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現場,多需要錨固裝置對一些臨時搭設的設備進行錨固,以保證其穩定工作,保證作業安全性,例如為了上下運送材料,需在現場搭設井架,當井架搭設過高時需要設置攬風繩拉結才能保證其穩定工作,而攬風繩與地面連接部位就需要通過地錨裝置實現。現有技術中,常見的有捆綁式地錨、纖桿式地錨和螺旋式地錨,這些地錨結構在平常狀態下一般沒有問題,能夠實現保護設備穩定工作的目的,但當遇到風荷載過大或者其他荷載作用時,地錨裝置會在外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晃動而使得錨固力度變弱,嚴重時甚至地錨裝置整體被拔出,對設備的錨固完全失效,危險時甚至會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進行改進,使其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抵抗風荷載或其它荷載產生的振動,保證錨固穩固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其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抵抗風荷載或其它荷載產生的振動,保證錨固穩固力。
本發明的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包括用于插入地面中進行錨固的錨固樁和用于固定錨固樁并可對外部載荷產生的振動進行緩沖的錨固支座;錨固樁包括與錨固支座固定連接并內部中空的樁管和設置于樁管內的錨固機構,錨固機構包括壓桿和至少一個倒L形結構的卡爪,壓桿以可被操作沿樁管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樁管內,樁管的管壁上對應每一卡爪設有一個徑向貫通的條形槽,每一卡爪均包括有橫直部和豎直部并橫直部與豎直部的交匯處形成鉸接點鉸接安裝于對應的條形槽內;當壓桿被操作沿樁管軸向向下移動時,樁管下端與橫直部的自由端配合迫使卡爪繞鉸接點轉動以使卡爪的豎直部向樁管外部伸出進行止退卡固。
進一步,壓桿包括與每一卡爪的橫直部自由端抵止接觸的桿頭和以可離合的方式與桿頭配合的壓桿本體,壓桿本體的下端設有空腔,桿頭上部插入空腔內并與壓桿本體形成軸向限位,空腔內設置有用于桿頭在壓桿本體的驅動下迫使卡爪繞鉸接點轉動時對桿頭形成向下的彈性預緊力的螺旋彈簧。
進一步,桿頭的本體為上大下小的圓錐頭結構,每一卡爪的橫直部自由端形成有用于與桿頭接觸并圓滑過渡的弧面。
進一步,桿頭的本體向上延伸形成與壓桿本體的空腔配合的導向部,空腔內形成有用于與導向部形成軸向限位配合的限位肩,導向部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螺旋彈簧的安裝柱。
進一步,螺套設置在樁管內部并設置有內螺紋,壓桿以可被操作旋動的方式與螺套螺紋配合。
進一步,卡爪的豎直部上設置有用于提高卡固力的倒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錨固樁安裝在錨固支座上,在使用時,錨固樁插入地面中進行錨固,并將錨固支座通過混凝土基礎或外部固定件進行固定,然后通過外部操作錨固樁的壓桿,使其軸向向下移動對每一卡爪的橫直部的自由端造成壓迫,迫使每一卡爪繞鉸接點轉動,使得每一卡爪的豎直部均沿樁管的徑向向外伸出,即使得卡爪伸入土壤中形成止退卡固;同時,錨固支座具有抗振作用,可對外部風載荷或其它載荷造成的振動進行緩沖,從而衰減外部載荷造成的振動對錨固樁的影響,保證其錨固力的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