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屬于環境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人類工作地域的不斷延伸和工作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取水方式如開采地下水、抽取河流水、海水淡化等已難以滿足人類的淡水需求。人類再如何解決多工作環境、快工作節奏下的供水問題面臨著挑戰,除要注意日常生產生活中節約用水外,還應采用先進、巧妙、靈活的技術,開辟更多、更新、更廣、更便利的途徑以保證人類的淡水供給。在空氣中所存在的大量霧氣,就是寶貴的淡水資源。這些霧氣由于人們忽視,大部分都流失在空氣中,沒得到很好地回收利用,浪費了大量的淡水資源。
公開號為CN104390817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霧水收集器及霧水收集方法。該發明通過風機將空氣中的霧水迅速導入至霧水加熱箱中,通過定向疏導霧水的流動方向,增加霧水和加熱器的接觸時間來提高霧水的溫度,當升溫的霧水進入低溫的霧水反應箱后,由于霧水的熱冷溫差大,能夠以微納米級的超疏水結構層為載體,迅速冷凝為液態,并在微納米級的超疏水結構層上形成球狀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著霧水反應箱的內腔通過集水管流入集水瓶中。然而,由于該裝置設置了加熱器和低溫的霧水反應箱,因此需要為該裝置提供外接動力裝置,故不具備全地形多環境工作的能力。此外,該裝置結構和工作原理較復雜,不利于安裝、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不具備全地形多環境工作的能力,且裝置結構和工作原理較復雜,不利于安裝、維修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包括:收集網固定架、導向尾翼、主連接座、主支撐桿、集水裝置、支撐腳架;
集水裝置包括:集水接頭、集水槽、軟管、圓形集水盤、軟管固定架、儲存裝置、集水槽提升架;
霧水收集網固定在收集網固定架內,收集網固定架通過中部連接管與主連接座固定連接;導向尾翼通過連接桿主連接座固定連接;主連接座套在主支撐桿上;收集網固定架、導向尾翼與主支撐桿相互垂直;主連接座能夠繞主支撐桿軸線轉動;主支撐桿依次與集水裝置、支撐腳架連接;主支撐桿能夠沿支撐腳架軸線上下移動;
集水槽一端安裝有集水接頭,另一頭通過集水槽提升架固定,集水接頭下端與軟管固連,軟管的另一端固定在軟管固定架上,且其出水口位于圓形集水盤內,而軟管固定架、集水接頭和集水槽提升架都安裝在收集網固定架底端;圓形集水盤下方與軟管接通,圓形集水盤中的水通過所述軟管流入儲存裝置;
支撐腳架包括:腳架基節管、腳架次節管、主支撐桿、主支撐座三角板、腳架角度調節螺釘、主支撐座套筒和腳架耳板;腳架次節管套在腳架基節管中,通過銷釘來限制兩者之間沿管軸向的自由度,腳架基節管通過螺釘與腳架耳板鉸接,主支撐座三角板與主支撐座套筒焊接在一起,主支撐桿插在主支撐座套筒中,腳架角度調節螺釘擰在主支撐座三角板上,腳架角度調節螺釘下端則頂住腳架基節管。
收集網固定架包括:外框上水平管、外框豎直管、收集網、中部連接管、外框下水平管、內框基板、內框壓板和內外框連接板;內框基板為“z”字形結構;內框壓板為長方形結構;收集網被夾在內框基板和內框壓板之間,然后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內框基板與內框壓板以及收集網構成內框模塊;外框上水平管、外框豎直管、中部連接管、外框下水平管和內外框連接板通過螺釘連接組成外框模塊,內框模塊通過螺釘固定在外框模塊兩側的內外框連接板上。
所述內外框連接板的螺釘孔為雙圓頭腰形孔,在固定內框模塊時可以對其位置進行微調,以保證收集網為繃緊狀態;
還包括:轉向外軸承套、轉向內軸承套、軸承、聯接銷和尾翼連接板;主連接座套在轉向外軸承套外,通過銷釘固定,轉向外軸承套和轉向內軸承套之間安裝有上下兩軸承,轉向內軸承套套在主支撐桿外,并通過聯接銷固定,導向尾翼通過連桿和尾翼連接板與主連接座固連。
在所述外框豎直管下部開有一組光孔。
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由于采用了導向尾翼結構,能夠使霧水收集網總是垂直于風向,使收集網的迎風速度總是處于最大的狀態,以獲得更好的集水效果。
2、在所述外框豎直管下部開有一組光孔。當選擇較小的收集網尺寸時,只需相應的更換尺寸合適的內框基板和內框壓板即可,外框模塊只需將外框下水平管上下相應的移動位置,結構簡單,適應性強。
3、本發明的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可以拆分成較小的部件,運輸、存儲時節省空間。
