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雨水處理裝置,具體是一種電動棄流裝置。
背景技術:
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雖然有71%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是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脆弱。中國眾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風型暴雨,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時,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加劇了水土流失。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土地資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處于水資源緊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區,約1/3的耕地面積位于洪水威脅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干旱和洪澇引發的自然災害,是中國損失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由于氣候變化等原因,中國的水旱災害呈現加重的趨勢。因此雨水利用的合理利用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棄流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棄流裝置,包括棄流控制器、棄流控制柜、雨量感應器、爬梯、井蓋、預埋電纜套管、坑底墊層、設備基礎層和棄流井,所述的棄流井底端設有坑底墊層,棄流井頂端設有井蓋,棄流井內壁設有爬梯,棄流井底端內設有設備基礎層,設備基礎層上設有棄流控制器,棄流控制器通過電線與棄流控制柜內PLC連接,棄流控制柜內PLC通過導線與雨量感應器,棄流井內設有預埋電纜套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雨量感應器設置在棄流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集多種傳感控制于一身的智能棄流裝置,該裝置通過采集降雨量、流量、水質以及蓄水池水位等多個參數,精確控制雨水棄流量和雨水收集量,當蓄水池達到預設水位,立刻關閉收集單元,該裝置可以按需配置參數單元,自動棄流和收集,尤其對于大規模雨水收集利用效果顯著。廣泛適用于機場航站樓、車站、體育館、醫院、廣場、公園等大型建筑雨水收集系統,需精確控制棄流量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智能控制:裝置內置進口智能微電腦控制單元,實現智能化控制,無需人工操作。精確棄流:裝置不僅集降雨量參數,而且采集流量和水質參數,精確控制棄流,不浪費一點有效雨水。雨水收集更安全:裝置可選液位控制單元,保護后續設備免受特大降雨的破壞。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電動棄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電動棄流裝置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一種電動棄流裝置中B-B的剖視圖。
圖中:1、棄流控制器,2、棄流控制柜,3、雨量感應器,4、爬梯,5、井蓋,6、預埋電纜套管,7、坑底墊層,8、設備基礎層,9、棄流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電動棄流裝置,包括棄流控制器1、棄流控制柜2、雨量感應器3、爬梯4、井蓋5、預埋電纜套管6、坑底墊層7、設備基礎層8和棄流井9,所述的棄流井9底端設有坑底墊層7,棄流井9頂端設有井蓋5,棄流井9內壁設有爬梯4,棄流井9底端內設有設備基礎層8,設備基礎層8上設有棄流控制器1,棄流控制器1通過電線與棄流控制柜2內PLC連接,棄流控制柜2內PLC通過導線與雨量感應器3,雨量感應器3設置在棄流井9,棄流井9內設有預埋電纜套管6。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電動棄流裝置附帶控制箱,內置PLC 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用,可與系統主控柜之間執行遠傳通信,可在主控制柜人機界面上顯示棄流操作狀態,具有故障報警功能。雨水棄流控制程序為多點信號程序控制,
其原理如下:初始階段,棄流控制器為關閉狀態;下雨初期雨量較小,雨水沖刷地面,地面污染物隨雨水從棄流管道排放至污水管中;當雨量達到1-10mm 范圍內的某一設定值時,室外的雨量感應器向棄流控制柜發出一個信號,棄流控制柜再傳出信號使棄流控制器打開;在降雨量達到設定值之后較為潔凈的雨水從出水管進入雨水蓄水池;待蓄水池蓄滿后,關閉棄流控制器,雨水從前端溢流管中溢流至下游管網中;在棄流控制器關閉24 小時后,棄流控制柜會發出信號將棄流控制器歸位成關閉狀態,等待下一次降雨。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