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器制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壓力鍋。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壓力鍋,通過在外鍋上設置具有發熱管的電熱盤對內鍋進行加熱,采用此種加熱方式具有很高的熱慣性,對溫度和壓力的可控性差,導致壓力鍋的壓力控制精度低,影響烹飪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壓力鍋,該電壓力鍋具有熱慣性低、可控性好、生產效率高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壓力鍋,所述電壓力鍋包括:外鍋;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設在所述外鍋內,所述支撐件的外表面設有定位筋;內鍋,所述內鍋設在所述外鍋內且支撐在所述支撐件上,所述內鍋在所述支撐件的支撐下其外底面與所述外鍋的內底面間隔開;支架,所述支架設在所述內鍋的外底面和所述外鍋的內底面之間,所述支架上設有沿其周向間隔設置的安裝孔,所述支撐件配合在所述安裝孔內且所述支架支撐在所述定位筋上;用于對所述內鍋加熱的電磁加熱盤,所述電磁加熱盤設在所述支架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具有熱慣性低、可控性好、生產效率高等優點。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的電壓力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所述定位筋為多個且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設置的多組,每組包括沿所述支撐件的外周面間隔設置的多個高度相同的所述定位筋。
所述支撐件上設有定位凸臺,所述定位凸臺鄰近所述支撐件的上端設置,所述支架止擋在所述定位筋和所述定位凸臺之間。
所述支撐件上設有減耗孔。
所述支撐件的底面設有凹槽。
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與所述內鍋的外底面間隔設置。
所述支撐件的上端具有上支撐平面且下端具有下支撐平面。
所述支撐件為剛性支撐件。
所述支撐件的下方設有彈性件,所述支撐件支撐在所述彈性件上。
所述電磁加熱盤包括:線圈盤,所述線圈盤上設有線圈槽;線圈,所述線圈配合在所述線圈槽內;磁條固定架,所述磁條固定架安裝在所述線圈盤上;磁條,所述磁條夾持在所述磁條固定架和所述線圈盤之間。
所述線圈盤與所述支架一體成型。
所述線圈盤通過螺紋緊固件連接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磁條固定架的外邊沿處設有用于避讓所述支撐件的避讓槽。
所述線圈的上表面與所述支撐件的上端面之間的距離為5-15毫米。
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設有裝飾蓋。
所述安裝孔為多個且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支撐件為多個,多個所述支撐件分別配合在多個所述安裝孔內。
所述安裝孔與所述支架的外邊沿連通。
所述支撐件鑲嵌注塑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電磁加熱盤和所述支撐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錯開。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剖視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局部爆炸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局部爆炸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電壓力鍋1、鍋蓋10、鍋身20、外鍋100、支撐件210、定位筋211、定位凸臺212、減耗孔213、凹槽214、緊固件安裝孔215、上支撐平面216、下支撐平面217、彈性件220、內鍋300、電磁加熱盤410、線圈盤411、磁條定位槽4110、磁條固定架413、磁條414、避讓槽415、支架420、安裝孔421、溫控器安裝孔422、裝飾蓋500、線圈的上表面與支撐件的上端面之間的距離h。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
如圖1-圖8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包括外鍋100、支撐件210、內鍋300、支架420和電磁加熱盤410。
