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具體是涉及一種軟土地區地下連續墻防槽壁坍塌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通常軟土地區的特點有:土質不均勻,夾少量粉土粉砂薄層,土面無光澤,韌性低,干強度中低,大多無搖扳反應,局部搖振反應慢等。對于這些地區在深基坑開挖時需要更加注意。尤其是在地連墻施工中,地連墻施工過程中機械作業多,成槽過程中需加強槽段臨邊防護工作,否則很容易造成坍塌。在開挖深基坑土方的過程中,豎向分層次、縱向分段按對稱是開挖遵循的原則。在縱向分段開挖過程中,需要制定具體的開挖方案,對施工現場周圍的地質條件、水文特征等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設置支撐的距離,以及具體施工設備的運行能力等是進行豎向分層開挖施工時需要進行考慮的。
2、目前基坑開挖的設備一般用到挖掘機、抓斗成槽機、泥漿泵等,對于成槽開挖時的防坍塌穩定設備還很少涉及。例如專利cn109594564a公開了一種地鐵深基坑明挖防坍塌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采用井點降水方法,在基坑周邊布設降水井,形成降水帷幕,進行基坑周圍的降水;s2:旋挖鉆鉆孔樁,埋設護筒,注漿做圍護樁;s3:施做冠梁砼支撐,挖開基坑的表層至冠梁砼支撐頂標高位置,在冠梁砼支撐的位置挖槽至所需的深度,在槽內澆筑鋼筋混凝土,施做冠梁砼支撐;s4:深基坑挖土,施做馬道,架設鋼支撐;s5:修理邊坡,土釘鉆孔,安置土釘,土釘注漿,噴墻底層混凝土,掛鋼筋網,安土釘承壓板,噴墻面層混凝土,樁間掛網噴射混凝土;s6:重復步驟s4~s5直到施工至需求的基坑深度。但該發明專利中仍未涉及成槽開挖時的防坍塌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軟土地區地下連續墻防槽壁坍塌的施工方法。
2、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軟土地區地下連續墻防槽壁坍塌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s1、導墻施工:在待開挖基坑邊緣周圍開挖導墻,導墻寬為1~1.2m,導墻深度為1.8~2.5m,抽排出導墻坑內積水后立模灌注混凝土,導墻基底設有混凝土墊層;
5、s2、連續墻成槽施工:在導墻內部使用抓斗成槽機開挖連續墻,連續墻分為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開挖一個第一槽段后中間隔開一個第二槽段,進行下一個第一槽段開挖,完成兩個第一槽段的開挖后,再進行中間第二槽段的開挖,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寬度為80~90cm,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長度相同,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開挖時采用防坍塌組件進行清刷槽壁以及泥漿補充,泥漿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0.7m,全部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開挖完成后組成連續墻成槽;
6、s3、連續墻澆筑:吊裝鋼筋籠至連續墻成槽中,將全部的鋼筋籠均吊裝至連續墻成槽后4h內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每個第一槽段或第二槽段內的鋼筋籠內安裝兩個混凝土導管,向導管內注入混凝土,導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保持在2~4m,混凝土高度上升速度為3~5m/h;
7、s4、基坑開挖:在連續墻內部使用挖掘機進行基坑開挖。
8、進一步地,步驟s1中所述混凝土墊層的厚度為5~6cm。
9、說明:通過混凝土墊層保持導墻的穩定性。
10、進一步地,步驟s3中所述導管節長為2.5m,最下一節長度為4m,導管下口距底為300~500mm,導管間距為3m,導管距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端頭為1.5m,兩個導管處的混凝土表面高差不大于0.3m。
11、說明:通過優化調整步驟s3中的具體參數從而使連續墻澆筑時符合生產質量要求,最終形成穩定牢固的混凝土連續墻。
12、進一步地,步驟s2中所述防坍塌組件包括位于所述導墻兩側的固定軌道,以及位于兩個所述固定軌道之間的伸縮立桿;
13、所述固定軌道中部開設有第一滑槽,固定軌道頂部開設有第二滑槽,位于前方的一個固定軌道的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動連接有驅動電機,位于后方的一個固定軌道的第二滑槽上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第一滑塊之間通過固定桿相互連接,所述固定桿右側與所述伸縮立桿頂部固定連接,伸縮立桿底部設有延長桿,所述延長桿底部設有滾輪,伸縮立桿底部前后兩側各設有一個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的輸出軸末端周向等間距設有若干個連桿,所述連桿末端設有用于對連續墻成槽槽壁進行清刷的刮板;
