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梁板架空式電纜終端場,屬于電纜終端場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電力技術領域,采用電力組網的方式進行電力的遠距離輸送,在臨近用電終端時,需要建設電纜終端場。目前,建設電纜終端場的通常做法是將地面挖平、填平,然后在上面建設電纜終端場。但對于溝谷狹窄,山勢較陡地區,此時無論是在溝谷底部還是在半坡開辟出一塊平地來作電纜終端場,其邊坡治理、填方區支檔及地基處理的工程量均非常大,且場地的防洪防汛也是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梁板架空式電纜終端場,具有結構簡單,施工工程量少,以及建設成本低廉等優點,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梁板架空式電纜終端場,包括凹地、電纜監控室、220kV構架和110kV構架,在所述凹地上布置有支撐柱,在支撐柱上方設有終端平臺,在終端平臺一側設有通風機房和電纜豎井,所述電纜監控室、220kV構架和110kV構架均布置在終端平臺上,且終端平臺四周與凹地不接觸。
所述支撐柱采用鋼筋混凝土制作,易于建設,且成本較低。
所述通風機房為2個,分別設置在電纜豎井兩側,該種結構在解決電纜豎井的散熱問題時,可兼顧建設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凹地位置采用梁板架空式電纜終端場結構,具有施工工程量少,投資成本低等優點。并且由于終端平臺四周遠離凹地面,可有效避免地表水沖刷,同時在雨季也不會影響谷底排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介紹: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梁板架空式電纜終端場,建設地為貴陽市東二環西側的山谷谷底,三面環山的凹地1。首先在凹地1處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在基礎內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出若干支撐柱2,在支撐柱2上鋪設長52米,寬25米的架空終端平臺3,終端平臺3上設有2個通風機房5和1個電纜豎井6;然后在終端平臺3上布置電纜監控室4、220kV構架和110kV,建造時,使終端平臺3四周盡量遠離凹地1地表面,這樣可有效避免地表水沖刷。
所述2個通風機房5分別設置在電纜豎井6兩側。
最后,在本實用新型終端場內布置、安裝相關電纜、設備即可使用時。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