安裝結構。這里,安裝結構可以采用多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本實施方式的安裝結構是多個沿電機軸向設置并朝向轉子外殼34方向延伸的安裝凸起3222(凸起3222可以延伸一定長度,不與轉子外殼34接觸,包裹在轉子外殼34的外側,同時可以形成對轉子外殼34的保護),多個安裝凸起3222之間就形成了缺口結構,此時,可以采用在安裝凸起3222對應位置為凹槽,在缺口結構對應位置為凸起的工裝,即可在電機軸向壓緊以及電機周向旋轉獲得較好的輔助,上述結構對于前述實施方式電機的安裝將均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圖3所示實施方式,連接部322的外側壁下端與機頭下蓋12的內側壁通過螺紋配合直接固定連接,工裝與連接部322配合,通過工裝轉動即可完成對電機的安裝。如前所述,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的徑向尺寸設置的大于轉子外殼34的外徑,可以使得安裝凸起3222完全位于轉子外殼34的外側,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與工裝配合時產生干涉,同時,工裝亦可設置為套筒結構,直接將轉子外殼34包裹在其內,工裝套筒的外側邊緣形成與安裝凸起3222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連接部322上的安裝結構也可以采用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的邊緣設置定位孔的方式,那么,工裝采用多個定位柱的方式與定位孔進行配合,這樣的結構在工裝轉動時的扭矩較大,將不太適合類似圖3所示的螺紋連接的實施方式,但對于采用螺釘結構對連接部322進行安裝的方式,在安裝電機的過程中由于主要是沿電機徑向壓緊定位,將可以適用,同時這樣的工裝結構更為精簡,連接部322上設置定位孔也將更為方便。當然,基于與豆漿機機頭下蓋配合結構的需要,或者是外轉子永磁電機制造的需求,很可能存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的徑向尺寸小于等于轉子外殼34的外徑的情況。這樣為了同樣提升電機安裝的便利性,可以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的端面邊緣設置多個沿徑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安裝結構,安裝結構的外側邊緣只要在徑向方向超出轉子外殼34即可。這種實施方式的安裝結構,也可以采用多個沿徑向方向延伸的安裝凸起,或者是在安裝凸起上在設置定位孔的結構,工裝采用相配合的結構即可。此外,利用連接部322朝向定子繞組33端面還可以設置定子繞組電連接線(未示意)的繞線件,本實施方式中,是復用了安裝凸起3222作為繞線件,并在其上設置了繞線通孔3223,定子繞組的電連接線可以從連接部322與轉子外殼34之間的間隙內穿出繞線通孔3223,以避免電連接線在轉子外殼34轉動時產生干涉,當然,繞線件也可以單獨進行設置,電連接線的后續走線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涉及的走線是類似的,此處不再累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實施方式中的導風凸起341,安裝凸起3222、定位孔等與工裝配合安裝電機的結構,繞線件結構均可以單獨適用于前述的所有實施方式,限于本實用新型的篇幅,不一一再結合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公開的內容已經充分了解并具備實施能力。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