4、設置了圓形集水盤,使外框模塊可以隨方向轉至任意角度而不會妨礙液態水的收集和儲存。
5、支撐腳架能夠適應大部分野外惡劣地形。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實施例1的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支撐腳架結構示意圖;
圖4為集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收集網固定架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導向尾翼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收集網固定架、2-導向尾翼、3-主連接座、4-主支撐桿、5-集水裝置、6-支撐腳架、7-集水接頭、8-集水槽、9-軟管、10-圓形集水盤、11-軟管固定架、12-儲存裝置、13-集水槽提升架、14-腳架基節管、15-腳架次節管、16-主支撐桿、17-主支撐座三角板、18-腳架角度調節螺釘、19-主支撐座套筒、20-腳架耳板、21-外框上水平管、22-外框豎直管、23-收集網、24-中部連接管、25-外框下水平管、26-內框基板、27-內框壓板、28-內外框連接板、29-轉向外軸承套、30-轉向內軸承套、31-軸承、32-聯接銷、33-尾翼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霧水收集裝置,包括:收集網固定架1、導向尾翼2、主連接座3、主支撐桿4、集水裝置5、支撐腳架6;
集水裝置5包括:7-集水接頭8-集水槽9-軟管10-圓形集水盤11-軟管固定架12-儲存裝置13-集水槽提升架;
霧水收集網固定在收集網固定架1內,收集網固定架1通過中部連接管與主連接座3固定連接;導向尾翼2通過連接桿主連接座3固定連接;主連接座3套在主支撐桿4上;收集網固定架1、導向尾翼2與主支撐桿4相互垂直;主連接座3能夠繞主支撐桿4軸線轉動;主支撐桿4依次與集水裝置5、支撐腳架6連接;主支撐桿4能夠沿支撐腳架6軸線上下移動;
集水槽8一端安裝有集水接頭7,另一頭通過集水槽提升架13固定,集水接頭7下端與軟管9固連,軟管9的另一端固定在軟管固定架11上,且其出水口位于圓形集水盤10內,而軟管固定架11、集水接頭7和集水槽提升架13都安裝在收集網固定架1底端;圓形集水盤10下方與軟管9接通,圓形集水盤10中的水通過所述軟管9流入儲存裝置12;
支撐腳架6包括:腳架基節管14、腳架次節管15、主支撐桿16、主支撐座三角板17、腳架角度調節螺釘18、主支撐座套筒19和腳架耳板20;腳架次節管15套在腳架基節管14中,通過銷釘來限制兩者之間沿管軸向的自由度,腳架基節管14通過螺釘與腳架耳板20鉸接,主支撐座三角板17與主支撐座套筒19焊接在一起,主支撐桿4插在主支撐座套筒19中,腳架角度調節螺釘18擰在主支撐座三角板17上,腳架角度調節螺釘18下端則頂住腳架基節管14。
收集網固定架1包括:外框上水平管21、外框豎直管22、收集網23、中部連接管24、外框下水平管25、內框基板26、內框壓板27和內外框連接板28;內框基板26為“z”字形結構;內框壓板27為長方形結構;收集網23被夾在內框基板26和內框壓板27之間,然后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內框基板26與內框壓板27以及收集網23構成內框模塊;外框上水平管21、外框豎直管22、中部連接管24、外框下水平管25和內外框連接板28通過螺釘連接組成外框模塊,內框模塊通過螺釘固定在外框模塊兩側的內外框連接板28上。
所述內外框連接板28的螺釘孔為U型螺釘孔,以便使收集網23保持平整狀態;
還包括:轉向外軸承套29、轉向內軸承套30、軸承31、聯接銷32和尾翼連接板33;主連接座3套在轉向外軸承套29外,通過銷釘固定,轉向外軸承套29和轉向內軸承套30之間安裝有上下兩軸承31,轉向內軸承套30套在主支撐桿4外,并通過聯接銷32固定,導向尾翼2通過連桿和尾翼連接板33與主連接座3固連。
工作過程:根據霧水收集裝置的使用環境,依次調節支撐腳架次接管的長度、支撐腳架基節管的角度和收集網的高度以適應使用環境下的地形和氣候,保證霧水收集裝置的正常運行。裝置架設完畢后,風和霧氣共同作用于霧水收集裝置,霧水收集裝置的導向尾翼在氣流的驅動下帶動收集網繞主支撐桿軸線轉動。當收集網轉動到垂直于氣流方向時,收集網便停止轉動,保持相對靜止狀態,該狀態下便能保證收集網能最大面積的收集霧水。霧水在收集網上凝結以后通過重力作用沿網面滴入集水槽,匯集于集水槽的霧水依次通過集水接頭、軟管、圓形集水盤,再由集水裝置將液態水輸送至存儲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