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
背景技術:
管線的鋪設往往不能與道路建設同步,造成道路頻繁開挖,給人們的交通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出現了鋪設地下管線的綜合管廊。
單倉綜合管廊包括箱體、吊裝口、通風口等部分。現有單倉綜合管廊通常將吊裝口和通風口設計在一起,長度約為9米,只有箱體采用工廠預制成型,單倉的吊裝口、通風口等部分采用現場澆注。由于現場澆注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鋼筋加工綁扎、支模、混凝土澆注、養護、拆模等工序,不僅施工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成本高,影響整個管廊鋪設的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克服現有單倉綜合管廊施工周期長、成本高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包括管廊預制矩形單元、連接件、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管廊預制吊裝單元和管廊預制通風單元;
該管廊預制吊裝單元上側設置吊裝口,該管廊預制通風單元上側設置通風口;
該管廊預制吊裝單元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高度相同,且該高度大于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高度;
該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一端高度與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高度相等,另一端高度與所述管廊預制吊裝單元和管廊預制通風單元高度相等;
各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管廊預制轉換單元、管廊預制吊裝單元和管廊預制通風單元內側四角分別設置相互配合的連接孔;
多個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依次連接,各單元相配合連接的端面沿環形端面分別設置相互插接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并在各所述插接配合凹槽內設置所述密封件,所述連接件經各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的連接孔將該多個管廊預制矩形單元依次連接成矩形單元組;
所述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管廊預制通風單元、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依次連接,各單元相配合連接的端面沿環形端面分別設置相互插接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并在各所述插接配合凹槽內設置所述密封件,所述連接件經各所述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管廊預制通風單元、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的相互配合連接孔將該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管廊預制通風單元、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依次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結構相同。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所述管廊預制矩形單元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凸起;
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凹槽;所述管廊預制吊裝單元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所述管廊預制通風單元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或所述管廊預制通風單元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所述管廊預制吊裝單元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凸起;
或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所述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所述管廊預制吊裝單元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所述管廊預制通風單元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凹槽;或所述管廊預制通風單元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所述插接凸起,所述管廊預制吊裝單元兩端分別設置所述插接凹槽。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所述連接件為螺栓連接件或應力鋼索。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所述密封件為彈性橡膠或復合密封條。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所述復合密封條包括沿該密封條長度方向延伸的本體和防水層,該本體由彈性材料制成,該防水層由遇水膨脹彈性材料制成,該本體包括所述復合密封件對稱布置、成對使用時的配合表面和與該配合表面相對、與被密封物體安裝位置表面配合的安裝密封表面;
該防水層設置在該本體的配合表面上,并與該本體連接為一個整體;
所述本體包括沿所述密封條長度方向延伸、設置在其安裝密封表面上的凹槽、沿所述密封條長度方向延伸、設置在其配合表面和其安裝密封表面之間的通孔。
在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在該復合密封條的橫截面上,所述安裝密封表面與其相鄰的兩側面的夾角a為小于等于105°度的鈍角。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與現有技術比較,其有益效果是:
1、吊裝口和通風口采用預制件結構,并通過預制轉換單元與矩形單元組,實現了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全部預制化,現場施工簡單,工期短,安裝效率高;
2、降低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建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綜合管廊一種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是圖1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管廊預制單元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預制轉換倉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預制吊裝口的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預制通風口的立體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圖1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管廊預制單元的裝配立體圖。
圖10是圖8中I部放大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管廊預制單元的裝配剖視立體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復合密封條一種實施例的橫截面剖視圖。
圖13是圖12中I部放大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復合密封條另一種實施例的橫截面剖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中復合密封條的使用狀態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單倉預制式綜合管廊包括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連接件和密封件60。
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上側設置吊裝口31,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上側設置通風口42。吊裝口可以全部設置在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上。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將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的長度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的長度設置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長度,在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上側設置部分吊裝口41,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裝配后,吊裝口31與吊裝口41形成管廊的完整吊裝口。