建筑施工用地錨裝置,包括用于插入地面中進行錨固的錨固樁2和用于安裝錨固樁1并可對外部載荷產生的振動進行緩沖的錨固支座1;錨固支座1包括座套1-1和設置在座套1-1上并用于對錨固樁1形成固定支撐的固定機構,錨固機構包括壓桿2-2和至少一個倒L形結構的卡爪2-3,壓桿2-2以可被操作沿樁管2-1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樁管2-1內,樁管2-1的管壁上對應每一卡爪2-3設有一個徑向貫通的條形槽2-1-3,每一卡爪2-3均包括有橫直部2-3-1和豎直部2-3-2并橫直部2-3-1與豎直部2-3-2的交匯處形成鉸接點鉸接安裝于對應的條形槽2-1-3內;當壓桿2-2被操作沿樁管2-1軸向向下移動時,樁管2-1下端與橫直部2-3-1的自由端配合迫使卡爪2-3繞鉸接點轉動以使卡爪2-3的豎直部2-3-2向樁管2-1外部伸出進行止退卡固;如圖1和圖2所示,每一卡爪2-3均通過銷軸鉸接于對應的條形槽2-1-3內,卡爪2-3的橫直部2-3-1和豎直部2-3-2的交匯處形成鉸接點,卡爪2-3的橫直部2-3-1的自由端朝向樁管2-1內部,通過外部操作錨固樁2的壓桿2-2,使其軸向向下移動對每一卡爪2-3的橫直部2-3-1的自由端造成壓迫,迫使每一卡爪2-3繞鉸接點轉動,使得每一卡爪2-3的豎直部2-3-2均沿樁管2-1的徑向向外伸出,即使得卡爪2-3伸入土壤中形成止退卡固;另外,在卡爪2-3的鉸接點處還設置有扭簧,一方面是在自然狀態下提供一些反作用力給桿頭,防止卡爪2-3在未使用狀態下就會向樁管2-1徑向外部伸出,另一方面是用于在使用后將樁管2-1拔出時有利于卡爪2-3復位。
另外,錨固支座1包括座套1-1和設置在座套1-1上并用于對錨固樁1形成固定支撐的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包括成對稱狀態設置的上固定組件和下固定組件,上固定組件包括上安裝套1-2和沿上安裝套1-2圓周設置的至少兩個上支撐臂1-3,座套1-1的側壁上對應每一上支撐臂1-3設置有一個上支臂腔1-4,上支撐臂1-3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插入所述上支臂腔1-4內設置,上支臂腔1-4內設置有用于對上支撐臂1-3上下移動減振的上減振彈簧1-5;下固定組件包括下安裝套1-7和沿下安裝套1-7圓周設置的至少兩個下支撐臂1-8,座套1-1的側壁上對應每一下支撐臂1-8設置有一個下支臂腔1-9,下支撐臂1-8以可上下移動的方式插入下支臂腔1-9內設置,下支臂腔1-9內設置有用于對下支撐臂1-8上下移動減振的下減振彈簧1-10;如圖1和圖2所示,錨固支座的座套1-1外側還設置有硬化而成的混凝土固定塊6,在上安裝套1-2的圓周外圍設置至少兩個上支撐臂1-3,上支撐臂1-3一端與上安裝套1-2外側連接,另一端插入座套1-1的側壁上形成的上支臂腔1-4內,上支撐臂1-3伸入上支臂腔1-4內的支腿上設置有上支臂彈簧隔板1-6,在上支臂彈簧隔板1-6的上下側各設置有一個上減振彈簧1-5,使得無論上支撐臂1-3在上安裝套1-2的帶動下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上減振彈簧1-5均可對其進行緩沖減振;另外,在下安裝套1-7的圓周外圍設置至少兩個下支撐臂1-8,下支撐臂1-8一端與下安裝套1-7外側連接,另一端插入座套1-1的側壁上形成的下支臂腔1-9內,下支撐臂1-8伸入下支臂腔1-9內的支腿上設置有下支臂彈簧隔板1-11,在下支臂彈簧隔板的上下側各設置有一個下減振彈簧1-10,使得無論下支撐臂1-8在下安裝套1-7的帶動下向上運動還是向下運動,下減振彈簧1-10均可對其進行緩沖減振;