支撐件210設在外鍋100內,支撐件210的外表面設有定位筋211。內鍋300設在外鍋100內且支撐在支撐件210上,內鍋300在支撐件210的支撐下其外底面與外鍋100的內底面間隔開(上下方向如圖1-圖8中的箭頭A所示)。支架420設在內鍋300的外底面和外鍋100的內底面之間,支架420上設有沿其周向間隔設置的安裝孔421,支撐件210配合在安裝孔421內且支架420支撐在定位筋211上。電磁加熱盤410用于對內鍋300加熱,電磁加熱盤410設在支架420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通過設置電磁加熱盤410,可以利用電磁加熱盤410對內鍋300進行電磁加熱,相比相關技術中采用電加熱盤進行加熱的方式,采用電磁加熱可以降低熱慣性,便于對溫度進行控制,提高對溫度和壓力的控制精度,從而提高電壓力鍋1的烹飪效果。
并且,通過在支架420上設置安裝孔421,可以使支撐件210配合在安裝孔421內,以利用安裝孔421對支撐件210進行定位,提高支撐件210的穩定性以保證對內鍋300的支撐效果,而且通過在支撐件210上設置定位筋211,可以在支撐件210穿過安裝孔421后,使支架420支撐在定位筋211上,以利用定位筋211對支架420與支撐件210的相對位置進行定位,避免支架420與支撐件210的相對位置發生移動,從而實現對支架420的定位,提高電壓力鍋1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具有熱慣性低、可控性好、生產效率高等優點。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8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包括外鍋100、支撐件210、內鍋300、支架420和電磁加熱盤410。
定位筋211為多個且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設置的多組,每組包括沿支撐件210的外周面間隔設置的多個高度相同的定位筋211。具體而言,定位筋211為六個且包括沿上下方向間隔設置的三組,每組包括在支撐件210上相對設置的兩個高度相同的定位筋211。這樣不僅可以使支架420的受力更加均勻,提高支架420的穩定性,而且可以通過使支架420支撐在不同的定位筋211上調節支架420的高度,以實現對電磁加熱盤410的高度的調節,從而可以調節電磁加熱盤410與內鍋300之間的距離。
具體而言,限位筋211的橫截面為圓弧形。
可選地,如圖7和圖8所示,支撐件210上設有定位凸臺212,定位凸臺212鄰近支撐件210的上端設置,支架420止擋在定位筋211和定位凸臺212之間。這樣可以避免支撐件210在安裝時從另一側脫離安裝孔421,從而可以便于支撐件210的安裝。
有利地,如圖7和圖8所示,支撐件210上設有減耗孔213。這樣可以降低支撐件210的材料消耗,從而降低支撐件210的材料成本。
更為有利地,如圖7和圖8所示,支撐件210的底面設有凹槽214。這樣可以利用凹槽214避讓外鍋100的內底面在加工時形成的毛刺,從而使支撐件210能夠平穩地支撐在外鍋100的內底面上。
具體地,如圖1所示,支架420的上表面與內鍋300的外底面間隔設置。具體而言,支撐件210的上端面高于支架420的頂面。這樣不僅可以便于電磁加熱盤410的設置,而且可以進一步防止電磁加熱盤410受到內鍋300的擠壓而損壞。
更為具體地,如圖7和圖8所示,支撐件210的上端具有上支撐平面216且下端具有下支撐平面217。這樣可以使支撐件210、內鍋300和外鍋100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內鍋300和支撐件210的穩定性。
支撐件210為剛性支撐件。通過設置剛性的支撐件210,可以利用所述剛性支撐件支撐內鍋300。這樣在電壓力鍋1工作時,內鍋300內的壓力增大而產生向下的推力,在所述剛性支撐件的支撐下,內鍋300的受力通過所述剛性支撐件傳遞到外鍋100上。由于內鍋300和外鍋100之間通過所述剛性支撐件支撐,可以使內鍋300的外底面與外鍋100的內底面在電壓力鍋1工作時保持間隔,以防止內鍋300和外鍋100擠壓電磁加熱盤410,從而防止電磁加熱盤410發生損壞,提高電磁加熱盤410的可靠性。
并且,通過設置所述剛性支撐件支撐內鍋300,相比采用彈性件支撐內鍋300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由于長時間使用或壓力過大而導致彈性件的彈力減弱甚至失效的情況,而且由于內鍋300和外鍋100不會發生相對移動,外鍋100與內鍋300之間不需要預留出壓縮彈性件的空間,一方面可以便于控制電壓力鍋1的尺寸,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避免電磁加熱裝置400受壓而損壞。由于彈性件本身的結構限制,還需要其他的剛性結構對彈性件進行連接定位,設置所述剛性支撐件可以省去用于對彈性件進行連接定位的結構,便于減少電壓力鍋1的零件數量,簡化電壓力鍋1的結構,提高電壓力鍋1的生產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支撐件210的下方設有彈性件,支撐件210支撐在彈性件220上。在施加在彈性件220上的壓力達到預定值時,彈性件220發生形變以縮短內鍋300與外鍋100之間的距離,從而對電壓力鍋1進行泄壓。
