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護岸結構。
背景技術:
在河道整治中常常采用直立式的高樁承臺護岸結構,該結構具有結構強度高、景觀優美、占用土地少、開挖范圍小等優點,該結構又分為前板樁高樁承臺和灌注樁密排樁高樁承臺兩種型式:前板樁高樁承臺結構是采用相互連接的預制混凝土板樁或鋼板樁作為受力和擋土結構,灌注樁高樁承臺結構采用密排的前排鉆孔灌注樁作為受力結構,在前排灌注樁后設置防止水土流失的旋噴樁等加固輔助措施。然而在城市或環境要求高的區域施工以上結構時均有一些缺點:混凝土板樁由于板樁間的摩擦效應,需采用較大功率的沉樁設備施工,振動及噪音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鋼板樁則造價較高,經濟性較差;鉆孔灌注樁雖然無沉樁設備的振動、噪音影響,但施工速度慢,造價高且泥漿對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谝陨显蛱靥岢鲆环N前疏排樁高樁承臺護岸結構。
本發明是在承臺護岸結構建設中,采用前疏排樁作為受力結構,然后在前疏排樁前設置一排防滲擋土短樁,以防止水土從疏排樁間隙流失,該結構不僅減少了沉樁難度,而且可采用壓入式的沉樁方式,減少了對周圍環境、噪音等影響,具有造價低、施工速度快、環境影響小等特點,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前疏排樁高樁承臺護岸結構由承臺2、前疏排樁5、后樁6及擋土防滲短樁3組成;
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前側設有前疏排樁5,所述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后側設有后樁6,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連接在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最前側且在所述前疏排樁5前側,即靠岸側。
所述前疏排樁5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矩形樁或管樁,用以抵抗水平力。所述后樁6用以承受豎向力,所述承臺2底板將前疏排樁5、后樁6連成一個整體,承臺2底板對前疏排樁5具有卸荷作用。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是小型的鋼板樁、木樁或其他結構型式,用以防止水土從前疏排樁間流失。
較佳地,所述前疏排樁5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后樁6的排布密度;
較佳地,所述后樁6為兩排及兩排以上;
較佳地,所述承臺2上設有填料1;
較佳地,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的前部為設計泥面標高4;
較佳地,所述承臺2底板后方表面為邊坡開挖線7的最低點;
較佳地,所述前疏排樁5和所述后樁6均采用壓入式的沉樁方式。
有益效果:本結構減少了沉樁難度,且減少了對周圍環境、噪音等影響,具有造價低、施工速度快、環境影響小等特點,應用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前疏排樁高樁承臺護岸結構的斷面圖;
圖2為本發明前疏排樁高樁承臺護岸結構的平面圖。
圖中所示:1 填料,2承臺,3 擋土防滲短樁,4設計泥面標高,
5前疏排樁,6后樁,7邊坡開挖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前疏排樁高樁承臺護岸結構由承臺2、前疏排樁5、后樁6及擋土防滲短樁3組成;
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前側設有前疏排樁5,所述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后側設有后樁6,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連接在所述承臺2底板的下方最前側且在所述前疏排樁5前側,即靠岸側。
所述前疏排樁5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方樁、矩形樁或管樁等,是抵抗水平力的主要結構。所述后樁6是承受豎向力的主要結構,所述承臺2底板將前疏排樁5、后樁6連成一個整體,承臺2底板對前疏排樁5具有卸荷作用。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是小型的鋼板樁、木樁或其他結構型式,用以防止水土從前疏排樁間流失。所述前疏排樁5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后樁6的排布密度;所述后樁6為兩排及兩排以上;所述承臺2上設有填料1;所述擋土防滲短樁3的前部為設計泥面標高4;所述承臺2底板后方表面為邊坡開挖線7的最低點;所述前疏排樁5和所述后樁6均采用壓入式的沉樁方式。
本發明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該結構采用壓入式的沉樁方式,減少了沉樁難度,減少了對周圍環境、噪音等影響,具有造價低、施工速度快、環境影響小等特點,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