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肉夾饃的制作裝置。
背景技術:
肉夾饃是在西北地區民間一種傳統小吃,有著近千年的歷史,肉夾饃這一特色小吃也深受全國甚至全世界消費者的喜愛,傳統的制作方法是把做好的扁平狀的饃從中間橫向劃開,然后把鹵好的臘汁肉條用刀剁碎,再將剁好的肉末夾入饃內即可。這種傳統的制作方法有悠久歷史,但是卻缺少改進,這種傳統扁平結構的肉夾饃在食用時由于饃不能完全夾緊,食用時肉汁會流出,容易使得衣物沾上油漬,而且攜帶不方便,包裝不衛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攜帶,食用起來衛生又方便,便于產業化生產的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及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肉夾饃的裝置,包括一設置有內腔的模具,所述內腔內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模芯,所述模芯與內腔各表面之間均留有空隙,所述模具上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上蓋,所述上蓋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芯穿過所述第一通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腔與模芯均設置有錐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蓋的上方通過彈簧連接有壓蓋,所述壓蓋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模芯穿過所述第二通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模具的底部設置有底孔,所述底孔內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底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模芯與內腔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模具外表面設置有導熱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種肉夾饃的制作裝置,利用模具制作立體饃,立體饃呈杯狀,能方便拿持,而且將餡料放入立體饃內可以避免油汁漏出,方便客戶食用;采用機械化加工制造饃,能實現肉夾饃的產業化與標準化生產,減少了人工;立體饃的制作裝置完全突破了傳統肉夾饃的制作加工工藝,實現了機械加工與制作,增大了產量和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2,一種肉夾饃的裝置,包括一模具1,所述模具1內設置有內腔2,所述內腔2內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模芯3,所述模芯3與內腔2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內腔2與模芯3均設置有錐度,所述內腔2與模芯3的錐度一致,設置的錐度能方便饃進行脫模,還能讓饃更方便拿持,留有的空隙用來控制饃的厚度,所述模芯3與內腔2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形狀,能加工出不同空腔形狀的立體饃。
所述模具1上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上蓋4,所述上蓋4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模芯3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上蓋4的上方通過彈簧5連接有壓蓋6,所述壓蓋6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模芯3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上蓋4抵壓在模具1上用來壓緊面團,防止烤制時面團膨脹過大,上蓋4通過彈簧5連接的壓蓋6用來對上蓋4施加向下的壓力,而且設置壓蓋6和彈簧5能讓面團膨脹時上蓋4有上下活動的一定范圍,不會使得模具1內的壓力過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所述模具1的底部設置有底孔,所述底孔內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底座7,所述模具1外表面設置有導熱片8,底座7能上下活動,在脫模時能向上頂出成型后的立體饃,方便脫模,而且底座7能向下運動,方便模具1進行清洗,導熱片8均布在模具1外圍,使得烤制時加熱均勻,烤制完成后散熱快,提高加工效率。
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面團放入內腔2;控制壓蓋6與上蓋4下降, 上蓋4壓緊模具1,控制模芯3下降壓緊面團;將組裝到位的模具1移動至烤爐內進行烤制;烤制完成后將模具1移出烤箱,控制模芯3上升,控制壓蓋6與上蓋4上升,烤制底座7上升將烤制成型的立體饃推出模具1;在立體饃內放入餡料。所述立體饃呈杯狀,所述餡料包括臘汁肉腸,所述臘汁肉腸內裹有臘汁肉。采用機械化加工制造饃,能實現肉夾饃的產業化與標準化生產,減少了人工,提高了產量,而且能保證食品的衛生安全,方便進行檢查規范。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