圖1-圖6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示例的電壓力鍋1。如圖1-圖6所示,電磁加熱盤410包括線圈盤411、線圈412、磁條固定架413和磁條414。線圈盤411上設有線圈槽。線圈412配合在所述線圈槽內。磁條固定架413安裝在線圈盤411上。磁條414夾持在磁條固定架413和線圈盤411之間。這樣可以便于線圈412和磁條414的安裝。
具體而言,電磁加熱盤410設在支架420的下表面上。磁條固定架413可以通過螺釘或螺栓安裝在線圈盤411上。線圈盤411上設有沿所述線圈盤的周向延伸的擋水筋,所述擋水筋圍繞所述線圈槽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線圈盤411與支架420一體成型。這樣可以便于線圈盤411的設置,簡化電磁加熱盤410的裝配工藝,提高電壓力鍋1的生產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線圈盤411通過螺紋緊固件連接在支架420上。這樣可以簡化支架420和線圈盤411的制造難度,便于線圈盤411和支架420的生產。
具體而言,線圈盤411上可以設有多個磁條定位槽4110,磁條414的兩端可以分別設有定位臺,多個所述定位臺分別配合在多個磁條定位槽4110內。
有利地,如圖3所示,磁條固定架413的外邊沿處設有用于避讓支撐件210的避讓槽415。這樣可以便于磁條固定架413和支撐件210的安裝,便于控制電壓力鍋1的尺寸。
更為有利地,如圖2所示,線圈412的上表面與支撐件210的上端面之間的距離h為5-15毫米。這樣可以在保證電磁加熱盤410對內鍋300的加熱效果的情況下保證電磁加熱盤410的可靠性。
可選地,如圖5所示,支架420的上表面設有裝飾蓋500。具體而言,裝飾蓋500上可以設有凸起和/或凹陷構成的圖案。這樣可以利用裝飾蓋500裝飾支架420的頂面,使用戶取下內鍋300時電壓力鍋1的內部更加美觀。
具體地,如圖2-圖6所示,安裝孔421為多個且沿支架420的周向間隔設置,支撐件210為多個,多個支撐件210分別配合在多個安裝孔421內。具體而言,支撐件210可以為三個。這樣可以利用多個支撐件210支撐內鍋300,不僅可以提高對內鍋300的支撐效果,而且可以使內鍋300的受力更加均勻,提高內鍋300的穩定性。
具體而言,安裝孔421可以鄰近支架420的外邊沿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安裝孔421與支架420的外邊沿連通。這樣可以便于安裝孔421的形成,而且可以使支撐件210能夠從支架420的外邊沿裝入安裝孔421,從而可以便于支撐件210的安裝。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支撐件210鑲嵌注塑在支架420上。這樣同樣可以實現支撐件210的安裝。
當然,支撐件210也可以與支架420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電磁加熱盤410和支撐件21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錯開。這里需要理解的是,“投影錯開”指電磁加熱盤410和支撐件21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通過使電磁加熱盤410和支撐件21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錯開,可以使支撐件210避讓開電磁加熱盤410,避免支撐件210妨礙電磁加熱盤410的設置,使電磁加熱盤410與內鍋300的底壁之間不會受到支撐件210的阻擋。這樣可以便于使電磁加熱盤410盡量鄰近內鍋300的底壁,以提高電磁加熱盤410對內鍋300的加熱效果,提高電磁加熱裝置400的加熱效率,而且可以便于控制外鍋100的內底面和內鍋300的外底面之間的距離,為電磁加熱盤410的設置留出更多空間,進一步防止電磁加熱盤410受壓損壞。
具體而言,支撐件210的底壁上可以設有緊固件安裝孔215,支撐件210通過配合在緊固件安裝孔215內的螺釘或螺栓安裝在外鍋100上。這樣可以提高支撐件210的穩定性。
電磁加熱盤410和支架420的中心處可以設有溫控器安裝孔422。這樣可以將溫控器安裝在溫控器安裝孔422內,以便于檢測內鍋300的溫度。
如圖1所示,電壓力鍋1可以還可以包括鍋身20和鍋蓋10。內鍋300、外鍋100、支撐件210和電磁加熱盤410和支架420設在鍋身20內。
支撐件210的橫截面可以為矩形、圓形,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圖中示出了支撐件210的橫截面為矩形的實施例。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1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