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制管廊,具體涉及一種裝配式預制綜合管廊管節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綜合管廊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個地下管廊,將排水、熱力、燃氣、電力、通信、廣電等市政管線匯聚并集中鋪設納入其中,并設置專門的檢修口、投料口等設施,統一建設管理,省去管線自身獨立的構筑物和土方開挖,可以有效集約化的利用空間資源。其優點為:一次開挖,集中施工,避免了同一路段重復開挖;極大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減少了道路的桿柱及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優美了城市的景觀;綜合管廊內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了城市用地。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7號),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36個大中城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
不同形式的地下綜合管廊,其斷面形式、容納管線種類、造價、維修及管理均有所不同。目前,已建成或正建設部分地下綜合管廊,絕大部分采用現澆式和在工廠里采用離心或振搗澆筑成一個整體運送到施工現場。這兩種方法都存在很大的不足:現場澆筑箱涵施工周期長、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受天氣、現場條件影響大,對周圍環境產生巨大的污染、施工質量也不穩定,成本高,同時對土壤造成污染;工廠化生產的整體箱涵,管廊成型時間長,工藝步驟繁瑣,施工成本高,運輸、吊裝困難,尤其是大型的箱涵,生產設備和吊裝設備投入巨大,而超大規格的箱涵難有生產設備也無法制造。
現有片狀裝配式管廊施工優點是:工廠化生產,制造簡單,質量可控,片狀構件運輸,吊裝方便,綜合成本低,相對于混凝土板狀構件組裝施工周期可大大提前,且基本不影響道路通行,適用范圍廣,經濟環保。由于采用裝配式結構,箱涵的規格尺寸可以制造到超大尺寸,不再受限于制造和運輸等外部條件,解決了現有現澆、整體預制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但由于片狀安裝先組成獨立的管節后在組成連續的管廊,而管節與管節之間的連接問題亟需要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裝配式預制綜合管廊管節連接結構,對拉剛性連接的設置能夠約束相鄰管廊在預留辨析的范圍內的任意變形,增強了結構穩定性的同時,解決了因基礎沉降、管廊變形引起的漏水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配式預制綜合管廊管節連接結構,采用對拉件插入相鄰管管片預留的吊拉點固定兩節管廊,使其相鄰管廊之間形成剛柔結合的連接,通過管節承插口對接導向作用對接相鄰管節,用對拉件緊固相鄰管節組成連續管廊,對拉后使管節承插口處的防水密封構造受力并有一定的彈性抗變形空間,這樣連接組成結構可靠,安全穩固抗變形能力強的連續管廊。
其中所述的對拉孔為綜合管廊管節中片狀板的鋼管預埋件預留孔。
其中所述的對拉件是由錨固鋼板和錨固鋼筋焊接組成。
其中所述的預埋錨固鋼筋在相鄰管節的承插口對應位置均勻對稱設置,可兩兩組成一組,安裝對拉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和對拉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預埋鋼筋錨固,2、插口,3、承口,4、對拉件,5、錨固鋼筋,6、錨固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4所示,一種裝配式預制綜合管廊管節連接結構,管廊的管節表面間隔設置預埋錨固鋼筋1,通過管節承口3和插口2的對接導向作用對接相鄰管節,使用對拉件4緊固相鄰管節組成連續管廊,結合管節承插口處的5道防水密封構造組成結構可靠,安全穩固的連續管廊。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