14、所述伸縮立桿右側固定設有伸縮導漿管,所述伸縮導漿管底部設有伸縮彎管,所述伸縮彎管上部垂直段與伸縮導漿管底部滑動連接并延伸至伸縮導漿管內部,伸縮彎管下部彎折段朝向右側,伸縮彎管的垂直段下部兩側對稱設有限位推桿,所述限位推桿與轉動狀態下的所述刮板對接用于抬升伸縮彎管上移。
15、說明:通過優化限定防坍塌組件的具體結構能夠在進行連續墻成槽施工時保持槽壁的穩定,防止坍塌,對于軟土地區的開挖起到重要作用。
16、更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電機前側輸出端設有驅動輪盤,所述驅動輪盤下方嚙合連接有齒輪轉軸,所述齒輪轉軸與位于前方的一個所述固定軌道的所述第一滑槽下表面設有的齒槽嚙合連接,齒輪轉軸后方中心處轉動連接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與所述第一滑塊前側壁下部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桿頂部通過若干個固定塊與所述固定桿底部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第二滑槽表面中心處均設有第三滑槽,驅動電機底部通過第二滑塊與位于前方的一個固定軌道的所述第三滑槽滑動連接,第一滑塊后側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頂壁通過第三滑塊與位于后方的一個固定軌道的第三滑槽滑動連接,對應限位槽下方的第一滑塊與位于后方的一個固定軌道的所述第一滑槽滑動連接。
17、說明:通過驅動輪盤配合齒輪轉軸實現整個裝置的平移,從而使整個防坍塌組件能夠在抓斗成槽機后方不斷移動實現連續清刷槽壁以及泥漿置換補充。
18、優選地,所述伸縮導漿管頂部設有進漿管,所述進漿管底部通過第四滑塊與位于后方的一個所述固定軌道的所述第三滑槽滑動連接。
19、說明:通過將進漿管與第三滑槽滑動連接的方式使進漿管與防坍塌組件同步移動,保持防坍塌組件的穩定性。
20、更進一步地,所述伸縮導漿管頂部通過第一卡扣與所述伸縮立桿頂部右側壁固定連接,伸縮導漿管底部通過第二卡扣與伸縮立桿底部右側壁固定連接。
21、說明:通過兩個卡扣的設置始終保持伸縮導漿管與伸縮立桿之間的同步伸縮以及穩定。
22、更進一步地,一個所述轉動電機上的所述刮板為3個,所述限位推桿末端設有用于與所述刮板對接的凹槽,所述伸縮彎管頂部兩側對稱設有第五滑塊,兩個所述第五滑塊與所述伸縮導漿管底部內壁兩側中心對稱設有的第四滑槽一一對應滑動連接,所述第四滑槽為斜向上延伸用于使所述伸縮彎管在上移過程中發生自轉,從而使伸縮彎管在上移至15~30cm高度時使刮板與凹槽脫出并使伸縮彎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動復位,完成伸縮彎管的往復上下移動。
23、說明:通過優化設置伸縮彎管的上移方式以及與刮板之間的配合方式,巧妙地實現了伸縮彎管的上移與自轉同步進行,并能夠自動復位實現往復運動,且未設置額外動力源,實現了結構功能一體化,從而使伸縮彎管末端吸入槽底泥漿時避免長時間在同一地點持續吸入,這樣也就避免了長時間在同一地點持續吸入泥漿所導致的該點壓力不穩容易發生槽壁坍塌脫落的情況發生。
24、更進一步地,步驟s2中,開挖第一槽段或第二槽段時,當整體開挖深度達到3~4m后布設防坍塌組件,在布設防坍塌組件前采用外接泥漿泵抽漿,并將抽取的泥漿通過振動篩過濾去除渣土后采用外接供水管補水補漿,在布設防坍塌組件后,采用所述伸縮導漿管抽取泥漿通過振動篩過濾去除渣土后再采用外接供水管補水補漿。
25、說明:通過結合防坍塌組件的結構優化調整步驟s2的開挖方式,降低軟土地區施工連續墻成槽開挖時槽壁坍塌的事件發生概率。
2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發明的一種軟土地區地下連續墻防槽壁坍塌的施工方法著重對基坑開挖前的一系列步驟進行了優化調整,針對軟土地區易發生坍塌的問題,從導墻施工到連續墻成槽施工以及連續墻澆筑等方面做出了技術改進,保證了后續基坑開挖時的穩定性,尤其是對連續墻成槽施工時的槽壁防坍塌做出了參數以及相關結構上的優化,大大降低了軟土地區施工連續墻成槽開挖時槽壁坍塌的事件發生概率。
28、(2)本發明的一種軟土地區地下連續墻防槽壁坍塌的施工方法結合具體步驟的需求,還提供了專用的防坍塌組件,能夠在進行連續墻成槽施工時保持槽壁的穩定,防止坍塌,對于軟土地區的開挖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改進點在于設置槽底刮板對槽壁進行持續清刷,并配合兩組刮板的轉動方式,對吸取槽底泥漿的伸縮彎管進行了結構優化,巧妙地實現了伸縮彎管的上移與自轉同步進行,并能夠自動復位實現往復運動,且未設置額外動力源,實現了結構功能一體化,從而使伸縮彎管末端吸入槽底泥漿時避免長時間在同一地點持續吸入,這樣也就避免了長時間在同一地點持續吸入泥漿所導致的該點壓力不穩容易發生槽壁坍塌脫落的情況發生,并針對防坍塌組件的結構反過來對連續墻成槽開挖時的具體步驟以及防坍塌組件的使用時機進行了限定,明確了防坍塌組件的使用方式,有利于軟土地區施工的推廣使用。