樁管2-1自上而下依次穿過下安裝套1-7和上安裝套1-2設置,樁管2-1上設置有用于抵止于下安裝套1-7底端面形成限位的軸肩2-1-1,樁管2-1上端通過鎖緊組件與上安裝套1-2形成鎖緊固定;錨固樁2的樁管2-1自下而上依次穿過下安裝套1-7和上安裝套1-2,軸肩2-1-1抵止在下安裝套1-7底部端面形成限位,然后通過鎖緊組件將樁管2-1的上端與上安裝套1-2鎖緊從而形成錨固樁2與錨固支座的連接固定;鎖緊組件可直接通過螺母實現,也可通過鎖緊銷實現。
本實施例中,壓桿2-2包括與每一卡爪2-3的橫直部2-3-1自由端抵止接觸的桿頭2-2-1和以可離合的方式與桿頭2-2-1配合的壓桿本體2-2-2,壓桿本體2-2-2的下端設有空腔2-2-3,桿頭2-2-1上部插入空腔2-2-3內并與壓桿本體2-2-2形成軸向限位,空腔2-2-3內設置有用于桿頭2-2-1在壓桿本體2-2-2的驅動下迫使卡爪2-3繞鉸接點轉動時對桿頭2-2-1形成向下的彈性預緊力的螺旋彈簧2-2-4;如圖1和圖2所示,在壓桿2-2自然狀態下,壓桿2-2的桿頭2-2-1與每一卡爪2-3的橫直部2-3-1自由端抵止接觸,即所有卡爪2-3沿桿頭2-2-1的圓周設置,壓桿本體2-2-2只有在向下運動至桿頭2-2-1的上部插入空腔2-2-3內并形成軸向限位時才會與桿頭2-2-1接觸形成接合,螺旋彈簧2-2-4固定在空腔2-2-3內,當壓桿本體2-2-2對桿頭2-2-1形成下壓時,螺旋彈簧2-2-4同樣會受到壓縮以對桿頭2-2-1形成一定的下壓彈性預緊力,從而防止卡爪2-3回退。
本實施例中,桿頭2-2-1的本體為上大下小的圓錐頭結構,每一卡爪2-3的橫直部2-3-1自由端形成有用于與桿頭2-2-1接觸并圓滑過渡的弧面2-3-3。
本實施例中,桿頭2-2-1的本體向上延伸形成與壓桿本體2-2-2的空腔2-2-3配合的導向部2-2-5,空腔2-2-3內形成有用于與導向部形成軸向限位配合的限位肩2-2-7,導向部上設置有用于定位螺旋彈簧2-2-4的定位柱2-2-6。
本實施例中,樁管2-1內部設置有帶有內螺紋的螺套2-4,壓桿2-2以可被操作旋動的方式與螺套2-4螺紋配合;螺套2-4固定安裝在樁管2-1內部,壓桿2-2與螺套2-4內套并螺紋配合,當外部操作人員旋動壓桿2-2時,其可相對于螺套2-4上下移動。
本實施例中,卡爪2-3的豎直部2-3-2上設置有用于提高卡固力的倒刺2-3-4。
本實施例中,鎖緊組件包括鎖緊套3和鎖緊螺母4,樁管2-1的上端外側形成上小下大的樁管2-1外錐面,鎖緊套3外套于樁管2-1設置,并鎖緊套3內側形成有與樁管2-1外錐面配合的鎖緊內錐面,鎖緊套3外側形成鎖緊外錐面,鎖緊螺母4內側形成與鎖緊外錐面相配合的螺母內錐面,鎖緊螺母4外套于鎖緊套3設置并用于與上安裝套1-2外側螺紋連接。
本實施例中,上支撐臂1-3為倒V形結構,座套1-1內側對應每一上支撐臂1-3設置有一個用于對上支撐臂1-3向下運動產生反向彈性力的倒V形彈簧片1-12,倒V形彈簧片1-12對應每一上支撐部設置一個;下支撐臂1-8為V形結構,座套1-1內側對應每一下支撐臂1-8設置有一個用于對下支撐臂1-8向上運動產生反向彈性力的V形彈簧片1-13,V形彈簧片對應每一下支撐臂1-8設置一個;當上支撐臂1-3在上安裝套1-2的帶動下產生向下的運動時,倒V形彈簧片1-12的自由端會與上支撐臂1-3接觸從而受到上支撐臂1-3的壓迫而產生反向的彈性力,當下支撐臂1-8在下安裝套1-7的帶動下產生向上的運動時,V形彈簧片的自由端會與下支撐臂1-8接觸從而受到下支撐臂1-8的壓迫而產生反向的彈性力,即倒V形彈簧片1-12和V形彈簧片與上減振彈簧1-5和下減振彈簧1-10共同作用進行緩沖抗振。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