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高度相同,且該高度大于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的高度。
在本實施例中,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采用相同結構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20。在其他實施例中,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可以采用不同結構。
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一端高度與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的高度相等,另一端高度與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和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的高度相等。
各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B、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和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的內側四角分別設置相互配合的連接孔。
多個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依次連接。在各單元相配合連接的端面上,一個單元沿環形端面設置凹槽,另一個單元對應沿環形端面設置與該凹槽插接配合的凸起,并在各插接配合凹槽內密封件60,連接件經各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的連接孔將該多個管廊預制矩形單元10依次連接成矩形單元組。
連接件可以采用螺栓連接件70,也可采用應力鋼索50。
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依次連接。在各單元相互配合連接的端面上,沿環形端面分別設置相互插接配合的凹槽和凸起(兩相互配合的端面,一個設置凹槽,另一個設置凸起),并在各插接配合凹槽內設置密封件60,連接件經各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的相互配合連接孔將該矩形單元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矩形單元組依次連接。
根據需要,在綜合管廊中可以設置多個由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組成的吊裝通風部件,吊裝通風部件之間通過矩形單元組連接。
在圖1至圖11的實施例中,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采用相同結構的管廊預制轉換單元20,管廊預制矩形單元一端設置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插接凸起。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凹槽,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一端設置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插接凸起,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凸起,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的插接凹槽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的插接凸起配合,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兩端的插接凸起分別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B的插接凹槽配合。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凹槽,在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一端設置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插接凸起,在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凸起。
同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在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的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凸起,在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一端設置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插接凸起,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凹槽,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的插接凸起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的插接凹槽配合,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與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兩端的插接凹槽分別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B的插接凸起配合。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管廊預制轉換單元A與管廊預制轉換單元B的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凸起,在管廊預制通風單元40一端設置插接凹槽、另一端設置插接凸起,在管廊預制吊裝單元30兩端分別設置插接凹槽,均能夠實現本發明目的。
密封件60可以采用彈性橡膠、復合密封條或其他密封墊。
如圖12所示,復合密封條100包括本體20a和防水層10a。
本體20a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彈性橡膠(如三元乙丙橡膠等)或其他彈性材料等。
防水層10a采用遇水膨脹彈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遇水膨脹橡膠等彈性材料等。
如圖15所示,復合密封條100在被密封物體200間對稱布置、成對配合使用。本體20a包括配合使用時的配合表面、與該配合表面相對、與被密封物體200的安裝位置表面配合的安裝密封表面。
防水層10a設置在本體20a的配合表面上,并與本體20a連接為一個整體。
本體20a包括沿復合密封條100長度方向延伸、設置在本體20a的安裝密封表面上的凹槽22和沿復合密封條100長度方向延伸、設置在本體20a的配合表面和其安裝密封表面之間的通孔21。凹槽22可采用U形槽或Ω形槽等,通孔21可采用圓孔、橢圓孔(如圖14所示)或異形孔(如圖12所示)等。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了三個凹槽22。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需要,可以設置一個、兩個、四個、五個等數量的凹槽22。當凹槽22為兩個以上時,凹槽22沿安裝密封表面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四個通孔21。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需要,可以設置一個、兩個、三個、五個等數量的通孔21。當通孔21為兩個以上時,通孔21沿復合密封條100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
通常,被密封物體設置密封條安裝凹槽來安裝密封條。為了便于將復合密封條100安裝在安裝凹槽中,通常將安裝凹槽設置為梯形槽,將復合密封條100的安裝密封表面與其相鄰的兩側面的夾角a設置為與安裝凹槽適配的鈍角。通常,取夾角a小于等于105°、大于90°。
在其他實施例中,安裝凹槽設置為矩形槽,復合密封條100設置為矩形斷面,也能夠實現本發明目的。
為了避免復合密封條100安裝到安裝凹槽中后從安裝凹槽中脫出,取夾角a小于等于復合密封條100安裝在被密封物體安裝位置的側邊自鎖角。利用復合密封條100與安裝凹槽的自鎖作用,防止復合密封條100脫出安裝凹槽。
如圖13所示,為了防止避免復合密封條100安裝到安裝凹槽中后從安裝凹槽中脫出,在復合密封條100的安裝密封表面與相鄰的兩側面23的夾角a小于等于105°、大于90°時,還可以在復合密封條100兩側面23上設置防脫舌24,防脫舌24沿復合密封條100的長度方向延伸,防脫舌24的傾斜方向與其所在側面23的傾斜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