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溝穿越防火墻的地下管廊。
背景技術:
目前,地下廊道內一般通過排水明溝將積水匯入集水坑后由泵排出。由于排水明溝屬于敞開式的排水系統,當其穿越防火墻時,即使對防火墻處的孔洞做好全面封堵,煙氣仍將通過排水明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側,從而降低了防火墻的防火性能。目前,并沒有實質性的措施去改善這一問題。本技術方案擬利用管廊內原有的水消防系統或專用供水管道,在發生火情時,在排水溝內快速形成水封,來有效防止煙氣通過排水明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端的技術問題。
由于地下管廊著火后,具有火勢快速蔓延的特點,一般通過設置防火墻的方式,以防止火勢蔓延,并在管道穿過防火墻處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將墻與管道之間的空隙緊密填實。具體規范要求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 50838-2015),第7.1.6條“天然氣管道艙及容納電力電纜的艙室應每隔200m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h的不然性墻體進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處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管線穿越防火隔斷部位應采用阻火包等防火封堵措施進行嚴密封堵”。
根據地下管廊線性排水的特點,通常采用排水明溝進行排水。具體規范要求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 50838-2015),第7.6.1條“綜合管廊內應設置自動排水系統”;第7.6.2條“綜合管廊的排水區間長度不宜大于200m”;第7.6.4條“綜合管廊的底板宜設置排水明溝,并應通過排水明溝將綜合管廊內積水匯入集水溝,排水明溝的坡度不應小于0.2%”。
然而,采用盾構形式的地下管廊,其工作井與工作井的間距往往在1km以上,這也就會造成兩個工作井間的排水明溝穿越多道防火墻的問題,這 也是地下廊道項目中的特有情況。由于排水明溝屬于敞開式的排水系統,當其穿越防火墻時,即使對防火墻處的孔洞做好封堵,煙氣仍將通過明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側。目前,現有工程中并沒有出現有效的措施去解決這一問題。
現有技術的缺陷在于,排水溝斷面較小,一般未在上方設置透水蓋板。在實際運行中,常有雜物落入溝內,實質排水性能較差。排水溝直接穿越防火墻。一旦發生火災,煙氣甚至可燃物將快速通過排水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端,造成安全隱患。管廊項目中,存在運行時溫度較高、通常情況下積水較少的特點。因此,這將加速水分蒸發等靜態損失,造成一般的水封技術在地下管廊中失效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煙氣通過明溝擴散、并且排水性能較佳地管廊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排水溝穿越防火墻的地下管廊,包括排水溝和防火墻,所述的排水溝包括水封段以及水封段兩側延伸的直流段,所述直流段上部位于廊道地表面,所述的水封段位于防火墻下方的廊道地表內,所述的水封段的排水斷面低于直流段的底面;防火墻上游水封段入口設有注水管路,注水管路的注水口沒入直流段內。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排水溝的固有明溝的形式,在防火墻部分,明溝向廊道地面下延伸,并在通過后返回地表面,并且設置注水管路,在遇到防火預警時,通過注水的方式,形成水封,防止煙氣穿過。
通過在防火墻下方設置下彎的排水管路或者通過沒入地下的管路鏈接兩側排水溝,以形成水封,阻隔煙氣擴散。當火災發生時,利用管廊內原有的水消防措施,或新增的供水管路,通過電動閥門與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的聯動控制,向排水溝水封段注水,在排水溝穿越防火墻處快速形成水封,解決了由于靜態損失所造成的水封失效問題。
優選的,所述的注水管路上設有電動閥。
優選的,還設有火災報警傳感器,所述火災報警傳感器的信號控制電動閥 的開啟。
優選的,所述的直流段上部設有鋼隔柵。
