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井蓋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具有油污過濾功能的變電站雨水井蓋。
背景技術:
在變電站內,建設有大量含油的電氣設備(如主變壓器、電容器、電抗器、站用變壓器和消弧線圈等)。雖然變電站設計有專門收納設備用油的主變油坑及事故油池,但其僅針對油量較大的設備(油量大于1噸的設備,如主變壓器)。對于油量低于1噸的大量設備(如電容器、電抗器、站用變壓器和消弧線圈等),則沒有設置專門的儲油坑,因此難以避免在設備發生故障或者在設備安裝、檢修時所產生的油污泄露,泄露后的廢油灑落地面,最終通過變電站內部的雨水系統,被雨水檢查井收納,最后排入雨水系統。而變電站雨水通常排放至自然水系中,以此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通常在避免油水泄露至雨水管網的時候,需要設置隔油井,隔油井不但在清理油污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冒著易爆氣體的危險下到井內清理,費工、費時,而且占地遠遠大于普通的排水檢查井,在變電站總平面布置越來越緊湊的前提下,其實用性較差。此外,如果需要設置隔油井,需要在整個變電站分場區布置多個,也將提高整個變電站的建設成本。
如何防止小型設備的泄露廢油排入雨水系統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泄露廢油流入雨水系統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油污過濾功能的變電站雨水井蓋來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油污過濾功能的變電站雨水井蓋,包括井蓋本體,所述的井蓋本體由上至下依次分為進水層和過濾層,進水層由實心板和格柵板橫向安裝組成;
過濾層包括過濾腔和滲水腔,過濾腔位于格柵板的下方且過濾腔上表面的形狀與格柵板下表面的形狀相同,滲水腔位于實心板的下方,滲水腔的底部設有若干個滲透口,過濾腔內安裝有吸油組件,吸油組件與格柵板相平行,導水管一端插在過濾腔內且位于吸油組件下方,導水管另一端插在滲水腔內。
還包括支撐平臺,支撐平臺上設有若干個通孔,支撐平臺安裝在過濾腔內,吸油組件放置在支撐平臺上。
還包括吊掛繩,吊掛繩位于過濾腔內,吊掛繩的一端固定在格柵板上,吊掛繩的另一端固定在吸油組件上。
所述的導水管的數量為若干個。
所述的實心板設于進水層的中心處,格柵板設于實心板的四周。
所述的吸油組件的材質為聚丙烯、聚氨酯泡沫或烷基乙烯聚合物。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油污過濾功能的變電站雨水井蓋,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了變電站雨水檢查井井蓋的自身油污過濾,完成了油污分離,防止設備油進入雨水系統,避免了環境污染,對變電站周邊的水文環境或市政雨水管網的處理產生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吸油組件的第一種安裝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吸油組件的第二種安裝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雨水井的結構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檢查井的結構俯視圖;
其中,1-井蓋本體、2-進水層、3-過濾層、4-實心板、5-格柵板、6-過濾腔、7-滲水腔、8-滲透口、9-吸油組件、10-導水管、11-支撐平臺、12-吊掛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具有油污過濾功能的變電站雨水井蓋,包括井蓋本體1,井蓋本體1可以做是雨水井或檢查井的井蓋使用。井蓋本體1由上至下依次分為進水層2和過濾層3,進水層2和過濾層3按現有技術方式安裝組合在一起構成井蓋本體1,如螺紋安裝、再如直接混凝土澆筑一性成形,其中,進水層2用于變電站內的雨水進入井蓋本體1中,過濾層3用于對進入井蓋本體1的油污進行過濾,并且過濾后將干凈的廢水排出。進水層2由實心板4和格柵板5橫向安裝組成,實心板4為實體結構,可以為混凝土結構、硬塑料或鋼質結構。格柵板5帶有格柵結構,變電站的雨水通過格柵板5滲入井蓋本體1中。實心板4和格柵板5兩者組成井蓋本體1的上層,即進水層2,其中實心板4和格柵板5在進水層2上可以采用實心板4為矩形、格柵板5也為矩形,兩個矩形相接的結構,但這種結構方式不利于井蓋本體1在多個方向的滲水吸收。因此,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實心板4設于進水層2的中心處,格柵板5設于實心板4的四周,這樣針對于井蓋本體1而言其360度方向的進水均可以很好的吸收。當然,根據井蓋本體1的使用場合不同,井蓋本體1可以設計成圓形或長方形。
如圖2和圖3所示,過濾層3(井蓋本體1下層)包括過濾腔6和滲水腔7,過濾腔6位于格柵板5的下方且過濾腔6上表面的形狀與格柵板5下表面的形狀相同,即位于格柵板5的下方設計其形狀一樣的過濾腔6,使得從格柵板5落入的污水必須進入過濾腔6中。滲水腔7用于將過濾腔6濾除后干凈雨水排入下水管道,滲水腔7位于實心板4的下方,滲水腔7的底部設有若干個滲透口8,過濾腔6濾除后干凈雨水通過滲透口8排入下水管道。
過濾腔6內安裝有吸油組件9,吸油組件9與格柵板5相平行,吸油組件9用于吸收油污,其可以為吸油海綿,也可以為材質為聚丙烯、聚氨酯泡沫或烷基乙烯聚合物的物質,能起到過濾功能即可。吸油組件9安裝在過濾腔6內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多種方式,如圖2所示,可以使用吊掛繩12。吊掛繩12位于過濾腔6內,吊掛繩12的一端固定在格柵板5上,吊掛繩12的另一端固定在吸油組件9上,通過吊掛繩12將吸油組件9吊在格柵板5上。如圖3所示,還可以設計一個支撐平臺11,支撐平臺11上設有若干個通孔。支撐平臺11安裝在過濾腔6內,吸油組件9放置在支撐平臺11上,污水經過吸油組件9過濾后從支撐平臺11的通孔流入過濾腔6的底部。
為了實現過濾腔6內的水引至滲水腔7中,在此采用多個導水管10的設計,導水管10一端插在過濾腔6內且位于吸油組件9下方,導水管10另一端插在滲水腔7內,使得經過吸油組件9過濾后的水從過濾腔6引至滲水腔7。導水管10也可以設計成L形,其較長一端位于過濾腔6內、較短一端位于滲水腔7內,在水壓作用下,濾腔6內的水也可以引至滲水腔7內。
在實際使用時,設備維修泄露后的廢油灑落地面,當遇到降雨天氣時,雨水將廢油集中帶至井蓋本體1排出變電站。廢油先進入井蓋本體1的格柵板5,從格柵板5下落至吸油組件9進行油污過濾后,落入過濾腔6中,再通過導水管10引至滲水腔7內,最終通過滲水腔7的滲透口8排入變電站內部的雨水系統。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