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液灌漿裝置。適用于涌水堵漏灌漿或土層壓密灌漿處理工程。
背景技術:
: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礎采取壓密灌漿加固中,為了提高灌漿壓力或者防止漿液無效擴散,或在涌水地層堵水,需要采取水泥水玻璃雙液進行灌漿處理;水工建筑物在富水不良地層的地基基礎灌漿工程中,為了涌水地帶能夠有效把水堵住,以及防止漿液不被水稀釋的問題,也需要采取水泥水玻璃雙液進行灌漿。但由于兩種液體如何均勻的混合是確保雙液灌漿質量效果的關鍵,為了達到雙液均勻混合的目的,需要研發一種適用于雙液的灌漿裝置。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的雙液灌漿裝置,以達到雙液均勻混合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液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灌漿桿,該灌漿桿內置有內管,內管外壁與灌漿桿內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灌漿桿上端經變徑接頭接雙液進漿裝置,所述雙液進漿裝置具有進液管Ⅰ和進液管Ⅱ,其中進液管Ⅰ進液口接高壓管接頭,該進液管Ⅰ經變徑接頭連通灌漿桿,進液管Ⅱ連通內管,所述灌漿桿下端經PVC管接頭接PVC管;所述灌漿桿下部制有支撐環,灌漿桿外套有灌漿栓塞,該灌漿栓塞下端置于支撐環上,灌漿栓塞上端設有擠壓動作機構。所述擠壓動作機構具有絞盤和絲桿外套,絞盤套于灌漿桿上并于灌漿桿外壁的外螺紋螺紋連接,所述絲桿外套套于灌漿桿上,絲桿外套置于絞盤和灌漿栓塞之間。所述灌漿栓塞包括依次交替套于灌漿桿上的環形墊片和環形的橡膠塞。所述內管底端與PVC管底端相距3-4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將輸送水玻璃的內管設置在輸送水泥漿液的管路中間,并且內管底端與PVC管底端相距一定距離,通過該距離使水玻璃與水泥漿液在管路中得到充分的混合,達到雙液均勻混合的目的。本實施例中通過絞盤擠壓灌漿栓塞,當一組橡膠塞膨脹直徑均大于鉆孔直徑時,其一組橡膠塞就緊貼于孔壁上,此時下方灌漿段就已具備灌漿施工條件,該灌漿裝置具有操作簡便,封隔效果好。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應用于孔徑為110mm或130mm灌漿孔12中,能使水泥水玻璃雙液均勻混合的雙液灌漿裝置,該裝置包括灌漿桿5,灌漿桿5內中空,且中空部位設置有內管11,內管11外壁與灌漿桿5內壁之間留有可供水泥漿液通過的環形通道。在灌漿桿5上端設有內絲扣,該絲扣與變徑接頭3連接,而變徑接頭3上端的絲扣又與雙液進漿裝置2連接。本例中雙液進漿裝置2具有進液管Ⅰ21和進液管Ⅱ22,其中進液管Ⅰ21上端的進液口接高壓管接頭1并通過灌漿膠管與灌漿泵形成供漿管路,進液管Ⅰ出液口通過變徑接頭3與灌漿桿5內的環形通道連通;進液管Ⅱ22為Z字型接頭,進液管Ⅱ22的進液口通過膠管與供水玻璃的泵連接,進液管Ⅱ22的出液口連通內管11。灌漿桿5下端經PVC管接頭9接PVC管10,并且內管11底端與PVC管10底端相距3-4m。本實施例在灌漿桿5下部制有支撐環51,灌漿桿外套有灌漿栓塞,灌漿栓塞下端置于支撐環51上,該灌漿栓塞由3~6個橡膠塞7和3~6個墊片8組成,橡膠塞7與墊片8依次交叉串聯在灌漿桿5上。本例在灌漿栓塞上方依次設有絲桿外套6和絞盤4,其中絞盤4套于灌漿桿5上并于灌漿桿外壁的外螺紋螺紋連接,絲桿外套6套于灌漿桿5上,該絲桿外套置于絞盤4和灌漿栓塞之間。本實施例中各部件的具體尺寸如下:高壓管接頭1長100mm,全長中空直徑為22mm,外徑尺寸自上而下為:上端長30mm為ZG1寸扣1寸11牙55°錐形管螺紋,中間長30mm為外徑50mm圓柱,底端長40mm為1寸6扣的57所接頭錐度螺紋。