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排水溝近防火墻處向下延伸,并通過連接管相連,連接管形成水封段,地表排水溝為直流段。
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排水溝通過向廊道地表內開通形成倒幾字形通道,低谷端為水封段,高處為直流段。
優選的,所述的防火墻前后距離L的范圍內設置直流段,L>1m。
優選的,所述的水封段的排水斷面低于直流段的底面的高度H>20mm。
優選的,所述的排水溝斷面為200mm*100mm。
考慮到管廊內的消防水、沖洗水及滲漏水的情況,采用200mm*100mm(寬*高)斷面的線性排水溝排水,上設透水蓋板,即鋼隔柵,有效保證廊道內的排水性能。
優選的,所述的防火墻兩側設有防火封堵。
優選的,所述的直流段下部和周圍以及水封段的四周填充有素混凝土墊層。
本實用新型通過管道將防火墻兩側的排水溝連接,并在該管道上設置電動閥門。當發生火災時,該閥門通過與火災自動探測報警系統連鎖,自行關閉。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設置水封能有效防止煙氣通過排水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側;利用原有消防水系統的水源、自動報警系統等,實現在火情時自動向排水溝注水來形成水封,避免了由于靜態損失,水封失效的問題。
應理解,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中,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各技術特征和在下文(如實施方式)中具體描述的各技術特征之間都可以互相組合,從而構成新的或優選的技術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溝穿越防火墻的地下管廊的截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溝穿越防火墻的地下管廊的橫向截面圖;
其中:
1-排水溝 11-直流段 12-水封段
13-鋼隔柵 2-防火墻 21-防火封堵
3-注水管路 31-注水口 4-電動閥
51-廊道地表面 52-廊道地底面 53-素混凝土墊層
6-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術語解釋:
管廊坡降方向:地下管廊一般按一個固定的縱向坡度,由一段坡向另一端,由高向低的方向即為坡降方向。
上游:上述高點即為上游。
排水斷面:排水溝內過水處的橫截面,也可以理解為排水溝的橫截面。
本技術方案擬利用管廊內原有的水消防措施或新增的一路供水管道,在發生火情時,通過火災報警系統與電動閥門連鎖控制,自動向排水溝的水封段臨時注水,以此快速形成水封的方式,來有效防止煙氣通過排水明溝擴散至防火墻另一端的技術問題,同時也有效避免了水封失效的問題。
一種排水溝穿越防火墻的地下管廊,包括排水溝1和防火墻2,所述的排水溝1包括水封段12以及水封段12兩側延伸的直流段11。直流段11和水封段12的形成可以通過將地表排水溝向防火墻2下方的廊道地內挖掘并穿通,形成倒幾字形,地表上的排水溝1部分為直流段11,地表下的部分為水封段12。或者,通過兩側的排水溝1在臨近防火墻2處向下延伸,并通過連接管相連,連接段形成水封段12。直流段11上部位于廊道地表面,所述的水封段12位于防火墻下方的廊道地表內,水封段12的排水斷面低于直流段11的底面。防火墻2上游水封段12入口設有注水管路,注水管路的注水口31沒入直流段11內。所述的注水管路3上設有電動閥4。還設有火災報警傳感器,所述火災報警傳感器的信號控制電動閥4的開啟。所述的直流段11上部設有鋼隔柵13。
如圖1、圖2所示,通過在管廊底部的素混凝土墊層53中設置帶鋼格柵13的排水溝1進行線性排水,在防火墻2前后距離L,L大于等1m,的范 圍內,設置下彎排水溝1,以形成水封段12,且保證水封段12的排水斷面頂低于直流段11的的高度H,H大于等20mm,以保證水封效果。
以沿管廊坡降方向,在防火墻2的上游水封段入口處,設置一注水管路2,該管路與管路6,即原有消防水母管或所新增的供水管路連接,中間設有電動閥門4控制。一旦火災探測報警系統探測到某一防火分區內發生火災,自動打開鄰近該防火分區兩側的防火墻2的電動閥門4,向排水溝持續注水,以快速形成水封。電動閥門4的關閉應有人工手動關閉。
以上已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應理解到,在閱讀了解本發明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