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本屬于工程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土木工程組合樁。
背景技術:
組合樁是目前軟基處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是以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芯插入水泥攪拌樁內,依靠水泥攪拌樁的夾持力使預制鋼筋混凝土樁芯更穩(wěn)固,目前應用的組合樁均是以預制鋼筋混凝土樁芯插入水泥攪拌樁內,容易導致預制混鋼筋凝土樁芯與水泥攪拌樁結合效果不好,影響整體強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土木工程組合樁,提高整體強度。
具體的技術方案為:
土木工程組合樁,包括混凝土塊、固定框、填充層、鋼板內收腳、鋼板外伸腳、樁身和樁尖;固定框位于在混凝土塊下方,固定框內有外圈鋼筋,樁身與固定框之間為填充層,樁尖通過套筒安裝在樁身的下端;固定框的下端鉸接有多組延伸腳,所述的每組延伸腳包括鋼板內收腳和鋼板外伸腳;所述的鋼板內收腳和鋼板外伸腳分別對稱的位于固定框軸心線的兩側,每組的延伸腳的鋼板內收腳和鋼板外伸腳分別鉸接在連接細桿兩端。
所述的鋼板外伸腳的下端連接有向外側彎曲的導向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土木工程組合樁,結構簡單,整體更加牢固,并且提高了承載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土木工程組合樁,包括混凝土塊1、固定框2、填充層4、鋼板內收腳5、鋼板外伸腳6、樁身7和樁尖9;固定框2位于在混凝土塊1下方,固定框2內有外圈鋼筋3,樁身7與固定框2之間為填充層4,樁尖9通過套筒8安裝在樁身7的下端;固定框2的下端鉸接有多組延伸腳,所述的每組延伸腳包括鋼板內收腳5和鋼板外伸腳6;所述的鋼板內收腳5和鋼板外伸腳6分別對稱的位于固定框2軸心線的兩側,每組的延伸腳的鋼板內收腳5和鋼板外伸腳6分別鉸接在連接細桿10兩端。
所述的鋼板外伸腳6的下端連接有向外側彎曲的導向尖11。
樁身7的直徑和高度與固定框2的內孔的尺寸相匹配。
固定框2安裝后,鋼板內收腳5向內收,鋼板外伸腳6向外伸出,鋼板內收腳5內收后,填充在樁尖9下表面的斜面上,保證樁身7的穩(wěn)定性,不發(fā)生側歪;鋼板外伸腳6向外伸出,增大接觸面,能夠承受更多重量。鋼板內收腳5和鋼板外伸腳6分別鉸接在連接細桿10兩端,保證鋼板內收腳5內收,而鋼板外伸腳6外伸,通過向外側彎曲的導向尖11,進一步確保鋼板內收腳5和鋼板外伸腳6的運動方向。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