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水杯配件的,尤其是涉及換向蓋。
背景技術:
1、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個人的身體健康日漸關心,科學地飲水越來越受大家關注,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現有的水杯,通常在杯蓋上設有吸嘴,用戶可以通過吸嘴進行喝水。
2、但是杯體在平放時,杯體內的水通過杯蓋上的出水孔流到杯蓋內部的夾縫里,積多了會造成滴水現象發生,基于此,我們提出一種換向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改善上述提到現有技術中杯體在平放時,杯體內的水通過杯蓋上的出水孔流到杯蓋內部的夾縫里,積多了會造成滴水現象發生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換向蓋。
2、本實用新型提供換向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換向蓋,包括上蓋、主體和下蓋,所述上蓋轉動連接在主體的頂部,所述下蓋連接在主體的底部,所述主體和下蓋之間設置有硅膠圈;所述上蓋的頂部開設有收納槽,所述收納槽中轉動連接有吸嘴,所述吸嘴與收納槽的內底部之間設置有橡膠管,所述吸嘴與上蓋和主體之間連接有螺旋升降機構。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主體和下蓋之間設置硅膠圈,可以有效防止杯體內的水進入主體之間的夾縫內,有效防止杯體在平放時出現滴水現象,同時上蓋轉動時通過螺旋升降機構帶動吸嘴在收納槽內轉動,進而方便吸嘴的移出和收納。
5、可選的,所述螺旋升降機構包括連桿、升降平板、螺旋柱和插條塊,所述升降平板滑動套接在插條塊上,并且螺旋連接在螺旋柱上,所述連桿的一端與吸嘴的尾端轉動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升降平板轉動連接,所述橡膠管的底端插入到螺旋柱中,且兩者之間過盈配合。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杯中的水進入螺旋柱中后,再進入到橡膠管中,避免從兩者之間流出。
7、可選的,所述螺旋柱與主體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插條塊與上蓋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升降平板的頂部開設有與螺旋柱相配合的螺旋升降孔,所述升降平板的頂部開設有與插條塊相配合的插孔。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蓋旋轉時,帶動插條塊一起旋轉,進而帶動升降平板在插條塊上上下滑動,并且在螺旋柱上螺旋式上下移動。
9、可選的,所述橡膠管的頂部開設有透氣孔,所述主體中設置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頂部設置有弧形座,所述弧形座與排氣管之間設置有橡膠塞,所述排氣管的頂部經過橡膠塞和弧形座與透氣孔相連通,所述排氣管的底部經過硅膠圈與下蓋的底部相連通。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對杯中排氣泄壓的作用。
11、可選的,所述上蓋的內側壁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凸起,所述主體的外側壁上端對稱開設有兩個滑槽,所述凸起上開設有兩個第二限位卡槽,所述滑槽內的兩端處均設置有與第二限位卡槽相卡接配合的限位柱一。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凸起卡入到滑槽中,并在其中滑動,實現上蓋和主體之間的旋轉連接,當凸起上的第二限位卡槽卡到對應位置的限位柱一上時,實現上蓋在主體上旋轉后的位置的限位固定。
13、可選的,所述主體的外側壁底部設置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上開設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下蓋的內側壁開設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頂部連通到下蓋的頂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另一端內設置有與第一限位卡槽相卡接配合的限位柱二。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限位塊從第一限位槽的一端頂部進入到第一限位槽中,然后在第一限位槽中向限位柱二處滑動,當第一限位塊上的第一限位卡槽卡到限位柱二上時,實現下蓋安裝固定在主體的底部。
15、可選的,所述收納槽的內腔后側開設有與吸嘴尾部相配合的讓位孔;所述吸嘴的兩側均設置有轉動軸,所述收納槽的內腔左右兩側壁均開設有與轉動軸相配合的轉動孔。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吸嘴在收納槽中進行轉動收納和移出。
17、可選的,所述上蓋的一側設置有手持部。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使用者手持手持部處帶動上蓋旋轉。
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效果:
20、通過在主體和下蓋之間設置硅膠圈,可以有效防止杯體內的水進入主體之間的夾縫內,有效防止杯體在平放時出現滴水現象。
21、通過連桿、升降平板、螺旋柱和插條塊的配合設置,上蓋轉動時帶動插條塊轉動,插條塊轉動帶動升降平板在螺旋柱上螺旋,進行上下移動,升降平板上下移動時通過連桿拉動吸嘴在收納槽中轉動,從而便于實現吸嘴的移出和收納。
1.換向蓋,包括上蓋(1)、主體(6)和下蓋(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1)轉動連接在主體(6)的頂部,所述下蓋(7)連接在主體(6)的底部,所述主體(6)和下蓋(7)之間設置有硅膠圈(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升降機構包括連桿(3)、升降平板(4)、螺旋柱(5)和插條塊(9),所述升降平板(4)滑動套接在插條塊(9)上,并且螺旋連接在螺旋柱(5)上,所述連桿(3)的一端與吸嘴(2)的尾端轉動連接,所述連桿(3)的另一端與升降平板(4)轉動連接,所述橡膠管(17)的底端插入到螺旋柱(5)中,且兩者之間過盈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柱(5)與主體(6)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插條塊(9)與上蓋(1)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升降平板(4)的頂部開設有與螺旋柱(5)相配合的螺旋升降孔(401),所述升降平板(4)的頂部開設有與插條塊(9)相配合的插孔(40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管(17)的頂部開設有透氣孔(1701),所述主體(6)中設置有排氣管(10),所述排氣管(10)的頂部設置有弧形座(22),所述弧形座(22)與排氣管(10)之間設置有橡膠塞(11),所述排氣管(10)的頂部經過橡膠塞(11)和弧形座(22)與透氣孔(1701)相連通,所述排氣管(10)的底部經過硅膠圈(8)與下蓋(7)的底部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1)的內側壁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凸起(13),所述主體(6)的外側壁上端對稱開設有兩個滑槽(14),所述凸起(13)上開設有兩個第二限位卡槽,所述滑槽(14)內的兩端處均設置有與第二限位卡槽相卡接配合的限位柱一(1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6)的外側壁底部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8),所述第一限位塊(18)上開設有第一限位卡槽(19),所述下蓋(7)的內側壁開設有第一限位槽(21),所述第一限位槽(21)的一端頂部連通到下蓋(7)的頂部,所述第一限位槽(21)的另一端內設置有與第一限位卡槽(19)相卡接配合的限位柱二(2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納槽(16)的內腔后側開設有與吸嘴(2)尾部相配合的讓位孔(1601);所述吸嘴(2)的兩側均設置有轉動軸,所述收納槽(16)的內腔左右兩側壁均開設有與轉動軸相配合的轉動孔(160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1)的一側設置有手持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