雙液進漿裝置2中進液管Ⅰ21長245mm,進液管Ⅰ21上下兩端分別為1寸6扣的57所接頭錐度螺紋,中間部分中空內徑22mm,外徑尺寸57mm,另在進液管Ⅰ21距離上端85~130mm和140~185mm范圍,交叉90°分別銑成對稱尺寸為46mm的切口,并在下切口的中部設一內孔為6mm的Z字型進液管Ⅱ22,其中進液管Ⅱ22外端露出在進液管Ⅰ21管壁外,接口為M14×1.5外螺紋,該絲扣與供水玻璃用的膠管連接;而進液管Ⅱ22的另一端內螺紋,該內螺紋直接與M14×1.5中空內管連接。變徑接頭3長105mm,其中上端75mm外徑為57mm,內設1寸6扣的57所接頭錐度螺紋,底端30mm為M38×2外螺紋,該螺紋與灌漿桿5上端內螺紋匹配,其中空內徑為22mm。絞盤4厚為40mm,直徑為80mm,中空螺紋小徑為47mm、大徑為50mm,牙型半角為5°的螺紋,它與灌漿桿5外螺紋匹配;另在直徑80mm圓柱外,徑向對稱焊接有2根長20cm直徑為20mm的圓鋼。灌漿桿5總長1060mm,其中長1000m,直徑為50×6.5mm無縫鋼管和長70mm的1寸鐵水管焊接而成,灌漿桿上部長80mm為直徑46mm圓柱,中部長為80~450mm螺紋部分,設有小徑為47mm、大徑為50mm,牙型半角為5度的螺紋,該螺紋與絞盤4內螺紋匹配;在450~970mm之間段為直徑50mm圓柱,在970~1000mm之間焊有直徑外70mm的圓環,形成支撐環51;灌漿桿底端為長60mm的1寸鐵水管,其中底端30mm為1寸水管扣。絲桿外套6長為200mm,其上下兩端長15mm,外徑為75mm、其余長170mm,中空直徑為51mm,外徑尺寸為60mm,與2寸自來水鐵管焊接而成。橡膠塞7長100mm和墊片8長15mm,內徑均為51mm,其余尺寸如下表所示。規格內徑(mm)外徑(mm)長度(mm)墊片外徑(mm)1105110610010613051126100126管接頭9為1寸PVC管連接頭,長45mm,上端與灌漿桿底端1寸自來水鐵管絲扣連接,另一端與PVC管10連接,其長度應短于孔深0.50m。內管11為14×3.5mm無縫鋼管,長度在1500~2000之間,兩端螺紋為M14×1.5,內管與內管之間用標準件接頭連接,其長度應短于PVC管10總長的3-4m。本實用例的安裝工藝流程是:灌漿桿5上端通過變徑接頭3與雙液進漿裝置2連接,在雙液進漿裝置的上端用絲扣與高壓管接頭1連接;灌漿桿5距離底端60mm設一支撐環51,支撐環51上方依次墊片8、橡膠塞7交叉裝上5個橡膠塞7和6個墊片8;然后套上絲桿外套6和絞盤4。當需要把雙液混合裝置放入灌漿孔時,先把PVC管10與PVC管接頭9連接;然后把雙液進漿裝置2用內管11延長后放入PVC管10內,最后通過PVC接頭9與灌漿桿5底端1寸鐵管連接,其內管11的長度應短于PVC管總長3-4m,而PVC管底端應距離孔底0.50m控制;安裝本裝置時,只要把橡膠塞7部分放入孔內,而絲桿外套6及以上留在地面以上。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通過絞盤4在灌漿桿5絲桿部位中順時針旋轉,絞盤4上端的絲桿部位就會不斷增長,此時,絲桿外套6處于受壓狀態。隨著絞盤4在灌漿桿5上旋轉圈數的增加,串聯在灌漿桿5的橡膠塞7就會不斷擠壓,當所有橡膠塞7膨脹直徑均大于孔徑時,橡膠塞緊貼于孔壁上。選擇一泵供水泥漿液,水泥漿液先通過膠管從高壓管接頭1流入,經過進液管Ⅰ21、變徑接頭3、灌漿桿5、PVC管接頭9和PVC管10流到孔底;另配供水玻璃泵一臺,水玻璃通過高壓膠管與進液管Ⅱ22進口端流入,從內管11底端流出。由于水玻璃內管設在水泥漿液管路中間,并且內管底端與PVC管10底端相距3-4m,通過該距離使水玻璃與水泥漿液在管路中得到充分的混合,從而使PVC管10內流出的混合漿液呈膏狀狀態,防止了在涌水地層灌漿,水泥漿液容易被水稀釋,或者防止漿液在空隙較大地層導致無效擴散的問題。當灌漿結束,絞盤4逆時針旋轉解除內外管的受力,使串聯在灌漿桿5的一組橡膠塞7通過自身彈力恢復到原來形狀。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