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家居家具,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
背景技術:
1、在現有市場下,沙發靠背一般為固定形式,不可移動,不可調節前后深度距離。此類靠背鐵架結構簡單,功能單一。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消費者對沙發的功能性的要求的升級,期望沙發給予消費者的不僅僅是乘坐的單一要求,對坐感、實用性、功能性、緩解壓力、舒適性、科技感有了較高的要求。據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的沙發靠背為固定形式,不可移動,不可調節靠背前后深度距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
2、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3、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應用在沙發上,包括靠背支架,還包括:
4、滑軌單元,所述靠背支架與所述滑軌單元滑動連接;
5、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限位塊和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與所述限位塊抵接,所述限位塊與所述靠背支架活動連接,用于使所述限位塊相對所述靠背支架移動;
6、所述限位塊沿著前調方向或后退方向移動,所述限位塊向前調方向移動時,所述限位塊的凸起與所述滑軌單元的齒條重復鎖定動作與解鎖動作,所述限位塊向后退方向移動時,所述限位塊的凸起與所述滑軌單元的齒條始終處于解鎖動作。
7、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限位塊上設有用于與所述靠背支架連接的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用于使所述限位塊相對所述靠背支架水平移動,所述第二連接孔用于使所述限位塊相對所述靠背支架水平移動或垂直移動。
8、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齒條的前端設有上移塊,所述齒條的后端設有下移塊,所述上移塊和所述下移塊均與限位塊位置對應。
9、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上移塊頂端朝所述齒條的前端傾斜,所述限位塊的對應處設有與所述上移塊適配的第一斜面。
10、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上移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11、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下移塊底端朝所述齒條的后端傾斜,所述限位塊的對應處設有與所述下移塊適配的第二斜面。
12、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限位塊的凸起朝向所述齒條前端的面為傾斜面,朝向所述齒條后端的面為平面。
13、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限位塊的上方,且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靠背支架抵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限位塊抵接。
14、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滑軌單元包括導軌以及滑塊,所述導軌設于所述靠背支架的兩側,所述靠背支架與所述滑塊連接,并在所述滑塊的帶動下沿著所述導軌滑動。
15、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齒條設于所述靠背支架的一側或兩側。
16、根據上述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靠背支架與滑軌單元滑動連接,靠背支架沿著滑軌單元前后滑動實現移動,在滑軌單元內部設置齒條,與限位塊的凸起配合,實現滑動過程中鎖定以及解鎖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改變沙發靠背的深度距離并定位,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1.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應用在沙發上,包括靠背支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上設有用于與所述靠背支架連接的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用于使所述限位塊相對所述靠背支架水平移動,所述第二連接孔用于使所述限位塊相對所述靠背支架水平移動或垂直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的前端設有上移塊,所述齒條的后端設有下移塊,所述上移塊和所述下移塊均與限位塊位置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塊頂端朝所述齒條的前端傾斜,所述限位塊的對應處設有與所述上移塊適配的第一斜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3、4或5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移塊底端朝所述齒條的后端傾斜,所述限位塊的對應處設有與所述下移塊適配的第二斜面。
7.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的凸起朝向所述齒條前端的面為傾斜面,朝向所述齒條后端的面為平面。
8.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限位塊的上方,且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靠背支架抵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限位塊抵接。
9.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單元包括導軌以及滑塊,所述導軌設于所述靠背支架的兩側,所述靠背支架與所述滑塊連接,并在所述滑塊的帶動下沿著所述導軌滑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靠背手動平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設于所述靠背支架的一側或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